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都想要铁饭碗?4年后财政供养人数突破1亿,国家养得起这么多人吗

0
分享至

2023年,参加“国考笔试”的人数竟达到了152.5万人。虽然录取比例仅为2.44%,但即便如此录取的人数依旧能够达到3.71万人。

我们不禁要问,这么多人想要“铁饭碗”,国家养得起吗?

事实上,如今就有专家推算,四年后我国公务员人数将突破1个亿。这么多端着“铁饭碗”的人,国家拿什么供应他们?

不过,也有人提出疑问,我国公务员真的有这么多人吗?

国家财政养得起8000万公务员

据网上能查到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公务员数量为710万人。但如果将参公、党群、工会妇联等全部算上,还要再增加1300万岗位。这些都是需要国家财政供养的。

不只如此,另有事业编制3100万。如果将这些岗位编制加在一起,已经达到了5110万。

考虑到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6亿,其中再怎么按比例计算,财政供养的那部分公务员,加上现在的5110万岗位,怎么也超过8000万。

当然,这里边的“公务员”其实也包含很多由国家财政负担的“合同工”,而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铁饭碗”。

不过,即便如此,那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国家真的养得起吗?

就拿2022年来讲,我国2022年的GDP为120.02万亿元,其中我国税收占GDP比重为13.8%,约为16.67万亿元。

如果按照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6837元计算(包含工资、社保、公积金),一年下来国家需要支付8.55万亿元。

这意味着国家超过一半的税收,都用来给“公务员们”开工资,而这还只是按照8000万人计算,若涨到1亿人,恐怕国家就真的养不起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首先,“高收入”公务员很有限。

虽然看起来,国家财政需要承担8000万,乃至超过1亿人口的工资收入支出。但是,真正能够达到平均年收入106837元的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这就有点像是把我们自己与马化腾放在一起计算年收入,我们的平均年收入立刻被拉到一个我们望尘莫及的“高度”,但实际情况则是我们一辈子都未必赚得到这么多钱。

同样的道理,有的公务员年薪超出我们的想象。再加上一个领着高薪的退休公务员,这个“平均薪酬”自然很高。但绝大部分公务员是拿不到这么多钱的。

其次,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也包含了大量的合同工、派遣工甚至是临时工,他们才是8000万公务员中的“主流”。

在公务员当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合同工、派遣工、临时工,他们也是由国家财政拨款“供养”的对象,但他们的月薪在扣掉了社保、公积金之后,能领到手的工资也就两三千、三五千,而且这样的“公务员”很多。工作看似体面,但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其中的“酸苦”。

最后,一些事业编的“公务员”,他们虽然拿着国家财政拨款,但通常情况是国家财政拨款只负责解决部分资金问题,剩下的资金缺口,需要事业编自己想办法解决。

包括承包一些业务,赚取资金流。比如,如今的“大学”,就属于事业编。但“资金”缺口很大,需要大学自己通过招收、校友赞助等方式,解决缺口问题。

总而言之,看似国家养活着很多公务员,实际上大部分公务员只是刚刚可以混到“温饱线”之上而已。

当然,经济越是发达的省份城市,正式编制的公务员收入肯定会高出平均水平。这里边又分为“清水衙门”,还是“肥水衙门”,收入差别更是天壤之别。

所以,不是所有的公务员收入都那么“喜人”,也不是所有的公务员都端着“铁饭碗”。

问题来了,既然公务员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风光,为何还有这么多人,争着、抢着要去做“公务员”呢?

大家都争抢公务员,背后有3个扎心的原因

首先,竞争公务员这件事,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他们最熟悉的路径。

考取公务员,需要的最大能力是什么?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比拼“谁更卷”、更能吃苦的能力。

只要肯用功,肯做题,不怕苦、不怕累,最终分数达到了,往往就能有很大的概率,从这场“内卷”比拼中胜出。这一点与“高考”何其相似,是大部分学生最熟悉的“战场”。

所以,大部分学子在面临毕业后的职业选择时,左看看,右看看,觉得还是考取公务员这件事,更靠谱一些。

起码从尝试成功的概率来讲,考取公务员的胜算更大、确定性更强,他们知道该做什么,该往哪一个方向努力。

其次,大家都想要考取公务员,是因为公务员这份职业相比于其他职业而言,更稳定,对未来的确定感也更强,而这一点与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很像。

所有的问题、方向,都能找到对应的“标准答案”,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只需要大量背题、大量练习就可以拿到好成绩,一切都有迹可循,而有迹可循的背后,是那份对确定感的渴望。公务员岗位,恰恰满足了很多人内心对那份确定感的需要。

在他们看来,只要考上了公务员,这一辈子就算是“上岸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变老。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现在的“公务员”正在大量的从“事业编”转成“企业编”,收入也大不如前。

至于稳定,未来的变化,谁又说的准呢?

