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村!”
当人们最开始爱上旅游时,远远不会想到,那个从小要逃离的“村里”,会成为旅程清单的目的地。没有城市里看腻的千篇一律,没有知名景点,更没有人山人海,不用安排打卡日程,用短暂松弛来对抗紧锣密鼓的日常生活。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写在古诗里的田园风情,如今被一波波年轻人,固定成为了一种限时体验的生活状态。如聚集了整个广州文艺青年的小洲村,如聚集了天南地北数字游民的海南陵水的各种村落,没有早八,没有打卡,尽情开摆。
不知什么时候起,这样的隐世、疗愈又家常的村落,也成了西安青年常常驻足的地方。
太乙村#
在山里“悬浮”生活
背靠翠华山景区的太乙村,其实之前就有着成为旅游小村的特质,在和一家农家乐老板的攀谈中得知,至少十五六年前,这里就已经聚集了大量的饭店,专供山上下来的游客歇脚吃饭。
但这种“过路”性质的暂时停靠,并不足以创造出如今接近于“悬浮”的生活,直到一两个年轻人在山长水远间偶然切中灵感的脉搏,才让太乙村呈现了如今的潇洒状态。
『circle108 丛林咖啡』
丛林咖啡,没有显眼的招牌,走上去才能看见挂得五颜六色错落有致的各种招牌,平添一丝公路气息。城市里已经讲究了好多年的简约,在这里被彻底推翻。
不大的院子里,塞下了一个东南亚风的凉棚,一个放音乐的小吧台,一小片花圃,几个四散的懒人沙发,以及数张露营椅子,专供人们在这里东倒西歪。
而进了店里同样是密集的各种物件,工具和画作到处散放,除了落脚的地方,到处都被容器、花朵、桌游塞满。
由于体验不太深入,感觉上更像是进入了一家网红店,也只好把最好的感受融入照片当中。
有一说一,店里无论是普通座位还是包间都有价位不等的低消,比起提前做的功课,座位低消套餐还涨价到了99(包含1杯非咖啡饮品,1小碟水果,1份坚果)。不过来客停车收取10元不限时,这一点倒是和别处差不多的。
『DEMAIN 德曼咖啡』
顺着太乙村的村道一路向上走,即可看见一幢白色的二层小楼,干净,清新,是小时候看画册时憧憬过的样子。
矮矮的木门,小小的盆栽,石子铺成房前屋后的小道,一进门即是豁然开朗的小小客厅,屋里屋外,都是和谐统一的南法风情。
阳光洒进来,店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自成一体、可以直接入镜的画面,复古的电话,放满杯子的小柜子,还有整面大玻璃透出来的秦岭树石……
欧式的大吊灯为这间山里的咖啡店平添了一丝华丽,服务态度超好的工作人员拉近了和客人之间最后一丝距离。
舒适的座位非常加分,打卡的几家店里,这家坐着最解乏~
在这样的环境,喝着28一杯的美式,真的不想走了。菜单也给大家拍下来来,除了饮品还提供小吃和甜点哦~
『秦岭雕塑公园』
站在德曼咖啡的二楼往对面看,即可发现高高的烟囱上“秦岭雕塑公园”的大字,下楼,过桥,没几步就能带着一丝探险的心情,走进这个废弃的工厂。
地图上来看,这里曾经是个废弃的水泥厂,但仅改造了一半,便再次停工。
掩映在绿意中的灰色工厂,即便废弃也如同一个沉默的巨兽,唯有墙上各色涂鸦,暗示着它和人类世界最后的关联。
打破的玻璃窗,时不时吱吱嘎嘎作响、吓人一跳的遮阳顶棚,配上山里迅疾而来的山风,和突然间飘来遮住太阳的乌云,氛围拉满。
入口处写着的“小桃源”,似乎也暗示着我这个临时的武陵人,并不属于这里。
太乙村,是一个脱离城市的小小社会,在这条长长的坡道上,雷公观和民宿咖啡店交错,村人和游客穿行,时不时就有车以极快的速度上山或下坡,卷起一股风,也有慢悠悠穿街而过的小猫,细嗅随便长出院墙的兰花。
太乙村,和普遍印象的“山村”并不同,这里能打到滴滴,也有大城市人们所享有的一切新奇和乐趣,但这也不是已经被商业行为完全“盘活”的网红打卡地,归根结底,它所承载的,还是和普通人大有区别的生活。
有生活,就有兴衰,曾经十五六年前就开着的农家乐,有的成功转型,开起了俱乐部,加上了真人CS,能去后山挖笋;而有的尚待转租,贴上了电话号码,寻求脱手的时机。
而在我没有涉足过的地方,还有新修的民宿正紧锣密鼓筹备开业,有丝毫猜测不出是否对外开放的茶馆独自环抱出主人家的安静。
像河一样,太乙村是流动的,无数游客来了又走,但始终把时光的一部分留在了这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