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和张伟平是曾经辉煌一时的“二张”组合。
前者是大名鼎鼎的导演,后者是资本雄厚的投资商,他们二人联手了16年之久。
然而令谁也没想到,“二张”组合最后会走向分崩离析。
张艺谋更是三次状告张伟平,直到71岁还和对方针锋相对。
那么,张艺谋和张伟平究竟有什么仇?他们二人是怎么认识的?又为什么会走到这种地步呢?
两极分化,幕后黑手是谁
张艺谋的名声如雷贯耳,没有观众不知道他的名字。
无论是上个世纪走出国门的《红高粱》,还是前段时间好评如潮的《满江红》,张艺谋的导演水平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顶尖水准。
不过,虽然张艺谋的在影视行业有所成就,但是观众对他的个人评价却是褒贬不一。
一些人认为张艺谋是有艺术、有深度的导演,他能将故事的画面、色彩完美的呈现给观众。
另一些人却持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张艺谋并不能对故事作出很好的诠释,有时会莫名其妙、肆无忌惮的在影视剧中夹杂突兀的情节。
例如,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张艺谋就略显奇怪的增加了主角和一个外国人的激情戏。
原本观众对电影的前半段牵引,潸然泪下。
可当看到这段增加的剧情的时候,如鲠在喉,如同生吞了一个苍蝇一般难受。
为此,有不少影迷抨击张艺谋的导演水平下降,直言他“崇洋媚外”,拍这种剧情的目的就是为了讨好外国人。
当时经过此事之后,张艺谋的风评受损,事业也受到了不少的影响。
直到后来有知情人透露了这件事的真相,大众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一直以来张艺谋都是“背锅侠”,真正的“幕后黑手”另有其人。
他就是“老谋子”背后“最得力”的“军师”,也是“两肋插刀”的“好兄弟”。
此人名叫张伟平,是一个极具经商头脑的商人。
他不仅能够准确的把握“风向”,看准时机“下海”经商,而且也能“操控人心”,将身边人玩弄的团团转。
在没有遇到张伟平之前,张艺谋还是一个在电影行业初露头角的“新人”,刚刚踏入一线的行列。
虽然他在前期已经完成了《黄土地》、《红高粱》等十分出名的作品,在艺术方面获得了很多的奖项。
但这些影片都是“无利益”性质的,并没有给张艺谋带来巨大的收入。
不管是在哪个行业,没有资金支持都拿不好的方案,呈现不出完美的作品。
张艺谋想要让自己制作的电影更进一步,钱是他的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艺谋就将自己御用的女主角巩俐“收入房中”。
明星效益外加巩俐的美貌,为了张艺谋招揽了不少投资,结识了很多商业伙伴。
在一次宴会上,巩俐照常为自己的枕边人奔波。
她正好看到了名声正盛的张伟平,一个草根出身却又能建立起“商业帝国”的“狠人”。
巩俐眼前一亮,顿觉此人和张艺谋“相配”。
在她眼里,张艺谋是一个不善言辞、只会导戏的艺术家,而张伟平正好和他相反。
有一个这样圆滑世故的商人在身边,无疑是张艺谋的一大助力。
巩俐当即上前交谈,正巧张伟平的妻子十分喜爱巩俐,双方顺利的结识了。
但是巩俐却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是“引狼入室”。
她看好的张伟平不仅斩断了她和张艺谋的姻缘,还让张艺谋十几年都被他人“禁锢”。
意外相识,狼子野心
那次宴会过后,经过巩俐的“牵线搭桥”,张艺谋和张伟平经常会面。
起初张艺谋对张伟平并不是很热情,在他的眼里,这些商人都是“唯利是图”,不懂艺术。
但是架不住张伟平此人十分“热情”,喜爱和别人交谈,并且多年的经商经验让他早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识人脸色,洞察内心已经成为了张伟平的“基本功”。
于是在之后的会面里,张伟平经常“投其所好”,和张艺谋聊一些影视、艺术方面的内容。
除此之外,他还会增加一些自己经商过程中的游历见识,四处闯荡的风土人情。
这对一个导演来说无疑是最吸引人的。
在张伟平的热络之下,张艺谋也渐渐地撤下心防。
几杯酒下肚,二人便能称兄道弟,成为“生死之交”。
不过,这场兄弟情对于张艺谋来说可能是纯粹的,但是对张伟平来说,却是增加收入的砝码。
1991年,张艺谋再次完成了一部优秀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
剧中巩俐饰演的女主角,将封建糟粕时代下女性的无助和挣扎展现的淋漓尽致,令观影的观众无一不潸然泪下。
张艺谋一如既往的好水准,利用出色的光影色彩和构图,将悲情而又绝望的氛围完全的呈现出来。
多重加持之下,这部作品直接斩获国内外不少奖项,张艺谋的名字也响彻全国。
而后不仅,《秋菊打官司》和《活着》也接连出世。
虽然这几部作品并没有给张艺谋带来特别大的收益,但是却让他成功的升任为公认的好导演。
然而,好景不长。
张艺谋还没高兴多长时间,他就产生了巨大的危机。
而这场危机就是被他视作好兄弟的张伟平搞出来的。
原来,眼看张艺谋的名气越来越大,拿到的奖项也越来越多的时候,张伟平渐渐地生出了一种心思,那就是将张艺谋“捆绑”再自己身边。
可能在他看来,自己的钱,张艺谋有才,二人强强联合必将会创造不少的利益。
