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所谓无力感,其实都是黑色生命力转而向内压制自己的结果

分享至

生命的存在只能“体验”到,而不是“想”到。

人如果一直使用理性指导自己的人生,那你的理性必须非常发达且完善,不过,这基本不可能。

因为头脑中的经验规则指令都是过去储存起来的,只能说明那时那刻是合理的;

但原封不动地拿来指导当下的人生,很是荒谬,因为任何时候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有意义。

然而,当你尊重了自己的感觉时,一切就会变得非常简单了。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说:

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发展阶段得到太多满足或遭遇严重匮乏,他的心理就会固着在这个阶段,进而形成情结。

心理学研究证明,无论养育婴儿还是养育自己,基本允许才是一个最好的原则。

如果没有遵循这个原则,意味着生命个体的动力无法得到释放,“我”的感觉也就没办法活出来;

这时,就会成为一种固着的心理创伤。

于是,抽象自我就无从谈起,个体也就没有了存在感,自我就会处于破裂状态。

三岁前是心理发展敏感期,所以这期间容易形成创伤。

成年后,如果没有觉知、觉察、觉醒和觉悟的过程,心理创伤就很难得到疗愈。

在疗愈创伤过程中,我们在探索造成创伤的具体场景时,几乎很少人能回忆起生命早期的创伤细节;

然而,心理学家荣格说:“情结是通往潜意识的忠实道路”。

意思是说,只要有创伤,就会有情结,即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期待;

而未被满足的渴求一定会寻求自我补偿,这时如果稍有觉知,你就能发现自己的偏爱。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