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民党元老:张静江

0
分享至

没有他就没有辛亥革命的早日成功;没有他就没有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迅速崛起;他是20世纪初江浙财团的四大亨之一;孙中山称他为“二兄’,、“中华第一奇人”;毛泽东称他是“有经济眼光’,的人—他就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张静江。

光绪三年(1877年),张静江出生,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张静江在离开家乡南浔之前并不出名,只是一个富家子弟,但他行侠仗义,深受乡人夸奖,时被大人们称为“小侠”。这个少年侠客在一次冲进火海救人时被严重烧伤,虽然大难不死,但落下终生残疾,髋骨摔折,股骨断裂,走路一跛一跛的。但这丝毫未改他的豪侠性格。

“商界奇人”出国开拓商务

1896年, 张静江与苏州闺秀姚蕙成亲。姚蕙是翰林、山东学政姚菊歧的千金, 她温柔雅淑, 能诗善赋, 与其时放弃举业、以书画自娱的张静江可谓天作之合。这段婚姻改变了张静江的人生。

姚菊歧的父亲是军机大臣李鸿藻的门生。通过岳父的引荐, 张静江认识了清政府钦差大臣、驻法全权公使孙宝琦。孙宝琦是光绪帝的老师、户部侍郎孙诒经的儿子。依靠这样的家族关系, 张家把生意做到了法国。张静江的父亲张宝善花十万两银子给儿子捐了一个江苏候补道台的官衔, 张静江就以商务参赞的身份随同孙宝琦去法国赴任。

1902年12月17日, 张静江第一次踏上了巴黎的土地。他发现当时法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特别大, 于是便想在法国拓展商务。起初, 他打算成立一家专营中国货的股份制贸易公司, 并请钦差大臣孙宝琦写信给当时的官办商人盛宣怀, 要求上海富商大力支持。但是上海的富商们并没有响应这件事情, 张静江只得自己斥资30万元成立了巴黎通运公司。此后, 中国的丝绸、瓷器、玉器和古董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巴黎, 通运公司生意兴隆, 张静江也掘到了第一桶金。

张静江还与李鸿藻的儿子、后来被称为民国元老的李石曾, 合作经营中国古董书画文物生意。由张静江的舅父庞元济提供货源。当时中国文物在欧洲市场的价格很高, 张静江因此获利甚丰。后来这家公司还在伦敦和纽约设立了分公司, 成为一家跨国公司。巴黎公司的成功, 充分显示了张静江的经商才华和独到眼光, 他大赚法国人的钱。他的“财务总监”、账房先生李力经神秘兮兮地说:“赢利之丰, 难计其数。”但是张静江的志向远不止于此。

1905年, 张静江结识了一个无政府主义者, 此人叫吴稚晖, 两人一见如故, 无话不谈。张、吴两人和李石曾也是好朋友, 三人志趣相投, 共同创办了《新世纪》杂志, 出版《世界》画报, 与当时的《民报》一唱一和, 东西呼应。张、吴、李三人随之声名鹊起, 被称为“巴黎三剑客”。

卖掉茶店资助孙中山革命

1905年8月,张静江与孙中山在赴法的轮船上相遇,之后便成为终身挚友,一直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筹资助款。短短的航程中,孙中山与张静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上岸后两人揖别,张静江给孙中山留下了地址,并约定了日后互通电报进行联络的暗号。他对孙中山说:“你今后若有困难,在给我的电报中以ABCDE为数码,A为法郎一万元,B为两万元,C为三万元,D为四万元,E为五万元。我一接到你的电报,立即将款子给你汇去。”

孙中山见过太多口惠而实不至的“支持者”。况且,要真正拿金钱赞助革命,须要有一种毁家纾难的精神,张静江真能做到吗?孙中山将信将疑,至美国后让黄兴办理,以探真假。结果钱分文不少,如数领取。此举令孙中山大为惊奇,认为遇到了革命“奇人”。自此以后,每遇革命款项不济,孙中山便想到了张静江的汇款之约,而张每次均能按时如数将款寄到。甚至有一次由于款项不支,反清起义无法举行,张静江将他在巴黎通运公司所经营的一个茶店卖掉以资起义。孙中山曾言:“自同盟会成立之后,始有向外筹资之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名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

“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筹建中华革命党,并任命张静江为财政部长,为此孙中山曾言:“张原属富豪出身,党内财务,唯张所为。”可见张静江在孙中山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1918年“讨袁之役”失败,张静江又往东京、巴黎,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被任命为财政部长。