因为张伟平知道巩俐头脑聪慧,只要“除掉”她就能让张艺谋失去最大的助力。
于是,张伟平便心生一计,利用真假绯闻,借位照片等手段,暗中撺掇张艺谋和巩俐离心,使他们二人矛盾不断,最终分手。
失去了巩俐的张艺谋也正如张伟平所料想的那样,事业受到重创。
许多奔着巩俐这个明星效益的投资商纷纷撤资,张艺谋的拍摄计划几乎暂停。
他每日借酒消愁,对未来很是迷茫。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伟平如同“救世主”一般出现在张艺谋的面前。
他声称自己会鼎力支持自己的兄弟,并且愿意拿出上千万的资金给张艺谋投资。
这样的大手笔让张艺谋大受感动,他热泪盈眶的看着面前的“好兄弟”,表示必然不辜负对方的期望,不会赔本。
可张艺谋没料到自己创作的大多都是文艺片,在国内并没有太高的票房。
就这样,“二张”第一次合作的《有话好好说》打了水漂,张伟平作为最大的投资商亏了上千万。
这让张艺谋深感愧疚,不由得对“好兄弟”低声下气起来。
张伟平看起来并不介意,实际上却是准确的用此事拿捏住了张艺谋。
并且他还创办了一家名为“新画面”的娱乐公司,对外宣扬是为了捧张艺谋所用。
外界的人不知道实情,只会赞叹张伟平好气魄,张艺谋有贵人相助。
可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罢了。
识人不清,三次状告
自从“二张”组合成立之后,他们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庞大的收入,只有各种眼花缭乱的奖项。
时间一长,张伟平便有些着急,对于商人而言,总是入不敷出是不行的。
正巧,21世纪到来之后,中国的影视行业飞速蓬勃发展。
相比于张艺谋在国际上多展现中国农村的生活,有导演另辟蹊径,利用中国的武侠崭露头角。
嗅到风向的张伟平立刻找到张艺谋,要求他制作一部武侠电影。
这让张艺谋犯了难,不过对于新的领域他也不会退缩。
在他精益求精的指导之下,被打磨的十分完美的《英雄》展现在众人的眼前。
原本张艺谋对票房并没有过多的期待,毕竟之前的几部作品都不太符合观众的胃口。
可张伟平信心十足,直接拿着资金砸钱宣传,颇具声势。
并且他还直言,这部电影的票房必将破亿。
张伟平无疑是会拿捏人心的,他的信誓旦旦勾起了大众的好奇心,纷纷跑到电影院观看这部作品有何价值能够破亿。
剧情不错,打斗精彩,口口相传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买票观看《英雄》,最后票房直接翻了一倍,高达两亿之多。
两年之后,“二张”又趁热打铁,制作了口碑不错的《十面埋伏》,奠定了他们在影视行业的地位。
2008年,张艺谋更是因为优秀的审美和导演水平被委以重任,成为奥运会的总导演,站在了行业的顶尖。
由他监督完成的开幕式备受全国人民好评,一度被称为“国师”。
然而没过多久,张艺谋的口碑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
原因就是他制造了不符合常理的“烂片”。
不管是《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还是《金陵十三钗》,都有一些不符合张艺谋水准的剧情。
对此,张艺谋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退出了“二张”组合,另寻他路。
不明真相的人便指责他是一个没有良心,忘恩负义的人。
直到有知情人爆料:这一切都是张伟平在背后作乱,他为了有票房多加干涉张艺谋的制作,添加了许多狗血的剧情。
这样两级反转的剧情让围观网友直呼刺激。
而后便有不少人顺着蛛丝马迹,发现了张伟平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他对张艺谋的占有欲很强,不让对方和别人结交。
当有人送张艺谋车之后,他也会出手相赠一模一样的,但实际上车主还是他的妻子,张艺谋不过是借车人罢了。
不仅如此,张艺谋让他赚得盆满钵满,他却只分给了一千多万元,远不及自己花销的零头。
事情败露之后,张伟平就暴露了“好兄弟”隐婚的事情,公布于众,导致张艺谋直接被罚七百多万元。
这场虚假的兄弟情让张艺谋心存恨意,将张伟平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要求对方赔偿自己应得的工资。
但是介于种种原因,最后判决给张艺谋二百多万元也没到账。
几年之后,不甘心的张艺谋再次上诉,却依旧得不到回应。
直到今年,已经71岁高龄的张艺谋仍然上诉,坚持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不过,现在的张艺谋也没有把自己太多的心思放在这段过往上面。
毕竟如今的他名气更盛,事业更好。
结语
“二张”之间的情谊或真或假。
或许双方前期真的将对方视为自己的知己,可后期却败在了“钱”这个字上。
一个是艺术家,一个是商人,价值观的不同自然注定了这段友情以悲剧收场。
所以,我们在选择朋友的时候,不要为对方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而是需要看他的内心。
对此,你认为张伟平对张艺谋有没有真心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