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7月,在瑞士首都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上,与会国一致承认老挝王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是自1949年1月20日寮国战斗部队成立后,在老挝爱国战线领导下,在同法国殖民军进行了数以千计的大小战斗,最后迫使法国签定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协定。
1955年3月22日,老挝人民党成立,1956年发起成立统战组织——老挝爱国战线,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美救国斗争。
1960年,老挝成立了以梭发那·富马亲王为首的王国联合政府。面对老挝爱国力量蓬勃发展,不断壮大的形势,为了填补法国殖民者留下的真空,扼杀老挝人民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美国开始插手老挝事务,积极扶植老挝极右势力发动全面内战,并直接训练和指挥老挝右派集团的“特种部队”,妄图在老挝打一场“用当地人打当地人”的“特种战争”。
从此,老挝内战的烽火燃烧起来。
老挝是中国的近邻。根据老挝人民党和老挝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支持老挝人民捍卫国家独立的正义斗争。
中国政府高层领导人就老挝问题的正式表态为1961年4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机场的答记者问。
在这次回答新闻记者的提问中,陈毅警告说:“如果美国继续派兵侵略老挝”,那么,对此种情况“我们将不能置之不理”。
陈毅发表讲话后,中国政府又多次声明:老挝是中国的近邻,美国对老挝的侵略,也是对中国的严重威胁,中国绝不会坐视日内瓦协议被撕毁,让战火烧到自己身边……
中国开始以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对老挝政府的支持。
1961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审批的外交部关于援老工作的请示报告,提出了“在逐步促进老方自力更生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援助”的明确方针。
其实,在此之前,中国为帮助老挝人民长期坚持抗美救国斗争,已向老挝爱国部队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援助,以及帮助训练其军事技术人员。
1964年2月,为了给老挝右派势力打气,美国直接出动飞机对老挝解放区以及由此连接12号、9号等横向公路往东进入越南中部和南部的“胡志明小道”,进行狂轰滥炸。
老挝内战在美国的直接干预下,迅速升级。
1964年7月,鉴于老挝局势的严重紧张,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认为,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对老的军事物资援助,把老挝爱国部队的后勤供应包下来,老挝人民需要多少,中国就帮助多少。
值此,不论是1968年年底美国提高了野蛮空袭次数,还是策划南越军队于1971年悍然入侵,在老挝的“特种战争”愈演愈烈之际,中国的援老物资都及时运送到了爱国部队手中。其中,不少装备器材,还是中国军事科研部门为适应老挝热带山岳丛林作战的需要而专门研制的。
在这一时期,老挝人民党和政府,为了长期坚持抗战并夺取最后胜利,在请求中国给予军事物资援助的同时,还提出希望帮助其修建部分战略公路。
从1964年起,将原对老挝的不定期援助改为每年安排一次,数量不断增加。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964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共中
央的指示精神,将原来对老挝的不定期援助改为每年安排一次,尽
最大努力组织援老物资的生产和运输。
其中:
1964年至1966年底,援助老挝(不含对梭发那·富马亲王的
援助)主要的装备物资,计有各种枪2.4万余支(挺)、火炮600
余门(具),枪弹3000多万发、炮弹49万多发、手榴弹20余万
枚、无线电台和电话机1300多部,汽车60余辆,军服60余万套,总金额约为人民币5000多万元。
1967年以后,随着战场形势发展需要,老挝爱国武装力量要
求中国提供援助的项目和数量不断增加。
仅以枪和枪弹为例,1966年以前平均每年援助各种枪3800
多支(挺),各种枪弹450多万发;1967年至1972年,平均每年
援助各种枪5200多支(挺),各种枪弹900多万发。老挝抗美救
国斗争的最后3年,即1973年至1975年,平均每年援助各种枪
支17800多支(挺),枪弹2300多万发。
从1960年至1977年的18年间,中国向老挝无偿提供的武
器装备物资援助主要有—一
