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内地监听委员会例行检查工作时,侦破了一份记载着与香港回归问题相关的重大机密文件。而泄露这份文件的不是别人,正是曾任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秘书长的蔡小洪。
那么蔡小洪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能获知如此重要的信息,又为什么甘心泄密,沦为臭名昭著的“卖国贼”?
根正苗红的“红三代”
蔡小洪的父亲是蔡诚。蔡诚先生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也是国家司法部原部长。
在蔡诚先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谨记着党的教诲,以国之安康为目标,以百姓福祉为己任。1965年,蔡诚先生被中央任命为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1985年调任司法部副部长,1988年任中国司法部部长。可以说,蔡诚先生的一生都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而辛勤奋斗。
而蔡诚先生的父亲,蔡小洪的爷爷,伍治之先生,本身也是一位老革命家。更值得一提的是,伍治之先生和他的夫人,蔡楚吟感情甚笃,他们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下工作者,共同投身于爱国事业中。
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期,作为地下工作者的伍治之夫妇很难保全自身。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二人不幸被敌人逮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伍治之先生宁死不屈,最终遭受了长达八年的牢狱之灾。而蔡楚吟夫人则急中生智,装作精神不正常的样子,最终躲过了这场灾难。
在伍治之先生历经艰难险阻,终于逃回家乡之际,夫妻二人得以重逢。彼时,二人的孩子,蔡诚先生,刚满十三岁。
小蔡诚或许不知道他的父亲遭受了怎样的磨难,他短暂的童年记忆里,有关自己父亲的记忆少之又少。
后来,为了保护伍治之和他的家人,组织上安排他们举家迁往延安。也就是在这一年,小蔡诚感受到了延安根据地的叔叔阿姨们的革命热情,也慢慢意识到他们工作的危险。
等到蔡诚先生长大成人后,他并没有选择跟随父母前往香港,而是选择留在延安,继承自己父母的革命衣钵,开展革命事业。
蔡诚先生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一辈子,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全都奉献给了国家。但就算再怎样忙碌,蔡诚先生也没有忘记关心自己的孩子蔡小洪。可能是因为他懂得童年没有父亲陪伴的伤心,所以不想自己的孩子也体验那样的痛苦。
据蔡诚先生的邻居反映,经常能在黄昏时分看到蔡诚先生牵着自己孩子的手,漫步在家门口。夕阳下的父与子,洋溢着温情和快乐。
可以说,蔡小洪是名正言顺的“红三代”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可就是这样一个流淌着革命血液的“红三代”,为何最后却成为了臭名昭著的“卖国贼”?
臭名昭著的“卖国贼”
1841年至1898年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香港条约》。根据条约内容,香港及附近地区被割让给英国,成为英国名下的殖民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而香港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其归属权也应该被收回。
实际上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党中央就开始筹备起了收回香港的计划,但那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都还在起步阶段,收回香港显得格外困难。
等到时机成熟之际,收复香港就显得刻不容缓。
1984年12月19日,《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发表,这是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签订的有关香港回归的系统性文件,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自1997年7月1日起恢复对香港的主权。
香港回归毫无疑问地是一件大事,它不仅关乎着香港人民的生活和未来,还象征着中国全体人民的尊严。中国政府在香港回归问题上安排组织了大量工作人员,力求在香港回归的问题上取得先机。
而蔡小洪因为其本身的家庭背景,加上他自己也很争气,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可。
之后,在中央派遣驻地香港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时,将蔡小洪放在了一个关键的位置——香港办事处的秘书长。
在其位,谋其职。蔡小洪作为香港办事处的秘书长,毋庸置疑地站在了香港回归的最前线,在组织的安排下身体力行地负责和英方协商。
想要兵不血刃地收复香港绝非易事。如果我们多进一步,和英方的谈判就可能会崩掉。如果我们多退一分,英方就有可能得寸进尺。
如何争,争多少;怎样让,让多少?一时间整个中国政府耗费不知多少个日夜,势必要研究出损失最小的方案。
中方这边为了谈判进行的准备工作如火如荼,英方那边也没有闲着。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狡猾的英方没有选择从正面出击,而是试图收买中方的政府人员,企图在香港回归的“战场上”在中方的“战地”上安插自己的卧底。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英国政府管辖下的一个秘密组织——英国军情六处,全称写作英国陆军情报六局。他们有一个更加简洁的代号,即MI6。MI6主要负责情报收集工作,并且为英方发展合适的卧底。
