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李济深:被蒋介石“三次开除党籍”的传奇人物

0
分享至

李济深(1885~1959),字任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李济深这位被蒋介石“三次开除党籍”的传奇人物,从投身辛亥革命到筹建黄埔军校,从反蒋抗日到成立民革,从北上参加新政协到成为国家副主席,他将国家统一与民主事业奋斗贯穿于生命的始终。

少有大志

李济深1885年出生于广西苍梧县冠盖乡(现大坡乡)料神村。祖父李炳光是个秀才,父亲李均尚则是廪生(明清两代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生员)。李济深6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他从小跟随叔父李均良读书。母亲吴氏务农,操持家务,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弟姊妹6人抚养大。

读书时,李济深已经胸怀大志。“马叟知天命,谓吾贵可求。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这首五言诗是年少的他表达舍身报国的情怀。

青年李济深读书时,梧州已被帝国主义者强行辟为通商口岸,他耳闻目睹帝国主义者欺压民众的种种恶行,逐步意识到亡国之危,投笔从戎的念头开始在他的脑海里萌生。

1904年,梧州知府庄蕴宽要筛选十名优等生到广州黄埔陆军中学学习。李济深瞒着家人报了名,并以第一名入选,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两年后,他转入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还陆续在广东讲武堂、保定陆军预备大学堂的“军官深造班”学习。

20世纪初,为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孙中山在广州等地多次策划起义,但都接二连三地遭遇失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首义成功。尚未毕业的李济深和同学一起,中断学业,自发地投入到反清斗争中。在得知广东革命军已经抵达上海的消息后,李济深和同学张文离开军校,到上海求见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

姚雨平手下有38000人的兵力,是国内革命军中最强大的部队之一。姚雨平与李济深是军校同学,对李济深的军事才华可谓是了如指掌,正巧军队又急需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人才。李济深于是被委以重任,担起军队作战参谋一职。

孙中山麾下的粤军将才

1912年1月正奉孙中山令沿津浦铁路向北进攻。在这次北伐中,李济深不但参与制定作战计划,还亲自到前线指挥、督战、冲锋,为广东北伐军连续取得了固镇、宿州和徐州三次大败清军战役的胜利,立下了重要战功。后来广东北伐军改编为第四军,姚雨平任军长,李济深被破格提拔为所属两个师之一的二十二师参谋长。粤军在津浦线主战场的辉煌战绩,大大鼓舞和推动了全国各地的反清战斗。1912年2月12日,最终迫使清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满清王朝被彻底推翻,我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宣告结束。

第一次北伐后,李济深回到北方继续学习,此时保定军校已迁至北京并改名为陆军大学。1914年李济深毕业后留校任教五年,他“努力奉公,教学不倦”,为我国军界培养了一批批高级军事人才,被誉为“全国陆军皆后学,粤中名将尽门生”。与此同时,他还对我国学术、文化思想进行研究,并由此结识了同盟会会员北京大学教师梁漱溟、国民党民主人士张难先等,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终身挚友。

当时北京陆大控制在北洋军阀手中,李济深直接面对北洋军阀的保守、落后与腐败,一直感到非常的压抑。1921年春在当时孙中山护法军政府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的劝说下,李济深辞去陆大的职务南下广州,并由自己最敬佩的挚友邓铿介绍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参与到孙中山1921年4月成立的中华民国(广州)政府中,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数月后便升任师参谋长。1921年6月,孙中山命令粤军第一师去抵御北洋军阀支持下的桂系部队的进攻,邓铿和李济深带领的第一师在整训后的第一仗就取得了消灭桂系沈鸿英部一万余人的显赫战绩,为保护孙中山的广州革命政权立下了首功。

