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瞭望》新闻周刊四大篇章连续展现天府新区发展变化

0
分享至

本篇文章约4920字,阅读需13分钟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专题聚焦成都,用《公园城市建设的成都探索》《创新驱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厚植文化底蕴振兴乡村》《最大增量背后的“关键变量”》四个篇章,从公园城市、产业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等四个维度聚焦成都高质量发展。其中,大篇幅报道了四川天府新区发展变化。

公园城市建设的成都探索

目前,成都人口总量突破2100万人,GDP总量超过2万亿元大关,迈入了超大城市行列。超大城市的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天府新区考察。在兴隆湖畔,他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以公园城市形态之变引发城市格局从“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城市组织结构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一系列关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的探索,在成都徐徐展开。

↑ 成都市天府新区产业园(2023年4月25日摄)唐文豪摄/本刊

其中,对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的报道如下——

在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中水鸟翩飞、鱼翔浅底。一边是市民在湖畔绿道游玩、休憩,一边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端产业项目拔节生长。“随着城市生态环境改善,青头潜鸭等城市中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陆续在成都现身,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观鸟队伍中。”成都观鸟会会长沈尤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这里是城市中心,也已成为众多鸟类爱好者们的观鸟天堂。

今年68岁的汪阿姨是麓湖公园社区“厨余堆肥”计划的热心志愿者。每天,她和社区的几十户居民自发地将餐前厨余垃圾进行分类,社区工作人员再帮忙将这些垃圾运送到社区堆肥点“肥肥之家”。

在“肥肥之家”,通过四川农业大学老师和学生的专业指导,这些垃圾在几个月后“变废为宝”,成了肥料。“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可以兑换肥料,剩余的肥料就供社区花园使用。”汪阿姨说,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厨余堆肥、垃圾不落地等绿色公益行动中。

在天府新区兴隆湖畔,沿湖布局的成都科学城勾勒出这座城市美丽的天际线。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村洼地。如今,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天府实验室等一批科研院所陆续建成落地,这里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科创区域之一。

2017年研究生毕业后,吉林人于智同便来到位于兴隆湖畔的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云仿真研究所工作。现在,他和同事们研发的云仿真工具已被广泛应用在能源、电力、船舶等行业。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成立7年来,已经招揽了400余名科技型人才,发展蒸蒸日上。

“我们将沿着道路布局的传统城市规划,转变为沿河、沿绿布局,河流、湖泊、绿地在天府新区不再是城市后花园,而是与居民生活相融合的空间,带动产业发展的生态线。”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公园城市推进处副处长高国瀛说。

在麓湖公园社区党委书记王燕看来,未来公园社区的治理要在社区搭建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可持续路径。

《公园城市建设的成都探索》全文

创新驱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

体制改革激活“沉睡”的科研成果,“建圈强链”做强产业支撑,科技创新策源力正积极蓄势……创新,正是成都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集聚13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14万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7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领下,2022年,成都全市GDP历史性地突破2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七。

↑ 成都超算中心 王效摄

其中,对四川天府新区产业创新的报道如下——

原始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下,四川天府新区正为创新策源积蓄力量。在这里,首批天府实验室已建成运行,聚集“中科系”“中核系”国家级科研机构26家,落地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96个,引进清华、北航等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65个。

“天府新区正着眼于科技研发‘从0到1’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从1到100’的突破,力争形成一批首创性、带动性的研究成果,并筑牢创新成果转化的服务支撑。”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历章说。

《创新驱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全文

厚植文化底蕴振兴乡村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都的乡村振兴不是把农村变成“新城”或“城中村”,不是把农民“迁走”,而是城乡融合,建设具有地域风格、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

一方面保留“川西林盘”等生态本底和乡村文化,一方面推进乡村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中,成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生活富裕,乡村“年轻人又回来了”。

↑ 成都市郫都区青杠树村,游客在油菜花田里拍照打卡 胥冰洁摄

其中,对四川天府新区乡村振兴的报道如下——

春日里,田野长满金黄色的油菜花,白墙灰瓦的川西民居周围是茂密的竹林,池塘中鱼翔浅底,三三两两的游人在路边“农家乐”品着盖碗茶……

这是《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成都天府新区正兴街道官塘村见到的情景。稍向远处望去,就是天府新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这里距离在建的489米中西部最高摩天大楼仅十分钟车程。有人说这里像“童话世界”,还有人说这里是“成都南门的世外桃源”。

官塘社区没有“洋大怪”的人造景观,到处保留着乡村“原生态”。村外车水马龙,村里充满野趣乡愁。村民廖兵一家住上了全新的安置房,还开办了民宿。“受紧邻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会展客流带动,民宿生意不错,一年能挣30多万元。”廖兵说。