各种枪:11.5万支(挺);
火炮:2780余门;
坦克、装甲车:34辆;
各种枪弹:1.7亿发
炮弹:267万余发;
手榴弹:92万枚;
地雷:25.4万个;
无线电机:2530部;
有线电机:2654部;
汽车:773辆;
炸药:958吨;
军服:257万套(件);
主副食品:771吨。
中国的大量援助,为老挝人民取得抗美救国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老挝北部山区急需运输公路,1962年至1978年的16年间,中国方面先后为其修建了7条沥青公路,并派出工程、地面警卫、防空、后勤部队以及民工大队共11万余人,平均每公里公路造价31万元。
老挝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东北部,同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等国接壤。老挝没有铁路和出海港口,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和骤马路。尤其是北部山区多为骡马路与小路。因此,为改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调运等方面存在的不利因素,修建公路成了当务之急。
1961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老挝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在北京共同签署的一项联合声明中指出:中国政府应老挝王国政府的请求,同意帮助老挝王国政府修建1条公路,即丰沙里至帕卡公路。
同年6月,中国云南省派出一支技术考察团进入老实地踏勘后,决定按照中国公路6级乙标准,对丰帕公路实施设计施工。
9月11日,周恩来指示:援建丰帕公路“要动用工兵部队”“包下来,修得快,修得好”,中央军委决定由昆明军区和铁道兵各组织一个工程大队,成立军工指挥部,在云南省援老筑路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与民工大队共同完成筑路任务。
1962年1月13日,中老两国政府代表在老挝王国临时首都康开正式签订了关于中国帮助老挝修筑丰帕公路的协定。
半个多月后,中国援老的两个工程大队共4315人以及60辆汽车、610匹骡马和部分施工机械,在完成中国云南省勐腊至中老边境公路的修筑任务后,陆续进入老挝境内。
丰帕公路的施工环境为老挝北部群山连绵、森林密布、河溪纵横、气候炎热的山区。
穿着一色蓝布制服的中国筑路大军官兵,克服水土不服,容易染病,工期不容拖延等重重困难,边测量边施工。在施工初期机械化施工设备无法开进时,就用手工作业,保证了按时完成任务。
1962年11月7日,梭发那·富马亲王亲自前往丰帕公路工地视察,对中国筑路官兵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十分赞赏,并对公路质量表示满意。
1963年3月15日,丰帕公路全线竣工。公路全长81.476公里,桥涵209座。同年4月12日,中老双方组织验收。13日,老挝王国首相府发表公报、称费中国修筑的这条公路“质量良好,并将它命名为“老中友谊路”。
5月25日,中老双方在丰沙里举行签字移交仪式和通车典礼。
同时修筑3条公路,所筑公路按中国公路6级甲标准设计。
1968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和老挝爱国战线中央委员、老挝人民党中央财政委员会委员通占,在北京签订《中、寮双方关于修建公路(磨憨——孟赛一孟夸)间题的会谈纪要》。
1968年8月8日,中国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李强和老挝人民党财政委员会委员提坛,在北京签订了《中、老双方关于修建(孟赛一孟洪)和考察(孟赛—一孟献)公路的会谈纪要》。
根据上述两项会谈纪要规定,中国入老筑路部队将同时担负孟赛至波亭(又称老西线)、孟赛至孟夸(又称老东线),以及孟赛至孟洪(又称新西线)3条公路的施工任务。
1968年8月16日,毛泽东签发命令,由援越筑路的中国后勤部队5支队组成筑路指挥部,率4个工程大队、云南省第一民工总队以及防空、警卫和后勤部队,共2万人入老担任筑路任务。
受命入老的5支队当时刚刚撤离越南战场,尚未得到休整,便接到赴老命令,指战员们经过短时间的准备,于同年9月18日从中国云南省勐腊县磨憨口岸分批入老。
部队入老集结后,指挥部决定集中4个大队的力量,首先抢修孟赛至波亭的“老西线”,以便接通中老边境公路段。同时决定调1个大队的力量进入“老东线”进行施工准备。
筑路部队展开施工之际,正值老挝雨季,天上不但有雨,而且还经常到空袭,地面流水遍地,还得对付特务的骚扰破坏,指战员们在密林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顽强奋战的大无畏精神,仅用3个月就修通了老西线102公里的汽车便道,为修筑正线创造了条件。
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全长100.397公里、有桥梁11座、涵