1922年3月,第一师师长邓铿被刺身亡,陈炯明叛乱哗变并窃取了粤军总司令的职务,李济深难过之极正想离开第一师之际,身在上海的孙中山认为,第一师对革命仍可有所作为,便派陈可钰到广州劝说李济深千万不可离开第一师 。李济深遵照中山先生的指示,留在第一师继续担任参谋长,卧薪尝胆,组织力量,等待时机。1922年10月,李济深让邓演达秘密赴上海向孙中山汇报,并接受了联合滇桂军队待机讨伐陈炯明的指示 。终于在1922年12月,粤滇桂联军顺利收复广州,1923年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成立大元帅府,任命李济深为第一师师长。之后,李济深率领大元帅府大本营的这支劲旅,北战邓琢如、南歼陈德春、西阀沈鸿英,为保卫孙中山广州革命政权再立新功。

为便于全盘处理西江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数十个县的事务,1923年7月孙中山专门成立了“西江善后督办公署”,破格任命李济深为西江善后督办,负责处理西江地区(所有西江流域由梧州到江门四邑各地)的一切军政、经济事务,成为西江地区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公署设广东肇庆 。李济深在孙中山广东革命政府的直接领导支持下,严于律己、奉公守法、勤俭朴素、平易近人,开展了平定广西、推动两广政治统一,从而扩大了革命政权的版图;扶持李宗仁、黄绍宏的定桂军、介绍并推荐黄、李、白(白崇禧)加入中国国民党,从而壮大了革命的队伍等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大革命时期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筹办黄浦军校

1924年1月,孙中山决定创办黄埔军校,李济深被任命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委员长原是蒋介石,但蒋对当时的国民党中央的人事安排不满,没有到职,并自动离开广州到上海。孙中山派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备委员长。廖仲恺知道李济深的能力与为人,故在整个筹备军校期间对李厚爱有加,并加以重用。李对孙中山办军校是发自内心地拥护,不但提出许多有创建性的意见,还从粤军第一师中提取现款3万余元、抽出枪支200多支,以致将自己的爱将邓演达、严重、陈诚等调往军校工作。能否招到好的生源是办军校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军校筹办期间,孙中山就委任李济深、王柏龄等七人组成“入学试验委员会”,李济深任代理委员长负责主持学院的考试录取工作,第一期就在全国录取学员近500人。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开学,学校分设教练、教授、政治三个部,李济深被任教练部少将主任。可以说在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培养一批又一批军事人才的过程中,李济深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这使得广东革命政府开始有了自己的军队,大大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这从1924年11月广州大元帅府决定由滇军、桂军和由黄埔军校学生及部分第一师官兵组成的粤军兵分左中右三路的东征之战可以证明。当时东征的目的是反击陈炯明叛军。由于滇桂两军司令杨希闵、刘震寰与陈炯明早已暗中勾结,按兵不动,此次东征就成了粤军与叛军的决战。尽管如此,粤军用了仅仅两个月就将叛军打得仓皇而逃。虽然李济深本人没有参加东征,但黄埔军校学生英勇的战斗士气以及战斗力无疑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统一广东, 创建北伐根据地

正当广州革命政府东征胜利进军之时,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京逝世的消息传来,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露出反革命真面目,率兵直逼广州,图谋推翻广州革命政府。李济深亲自率粤军第一师与赣军朱培德部、湘军谭延闿部一起打败了叛军,于6月平定了杨刘叛乱,巩固了广州革命政权。1925年8月,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李济深升任军长,副军长陈可任。下辖陈铭枢(第10师)、陈济棠(第11师)、张发奎(第12师),次年春夏成立第13师(师长徐景唐),还设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

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任东征军第二纵队纵队长,之后克惠州、占平山、进紫金,至11月中旬全歼陈炯明叛军,完全收复东江,取得第二次东征的彻底胜利。随后李济深又任国民革命军南路总指挥。率陈铭枢、张发奎等部南征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南路军阀邓本殷。到1926年2月中旬彻底消灭邓匪部,广东全省从此获得完全统一。

缔造“铁军”, 北伐名将

李济深扶持桂系, 荡平西江, 黄埔建校, 东征南征, 进军琼州, 统一两广, 声名远播。1926年1月, 他没有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但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7月1日, 广州大元帅府改组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任国民政府委员。7月9日, 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李济深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兼北伐军后方留守主任和第四军军长, 总揽广东党政军全权。

