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结婚彩礼的问题,就不得不提江西了,前几年江西某银行推出了前无古人的“彩礼贷”,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
网上各大平台也有不少网友,在分享关于江西彩礼的问题,这也引起了江西管理者的重视。
为了抵制当地的高彩礼现象,在江西某地的一所小学,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0彩礼”的宣传教育片。
这样的举动,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我大致浏览了一下各大报道此事的媒体评论区里面,发现主要有三种声音,较为普遍。
其一:不理解,为什么要向小学生宣传彩礼?
这类人认为,小学生的年龄还小,根本就不知道彩礼的含义。
其二:表示支持的人,认为从小就应该教育孩子,抵制彩礼的陋习。
其三:有些网友表示反对,他们反对的不是向学生宣传0彩礼的做法,而是反对结婚不让收彩礼。
有网友说,0彩礼谁还生女儿呢?也有网友说,为了公平,第一胎要随母亲姓才行。
还有up主针对此事,录制了一个视频来怼!
向学生宣传0彩礼的行为,该女生认为,这不是在宣传0彩礼,而是宣传0结婚,对女性很不公平,学校应该宣传,让男生在家做饭带孩子,告诉孩子,为什么是随父亲姓,而不是随母姓等等。
该UP主的言词过于极端了,也引起了一些男性网友的嘲讽,喊到这就开始急着打拳了?
个人看法
彩礼的起源来自封建时代,属于婚姻买卖的一种,适当的彩礼,很多人能接受,但过的高彩礼就是一个陋习。
在江西彩礼还没在网络上曝光的时候,我家乡彩礼就很高了,彩礼用家乡的方言叫“下聘金”!
男方和女方相约结婚时,双方的父母会坐在一起,讨论结婚的各种事宜,这其中就包括了彩礼,如果双方对彩礼的金额谈不拢,那么这场婚姻基本上不可能成,只有少数开明的父母,不会给女儿设门槛,会在彩礼金额上让步。
不过我们当地彩礼收多少,是看情况的,并不是全市统一的价格。
比如说在我们市区,他们结婚基本上是不会向女方索要彩礼,民富高一些的乡镇,彩礼收的越多,民富差一些的乡镇,彩礼也就相对要少些。
另外,如果民富高的乡镇,男方找的女方是民富收入低的,那么彩礼也就是按女方所在的地区收取。
至于那些市区的男方,如果找的是乡镇的女子,收不收彩礼,就要看女方父母的态度了,有人会收,有人一分钱也不会收。
女方收到彩礼后,等同与原生家庭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了,女方不再参加娘家亲戚的红白喜事,女方的生活中心也就围着男方转,在家相夫教子,照顾公婆。
收了彩礼的女方,想离婚如果不退彩礼,男方的一堆亲朋好友,会去女方家闹,闹到全村皆知,甚至全镇皆知的地步。
因此,在我们当地少有女方骗彩礼的事情发生。
这种情况在2010年后发生了改变,因为这时期的人结婚之后,他们大多数不会再与公婆一起生活了,小两口要嘛有自己的商品房,要嘛就是在外面打工,一年偶尔回家几天。
另外,彩礼的钱收取的是父母,钱也是在父母手中,这笔钱该如何支配,完全取决于父母。
思想开明一些的父母,可能会给女儿留一些,让她当成私房钱,思想不开明的父母,他们直接把钱全私吞了,留着补贴家里的儿子,或者自己享用。
还有些家庭,他们根本就拿不出高彩礼,彩礼是向别人借来的,结婚后因为要还债的原因,生活水平也是下降了很多,这样的婚姻会幸福吗?
高彩礼已经是个社会问题,理应得到遏制,让彩礼回归正常的范围。
宣传彩礼应该要面向初中、高中学生,还有大学生,向小学生灌输彩礼有些过早,他们连恋爱观都没形成,又哪懂彩礼呢!
不良的彩礼风气,理应全民抵制发自内心拒绝,彩礼越高不等于会保证女方在婚姻中的地位。
近年来屡次发生因彩礼的问题,发生的刑事案件,说明了,有时候过高彩礼,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