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國士】沈尹默:“第一书家”对陈毅说,再不抓、书法将落后日本

0
分享至

沈尹默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诗人。1959年4月,沈尹默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接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他一看见沈尹默,就与他亲切握手,说:“你工作得很有成绩,人民感谢您。”

沈尹默谦虚地说:“谢谢!谢谢!"

毛泽东说:“听你的口音,不像浙江话。”

沈尹默回答道:“早年生活在陕南。”接着又问毛泽东:“现在各党派都要我参加他们的党,我是喜欢发表意见的人,您看怎么办好?”

毛泽东笑着回答道:“党外好!党外好!”

以下为如去注。

毛主席之所以称赞沈尹默的工作很有成绩,并非客套之词,而是“五四运动”以来、沈尹默确实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做了很多工作。

1913年,沈尹默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与蔡元培结成知交;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沈先生积极参与蔡先生的各项革新。“五四运动”期间,沈先生与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鲁迅、刘半农、胡适等教授担任编辑,分期轮流编辑《新青年》,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1922年,沈先生开始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24年,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许寿裳被迫辞职后,杨荫榆继任。杨氏反对新文化,将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学生自治会成员借故开除,遂有拒杨风潮之爆发。

1925年5月26日,沈先生与马裕藻、鲁迅、李泰叶、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教员联名在《京报》发表《关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公开支持女师大学生的正义斗争。

北大教师合影。左起:刘半农、沈尹默、陈大齐、马裕藻、张凤举、周作人、李玄伯

1929年,沈先生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到任后,教改阻力重重,而他既不会阿谀奉承也不谙官场陋习,以至教育资金周转不灵,最后连厅内职员的工资也发不出来。对于这段经历,他曾讲“政治也是舞台,我们在台下看戏,觉得演员很轻松愉快,但一上舞台,台下千百只眼睛望着你,台后导演控制着你,如果没有舞台经验,就会使人台词失误,动作失措,以蹩脚戏告终”。

1931年,他辞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职务,返回北京大学任教。1932年任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兼任农学院院长。旋因反动政府开除学生事,沈先生愤然辞去校长职务。

国立北平大学,是民国时南京教育部设立的大学组合体,由隶属于一个校名的五个学院构成,分别为:医学院、农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女子文理学院。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北平研究院等内迁西安,组成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国立北平大学未能复校,今西北大学成为继承其主体的惟一大学。

1932年年底,沈先生卜居上海环龙路,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兼孔德图书馆馆长。1939年下半年,日冠侵沪,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及孔德图书馆因抗战而停止运转。

1940年起,沈先生移居成都、重庆。1943年撰《执笔五字法》,分清了五字执笔法与四字拔镫法的混淆;当时他对书法的体会与认识、已可于此文中见之。这是沈先生第一篇论书著作。1944年《世界美术大辞典》主笔荷兰高罗佩,称沈先生为“民间第一大书家”。

1946年抗战胜利,沈先生东归、回到上海。上海解放后,沈先生被聘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员。嗣后,中央人民政府聘请沈先生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被选为市人民代表及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并于1950年参加市第一次文代会。

1951年沈先生撰写了《谈书法》;1955年,沈先生撰写的《书法漫谈》在5月8日至30日的《新民晚报》上连载;当年,他又在《光明日报》发表《怎样为拼音化准备条件》。

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沈先生被聘为画师;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文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关于"锦上添花"的意义》两文;在《文艺月报》上,发表《鲁迅生活中的一节》。

1957年,《学术月刊》创刊,沈先生为编辑委员。在《学术月刊》上,先生发表《书法论》一文,系统地论述笔法,笔势和笔意;其阐述的透辟,远胜古人论书之作。

1958年,其《学书丛话》刊载在《文汇报》上,同时撰写了《王羲之和王献之》《谈谈魏晋以来的主要几个书家》《书法的今天和明天》;同年,沈先生还应邀演讲《陶渊明及陶诗》……

沈先生1951年以来陆续撰写的书法文章,在《新民晚报》、《文汇报》、《青年报》、《光明日报》、《学术月刊》相继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欢迎,为书法的普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如去注毕。

这次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曾设宴招待沈尹默等几位老人。席间,沈尹默对陈毅说:“陈老总,新中国成立了这么多年,国际威望越来越高。你对围棋很重视,已有了组织,但对书法为什么不抓一抓呀?日本现在学书法的人很多,我们再不抓紧,今后怎么与人家交流?”

宴会后,陈毅仔细听取了他的意见。沈尹默回沪后,很快就收到陈毅托上海市人民政府转来的信,说已向毛主席汇报了他的意见,中央同意在上海成立书法篆刻研究会。

不久,上海市领导请沈尹默和市文化局有关同志,在锦江饭店就成立书法篆刻研究会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商讨,并于1960年秋成立了筹委会。1961年4月8日,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在上海正式成立,沈尹默任主任。

以下为如去注:

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时,沈尹默被推举为主任委员,郭绍虞、王个簃、潘伯鹰为副主任委员,马公愚、邓散木、白蕉、包六科、钱君匋、来楚生等十余位为委员。成立仪式在上海博物馆大厅举行。同时,还举行了上海市首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开幕式,首批会员有87名书家。

上海的“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以前,其实已经有了一些“准团体”活动。1956年奉国务院令组织建立的“中国画院”,为书法家初步提供了归属感。当年8月成立“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时,参与者共13人,皆为知名书画家,如潘天寿、王个簃、谢稚柳、吴湖帆、傅抱石、贺天健、沈尹默、白蕉等;白蕉还兼任筹委会秘书主任,具体主持工作。

画院当时聘任的画师69人中,如商笙伯、姚虞琴、李健、吴东迈、汪东、王福庵、张叔通、王个簃、白蕉、包六科、吴湖帆、张大壮、钱瘦铁、贺天健、潘天寿、谢稚柳、陆俨少、马公愚、陆抑非、沈尹默、陈巨来、来楚生等,皆是书法上造诣极深的两栖人物。这二十余人就是中国画院中的准书法团体成员,他们的积极活动,为成立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奠定了稳定的艺术与社会基础。

如去注毕。

1963年底,沈尹默去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二届四次会议。遇到陈毅,他拿出一首《沁园春》的词。陈毅一见,忙问:“这是写给谁的?”

沈尹默说:“这是我为毛主席七十大寿填的一首词,表表心意。请您帮我转呈主席。”

陈毅随即展卷,只见沈尹默用秀劲的毛笔字写道:

“一柱擎天,万里无云,四海无波。喜红旗扬起,乾坤浩荡,东风拂遍,遐迩融和。六亿人民,同登寿域,见者惊夸安乐窝。国庆日,听天安门外,动地讴歌。

“神州大好山河。人更觉、今朝壮丽多。看马列真文,功高粟帛。孙吴神武,力止干戈。玄圃桃繁,仙山枣大,松柏常青带茑萝。无私颂,为群伦祝福,欢醉颜酡。”

陈毅读罢,非常高兴地说:“我一定转呈主席。”

沈尹默生前除爱抄唐宋诗词外,也喜欢抄毛泽东诗词。1962年周恩来在上海参观展览会时,正好碰上沈尹默。周恩来向他索求墨迹。沈尹默挥毫书写了一幅毛泽东的《沁园春.咏雪》词,感到不满意,就又写了一幅。周恩来非常高兴,将两幅字全拿去了。

文后说明:

文中相关史实来自于《毛泽东与上海民主人士》(中央文献出版社 尚同编著 2004年11月版)等,致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年之父
年之父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忠孝节义
2288文章数 104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