李济深缔造的第四军是国民革命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1926年5月, 李济深派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率陈铭枢、张发奎两个师和叶挺独立团, 会同第七军一部进军湖南, 揭开北伐序幕。叶挺独立团攻打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坚武昌, 连战告捷, 被北伐军总司令部誉为“铁军”。

9月, 为了保障三路北伐军的互相策应, 李济深亲任攻赣总指挥, 率先取得了收复赣州的胜利。这次胜利不仅有力地保障了前方与后方的联系, 而且使北伐军在江西战场转入全面进攻, 李济深成为名震全国的北伐名将。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926年11月, 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决定由广州迁往武汉。国民政府任命李济深兼任广东省主席,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12月1日, 李济深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 统辖两广、福建党政军大权。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李济深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被蒋介石利用, 在广州发动了“四一五”清党事件, 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有两千多人, 被秘密杀害的有100多人。对此, 李后来一直耿耿于怀, 深为愧疚。

1929年3月, 蒋桂战争爆发, 蒋介石以李济深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 谋反党国”的罪名, 将其扣押软禁于南京汤山, 并“永远开除党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蒋介石迫于舆论释放李济深。同年11月, 李济深在国民党四大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办公厅主任和训练总监。1931年11月29日, 蒋介石在南京秘密杀害爱国名将邓演达。由此, 李济深对于蒋介石的统治权谋痛恨至极, 决定与蒋介石分道扬镳。李济深等人在《申报》刊文抗议蒋介石独裁专制暴行。

联共抗日的民主革命家

国难当头, 蒋介石仍然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内战政策。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李济深向蒋介石建议, 调遣东北义勇军进关充实淞沪抗日军力, 遭到蒋介石拒绝。5月, 李济深拒绝蒋所委任的“豫、鄂、皖”三省“剿共”副总司令, 毅然出走香港。从此, 他公开举起了反蒋抗日大旗, 积极进行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10月23日, 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中常会, 将李济深第二次“永远开除党籍”。

1933年11月20日, 李济深领导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的第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 在福州宣布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此举标志着以李济深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但以博古为领导的“左”倾中共中央却认为李济深是“军阀”, “福建人民政府是投机”, 命令中央红军坐观蒋介石重兵进攻第十九路军,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在3个月内就遭失败。后来, 毛泽东评论此事是中共“痛失良机, 良机痛失”。

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 李济深和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出走香港。1935年春, 中共派宣侠父到香港与李济深建立密切关系。7月25日, 李济深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在香港建立了“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并任主席, 出版《大众日报》等刊物, 继续进行联共反蒋抗日活动。

1936年6月, 李济深积极参加“两广事变”进行反蒋抗日, 后因蒋桂合流而告终。毛泽东在9月22日和23日致信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 重申“逼蒋抗日”的方针, 祈望李济深等成为推动蒋介石国民党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发动抗日救国伟大斗争的中坚。

西安事变爆发后, 李济深两次通电赞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支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七七”事变后, 李济深发出《快邮代电》表示:“誓师之日, 愿献微躯, 急赴国难, 以供驱策。”不久, 李济深应蒋介石电邀到南京共商国策。年底, 李济深到武汉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委。为了加强国共合作抗日力量, 派李任夫与叶挺接洽, 拟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所联络的地方武装, 编入新四军序列。此举被蒋介石拒绝。

1938年10月, 李济深宣布解散“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宣言拥护蒋介石领导抗战到底。年底, 李济深应蒋介石邀请, 到重庆任全国战地动员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常务工作。李济深赞同中共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方针, 聘请周恩来、张友渔、高崇民等兼任职责, 致力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局。对此, 蒋介石极为不满, 于1940年8月调李济深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9月4日, 李济深离渝飞桂到职后, 积极协调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与国民党当局的关系, 掀起桂林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高潮, 保护冯玉祥、宋庆龄、陈嘉庚、何香凝、叶挺等著名领袖人物在桂林的活动。

