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端午安康,端午节的科学内涵与人文情怀

0
分享至

今年6月2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上古,它的产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的科学精神。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端午节不断融入对忠烈先贤的纪念内容,又赋予了端午节丰富的人文情怀。2009年,中国端午节及其传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所蕴含的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对中国民俗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01

节日民俗与中国古代历法

在中国上古历史中,伏羲被认为是人文始祖,不但画八卦、造书契,还作甲历、定四时,此后,“岁以是纪而年不乱,月以是纪而时不易,昼夜以是纪而人知度,东西南北以是纪而方不惑”。伏羲之后,炎帝神农氏因禽兽之肉匮乏,发明耕稼,种五谷,制医药。黄帝代神农氏,命仓颉造字,又设史观,立占天官,作浑天仪及调历,“岁纪甲寅,日纪甲子,而时节定”,最终形成了“黄帝历”。黄帝历后代也称为“黄历”“汉历”“夏历”,以区别于今天通行的“西历”。20世纪中叶以后,则又出现了“农历”的称呼,大约是缘于“黄帝历”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成果,也为今天的农民所习用的原因。

黄帝历结合太阳和月球的运行轨迹来安排一年的周期变化,以太阳回归的周期作为一年的长度,以月的圆缺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365又1/4天,而月球绕地球12个轮回为354天,所以,又以设置闰月的方法以使日月的运行轨迹相统一。因此,一般一年为12个月,闰年则增加一个闰月,凡13个月。月又分大小,大月30天,小月29天。夏、商、周三代,为了体现改朝换代的新气象,每一代天子都对历法进行调整,因此有所谓“夏正”“殷正”“周正”——“夏正”以春正月为岁首,“殷正”以冬十二月为岁首,“周正”以冬十一月为岁首。至秦则用“颛顼历”,以冬十月为岁首。汉初沿用“秦正”,至武帝时,改行“夏正”,自此而后,实现了孔子“行夏之时”的理想。

黄帝历充分体现了中国上古人的伟大智慧和科学精神,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史记·历书》说:“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又说:“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遗憾的是,中古以后中华文明持续衰落,天文历法的科学人才缺失,历法也经常出错,元代和清代皇帝本与汉语文化隔绝,所以多用阿拉伯人和欧洲人主导历法,20世纪以后,中国采用基督纪年法的格里历,黄帝历只存在于民间了。

中国上古历法的建设既包含了高深的天文学知识,又包含了对气候和农业生产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夏历密切相关的二十四节气,便是把太阳周年运行的轨迹二十四等分,每一等分为一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准确地描述一年之中四季变化的细微规律。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建立在黄帝历基础上的这一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肯定。

“天地悠长,人生如忽。”和天地的周期相比,人生苦短,但就生生的艰难而言,人类仍然面临“度日如年”的无奈。一年之中时间一刻也不会停歇,人的生老病死时刻在上演,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既有喜悦,也是无穷无尽的枷锁。为了应对这漫漫岁月,我们的祖先用节日建构了休闲文化,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规律的日子都被用作节日,同时,因黄帝历重视月初之朔与月中之望,所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十月十五也先后被作为节日出现。青黄不接的四月,农忙的六月,以及冬天的大部分时候都不再安排节日,只有进入腊月以后,为了渲染辞旧迎新的气氛,节日则从腊八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些节日安排,既体现了科学精神,也充满了人文情怀。

02

端午节的科学内涵

端午节的起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早期应该称为“五月五日”,后来又称“端午”。至于为什么把五月五日叫“端午”,有人认为“端午”即“端五”,“端”是开始之意,“端五”即五月的第一个五日;也有人认为“端五”本来可能是在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也有人认为因周历建寅,即以正月为寅月,五月为午月,所以“端五”又称“端午”。根据中国上古设立节日的规律,“端午”很有可能就是“端五”之误。隋人杜公瞻注《荆楚岁时记》说:“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这说明起码在隋代,“端五”已经被称为“端午”了。

