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穆特还是阿特木斯克:这座小城,曾数次洒满东斯拉夫人的血泪

分享至

经过八个多月的血战,在520这天,瓦格纳宣布俄军已经拿下巴赫穆特。随后,俄联邦国防部在战情通报中证实了这一消息,并官宣此地改回原来的名字——阿特木斯克。

而去年的同日,俄军曾官宣拿下马里乌波尔,都是520,还挺有象征意义的。

要说这个巴赫穆特/阿特木斯克,才41.6平方公里,8万来人,还没咱们一个小镇大,为何能让俄乌双方费这么大劲,付出如此惨烈的代价呢?

老实说,单纯从军事角度看,它确实属于一个战略要地,堪称顿巴斯地区的“山海关”——可进可退,可攻可守。

从地图上看,巴赫穆特是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顿涅茨克北部的主干道贯穿于城区,其中一条铁路干线从该市向南穿过,往东可直通卢甘茨克和俄罗斯本土。

这意味着,占领巴赫穆特和其周边地区,就等于掌握了北顿涅茨克地区主要交通线,能极大的缓解乌东地区俄军的后勤压力。

此外,这个城市还能很快被打造成一个庞大的前进基地,成为俄军未来对斯洛维扬斯克进攻的良好集结地。

反之,如果俄军失败,俄罗斯的北顿涅茨克防线,也将面临着很大的崩盘风险。

而对于乌军来说,巴赫穆特再往西往北的城市,基本都属于广阔的平原区,面对东部逼近的俄军,可能就没有什么防守优势了。

早前没开打的时候,从波罗申科总统开始,乌克兰已经在此修筑了至少八年的防御工事,在北约的指导下,乌军有关巴赫穆特进攻和防御的大小相关演练,更是多的数不清。

可见,巴赫穆特的军事价值之重大。这也很大程度上能解释,半年多来,为何俄乌双方明知它是“绞肉机”,还在不断送人去填线。

这是巴赫穆特地区的交战前线

这是100多年前的一战战场

况且,历史和现实都在证明,东斯拉夫人素来不娇气,特别能扛,打起仗来很死硬。这方面在卫国战争(19世纪初抵抗拿破仑)和伟大的卫国战争(1941—1945)中都有充分体现。

为了争口气,他们没水没电没面包都能撑得下去。哪怕在外人看来损兵折将惨得很,但人家自己觉得,只要达到了作战目的,就已经可以称得上很“哈拉少”了。

所以,这“战斗民族”之间打得上了头,那战场难免就如同地狱末日一般了。

一处建筑战斗前和战斗后的对比

但更让人唏嘘的,可能还是,这个人口才8万的小城市,它最早的建城市史,竟然还是一部东斯拉夫两兄弟共同对峙鞑靼人的历史。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