袁世凯死后,张静江回国开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与蒋介石交往密切,曾是蒋介石加入中华革命党的监誓人。1920年2月4日,张静江遵照孙中山之命到上海创办证券交易所,继续为革命筹措经费,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一步步地渡过难关。孙中山对张静江的仗义疏财之举一直深铭于心。1924年,孙中山组织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亲自提名张静江为中央执行委员候选人,全场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1924年底,孙中山应冯玉祥会谈南北统一的邀请,发表《北上宣言》,离穗北上。不料,孙中山因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张静江得知后,抱病前往北京。1925年2月2日下午2时,在孙科陪同下到协和医院探视孙中山。当张静江拄着拐杖吃力地来到孙中山病榻前时,孙中山不禁潸然泪下:“你病成这个样子,为何还专程来看我?”张静江双手握着孙中山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3月11日,孙中山预感到自己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便在事先准备好的两份遗嘱上签字。按孙中山的意愿,张静江首先签字,依次是吴稚晖、汪精卫、宋子文、孔祥熙、何香凝等十二人签名作证。由此可见张静江在孙中山心目中的地位。

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张静江悲痛欲绝。4月2日,孙中山灵柩由中央公园移至西山碧云寺安放。石龛内悬挂着至今鲜为人知的由张静江书写的长联:功高华盛顿,德盖中华间,行易知难,并有名言传海内;骨痊紫金山,灵栖碧云寺,地维天柱,永留浩气在人间。在孙中山逝世后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静江又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在大革命时期,张静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非常活跃,成为显赫一时的国民党着名人物。

扶持蒋介石登上权力顶峰

1912年,张静江与在沪军中任都督的湖州老乡陈英士(陈其美)邂逅,两人一见如故。此时蒋介石为陈英士的部下,张静江有意考验蒋介石,常将世事哲理、商场政坛之事与之面谈,发现蒋介石确有抱负,于是交谊渐深。陈英士遭袁世凯暗杀后,张静江邀蒋介石到他在上海开设的恒泰交易所任职。蒋介石由此开始了由军旅生涯转向证券市场的过渡时期。但蒋介石在市场上屡战屡败,最后倾家荡产,只好厚颜启齿,向张静江借钱糊口。张静江并未因此鄙视蒋介石,反而有求必应。直至今天,南京市档案馆尚存蒋介石当年向张静江打的借条,厚约一寸多。在由商转政伊始,蒋介石几乎是靠着向张静江借贷而笼络上下左右,得以站稳脚跟的。

1918年春,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张静江为使蒋介石将来有所发展,便向孙中山推荐蒋介石担任上校作战科主任;1922年夏天,当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处于危难之中时,张静江让蒋介石到广州中山舰上侍奉孙中山四十余日,从而取得孙中山的信任。之后蒋介石撰写《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该书由孙中山题名、张静江作序并资助出版,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声望,非常有助于蒋介石政治上的崛起。张静江扶持蒋介石步步紧随孙中山,为以后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提供了可能。

1924年5月国民党黄埔军校成立,张静江再次向孙中山力荐蒋介石。随着蒋介石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开始在国民党内发展自己的力量,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张静江的步步扶持,蒋介石逐渐登上了国民党的权力顶峰。蒋介石对张静江的帮助十分感激,曾言自遇张静江之后,犹如枯木逢春。

蒋介石的证婚人

妻子姚蕙去世后, 张静江续弦娶了第二任妻子朱逸民, 朱逸民有位闺中密友陈洁如。1919年夏, 孙中山带着两个小伙子到张家, 一个是戴季陶, 一个是蒋介石。那时, 蒋介石已经有“一妻一妾”了:妻子毛福梅, 妾姚冶诚。而此时的陈洁如还是黄花大闺女。蒋介石经常来张家拜访, 总会遇到年轻貌美的陈洁如。渐渐地, 张静江发现了异常, 他纳闷:“蒋介石最近不请自来, 到底为什么呢?”直到妻子朱逸民和陈洁如走进来说话, 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蒋介石看中了陈洁如。素爱成人之美的张静江便让妻子朱逸民从中牵线搭桥, 终于在1921年9月5日, 由戴季陶主持、张静江证婚, 蒋介石和陈洁如在上海大东宾馆客厅举行了婚礼。