在传承已久的民俗文化中,端午节活动,除了划龙舟、吃粽子以外,还有挂似剑之草菖蒲、悬白艾、系彩丝、佩香囊、戴虎形饰物艾虎、喝雄黄酒的习俗,这些习俗都指向辟邪、驱蚊、止恶气、杀菌、防蛇蝎毒虫的功能。因此,五月五日在中国古代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恶日”。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今俗间多有禁忌,生三子者、五月生者以为妨害父母,服中子犯礼伤孝,莫肯收举。”袁贺字元服,汉汝南人,传说袁贺是在父亲服丧中出生,因其父年长无子,“不孝莫大于无后,故收举之”,“举”即鞠养、养育之意。但其父为了不隐其过,字取“元服”。按照周礼,服丧期间,夫妻不应同房,袁贺出生于服丧之时,难免瓜田李下之嫌,因此,其父不弃,是因为不孝之中“无后”最大,如果袁贺父亲有子,或许袁贺就会被转送别人了。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一引《风俗通义》曰:“生三子不举。俗说生子至于三子,似六畜,言其妨父母,故不举之也。谨按春秋《国语》:‘越王勾践令民生三子者与之乳母,生二子者与之饩。’三子,力不能独养,故与乳母。”这说明不养第三子,很可能是个别人担心无力养育的原因。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宣王庶弟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孟尝君田文是田婴贱妾所生,生日当五月五日,田婴命其母弃之,其母不听,田文成人后其父发现田文竟然还在家中,田婴责备田文母亲,田文问田婴不举五月子的原因,田婴说:“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长与户齐”,有人认为是指孟尝君个子高,显然是错的。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孟尝君为人狠辣,因为有人说他个子矮小,就杀人屠县。孟尝君封地在薛,孟尝君死后,众子嗣争位,齐魏联合灭薛。此处“长与户齐”,指的当是其寿命与其家族寿命相同,即会带来无妄之灾。

中国古代民俗文化常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中国古代民俗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并不能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传承道统的文化,是以孔子思想为基本内容的,而中国古代民俗文化更多地体现了世俗的价值观。中国古代的民俗禁忌,其中某些有科学根据,但也有一些具有反人道的内容。如《太平预览》卷三百六十一引《风俗通义》曰:“又曰不举寤生子。俗说儿堕地未能开目视者,谓之寤生,举寤生子妨父母。”孔子强调父子之亲是人与人关系的根本,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显然,一切不举子女的禁忌都是违背儒家伦理的,因此,也就有无数的例子说明五月五日作为“恶日”出生的人,并不一定会产生灾难。

王利器先生《风俗通义校注》举东晋名将王镇恶、北朝齐南阳王高倬、隋尧城令崔信明等为例,都说明五月五日生人并非一定都会被遗弃。在王利器先生所举三人中,东晋名将王镇恶是一代名将,但受太尉刘裕猜忌,被同僚杀害;齐南阳王高倬在任时残暴,喜欢作恶,最终死于非命。崔信明是隋唐时期著名诗人,遗世独立,颇有个性。通过以上事例可以推知,在真实的历史中,五月五日生人并非都是恶人。因此,不能以出生之日来判定人的善恶。

当然,古代在禁忌日出生的孩子,父母虽有可能“不举”,但一般不会发生极端事例,常常会用过继、改姓、修改生日等方式来规避灾难,如南朝王镇恶,因生于五月初五,其祖父前秦丞相王猛就给孙子取名“镇恶”,以与命运相抗衡。

西晋史学家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认为五月五日节日来自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节,节日来临时人们常用红色绳索以及五色印门饰来防止恶气,则五月五日作为“恶日”,应该是与夏至这个节气相关。

人类早期文明多起源于高原地区,中国也不例外。伏羲、炎帝、黄帝早期的活动区域,也基本集中在黄土高原一带,即今日的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甘肃省庆阳市等地区,这些地方也是周文化和秦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国部分北方和南方地区有着漫长的夏天或者绵绵的冬日不同,黄土高原四季分布均匀,界限分明,又拥有非常适合于耕种的黄土层资源,与中国历法相关的早期文明,只适合于产生在这个区域。

黄土高原地区进入夏至以后,气温升高,湿度大,雷阵雨频发。炎热的天气带来了细菌的快速生长,以及蚊虫的广泛滋生,也就增加了传染疾病和瘟疫、被蚊虫叮咬的几率。因此,端午节就是提示我们马上要进入一个特殊的时期,需要大家为度过炎炎夏日做好防护准备。中国江南地区的炎热来得更早,中国的北部地区夏天则来得稍晚,但各个地方都有端午习俗,显然更多的是民俗文化的记忆。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是日竞渡,采杂药,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取鸲鹆教之语。”这说明并不仅仅五月五日是“恶日”,整个五月都被视为“恶月”,五月五日的所有仪式,都是为了“令人不病瘟”的预防目的。

隋人杜公瞻注《荆楚岁时记》云:“《异苑》云:‘新野庾寔尝以五月曝席,忽见一小儿死在席上,俄而失之,其后寔子遂亡。’或始于此。《风俗通义》曰:‘五月上屋,令人头秃。’或问董勋曰:‘俗五月不上屋,云五月人或上屋,见影,魂便去。’”《异苑》是南朝刘敬叔所撰,内容以记载奇闻异事为主,其中提及五月曝席死人,以及五月上房头秃等,或许与虫蛇之害、雷电闪击相关。总而言之,五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月份,端午节的活动就是为了提醒人们牢记禳灾辟邪、减灾避祸的防范意识。