洞315个的老西线于1969年12月25日胜利竣工。
这时,为了抢在旱季施工,筑路指挥部没容部队进行休整,立即又将3个大队调往新西线战场。
1971年2月8日,在美国的策划下,南越军队入侵老挝,使美国在老挝推行的“特种战争”进一步白热化。在此期间,中国筑路大军急老挝人民所急,不断提高施工效率,终于在1971年4月将新西线建成通车。1972年3月,又一举拿下了老东线。
中国筑路部队交付的这3条公路,全长293.009公里,极大地改善了老挝北部的交通运输状况,有力地支援了前方的抗美救国斗争。
除了上述4条公路,由中国筑路大军修建的另外3条公路为北线、孟北线和新东线。
北线和孟北线两条公路,是老挝人民党于1970年12月向中国方面提出来的。1971年1月9日,中老双方签订关于修建的会谈纪要。
1月26日,中央军委命令调2个工程大队与云南省再次组建的1个民工总队,共同担负北线公路的施工任务。
5月24日,中央军委又命令2个工程大队担负孟北线公路的施工任务。
1972年4月10日,昆明军区抽调400多名干部,组成新的筑路指挥机关,接替原筑路指挥部,并在老挝南巴设立了前方指挥所。
1973年12月,孟北线和北线公路同时竣工。孟北线全长51.558公里,有桥梁14座、涵洞191个;北线全长115.506公里,有桥梁21座,涵洞373个。
新东线是应老挝人民党的请求,由中国政府再次帮助修建的一条公路。
1972年8月11日,中老双方签订换文予以确认。
1973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先调3个工程大队进行施工,中期轮换一次,前后动用6个工程大队,5年完成任务。
2月1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昆明军区、工程兵和交通部在援老筑路中的领导分工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6月6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筑路部队的行动命令。
7月7日,工程兵和昆明军区在北京共同召开援老筑路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交流了1968年以来的援老筑路经验,研究了援建新东线的具体部署。
筑路部队于9月入老后,立即以旱季大干、雨季不闲,人员休息、机械不停的作业方式,争分夺秒地紧张施工。
1978年3月,由纳双至孟献的新东线,经过中国筑路大军历时4年半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胜利竣工通车。
新东线全长280.867公里,有桥梁32座,涵洞904个,并被老挝政府命名为老中友谊1号公路。
如果将中国筑路大军路基作业完成的3100多万立方米土石筑成2米宽、3米高的城墙,可环绕老挝全境。
新东线移交后,1978年5月底,参加援老筑路工程部队及后勤保障单位全部奉命回国。
在援老抗美斗争的10余年时间里,中国先后派出18个工程大队,3个民工总(大)队,直接投入施工力量7万余人,投入各种主要施工机械2250多台,总计为老挝修建公路822.416公里,桥梁131座、涵洞2677个,铺设沥青路面458万多平方米,平均每公里公路的造价为中国入民币31万元。
此外,自1969年3月至1973年11月,根据老挝人民党的要求和中老双方协议,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援老高炮部队2.1万余人,对空作战95次,击落敌机35架,击伤24架,有效地保障了中国筑路工程部队和民工大队的施工安全。
在援老筑路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很大代价。筑路所需物资,除砂、石和一般木材在老挝就地取用外,钢材、水泥等重要物资均由中国国内供应。援老部队的一切费用也都由中国负担。为了运送援老物资,中国不仅在国内组织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而且长年使用汽车2600余辆;临时调用660辆,骡马900多匹担负运输任务。
在援老筑路施工和对空作战中,有不少人负伤致残,269人英勇牺牲,其中210人长眠在老挝孟赛和班南舍的烈士陵园里。
老挝人民革命党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为老挝人民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国家主席苏发努冯和政府总理凯山·丰威汉都亲自为筑路指战员签署和签发了荣誉勋章和立功奖状,并对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英勇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
援老部队的一言一行,同时还赢得了老挝人民的爱戴和信赖,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深刻印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