军情六处在香港回归期间不遗余力地为英方搜寻合适的间谍人选,严重扰乱了双方谈判的正常节奏,使中方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
蔡小洪作为香港回归的中方关键人物,被军情六处视为重要发展对象。为了收买这个传承了家族革命之火的有志青年,军情六处可谓是费了不少的心思。
一开始,他们没有直接找上蔡小洪,而是选择先收买蔡小洪的好友,时任香港督警的刘某。接着以刘某为支线,引得蔡小洪上钩。
刘某借吃饭的由头,邀请蔡小洪赴宴。酒足饭饱后,刘某便交给了蔡小洪一个礼物,说是“那边”给他的,打开一看,里面是成捆的现金。
这可把蔡小洪吓了一跳。
实际上,中国早在1979年就颁布了有关间谍的处罚规定,强调间谍罪是一种危害国家安全、性质极其恶劣的罪行。特别是在当时香港回归的关键时期,如果有谁当了间谍,被发现的后果不堪设想。
蔡小洪处在一个关键的位置,自然懂得这其中的利害。所以一开始他是严词拒绝了军情六处的收买。
但是军情六处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不知道被拒绝了多少次,但依然不放弃。他们信奉的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不相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事实证明,蔡小洪没能经得住考验。
就像《狂飙》的吴刚所饰演的徐忠一角所说的那样,“很多干部的腐蚀就是从小处开始的,他们或许能拒绝直接的利益收买,但是很难拒绝商人朋友的一顿饭,多年老友的一句话……”
在刘某的多次劝说下,蔡小洪心动了。
作为一名“红三代”,蔡小洪的政治觉悟或许要比一般人要强。可是,在官场经历了多年的沉浮,他的心态早已发生了变化。
凭什么别人可以平步青云,我却要在一个岗位上待上好几年?凭什么别人可以家财万贯,我的家庭和长辈们为了国家奉献一生,最后却要过着清廉的生活?这些不满一直萦绕在蔡小洪的心间。
蔡小洪的不平及贪欲,一点点将他推入敌人的阵营中。
他开始敛获大量钱财,同时多次在谈判之前向英方输送中国一手资料。可以说,中方在谈判中一早就暴露了自己的底牌,导致在和英方有关香港问题的博弈上显得处处被动。
蔡小洪就这样一边在自己的岗位上假装恪尽职守,一边卖国求财,香港回归的战线也因蔡小洪的背叛而一再拉长。那么伪装甚好的蔡小洪,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等待他的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潜伏数年,一朝落网
在香港回归后的一段时期,中方政府开始把工作重心放在工作总结上。因为他们感觉到,在和英方的谈判过程中,自己的计划仿佛一早就在对方的意料之中。对方似乎能够看清中方的底线和王牌,一再将中方逼到无路可退。
这背后一定有鬼。
中方怀疑英方派间谍到组织内部,而且这个间谍的级别一定不低,因为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在当时是一级机密,必须是组织的核心人员才能接触到。
于是中方政府开始密切关注参与到香港回归的组织人员,开展细致地审查。
但可惜的是,蔡小洪在经历过简单的筛查后,就最先被排除到间谍名单之外。只能说蔡小洪伪装的实在是太好了,他一周几乎每天都泡在办公室里,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件事务。因此在组织看来,蔡小洪是一名优秀的政府工作者,担得起国之栋梁的美誉。
再加上蔡小洪的红色背景,任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根正苗红的“红三代”会为了钱财出卖国家。
那么蔡小洪究竟是什么时候露出马脚的呢?
2003年,内地监听委员会在例行日常的监察工作时,发现了一份机密文件。这份文件赫然记载了有关香港回归的人员安排,会议要领等内部资料。
这份文件的泄露,更加证实了在香港回归的谈判中出现了“内鬼”。有关部门立马围绕这份文件,开始紧密地调查。在历经几个月的摸排后,终于把目光定在了蔡小洪的身上。
而彼时的蔡小洪,早已在财富中迷失了双眼。他沉沦在物质享受中,靠卖国得来的钱财过着挥霍的生活。而且他用不义之财养了三名女子,甚至有自己的私生子。
很快,中央开始调查蔡小洪,连带着清算他在香港回归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安全部了解到蔡小洪还有一个下线。在香港回归期间,他和这个下线配合得天衣无缝,将最关键的信息一次又一次地泄露给英方。这个下线其实是一个保安科的门卫,正因为他的身份不起眼,才让二人的计划一直没有被识破。
在收集到足够多的证据后,中央决定下令逮捕蔡小洪。
为了不打草惊蛇,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2003年7月,国务院总理出访香港。而作为驻地香港办事处的秘书长,蔡小洪势必要陪同出席。
抓捕行动在悄然进行之中。当随行的大巴驶入抓捕范围内,两名便衣警察冲进大巴内,把蔡小洪当场逮捕。
而在随后的审讯过程中,有关部门发现,蔡小洪早早就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转移到国外,似乎他早有预料自己总有一天会被抓捕归案。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最终,蔡小洪被免去了所有政治职务,且经法院审判,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人总要为自己的贪欲付出代价。蔡小洪身为红色世家,却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做出有损家族清誉、祸国殃民的卖国之举。他将用一生来为自己的行为忏悔,等待他的,也将是永世都洗不脱的骂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