杜公瞻注《荆楚岁时记》和《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都曾引《大戴礼记·夏小正》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也。”《夏小正》是孔子或孔子后学整理的夏朝农事与历法文献,《楚辞·九歌·云中君》曰:“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这说明端午节本来是沐浴之节,其习俗应该起源于避夏日病虫瘟疫之害,禳邪驱蚊,是与天气湿热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03

端午节的人文情怀

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节日不同,端午节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加进了纪念在端午节去世的历史人物的人文内涵,而且这些历史人物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具有忠烈的人格。

在吴越一代,端午节的活动,是与纪念伍子胥联系在一起的。伍子胥是春秋时楚国人,名员,父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太傅,楚平王无道,自娶为太子所聘美妻,又听信太子少傅费无忌的谗言,杀伍奢及伍奢长子伍尚,太子建逃亡宋国,伍子胥也先后流亡宋、郑诸国,为了躲避楚王的追杀,最终逃亡吴国,助吴王阖闾自立,与孙武共伐楚,大败楚军,鞭楚平王尸,为父兄复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吴王夫差信用奸佞,令伍子胥自杀。据说伍子胥死当五月五日,被杀后,尸首装入皮袋,被吴王夫差投入钱塘江,逆流而上而不沉没,被称为波神、伍神。此后每年五月五日,当地人驾舟竞渡,期待伍子胥显灵。

杜公瞻《荆楚岁时记》注引东汉邯郸淳《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礼记·曲礼》说:“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伍子胥以一己之力,立志惩戒暴君,并忠心报吴,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忠义的情怀,因此受到历代中国人的尊敬。《史记·伍子胥列传》赞扬伍子胥说:“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南朝范晔《后汉书·列女传》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艺文类聚》引东晋虞预《会稽典录》也载有曹娥救父的事迹,后世也有以端午节为纪念曹娥的说法。不过,曹娥与端午节的故事,应该仍然在伍子胥故事的框架之内。

汉人袁康、吴平所撰《越绝书》,说吴灭越后,越王勾践以身为奴,卧薪尝胆,侍奉吴王夫差,获得吴王夫差青睐,自吴返国后,五月五日以“竞渡之戏”练习水军,最终灭吴。这个记载如果可靠,则五月五日竞渡的历史可能早于伍子胥之死,或者端午竞渡早已经是习俗,也正因此,勾践才能以此为掩护操练水军,掩吴王之耳目。

《艺文类聚》引东汉蔡邕《琴操》说,“介子绥割其腓股,以啖重耳,重耳复国,子绥独无所得,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介子绥即介子推。晋文公流亡之际,乏食,随从介子推曾剔股食之。晋文公即位,介子推拒绝封赏,偕母逃亡今山西省介休市绵山境,晋文公为逼介子推现身,下令烧山,介子推及其母都亡于火海。据说介子推五月五日被烧死,所以,晋文公下令“五月五日不得发火”。不过,我们现在一般认为不举火的习俗是指寒食节,时间大概是夏历冬至过后的105天,即今日清明节、上巳节前一两天。今日清明节的习俗,已经背离了原来踏青的本义,更多体现了寒食节的特点了。

自汉代以来,端午节的活动,更多的是与屈原联系在一起了。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伟大诗人之一,也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屈原博闻强识,正道直行,一心希望楚国繁荣富强,但是,楚王和楚国的权臣们不能容纳屈原,屈原在悲愤之中,创作了《离骚》等作品,并最终自沉汨罗江。

《艺文类聚》引应劭《风俗通义》曰:“五月五日,以五采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亦因屈原。”又引《续齐谐记》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采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固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续齐谐记》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杜公瞻《荆楚岁时记》注说:“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檝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显然,说端午节的习俗是源于纪念屈原,显然是缺乏根据的,但端午节的习俗和对屈原的纪念联系在一起,则为端午节灌注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端午节引入屈原之后,再没有追加纪念新的历史人物的内容,这说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至屈原而后最终完成。端午节这样一个体现中国上古人科学智慧的节日,通过引入纪念先后于五月五日这个“恶日”辞世的伍子胥和屈原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正道直行、刚健辉光的忠烈人格的敬仰之情,这也是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坚强生存的精神动力。

◎本文原载于《人民政协报》(作者方铭),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她曾一年服侍30位导演,夜夜换房陪睡,换来的却是被联合封杀!

她曾一年服侍30位导演,夜夜换房陪睡,换来的却是被联合封杀!

