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叫螃蟹定律,读完醍醐灌顶!

分享至

作 者:水木然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人,无论是在电梯里,还是在地铁等其它场合里,似乎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拉长的,个个愁眉苦脸,表情冷漠麻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看什么叫螃蟹效应:

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竹篓中放了一只螃蟹,必须要记得盖上盖子,否则它就会爬出来,但是如果你多钓几只放进去后,就不必再盖上盖子了,这时螃蟹再怎么挣扎也是爬不出来的……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有两只以上的螃蟹在篓子里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爬。但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向上爬。如此循环往复,无一只螃蟹能够成功。

这就是现在社会上很多人的心态:如果我过的不开心,那么我就想看到别人也不开心;如果我爬不上去,我也拉住别人,让别人也爬不上去。

大家都都争先恐后向上爬,人人都想成为“人上人”,这就意味着要么是你踩在别人头上,要么是别人踩你头上。

哪天被踩的人一旦翻身,会变本加厉的踩挤别人,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要争一口气。

这就叫螃蟹定律。

现代人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人人都不甘于平凡,人人都想成为金字塔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人,哪怕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也不断的想逆袭。

这是一个很畸形的状态:绝大部分人都将人生的希望押注在这万分之一的、 极其渺茫的几率中。

这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是一场豪赌,赌赢得几率很小,但是我们前仆后继,如同飞蛾扑火。

这就是很多人悲剧的开端。

现在大家最怕的一件事是发现自己是个平凡人,大部分人仍然宁可自欺欺人,也不愿意面对现实,宁可活在自己的妄想里,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平凡。

在他们的意识里,仿佛承认自己的平凡,就等于承认自己的失败;看到别人的平凡,也会暗自取笑别人的失败,这真是一个荒唐又混蛋的逻辑。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可怜和可悲之处,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和平凡抗争。

成为人上人是他们一生最核心的目标,他们被这个欲望压抑的苦不堪言。

向上攀爬的过程中,他们甚至会不择手段、不守规则、互相踩挤,如果自己爬不上去,就多拉几个下来。

他们压抑、自私,互相提防、互相算计。生怕别人捷足先登,生怕自己慢人一拍。

他们活着,怎能不压抑?

于是大家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为了往上爬,他们往往是不择手段的。

他们既不想看到真相,也不想得到价值,更不想听什么道理,他们只想得到好处。

他们就像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旦想得到好处了,就会哭闹,然后妈妈就得赶紧去哄他们,或者干脆给一口奶吃,他们马上就会满足了,喜笑颜开,满足的昏睡去。

长此以往,妈妈只能采用一个很无奈的办法:“按闹吃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哭的越凶,吃的越撑。

而那些不会闹不会哭的孩子,就很少能吃到奶了,因为无时无刻都有孩子在哭闹,只有当那些老实的孩子饿的快不行的时候,妈妈才会挤点奶水“救济”一下他们。

说白了,一切都是因为自私,每个人都想得到额外的照顾,我想要,你就得给我,你不给我,我就闹,一哭二叫三上吊,不让我占便宜,我就闹得你不得安宁,这一招的确够狠。

最后,“闹腾”成了很多人的标配手段。这就是为什么医闹、房闹、学闹那么普遍的原因,比如买的房子降价了就会有人组织业主去闹,虽然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但是总能从政府和开发商那里讨得一点好处,所以房闹的手段被一脉传承。

于是,几乎每一个人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不是按规则行事,而是先去闹腾一番,先上去先撒个泼再说,闹得越大收获就越多,越会闹的人越占便宜。

善于哭闹的孩子实在太多了,“妈妈”确实疲于应对,只能选择息事宁人,遇到几个闹的凶的就甩一点便宜去哄他们,但是要是哪一个哭的实在太厉害,无法无天了,就直接拿板痛打一顿,他也变乖了。

这大概就是最简单的看护方式了。

令人无奈的是:时间一长,那些老实人也开始学会闹腾了:凭什么是我们这些不会闹腾的人吃亏?我也要学会闹腾。于是先闹的人带动后闹的人,大家一起闹。

究竟是谁造成了吃奶不能按照规矩一个一个来,而是“按闹吃奶”的局面呢?

是你,是我,是他,是每一个自私自利的巨婴。

最让人抓狂的是:他们一边担心自己闹的太轻没有奶吃,又一边又咒骂妈妈不按规矩来,不按顺序一个一个给奶吃。

他们口口声声要求妈妈按规则办事,却又不肯丝毫放弃自己的利益。

“按闹吃奶”的习惯形成之后,他们之间开启了“互闹模式”,看谁闹腾的手段更加高明,反正大家都是靠不正当手段捞到的好处,所以他们看彼此都不顺眼,一直在互相猜忌/算计,“巧闹”的看不惯“瞎闹”的,瞎闹的怒骂“大闹”的。

于是,每个人都不相信公理,每个人都用道德要求别人,每个人都提防着别人,生怕被人算计上了。

的确,他们是很聪明,但是他们的很多聪明并没有转化成生产力,而是互相抵消了,因为他们时刻在互相算计,互相踩挤,到了最后人心向背,人人自危。最终僵持在一种互相制衡的尴尬状态,大眼瞪小眼。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