最后,大家都争抢着考公务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技能、专业,没办法很好的与市场需求对接。

所以,很多毕业生发现,他们毕业即失业。即便兜兜转转找了一圈工作,收入也都不高,而且要么996,要么工作量大、琐碎的事情多,但收入却少的可怜。

最终,权衡之后发现,还是公务员“更香”。

起码不会随便996,不会有事没事就让加班,更不会用绩效“威胁”他们,让他们知道不努力就要被辞退,更不会安排很多分内之外的事情,不断给他们增加工作量。

尤其不会在人到中年时期,因为嫌弃他们的年龄,而选择随便将他们辞退。

总之,考取公务员确实能让生活在相当的时间内,变得极为稳定、确定,不需要担心自己被随时炒鱿鱼,更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着市场的变化,担心自己的收入随着市场变化、公司业绩起伏而跟着大起大落。所以,公务员确实是一个安稳的选择。

但是,虽然大家都希望成为公务员,然而国家不会真的一直为公务员的未来“兜底”。未来的公务员,一旦达到一个人数上限,必然会迎来“极度内卷”。

考上公务员,并不意味着“上岸”了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只要考中公务员就能够妥妥的“上岸”,虽说算不上人生赢家,但起码衣食无忧。只要勤勤恳恳工作,就不会担心有失业的风险,而且通常还能享受双休生活,不必担心下岗或发不出工资等问题。

但事实上,考中公务员真的意味着“上岸”了吗?

就拿教师来说,2022年新生儿为956万人,但死亡人口却达到了1041万人。

换而言之,虽然人口出生率达到6.77‰,但人口死亡率却为7.37‰。如此算来,人口自然增长率竟为负的0.60‰。

如果再结合2020年新生人口为1200万人、2021年新生人口为1062万人,到了去年则降到956万人。

随着新增人口越来越少,尤其2022年结婚率仅为5.22%,但离婚率却达到43.53%。

人口变少、结婚的适龄人口也变少了,但离婚的夫妻越来越多了,而离婚的夫妻要么有的没来得及生儿育女,有的则干脆对婚姻失去了信心,不结婚更不生子。

这样一来又会进一步降低新生人口的出生率,将来“孩子”都不够了,还需要那么多的教师吗?同样的道理,还需要保留那么多的政府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服务吗?

外加科技的进步,不仅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自行学习各种知识,更可以借助VR等技术,在元宇宙中上课,在那里与来自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的老师、孩子交流。

也许这在现在看来很“荒诞”,但未来十年、二十年后,谁能确定这种“荒诞的事情”不会成真呢?

同样的道理,像是各个城市、区县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很多业务窗口,如今也通过APP将业务转到了线上。在无形中撤掉了大量的窗口,而未来很可能会发一笔“遣散费”,将多余的“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有补偿性的裁员。

就算是警察岗位,未来也不排除借助无处不在的摄像头、空中无人机,以及人工智能警察,替换掉像是大量负责开罚单的交警、执勤警察等工作。

至于一些事业单位里的秘书、文员,更会随着科技的迭代,面临大量失业的风险。

所以,考上公务员只能保障“一时的安稳”,但无法保障十年、二十年后,还能安稳的端着“铁饭碗”。

那么,“铁饭碗”为何不再那么“铁”了?

“铁饭碗”不铁了,未来公务员会在达到峰值后快速回落

“铁饭碗”会变得越来越端不稳了,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随着技术的迭代,技术带来的性价比要远高于人力。

所以,裁员是大势所趋,而作为吸纳就业最多的公务员、事业编制等首当其冲,要么降薪、要么裁员,总之安稳的日子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将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个原因,随着社会财富分配更加高效、公平,使得曾经的“多劳多得”的传统,变成了以创造的价值多少为导向的“能者多得”的分配模式。

这意味着,往往只需要掌握和懂得重复单一技能的那部分公务员、事业编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第三个原因,国家财政不会允许公务员这个巨大的“财政包袱”一直存在下去。早晚一定会按比例与需求,逐渐“瘦身”。甚至一些事业编,直接变为企业编,直接让他们在市场中历练。届时,适者生存,而那些没办法适应、没有能力自负盈亏的企业编自然成为败者被淘汰。

当我们了解了一切,我们再回过头来,会发现我们担心国家到底能不能养得起1亿公务员,其实也是一道“伪命题”。因为,当公务员不再“吃香”的时候,外加针对公务员、事业编的政策调整,未来的公务员只会达到峰值后,快速的下降。所以,根本就不存在能否养得起的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3-2!陈梦险遭爆大冷,决胜局1-6落后绝地翻盘,16岁小将太惊艳

3-2!陈梦险遭爆大冷,决胜局1-6落后绝地翻盘,16岁小将太惊艳

体坛纪录片
2024-06-01 13:19:17
一路走好!TVB老戏骨突然在家中离世,年过八十岁还坚持做网红

一路走好!TVB老戏骨突然在家中离世,年过八十岁还坚持做网红

听风听你
2024-06-01 23:37:41
赖清德请求对话,大陆代表团抵台,不到24小时,解放军划下落弹区

赖清德请求对话,大陆代表团抵台,不到24小时,解放军划下落弹区

说天说地说实事
2024-05-29 12:54:46
终于落网了,被港府全球红色通缉的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在波兰被捕,非法获利400万面临17项罪名!

