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80年,陈云在会议上对华国锋说:人要有自知之明,有错误要改

0
分享至

人要有自知之明!如果一个人出现了错误,就要及时地去发现和改正!今天的会议之前,我和华国锋同志有过商议,我的话他是清楚的。

在1980年11月召开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在党内享有崇高声望的陈云同志,突然说了这么一番话。而这些话,得到了另一位国家重要领导人李先念的支持。

会上,陈云还说:“这两年,我们国家的改变是让人失望的。我们的政治环境不活泼,不通畅。为了国家能有更好的未来,我认为华国锋同志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中央主席的职务了。我希望他在后面的生涯中,要多做加号、少做减号。

听着如此激烈的话语,华国锋的头垂得很低。而其他与会者,也是眼神飘忽,不知所措。但是,中国的命运,已经在此刻出现了转折。

华国锋是毛主席在晚年,最为倾力培养的干部。他在1921年出生,远比国家的其他重要领导要年轻。在担任湖南地委书记时期,他大力发展当地的农业生产,帮助水稻专家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解决血吸虫病的防治问题,其能干的名声,很早就已经传到了毛主席的耳中。1969年,华国锋开始担任中央委员,进入了新中国的权力中枢。

毛主席晚年,政治环境一再发生巨变,另一位备受其关注的干部邓小平,因故三起三落。但是华国锋,却一直走得很稳。毛主席十分看重他,一直希望将他培养成周总理的接班人。在1975年下半年以后,华国锋不但接过了国家管理方面的很多工作,甚至还接手了外交工作。

时间进入1976年,新中国连续遭遇巨变: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7月6日,朱德总司令离开人世;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此时,毛主席的病体已经十分沉重,无法言语。党政军内的所有工作,全部由华国锋一手抓了起来。

9月9日,噩耗传来,毛主席在这一天的凌晨去世了。华国锋一边处理毛主席的身后事,一边应付接下来的危机。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与叶剑英元帅联手,清除了阻碍中国发展的几股最大的势力,给未来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给国家立下了重要的功勋。

此时,华国锋已经是集党中央主席、国家总理、军委主席为一身的人,其权力之大,甚至超过了毛主席。但是,一些他难以弥补的缺点,此时也越来越凸显了出来。

首先就是威信问题。华国锋太过年轻,革命资历太浅。他是在抗战时期投身革命的,艰苦的红军时期,他没有做过任何贡献。而在投身革命后,他也没有怎么参加过战争,身上没有战功,这让一些有军队背景的老干部难以信服。

其次就是魄力问题。华国锋当年是被作为周总理的继承人而被培养的,他身上的一些优点,比如说工作认真、踏实肯干、深入群众等等,都是适合做具体事务执行的。但是,对于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以及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就都非华国锋所长了。在一些美国人的回忆录中,华国锋给他们的印象,是口号很多,但是实际的思想却比较简单。

此外,华国锋对于国家既有的政治体制,也缺乏打破的勇气。为了刻意维护毛主席的形象,华国锋提出了“两个凡是”,对平反冤假错案顾虑重重,甚至继续强调中国的阶级斗争,这让很多老干部和受过冤屈的人十分失望。

当时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情况不容乐观。1976年,中国的GDP仅有不到三千亿人民币,可以说是达到了历史的新低。1977年,虽然情况有些起色,但仍然只有三千亿多一点。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实已经十分明确,就是全面地改革开放。1977年,邓小平复出之后,虽然主抓的是教育和科学工作,但是已经在改革开放上作出了一些尝试,效果很好。但是,华国锋对此却很有顾虑,害怕一旦全面开始改革开放,毛主席的政治路线将无法坚持。思前想后,他突然灵光一闪,感觉自己找到了一条新路。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国放弃与黄金脱钩,同时与石油挂钩。从此之后,石油的价格在世界上稳中有升,成为了受世人瞩目的“液体黄金”。而此时,中国的大庆油田,也已经有了稳定的产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于是华国锋找来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提出要建“十个大庆油田”,让中国走上靠售卖石油发展经济的道路。

然而,事实证明,大庆油田的奇迹,是受到自然条件制约的。经过长期的勘探,余秋里发现,中国大陆上的石油产量,达不到靠矿产致富的地步。不要说再建十个大庆油田,想要再建一个都十分困难。为了拓展石油产能,余秋里将主意打到了海上。但是在1979年11月25日,勘探船“渤海二号”在渤海湾迁移井位时翻沉,造成了72人死亡的特大事故。

经过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华国锋石油发家的想法,实际上已经难以实现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只剩下了改革开放一条路。但是,华国锋此时仍然难以下定决心。

国家的建设不等人。为了推动改革开放,邓小平的动作越来越大。他鼓励地方上的同志走出国门,去看看其他的国家到底发展到了什么地步。他还出访了美国和日本,既展现了中国领导人友善的一面,也给这两个国家来中国投资铺平了道路。动作之大,脚步之快,让人看到了他富国强民的决心。

华国锋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处理国家事务上,难以发挥积极作用了。于是在1980年9月提出,不再兼任国务院总理职务,将这方面的权力交出去。在自己位高权重时主动交权,华国锋的这种胸襟,让人敬佩。

但是,要想配合改革开放,仅仅是国家经济体制有所改变是不行的,更要有政治制度和党政方针的配合。但是,这恰恰又是华国锋想要极力避免的。在改革开放势在必行的情况下,党内对他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大。

陈云是新中国最早的经济专家,深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也因此,他一直是邓小平的坚定支持者。他很清楚,中国继续这样发展,是难以营造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的。不稳定的话,又何谈吸引外国投资呢?在当时中国缺乏资本的前提下,没有外资,又何谈快速发展呢?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斟酌后,陈云开始找李先念谈话。

李先念曾经是华国锋的坚定支持者,也是华国锋最为倚重的经济专家。但是经过了两三年的观察后,他也发现了华国锋的一些问题。于是,两人在支持邓小平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此时,距离党的十二大已经很近,如果不尽快解决人事问题,中国的发展可能又要再拖上一段时间。于是,两人先是找华国锋谈话,主动劝他能够“让贤”。在得到了初步的答复后,陈云决定在1980年11月的政治局会议上,彻底将情况挑明。

会议上,陈云主动发言。他先是肯定了华国锋在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语气强烈地提出,华国锋已经不再适合继续担任党中央的主席了!

陈云的言语,引起了巨大的波澜,但是最后大家的意见却比较一致,那就是支持陈云的这一说法。华国锋在仔细考量之后,也决定顺应大多数人的意见。在1981年6月份,他主动辞去了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逐渐淡出了政治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千年历史千面游
千年历史千面游
品读千年历史,放眼世界百态
1078文章数 9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