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层次的思维,是“灰度思维”!

分享至

作者:水木然

1

一个人越成熟,越能发现一个道理:

现实中的很多事,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

现实中的很多人,往往不是非善即恶/非敌即友的。

对的极致就是错,错的极致就是对;黑的极致就是白,白的极致就是黑。善恶是非都遵循这个逻辑,世事没有绝对,一直在循环与转化!

所以,如果我们单纯用“对”和“错”去判断事情,总是有失偏颇的。而把握好其中的“尺度”,远远比分清是非对错要重要的多!

中国人万事都讲“度”,一个“度”字体现了中国人最大的智慧,浅尝辄止的意思是程度太浅,无法使事物发生根本改变。

但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这又在教导我们:凡事过了那个度,就会朝对立的方向发展。所以才有了急流勇退、凡事只求八分圆的说法。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并不仅仅在于他们分的清是非黑白,而是在于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中、不偏不倚,时刻都能找到那个平衡点!

为人处世的精髓在于对“度”的把握,善于把握分寸,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艺术。

西方社会是二元社会,很多事情都是对立的:要么是对,要么是错。而中国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有了一个三,所以很多事物不是对立的,而是并存的。

因此,西方人做事总是求个对错。而中国人做事总是在把握分寸,为人处世的精髓在于对尺度的把握。

记住这一句话,能让你瞬间明白很多你之前想不通的事。

2

先来看一下中国智慧的发源:

八卦图就告诉我们:阴里有阳,阳里也有阴。

很多人和事往往也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的,或者说是黑到了一定程度就是白,白到了一定程度就是黑。

现实社会里没有完全的“对”,也没有完全的“”错“”。好事和坏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时好事做绝了,也变成坏事了,坏人做到极致了,也就变成好人了。

以吵架为例,西方人处理吵架的问题时,总是会把谁对谁错分得很清楚。中国人就不一样了,比如两兄弟吵架,如果非要分出一个对和错,结果虽然是明朗了,但是兄弟两人的心也散了。

这样即便是分出了对错,但是感情出现间隙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在中国,大人处理兄弟吵架、老师处理同学打架、领导批评员工争执,一定会说你们两个都有错,两个都该骂,然后还要告诉他们,互相反省,互相道歉,互相承认错误。

所以,中国人讲究彼此各让一步,夫妻之间,兄弟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如果一定要分谁对谁错,分到最后离心离德,尽管天天住在一起,但是有时候还不如路人。

即便你有理,即便你是对的,即便你有功,你依然不能得理不饶人。你必须时刻检讨自己还有哪里不足,人无完人嘛。你应该看看自己该如何进步,甚至你要让对方能和你一起进步,这才是大格局。

再比如,有很多人就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然后钻到牛角尖里去了,对别人寸步不让,一副有理走遍天下的样子,咄咄逼人。

还有很多人得理就不饶人,但是到了最后,往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是一种双输,只不过看双方哪一个输的更惨而已。甚至这样还能把对方逼得要和你同归于尽,何苦呢?

也有很多人因为有点功劳就居功自傲,让周围的人都很不愉快,然后非要把自己的对和别人的错划清界限

上面说的这几种人,往往总是遭到别人的嫉恨和算计,古往今来,栽在这件事上的人太多了。

所以,如果不懂得把握分寸,你做的越对,反而得罪的人就越多。因为你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你不肯让人半分,所以你被周围孤立了。

我们生活里经常见到这种人,她们就是不依不饶,不知道变通,到最后亲人也能成路人,甚至成了仇人。

人和人之间,如果一定要为了对错而较量,结局一定是双方都会输掉,只是看谁输的更惨而已。

所以和气才能生财,万事以和为贵。

3

西方人做事总是追求过程的公平,做事的过程和采用的手段必须得是公平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就不一定公平了。

比如总统选举,看起来是人人都有选举权,所以选举的过程是公平的,但人人都可以选举,也意味着每个人的权力都容易被干扰,同时也可以转让,于是金钱和舆论就可以在背后发挥作用了。

而中国人做事总是追求结果的公平。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哪怕是运用灰色的手段,但是最后呈现的那个结果往往是公平的。

西方的很多事是靠法律解决的,法律是相对客观的,但是结果往往不一定公平,因为在自由市场经济下,法律一定是优先为有钱人服务。

而中国的很多事,是靠江湖规矩解决的,江湖规矩往往是灰色的,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公平的,因为江湖规矩的本质就是各方势力的互相制衡,最后一定是弱者变强,强者变弱。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才叫公平。

中国人之所以要时刻把握好尺度,就是为了结果的公平,我们可以在过程中要允许别人犯错误,对别人要求不能太苛求,对眼皮底下发生的很多事情可以视而不见,只要结果是符合人心所向,就可以适度放开。

就好像任正非的那句话:“不要嫉恶如仇,黑白分明……干部有些想法或存在一些问题很正常,没有人没有问题。”可见任正非才是真正的“人性大师”,他非常明白灰度思维的价值和意义。

河流可以百折千回,但终归大海。人也是这样,过程可以迂回,方法可以多样,但结果一定符合潮流趋势。

4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