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一两天,百世姻缘”。
命中注定,因缘而生。然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太多被迫分离的夫妻无法重逢,无法相认。
1987年,大陆与台湾关系日趋密切,开始逐步开展大陆探亲活动。一位名叫邵玉华的女士也在儿子的支持下赶来报名。她也在找人:她的前夫董万华。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5年的寻找和反复联系,红十字会终于在1993年联系上了台湾的董万华。
得知消息的台湾老将董万华不远千山万水只为团圆和他在战争中失去的妻子。
在机场,邵玉华带着老子和董水生焦急地等待着失散多年的丈夫。
重逢后,两人含泪对视。岁月流转,岁月流逝,容颜苍老。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心中对彼此的感情。他的儿子董水生也使劲地抱住了父亲。这是他从小到大第一次见到亲生父亲。三人紧紧相拥,泣不成声。
事后,董万华跟着邵玉华父子董水生去了她家。一进门,他就看到了张燕生和他以及张燕生的两个女儿。董万华这才知道前妻改嫁了别人。
饭桌上,有一个看似完整的家庭。或许是因为董万华的到来,气氛显得有些尴尬。
邵玉华给董万华介绍了他们的家人,老张,两个女儿,孙女和董万华的儿子孙子。
寒暄了一阵后,董万华借着酒劲说出了早就想问的那句话:“我可以带他走吗?”这句话
立刻打破了饭桌上的和谐。同样,也伤透了邵玉华长久以来的心。
邵玉华原本是名门小姐。她自幼熟读诗书。但董万华自幼父母双亡,流落街头,被孤儿院收养。他从小生活艰苦,孤儿院的生活让他不再挨饿。至于上学,简直就是奢望。他当了兵,但在外人眼里,他不过是一个外地来的穷兵。
那时候,董文华20岁,邵玉华19岁。两人机缘巧合,走到了一起。两人沉浸在浪漫浪漫的爱情中,但他们的婚姻并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听从军官指挥,驻守在外。更何况,这个董文华还是个外人。
但是谈恋爱的男女都是盲目的。邵玉华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选择嫁给董万华,但他万万没想到,这段感情会经历多少坎坷。
两人在外面租了一套一居室的公寓,就这样建立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当时的战争导致物价飞速上涨,这个小家庭靠着董万华的薪水勉强度日。董万华管外面的世界,邵玉华管家里。
1948年的秋天,邵玉华生下了他们爱情的结晶,但儿子董水生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少欢乐。
战场形势越来越严峻。辽沉战役和济南战役均以失败告终。
国军在战场上陆续撤退,半壁江山早已荒废。同时,也意味着董万华的军队将全部参战。一旦战争不可避免,董万华此时又没有财力物力,又怎么可能像那些有地位的军官那样带着家人随军,如果战后联系不上,那是等于精神了,就再也见不到了。这种痛苦的感觉包围了董万华很久,但他却无能为力。
两个月后,“淮海会战”以解放军胜利告终,国民党已岌岌可危。此时,蒋介石仍欲硬抗,以长江天险抗解放路的步伐,将驻苏北地区的第四军和第五十二军调至丹阳、镇江和其他地方过夜。
军令令下,董万华只能告别妻儿。临行前,他对邵玉华说,等他安顿下来会来接她,并叮嘱她,“无论如何,一定要让儿子读书。”董万华明白了,所以战时的机遇可能要靠打仗,和平时期的机遇一定要靠文化。
邵玉华听了董万华的话,连连点头。眼里的泪已经落在了脸上。她抱着刚出生的儿子,看着丈夫远去。董万华随第四军调往镇江。
1949年4月,领导人李宗仁拒绝签署和平协议。次日,解放军连夜渡江,一举歼灭国民党长江防线,不给国军喘息的时间。国民党引以为豪的长江,自然危险重重,精心构筑的长江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第四军主力被歼,只有董万华等少数士兵侥幸逃脱。他们游历上海,随军首长赴台湾。
台湾的生活更加艰难。比起同居的痛苦,更折磨人的是对亲人的思念。随着台湾与大陆关系的恶化,回归大陆的愿望早已遥不可及。
董万华的渴望只能被现实浇灭。终于在1960年,他怀着同居的想法与一名台湾女子组建了新的家庭,并与这名女子生下了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
至于邵玉华,自从她与董万华分开后,她的生活就更加清贫了。为了挣点钱,她带着儿子去了上海,开始在一家人家当保姆。
然而,儿子一天天长大,很快就到了上学的年龄,这让身为妈妈的邵玉华有些无奈。保姆的工资确实不够儿子的学费,可是丈夫的话却一直在她耳边响起。
幸运的是,命运眷顾了这对母子。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一个叫“燕生”的男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这位老张比她大一岁,但踏实可靠,对她的孩子也很疼爱。身边的人都劝说邵玉华好好珍惜这个人。在这种情况下,生活所迫,邵玉华为了孩子,最终选择了嫁给张燕生,组建了新的家庭。
之后,邵玉华为张燕生生下了两个女儿,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渐融洽起来。即便如此,邵玉华对张燕生只有亲情和感激之情,而没有丝毫的爱意。
所以饭桌上才有了这一幕。眼看两位老人多年离异,孩子都已经为人父母,自然不会再反对。邵玉华心里更愿意,但从这个角度来说,她不得不和张燕生离婚。
因为一个人的到来,张燕生即将失去他的妻子。他心中的感受可想而知。哪怕他心里不同意,也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他认识邵玉华,邵玉华这些年来一直在寻找。他一直在等董万华。作为现任丈夫,他可不想让邵玉华因此记恨自己。毕竟到了这个年纪,只能望而却步了。对分开45年的夫妻来说,放手是最好的圆满。
1993年8月,邵玉华和张燕生准备去民政局办离婚证。那个时候离婚都很少见,更别提两个老人离婚了。让人大跌眼镜,但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两人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去办结婚证。因此,如果需要办离婚证,那么两人就必须先办理结婚证。
没办法,两个老人只好先去办了结婚证,最后拍了证照,办了结婚证。没想到离婚手续比结婚复杂多了。他们只有一栋房子,一间房一厅的公房,房产证还没有拿到,房产也无法公证。
好脾气的两个人为了离婚证吵起来了。毕竟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根本不是年轻人的对手。张燕生病得这么急,在病床边,邵玉华也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离婚的事情变得那么遥远。
两个月的探亲期限已经到期,董万华无奈只能回去了。他们只能等离婚手续办完,再与董文华再婚。只能等下一次探亲,才能去台湾安家。离别总是无比的难过,之前邵玉华和董万华都泪流满面。
当董万华再次回到大陆时,已经是1994年了,邵玉华已经和张燕生办好了离婚手续,但又遇到了绊脚石。原来,按照当时台湾移民的要求,邵玉华嫁给董万华需要两年多的时间才能申请定居。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的分离充满了期待,因为到明年的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永远在一起了。但让人没想到的是,1996年,大陆与台湾的关系风云突变,她去台湾的希望破灭了。基于此,邵玉华和董万华不得不再次分开,浪费了这些年,无尽的等待。
不得不说,在他们这个年纪,再见面是多么的不容易。两位老人因战争而分开。无奈分开。
许多年过去了,张燕生早已离世,大陆与台湾早已和好,两者之间的一切障碍都已被扫除。2003年,历经千辛万苦,两人虽然头发蓬乱,步履蹒跚,但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回到台湾安家立业。
很遗憾没能陪你从青丝到华发。但以后的每一天,我都会陪着你,慢慢走向死亡的尽头,让你余生不再孤单。
我想在邵玉华和董万华的心中,总会有爱,不分年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