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重大基础设施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亳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积极转变城市治理模式,加快推进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城市治理提质赋能。
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整合接入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搭建智慧市政、智慧园林系统功能,研发应用场景,构建形成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的亳州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一、聚焦长治长效,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机制
(一)建立“一委一办一中心”指挥调度机制。 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高位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优化城市管理工作布局,整合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城市管理执法和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构建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工作格局。设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城市管理规划,协调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组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在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基础上,增加联动处置、长效考核、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风险监督管理等职能。
(二)创新扁平化运行管理机制。 在城市管理网格化的基础上,采取“精准化”事部件确权、“多渠道”发现问题、一键直达”派遣交办、“销号制”整改问题、“核查式”检验质效,构建了扁平化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亳州模式”。2023 年以来,平台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 11.8 万余件,整改 11.7 万余件,整改结案率达到 99%。
(三)构建风险防范运行机制。 针对城市管理安全风险责任涉及部门多、风险隐患关联广泛的现状,我市成立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执行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由市城市管理局、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局、省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等实施监督和业务指导,以专业公司为技术支撑,以权属单位为责任单位,形成“政府领导、安委会牵头、多部门联合、统一监测服务”的风险防范运行机制。
二、聚焦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为充分应用数据资源和现代科技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我市创新研发智能化城市运行管理应用场景。
(一)城市防汛“云调度”场景。 为及时掌握汛情信息,精准调度防汛人员物资设备,实现城市防汛快速响应,安全平稳,我市整合市区地上地下河道、隧道、涵洞,22 个易涝点位、116个重点监控位置信息等,与44位易涝点位包保责任人、60多台应急处置设备、150名防汛排涝专业人员、800 多名城市管理人员、7个机动应急处置队伍相关联,实现语音互联、信息互通。防汛指挥人员利用一部终端即可指挥调度防汛人员、机械设备,有助于防汛处置力量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去年7月5日,亳州市区普降暴雨,日降雨量 200 毫米,局部降雨量280毫米。我市启动城市防汛一级响应机制,指挥长通过“云调度”系统发布指令,各防汛单位及时调配人员、物资、设备到位。整个防汛过程平稳有序,保证了市民出行安全。
(二)“五车”监管“一拍明了”场景。 为强化对渣土运输车、商砼车、清扫保洁车、洒水车及生活垃圾运输车的监管,通过打通整合公安交警的大货车进城许可系统、交通卡口监控系统、住建部门建筑工地视频监管系统之间的数据,利用 AI 技术进行在线比对、智能分析,使用执法终端拍一下车牌或输入车牌号码,即可实时掌握车辆运行信息,使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三)园林绿化“一框统计”场景。 以主城区绿地数据普查为基础,开发城市绿化数字化智能分析功能,通过“一框统计”功能,精确实现绿地和绿化覆盖情况的数据分析,为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提供辅助决策。平台运行以来,通过园林绿化“一框统计”场景的智能化辅助,在城区内因地制宜进行游园建设及绿化补栽等工作,通过“见逢插绿、见空补绿”,建成 20 余处“口袋式”公园,新增绿地面积 130 万平方米。
(四)“电子执法”场景。 为破解行政执法过程中“程序繁、冲突多、取证难”等突出问题,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研发了城管“电子执法”系统,将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执法公开融入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管罚分离、精准执法,数据分析、阳光操作”。系统运行以来以来,运用该系统规范办理城市管理类案件 7000 余件,提升了执法效率和规范性水平。
(五)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场景。 按照“感、传、知、用”的架构设计,建设包括燃气、桥梁、供水、排水四个专项应用系统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安装燃气感知设备140多套,实现了主城区184公里燃气管网、152公里供水管网、575公里排水管网、17座桥梁等生命线设施实时监测。系统自接入城市运管服平台系统以来,累计监测到燃气管网沼气预警、燃气调压柜泄露、供水管网爆管、城市内涝报警 360 余起,均按照《亳州市城市安全运行风险监测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及时推送至相关单位协同进行风险处置,提升了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水平。
(六)不断丰富公众服务场景,提升市民参与度和获得感。 开发“随手拍”APP,通过有奖举报的方式鼓励广大市民进行城 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和上报。 2023 年以来已通过手机端接收社会 公共举报 546 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拓展便民服务。 设置“找公厕”“找公园”“智亳车”等便民服务事项,接入 “我家亳州”APP,上线以来已为 4.2 万名市民提供服务。
三、聚焦“以评促管”,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效能
(一)落实常态化考核。 为保证平台交办问题整改的及时性、有效性,我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编发晨报、周报和月报,通报重点区域监管消息、重点问题治理消息和每日案件办理进度,定期对62家被考核对象进行考核排名。年度考核结果以专项考核成绩报市委、市政府,纳入亳州市效能建设考核。
(二)开展第三方考评。 在城市运管服平台中置入了第三方考评系统。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效能监督员、行风评议员、网民和热心市民,参与对城市运管服平台案件办理的情况的复核环节,并给予评价打分,年度成绩纳入亳州市效能建设考核。目前登记在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友和热心市民已有 300余人。
(三)开设专栏曝光。 通过在亳州广播电视台《药都时空》新闻节目、新媒体公众号等平台开设专栏方式,每月公布考核结果,并对典型疑难案例办理情况进行跟踪报道。通过媒体曝光和市民监督的方式,倒逼责任单位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问题整改,推动问题解决。
下一步,亳州市将认真对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运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技术标准、数据标准等标准规范,借鉴先进地市的经验做法,在新起点上继续完善、创新、提升运管服平台的实用功能,使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更扎实、更高效。
来源:亳州市城市管理局 数字城管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