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和激情创造无限的可能。
筑梦赛场,闪耀未来
整理-本刊记者 朱玉芳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在今年的全国“两红两优”榜上,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在赛场上奋勇争先,用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为体育强国注入活力和动力。
泳坛后起之秀
王谷开来从小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国家队的游泳运动员,为祖国和家乡争光。每当看见游泳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他的心情也跟着澎湃起来。2003年,王谷开来出生于黑龙江鹤城,他的妈妈是齐齐哈尔市游泳队暨黑龙江省游泳二队的教练,在四岁半时他就已经开始学习游泳。9岁时,王谷开来便在2012年黑龙江省游泳锦标赛中获得200米自由泳冠军。从2012年至2022年,他多次在黑龙江省、全国、世界锦标赛等大赛中获奖。
2021年12月,王谷开来迎来了新的突破。在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中,他达到了国际健将水平,被中国游泳协会授予了“国际级运动员健将”的称号。2022年12月,这颗黑龙江泳坛冉冉升起的新星,向全世界展现了他的力量。在第16届国际泳联短池世界锦标赛中,王谷开来获得了4*50米男女混合泳接力第五名,首破亚洲纪录,还在4*50米男子混合泳接力和4*100米男女混合泳接力这两个项目中创造了全国纪录。
2021年9月,王谷开来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 2021年9月,王谷开来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
除了刻苦训练,王谷开来还以实际行动展现出优秀共青团员的品质。2021年11月,在云南省个旧市参加高原训练期间,有一名队友不慎滑倒,导致膝关节摔伤。王谷开来第一时间跑过去,背起摔倒的队友直奔医务室……此后,他便自觉地担负起这名摔伤队友的生活起居,每天帮助他打饭、刷碗、到医务室就医等,协助教练圆满地完成了高原训练任务。2020年至2022年,在每年暑期班招生期间,在训练之余,王谷开来主动担任助理教练,协助主教练开展游泳教学;同时他还担任救生员工作,负责新生的安全。
作为泳坛的新起之秀,王谷开来用拼搏和努力书写了青春风采,现在他已踏上了新的征程。
拼过,无悔!
2020东京残奥会门球决赛现场,一个身形高大、相貌清秀的盲人门球运动员以一次又一次奋不顾身的扑救,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这就是中国盲人门球运动员——余钦权。
刚出生时,余钦权被诊断患有先天性视力残疾,视力仅为三级,8岁那年,由于视力障碍,他走上了浙江盲人学校的求学之路。17岁时,余钦权同时被浙江省残疾人自行车队和门球队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最后他选择了门球。
2021年9月,余钦权(右二)参加东京残奥会,获得银牌
在浙江省残疾人门球队教练员们的悉心指导和培养下,余钦权潜心学习摸索,训练时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在球场上的方向感,即使是休假回家也丝毫不放松,每天进行体能训练。经过1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先后被招入国青队和国家队。
作为中国男子盲人门球队现役队员,通过各类大赛的历练,余钦权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国家队的主力队员。自2014年以来,余钦权从浙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各级各类残疾人体育比赛中和队友默契合作,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4年,余钦权和队友们在韩国仁川亚残运会上获得银牌,2016年在里约残奥会上获得第五名,2017年在泰国曼谷获得亚太区盲人门球锦标赛冠军,2018年在雅加达亚残运会上获得银牌。
在东京残疾人奥运会上,余钦权和队员们在小组艰难出线的情况下,先后大比分打败日本和美国队,冲进决赛。在决赛中,他们遇上了实力非常强的巴西队,决赛中打满全程的余钦权,做出了多次奋不顾身的扑救。最后,他和队员们拼尽全力,夺得了银牌。“拼过,无悔!银牌同样闪耀,未来继续加油!”当时的这条评论被广大网友点赞。
上海小囡的“狠”和“韧”
宋佳媛现为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田径运动中心铅球运动员,作为女子铅球项目升起的一颗冉冉新星,自2013年进队以来,宋佳媛凭着从小对铅球项目的热爱和永不服输的劲头,一路打拼,从初出茅庐到获得青运会银牌,从亚锦赛到进军奥运战场,在第32届奥运会、第14届全运会上作出重大贡献,曾被授予“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称号、上海市体育事业贡献奖。
2021年8月,宋佳媛参加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决赛,获得第五名
热爱造就无限可能。为了备战奥运会,宋佳媛要求每天给自己“加一点”,加一点负重、加一点次数、加一点思考、加一点精磨。就凭着跟自己的“较劲”,她用短短两年的时间就把成绩从17.7米提高到19.23米,正式进军奥运舞台,在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决赛中以19.14米的优异成绩获得第五名,用汗水和激情创造了无限的可能。
在这之后,宋佳媛又实现了连续突破,隋新梅教练也对宋佳媛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2021年陕西全运会的赛场上,宋佳媛以19.76米的成绩惊艳众人,获得亚军。2022年疫情封闭训练期间,她更是以20.38米的成绩跃上新平台,暂列赛季世界第三,在尤金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第六名,大赛经验不断夯实。在2023年2月16日进行的2023全国室内田径邀请赛济南站女子铅球决赛中,宋佳媛第一次出手就投出了18米54的好成绩,在新赛季首秀中摘得金牌。面对今年的世锦赛和杭州亚运会,她期待着能够更进一步,把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
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
5岁参加体操训练,7岁进入省体操队,10岁入选国家体操队,16岁夺得首个成年组全国冠军……
作为安徽省女子体操队重点运动员,何骊澄认为自己并不属于天赋型选手,但她对自己有一股狠劲。她的教练对她的评价是:“最大的优点就是肯吃苦、肯努力。” 坚持梦想,为国争光,激励着她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高难度动作,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2021年9月19日-26日,何骊澄参加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
何骊澄先后在2021年、2022年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优异成绩,带领安徽女队夺得全国第十四届全运会亚军,实现安徽女子体操历史性突破,个人也获得自由体操项目铜牌。同时她以优异的成绩入围了国家队备战东京奥运会参赛大名单,也是唯一一个非国家集训队运动员入选备战奥运会的运动员。
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不服输的种子一直埋在何骊澄的心里,为了证明“我能”,她跟自己“死磕”到底,放弃了许多休息娱乐时间,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在日常的训练和生活中,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训练场上一丝不苟,服从教练指挥,遵守训练纪律,为完成好一个技术动作,不断加练。2013年以来,安徽省体操队女子团体的综合水平走向低谷。面对这样的情况,何骊澄和队友们扎实训练,将“顽强拼搏”和“持之以恒”贯穿在整个训练周期。比赛中,何骊澄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超强的控场能力,成为团队的“定海神针”,带领团队夺得亚军,实现安徽女子体操历史性突破。
杭州亚运会和2024巴黎奥运会日益临近,何骊澄已走向新的征程。她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刘晓 刘博文
编辑:申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