50岁的村民李云昌原来是走村串户帮人办宴席的乡厨。如今,他在村里开了一家“豆花饭”餐馆。“一到周末,来村里旅游的市民很多,都是看中我们这里原汁原味的乡村环境,餐馆生意很好。”李云昌说。

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董云帆说,成都聚焦“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从顶层设计、制度供给等入手,以“川西林盘”等典型生态区域为突破口开展试点,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川西林盘”由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和外围耕地等组成,是成都平原一种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乡村聚落。官塘村党委委员代俊英说,官塘村以乡村原有的“川西林盘”为基底,保留树木、竹林和房屋,将砂器烧制、蜀锦织造等非遗文化植入其中。村里的田地轮作油菜和水稻。如今,这些田野景观成了游客“打卡”地。

《厚植文化底蕴振兴乡村》全文

最大增量背后的“关键变量”

连续4年荣获“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排名“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以丰富的人才政策,形成磁场,聚合人才,推动城市创新发展。

↑ 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全租赁小区天府青年国际社区(桐堂 · 万安店),年轻人咨询租住相关情况 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其中,对四川天府新区人才建设的报道如下——

塑造“蓉漂”品牌,树起人才新风向标。4月28日,成都举行以“更好的成都成就更好的你”为主题的2023“蓉漂人才日”高峰荟活动。活动中,天府实验室“张榜”发布406个岗位招揽全球英才,发布岗位需求人数达3092人的成都市博士后机会清单。

连续十四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提起成都,总能听到“快工作,慢生活”“下午喝盖碗茶”“下班吃个火锅”等与安逸生活相关的形容,也有“天府绿道骑行”等新潮的生活标签。高品质宜居生活一直是成都吸引人才的最大优势之一。

晚上6点,29岁的吴东按时打卡下班,仅用6分钟时间,他便可以回到租住的天府青年国际社区(桐堂·万安店)。如此短的通勤距离,给这个年轻人的业余生活带来了更多可能。

作为一名从事芯片研发工作的技术人员,2019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他便选择来到成都工作。“成都是一座非常开放包容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机会的城市,对半导体产业更有重点的布局。”吴东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促使吴东选择成都的原因,还有这里烟火气十足的生活,首先体现在居住环境上。

作为天府青年国际社区(桐堂·万安店)的首批住户,入住仅一周多,他便被全租赁青年社区的氛围所感染。这个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社区由多栋外观时尚的住宅和商业楼宇围合而成,不仅提供了840套独立公寓,公寓楼下还配备了独立图书馆、厨房、篮球场、健身房、办公区等公共空间,走出小区不远还有2家大型商场和3条地铁线。

“据统计,成都的平均租房时长约7年。对于新到成都的年轻人来说,能租到一套物美价廉的房子,会让他们在步入社会的初期对这座城市产生深厚的感情。”成都天投集团天府青年国际社区(桐堂·万安店)店长唐彪说:“在我们社区,年轻人以最低不到2000元的价格就能租到房,还能使用各种公共空间,参加我们组织的各类社交活动。”

唐彪告诉记者,项目推出不到两周,便已有川藏铁路中心、中铁一局、北航等数十家部门、企业、学校,以及上百位个人客户前来走访。“多家前来走访的附近大型企业,提出希望整层租用给青年员工当宿舍。”

“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出更多高品质的大型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为招引落户的企业解决员工住房和职住平衡问题。”唐彪说。

依托产业聚集人才,围绕产业服务人才,为了解决好“企业最想要什么,企业最想干什么”的问题,成都通过统筹全市资源来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引进。

2016年,在美国硅谷发展的潘思铭受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邀请回国来到成都考察。在看到成都拥有丰富的高校人才资源和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后,他便在四川天府新区开始围绕无线充电技术创业。“创业开始,我们就体会到了成都对创新团队的关怀,天府新区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验室和办公场地,还解决了人才安家、落户、读书等问题。”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琦说。

汤琦告诉记者,从无线充电的解决方案,到转型为无线充电芯片研发设计公司,到如今涉足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领域电源管理芯片的多品类模拟IC设计公司,公司规模从20人增长到近400人,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最难的便是解决从单一产线的人才需求,到需要适应多个产线的人才需求的问题。除了公司管理培训体系的完善外,也离不开成都越来越健全的人才政策的支持,让我们的团队非常稳定。”

“作为新市民,房子和孩子的教育本来是个棘手难题,但在人才政策的支持下,如今我在公司附近以低廉的价格租到了人才公寓,孩子也进入了附近的科学城幼儿园,为事业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测试开发经理张春海说。

《最大增量背后的“关键变量”》全文

整理:刘江涛

来源:新华社

编辑:刘江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天府发布
天府发布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管理委员会官方网易号
15539文章数 49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