橘子大娱社
2024-06-02 15:15:02
今日飞天茅台价格大跌|2024年6月2日 全国白酒价格行情一览表

今日飞天茅台价格大跌|2024年6月2日 全国白酒价格行情一览表

前沿天地
2024-06-02 16:33:03
距离发射不到四分钟!波音取消了“星际客机”载人试飞任务

距离发射不到四分钟!波音取消了“星际客机”载人试飞任务

财联社
2024-06-02 03:25:09
贝林厄姆帮助母亲实现愿望:与偶像穆里尼奥合影

贝林厄姆帮助母亲实现愿望:与偶像穆里尼奥合影

星耀国际足坛
2024-06-03 00:06:32
6换1!交易方案出炉!勇士疯了吧,追他干嘛?

6换1!交易方案出炉!勇士疯了吧,追他干嘛?

篮球实录
2024-06-02 23:12:47
马斯克有一个伟大的计划:将全车电线从5000米,降至100米

马斯克有一个伟大的计划:将全车电线从5000米,降至100米

互联网.乱侃秀
2024-06-02 20:22:55
哈佛大学:多吃含类黄酮的食物,或能保护大脑,远离老年痴呆

哈佛大学:多吃含类黄酮的食物,或能保护大脑,远离老年痴呆

39健康网
2024-06-01 21:31:45
很严重,很多人的工资已经发不下来了!

很严重,很多人的工资已经发不下来了!

霹雳炮
2024-06-02 23:22:49
胡歌脱水断盐31天后,变成凶狠大爷了?

胡歌脱水断盐31天后,变成凶狠大爷了?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4-06-02 17:36:39
有点意思:中美防长刚刚谈完,菲律宾总统脸色铁青,随后犯下大错

有点意思:中美防长刚刚谈完,菲律宾总统脸色铁青,随后犯下大错

千里持剑
2024-06-01 11:43:28
赵丽颖古早黑历史曝光,惊人往事让人不敢相信,疑似没文化还当三

赵丽颖古早黑历史曝光,惊人往事让人不敢相信,疑似没文化还当三

花哥扒娱乐
2024-04-18 22:17:33
倒闭8.4万家!无数中年男人的“庇护所”,如今却为何跌下神坛?

倒闭8.4万家!无数中年男人的“庇护所”,如今却为何跌下神坛?

农村阿祖
2024-05-31 07:29:14
前央行行长承认,这次房地产下跌的速度超出了决策者的预期

前央行行长承认,这次房地产下跌的速度超出了决策者的预期

琼瑶史事
2024-05-31 17:03:49
雷军晒出第一代小米手机,全新未拆封可以卖到5888元

雷军晒出第一代小米手机,全新未拆封可以卖到5888元

芯怡飞
2024-06-02 00:02:59
狗男女村支书和妇女主任被揭秘,村民掀起抗议!

狗男女村支书和妇女主任被揭秘,村民掀起抗议!

吃货的分享
2024-06-02 23:40:04
人生下半场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中年觉醒》

人生下半场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中年觉醒》

洞见
2024-05-31 21:45:45
女子直播失败后受到惩罚,现场遭遇男子非人对待,惨叫声不断!

女子直播失败后受到惩罚,现场遭遇男子非人对待,惨叫声不断!

闻秋的声
2024-06-02 11:20:16
矛盾加深!台“陆委”发出逐客令,“两国论”一出口再无转圜余地

矛盾加深!台“陆委”发出逐客令,“两国论”一出口再无转圜余地

谢志传
2024-06-02 14:13:28
联合国高官辞职,说出以色列开战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消灭哈马斯

联合国高官辞职,说出以色列开战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消灭哈马斯

星辰故事屋
2024-06-01 19:01:29
妻子向丈夫坦白,龙凤胎是前男友的,亲子鉴定的结果却让她崩溃了

妻子向丈夫坦白,龙凤胎是前男友的,亲子鉴定的结果却让她崩溃了

星辰故事屋
2024-05-30 11:45:24
2024-06-03 00:48:49
大道知行知行堂
大道知行知行堂
传播儒学思想,分享管理经验
7652文章数 226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女子称穿7cm厚洞洞鞋下楼时崴脚摔倒 左腿粉碎性骨折

头条要闻

女子称穿7cm厚洞洞鞋下楼时崴脚摔倒 左腿粉碎性骨折

体育要闻

从0-1到2-1!石宇奇绝地反击逆转队友李诗沣,豪夺赛季第3冠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新造车5月销量: 小鹏乏力 问界暂"缺席"

科技要闻

黄仁勋:2026年将推下代GPU架构平台Rubin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数码
亲子
家居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京东618开门红28小时战报:3D打印机、商用显示器成交额激增

亲子要闻

小区遛娃除了疯玩还能做什么?这 22 个自然游戏堪比做早教

家居要闻

风雅自来 中式的和谐平衡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美国中央司令部称拦截胡塞武装射向美军舰的导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