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在这里,大学生农创客蔚然成风

0
分享至

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各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不断谱写三农事业发展新篇章。即日起,本报开设“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采访,挖掘各地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和突出亮点,敬请关注。

走进浙江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到处都洋溢着一股特别的范儿。路边招牌,设计别出心裁,许多小景致,一看就与众不同,路上冷不丁还会与穿着时尚的年轻人来个撞怀。直至记者步入村里的“共富工坊”,才恍然大悟,这股青春的气息到底从何而来。

“我们以党建为统领,集合了各种资源,这里既是村里的创客公共服务平台,也是他们的创业孵化基地,更是一个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园地,已陆续引进53家各类业态。创客群体中,有原乡人、归乡人,还有新乡人,大概200多位。”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豪龙满脸自豪,“与他们并肩,仿佛自己也年轻许多。”

浙江省义乌市李祖村的“乡恋悦读空间”。

如今,村庄步入快车道后,方豪龙无需再为具体经营多加费心,更多交给了第三方运营团队。都有哪些产业?如何整体运营?“乡遇文旅”董事长金靖开始带着记者逛村,主要探访“六大共富业态”。据了解,去年李祖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48万元,其中,这6个业态贡献了97万元。

先看“十亩时光共享营地”。村里出场地,运营方招团队,每年保底给村集体10万元,再以15%的利润予以分红。这种变“一租了之”为“荣损与共”的利益联结方式,如今在村庄业态布局中愈发普遍。坐在一条板凳上,自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再览“生机花园农场”。主人昵称“咖喱”,原在外贸公司上班,因为酷爱花草、向往田园,举家搬到了李祖村。年轻人思路活,别地草莓提篮卖,她家莓园搞研学,草莓搭配芝士制成饼干,变成了一片一片卖,身价自然翻几番。

5月23日拍摄的浙江省义乌市李祖村一景。

游客来了,村里何愁没钱赚。水塘上的小游船,看着不起眼,“吸金”本领大着哩。十艘小船,一趟20分钟,收费10块钱,一个周末就入账约4000元,一年将近20万元。且看那闲置的“核酸检测亭”,重新“上岗”化身市集摊,正在招商中。很快,陆续会有咖啡、冰粉、烤串等。

“不光要让村里富,关键还要带动老百姓。”说话间,金靖已将记者领至美食街,香气扑面而来,令人垂涎欲滴,“这36间小木屋由村民众筹打造,就面向本村留守妇女,主打本地小吃,既彰显了特色,又能作为餐饮配套,更是妥妥的富民产业。”

在李祖村,创客和村民之间特别融洽。老百姓有共识,必须把房前屋后搞干净,展现出文明乡风,客人方会源源不断,有时年轻人忙不过来,搭把手那是家常便饭;创客们则把“李祖温度”视作最佳营商环境,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发自肺腑带动村民共致富,很多人还索性住在了村里,大家其乐融融。

5月23日,在浙江省义乌市李祖村,村民在文化礼堂休息。

眼下,不光是李祖,浙江很多村里,大学生农创客蔚然成风。尤其是“千万工程”持续了20载,乡村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愈加完善,再加上各类贴心服务,涌现出青年返乡创业潮。

目前,浙江已累计培育农创客4.7万余名,其中“90后”占了近一半。据测算,平均每位农创客可带动18位农民就业。根据计划,到2025年,浙江将培育10万名农创客,届时将辐射带动农民超百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祖爽

图片:新华社

监制:梁冰清 编辑:倪杨金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
最新鲜、最全面的三农资讯
10828文章数 2023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