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赵伟:重新认识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0
分享至

  中新经纬7月20日电 题:重新认识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作者 赵伟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首席教授

  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意见》)对外公布,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意见》对民营经济定位很高,就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法治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相信《意见》对于稳定民营市场主体的预期和投资者的信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在关键在于部门和地区层面的贯彻落实。落实的前提在于,必须对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目前发展放缓的原因,有深刻的认识。

  对此,笔者就三个方面的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三个问题分别为:怎样看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怎样看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放缓?何以帮助民营经济走出目前发展困局?

  一、四个方面看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近年对于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被概括为“五六七八九”。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些数据多半是指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大盘子中“量”的重要性。实际上除了量上以外,从“质”的方面,也就是性质方面去看,民营企业和宽泛的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民营经济发展关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并经党的十九大重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向这个改革目标的推进中,民营企业以及宽泛的民营经济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照王小鲁、樊纲等学者长期跟踪编制的省域市场化指数和各省民营经济发展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民营经济发展与区域市场化指数之间存在明确的正相关联系。具体而言,中国31个省市区之间,除个别省市而外,一般地去看,但凡民营经济占比高、民营企业做得较大较强的地区,其市场化指数也较高;相反,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虽然民营企业数量或许不少,但大多规模很小),市场化指数也比较低。就这个视野去看,民营经济发展进程关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第二,民营经济是区域经济层面宽泛的营商环境改善的晴雨计和推动力量。近年测度与比较各地区及各主要城市营商环境的研究不少,比较一下此类研究关于区域层面营商环境评价和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的有关数据,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个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好,其营商环境也就好,反过来亦然。这两个方面是互促的。一方面,营商环境好的地区,不仅外地的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愿意进来,而且本地的民营企业也更容易成长起来;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民营市场主体推动着营商环境的改善。实际上,各地区为了吸引外地民间投资和民企入驻,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着区域间改善营商环境的“竞赛”。这和改革开放早期引进外资对于中国营商环境改善所起的作用相似。我们知道,中国在改革开放早期,外商投资对中国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是有要求的,中国政府出台了外商投资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完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各地区为了吸引外资,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由此促进了地区层面营商环境的改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外商投资在中国营商环境改善中发挥了类似“开路机”的作用。许多地区的民营经济也是借助外资企业辟出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发展起来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区域层面营商环境的改善起了类似“压路机”的作用。

  第三,民营经济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素。通过地区间的对比可以发现,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通常也较高,居民家庭所积累的财富的差距相对要小,城市居民或农村居民间的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也比较低。这方面典型的案例当推浙江。浙江向来以发展民营经济闻名全国,代表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均领先全国各省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民营经济占浙江经济总量的67%,创造的税收占全省税收收入的71.7%,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省78.3%,新设民营企业占新设企业数的93.5%。恰是浙江,被中央确定为支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浙江率先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收入差距较小。笔者自2000年以来的跟踪研究发现,浙江省内小区域(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差距在全国各省,包括在沿海发达地区最小。具体而言,各地级市之间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在全国各省区(直辖市除外)内小区域间是最小的。据此可以认为,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下,通过一定的政府调控,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民营经济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2)》,2021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占比82%,有效发明专利数占比79.9%;2021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10名中,民营企业占据7名,前3名全部为民营企业。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当前广泛应用的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在创新之初谁也没有认为会成功。典型的如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等近年快速崛起的行业,几乎都是由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

  二、三个方面看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难点

  从当前看,民营企业存在发展放缓的现象。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三个方面的难点。

  第一,预期看淡,信心不足。集中反映在民间投资走低而收缩,货币政策刺激效果减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8.1%,民间投资同比下滑0.2%。实际上这种下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以往民间投资减缓的主要原因是融资难融资贵,是个金融问题,但当前利率很低,货币政策宽松,广义货币(M2)增幅持续高于GDP增幅,金融机构竞相放款,但民营企业贷款需求不足,许多民营企业家和民营投资机构持“观望”态度,主要是预期看淡,信心不足。

  第二,市场对官方的一些提法有误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扩大化倾向,对民营企业发展和民间投资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打击资本无序扩张”提法中的“无序”缺乏明确的界定,容易被误读甚至曲解,导致实施中出现偏差。

  第三,政府尤其是地方公检法等部门存在过度插手民营企业间的一些经济纠纷的情况,近年来曝出的针对民企经营者的跨省不当抓捕、扣押等案例,造成或大或小的恐慌。对于此类乱象,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已出台专门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统一规范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的执法司法标准,提出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能够采取较为轻缓、宽和的措施,就尽量不采用限制人身、财产权利的强制性措施等。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坚持依法平等保护,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

  当然,民营企业面对的一些困局已经引起了来自多方面的重视。半个月以来,至少14位民营企业家参加国家发改委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这些企业家来自各个领域、覆盖东、中、西部不同地区。这对于了解民营企业的发展困惑,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难题十分重要。建议协同公检法等,对一些民营企业的典型案例,充分了解情况,而后形成立法、司法或政策措施层面,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三、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近期各方面都提出了不少对策建议。其中三个方面的建议较多。一是建议营造尊重民营企业家、鼓励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发展与创新的舆论环境。二是建议厘清近年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一些提法和政策措施的误读、误导,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及企业家们营造公平公正的投资与经营环境。三是关于制度建设,从加快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及相关权益的立法建设到司法公正。

  除这些以外,个人认为,或可考虑把发展民营经济,列入地方政府年度或任期内业绩评价范畴。具体而言,可将民间投资占比、民企产出、就业及创新占比等指标列入地方政府经济指标,借以推动地区层面改善营商环境、发展民营经济的“锦标赛”。(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编辑:徐世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
精英的财经资讯
120734文章数 3129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