终于落网了,被港府全球红色通缉的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在波兰被捕,非法获利400万面临17项罪名!

澳门月刊
2024-05-31 23:27:45
察打一体无人机,也被小无人机淘汰?俄乌战场再次“掰弯”科技树

察打一体无人机,也被小无人机淘汰?俄乌战场再次“掰弯”科技树

陶慕剑地球观察
2024-05-31 23:51:58
王朔:汉唐压根不算是盛世,因为汉唐人民一点都不幸福

王朔:汉唐压根不算是盛世,因为汉唐人民一点都不幸福

芯怡飞
2024-06-01 13:40:43
国外电视台为了收视率,女主播们露球播报,观众每天都会准时收看

国外电视台为了收视率,女主播们露球播报,观众每天都会准时收看

影孖看世界
2024-05-11 20:23:58
胡塞武装暴打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创下五个第一

胡塞武装暴打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创下五个第一

低调看天下
2024-06-01 09:05:59
两性知识:为什么过夫妻生活时,女方总是发出叫声?

两性知识:为什么过夫妻生活时,女方总是发出叫声?

坟头长草
2024-05-29 11:51:55
基德晒西决冠军奖杯:使命还没有完成!达拉斯人做好准备!

基德晒西决冠军奖杯:使命还没有完成!达拉斯人做好准备!

直播吧
2024-06-01 09:06:09
钟楚曦是要原地封神吗?度假穿搭主打一个炸街啊

钟楚曦是要原地封神吗?度假穿搭主打一个炸街啊

室内设计师阿喇
2024-05-30 00:49:53
王思聪日本行3美女作伴!双眼无神发福邋遢,网友:身体被掏空?

王思聪日本行3美女作伴!双眼无神发福邋遢,网友:身体被掏空?

花花lo先森
2024-05-09 10:17:15
男子酒后强奸嫂子未果,对方没报警,第二天嫂子上门理论又遭侵犯

男子酒后强奸嫂子未果,对方没报警,第二天嫂子上门理论又遭侵犯

琪琪故事记
2024-06-01 12:23:46
贝壳网突然取消查看成交单价,买房人没有了参考,释放了什么信号

贝壳网突然取消查看成交单价,买房人没有了参考,释放了什么信号

重庆地产视野
2024-06-01 12:18:23
网红陈沂下海加入SWAG,男网红喊话:给上亿我也拍!

网红陈沂下海加入SWAG,男网红喊话:给上亿我也拍!

葫芦哥爱吐槽
2024-05-31 16:58:46
美股“最后20分钟大逆转”,但美银依旧说:要切换了,科技股要“痛苦”了

美股“最后20分钟大逆转”,但美银依旧说:要切换了,科技股要“痛苦”了

华尔街见闻官方
2024-06-01 09:21:20
中超夏窗开启!名记曝光申花首发离队球员,当红国脚或重返成名地

中超夏窗开启!名记曝光申花首发离队球员,当红国脚或重返成名地

刺头体育
2024-06-01 23:17:48
泽连斯基听取战报,哈尔科夫前线军官谎报:1个乌军能换8个俄军

泽连斯基听取战报,哈尔科夫前线军官谎报:1个乌军能换8个俄军

蓝莓防务
2024-06-01 22:48:43
为啥香港出租车宁可用30年的丰田皇冠,也不愿意用国产电车?

为啥香港出租车宁可用30年的丰田皇冠,也不愿意用国产电车?

阿珂谈汽车
2024-06-01 13:12:52
巡视组进驻后,韩国强任上被查!两个月前还主持巡察工作会议

巡视组进驻后,韩国强任上被查!两个月前还主持巡察工作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1 14:09:05
2024-06-02 00:52:49
商界浅谈
商界浅谈
解读商业案例,分享商界故事
105文章数 1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孩子“顶嘴”背后的情感密码,父母如何破解

头条要闻

小伙投资300万在瑞典开拉面馆生意火爆 1碗面卖100元

头条要闻

小伙投资300万在瑞典开拉面馆生意火爆 1碗面卖100元

体育要闻

女排最强2主攻合体 合砍40分打懵泰国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实锤!普华永道,危!

科技要闻

余承东:不卷价格!雷军:将双班制生产!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手机
亲子
本地
教育
公开课

手机要闻

5月安卓手机性能榜出炉:联发科逆袭登顶,次旗舰市场再起风云!

亲子要闻

快乐“六一”|童言童语 描绘美好世界

本地新闻

食味印象|歙县限定!枇杷味儿的清甜初夏

教育要闻

父母吵架时,孩子在想什么?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