由于李济深与广西当局的特殊关系, 桂林的抗日民主运动的声浪又使蒋介石大为恐慌。1943年12月, 蒋介石颁令李济深任军委会参议院院长, 多次电请李济深赴重庆就职, 最后又派蒋经国来桂督驾。李济深洞悉蒋的险恶用心给予婉拒。

1944年6月, 日寇进攻长沙, 衡阳告急。中共提出“保卫大西南”的口号。李济深亲自组织了桂林大募捐活动, 并派田汉率将慰劳队赴衡阳前线劳军, 推动广西军政当局部署桂林保卫战和疏散各界抗日团体人士转移到桂东南、桂西北坚持抗战。

1944年8月, 李济深以养病为名, 回到苍梧县料神村, 组织军委会参议院院长警卫队, 领导发动粤桂边民众武装抗日保家乡, 与郁南抗日民兵武力指挥部建立电台联系。在李济深最困难的时侯, 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通过东江纵队、珠江纵队派李嘉人、陈残云向李济深转达:拟在南方成立华南民主抗日联军, 请李济深任司令员, 并送交周恩来给李的电台密码本及黄金、人参各一斤。李济深感佩共产党方面的真诚和厚意!

反对内战独裁的民革领袖

1944年夏, 李济深派人赴重庆向黄炎培、张澜等提出改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议。9月,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全国代表会议在重庆举行, 宣布成立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 李济深与何香凝、蔡廷锴等决定在广州筹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审定了政治纲领和组织章程。1946年春, 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成立, 推举李济深为主席。

1946年3月, 李济深到重庆参加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5月, 李济深向重庆《新华日报》记者发表谈话, 表明促进国内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张。

1946年7月, 蒋介石三次邀请李济深到庐山共商国是, 但话不投机。李济深致蒋万言书, 力陈和平民主。

1947年2月26日, 李济深转移香港。3月9日, 李济深在香港《华商报》发表《对时局意见》, 公开树起反蒋旗帜, 坚决废除内战独裁专制, 要求实行和平民主建国。5月14日, 国民党中央以“背叛党国”罪名将李济深第三次“永远开除党籍”和“全国通缉”。10月, 蒋介石南京政府宣布取缔中国民主同盟。李济深揭露这是“独裁者最后挣扎的步骤”。

1948年1月1日,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正式成立, 宋庆龄被推选为名誉主席, 李济深为主席, 何香凝、冯玉祥、谭平山、柳亚子、陈铭枢等16人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5月1日,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节口号, 明确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李济深、何香凝等联名致电表示响应。8月1日, 毛泽东给李济深等回电, 再次邀请李济深北上解放区参加新政协会议和联合政府。

由于李济深地位重要, 北上遭到蒋介石集团特务的暗杀威胁和港英殖民当局的阻挠。潘汉年和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书记方方遵照周恩来指示, 掩护李济深安全北上。李济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新征程。

1949年1月7日, 李济深一行到达东北解放区大连, 受到中共中央代表张闻天、李富春及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14日,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致电李济深:“闻公抵沈, 敬表欢迎。”3月25日, 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从西柏坡来到北平, 李济深和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前往迎接。4月4日, 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热烈欢迎李济深。李济深握着毛泽东的手说:“我过去反对共产党, 也犯了很大的错误……现在我认识到,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毛泽东连连摆手说:“你我是老朋友了, 互相都了解, 不要多夸奖。应该对我们共产党多提意见, 多批评, 这样咱们今后才能相处得更好啊。”李济深领导民革中央与中共中央真正做到了荣辱与共、肝胆相照。

1949年6月15日, 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式。9月21日, 李济深以民革中央主席出席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参与领导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9月30日,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朱德、李济深、宋庆龄等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日, 李济深出席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1959年10月9日, 李济深在北京因病逝世, 享年75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深处的民国
历史深处的民国
喜欢民国历史
62文章数 1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