可是这一切竟是“好景不长”。六年后,蒋介石“为革命的需要”,他又要另择新欢了。1927年, 蒋介石和孔宋财团掌门人宋霭龄在一条轮船上, 用了二十四个小时, 达成了一笔政治婚姻的买卖。蒋介石娶宋美龄, 而宋子文不再担任武汉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 而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 为蒋介石北伐筹钱。

蒋介石另结新欢, 抛弃旧爱的做法让当年的证婚人张静江十分不悦。但蒋介石信誓旦旦地说:“先生, 中正还不至于像外界说得那么不堪!难道先生忘了总理的遗嘱吗?‘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中正以人格保证, 五年后和洁如恢复夫妻关系。”后来, 蒋介石决定送陈洁如去美国留学。1927年8月19日, 22岁的陈洁如拿着一张船票, 在张静江女儿张荔英和张茜英的陪同下, 登上了开往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

1927年12月1日, 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最豪华的大华饭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不久, 陈洁如在报上看到蒋介石就“蒋宋联姻”接受记者采访, 发布“启事”, 公开否认他曾经有夫人陈洁如。陈洁如看后心如刀割, 痛不欲生, 险些跳河自杀。遭此打击, 陈洁如心灰意冷, 最终青灯孤影一人度过四十余年的残生。

寓居纽约,1950年病逝

张静江与蒋介石在陈洁如问题上已产生了嫌隙, 后来在经济建设时, 矛盾日益激化。首先, 两人在很多问题上有严重分歧。如在铁路问题上, 张静江主张向国内银行界借钱造轻轨铁路以减轻成本;蒋介石则出于军事目的, 想以路矿权利向德国借款建成重轨。张静江修铁路的构想显然不能与蒋介石的“军事计划”相配合。最后, 蒋介石命令浙江省先建浙江到江西边境的公路, 而张静江却全力修建杭州到绍兴的公路。

其次, 张静江极力保护蒋介石的政敌李济深, 这让蒋介石深为不满。蒋介石曾邀李济深面谈, 李济深担心蒋介石对他下毒手不敢前往。张静江知道后觉得如果李济深胆怯不去, 从此便再难出头。于是就让吴稚晖做李济深的保镖护送他去见蒋介石, 这自然再一次“拆”了蒋介石的“台”。第三, 张静江因在浙江不执行戴季陶、陈果夫的政策而从此与二人形同水火。那时浙江有一群土匪, 专门抢劫富豪巨绅。蒋介石以此说浙江省的行政治安工作不力。他把话发表在新闻媒体上, 迫使张静江辞去了浙江省主席的职务。

由于疾病缠身, 晚年的张静江渐渐淡出了政坛。1932年, 日寇发动“一·二八”事变, 上海死伤无数, 满目疮痍。张静江对侵略者的野蛮兽行深恶痛绝。1936年12月12日, 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 南京政府顿时乱成一团。关键时刻, 陈果夫将张静江从上海请到南京坐镇, 暂时支撑了局面。

1939年, 张静江在美国纽约定居。1942年12月4日, 他与李石曾在纽约发起了第一次世界国际社会大会, 呼吁世界各国政府维护和平, 反对法西斯侵略战争。张静江被推选为大会主席, 李石曾主持会议, 美国总统罗斯福夫人主持闭幕式。

1945年, 多年眼疾使张静江双目失明, 他只能收听广播了解外事。抗战胜利的消息让他兴奋了好几天。1946年9月19日, 张静江七十大寿, 纽约的亲朋好友纷纷前来贺寿。吴稚晖、李石曾撰文祝寿, 蒋介石等国民党政要也发电祝贺。

1950年9月3日, 张静江在纽约病逝, 走完了他七十四年的人生。晚年倍受冷落, 逝后却极尽哀荣。蒋介石从台北发来丧费和唁电, 悲伤地说:“中正患难之交, 情谊尤深, 噩耗传来, 曷胜悲痛!”并在台北特设灵堂公祭, 亲书“痛失导师”的挽词表达悲哀。国民党诸元老于右任、陈诚、王宠惠、张群、朱家骅、阎锡山等参加了公祭。1956年, 在张静江八十岁诞辰纪念会上, 蒋介石还亲笔题字:“毁家纾难以从事革命, 踔厉无前以致力建设。侠骨亲情, 高风亮节。一代典型, 邦人永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深处的民国
历史深处的民国
喜欢民国历史
62文章数 1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