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远海教授作为中国临床工程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创始人,《中国医疗设备》杂志创建人、终身主编,因病于2023年1月6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姜远海教授为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创建人、首任系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华医学会专家会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三、第四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物理分会名誉理事长;荣获首都医科大学“师德楷模”称号,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姜远海教授在全国医学工程学术会作专题报告
姜远海教授,于1960年7月到首都医科大学(当时的北京第二医学院)任教。20世纪80年代,医学现代化发展正值高潮,医生、护士、技工成为现代医院发展的三大人才支柱。现代医疗设备在各地医院的引进,进口医疗设备的进驻,使得与之相匹配的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缺口迅速扩大。1986年,由姜远海教授牵头,首次将临床工程专业引入医科院校,在首都医科大学设立生物医学工程系,姜远海教授担任首任系主任。作为学制五年的专业,首届招生报名人数就远超其他医学专业,临床工程学科一度成为全国热门专业,连续多年都在首都医科大学的各专业里名列前茅。
姜远海教授在全国医学工程学术会作专题报告
先生很爱学生,不论学生做错什么,先生总是慈眉善目,语气温和,谆谆教诲。不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不好的学生,先生都一视同仁,从没看不起任何一位同学。先生总要求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抱着争第一的心态去做,只要拼尽全力,结果不重要。先生对学生的好,不光在学校,即便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后,先生仍然关心着每一位教过的学生,努力帮助和鼓励学生,尽他所有的力量。
姜远海教授在给学生答疑
创办《中国医疗设备》杂志
然而在当时,国内临床工程学科相对落后,医院更重视临床,为此,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选择出国或者进外企,真正能够分配到医院并且留住的不足毕业生的五分之一。人才的大量流失,让姜远海教授非常焦急和痛心。
“临床工程人才是医学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毕业生在医院得不到重视,地位不高,就走了。我特别希望学生们能够留在医院,或者,到民族企业也行,别都跑到国外或者外企去了!”
姜远海教授怀着这个朴素的想法,于1986年,创办了《中国医疗设备》杂志(原名《医疗设备信息》),同期成立了与专业相关的3个学术组织(1988年成立“中国医学物理学会医疗仪器专业委员会”,1990成立“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医疗仪器专业委员会”,1993成立“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希望可以从专业的角度为临床工程人员提供一个更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
“有了《中国医疗设备》这本杂志,临床工程人员就有了发挥专业的机会,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够把临床工程学术教育的广度拓宽,深度加深,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来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
第32届编委会:我一定要办好这本杂志,否则我的学生们到哪里去发论文啊
在杂志初创时,经历了异常艰苦的岁月。资金短缺,人手不足,稿件匮乏……先生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只身一人搬到学校宿舍居住,白天上班,晚上审稿,经常忙到深夜;而他的爱人王淑和老师也主动放弃在北京卫校发展的机会,提前退休并投身到杂志社的工作中,担任杂志的第一任编辑。为高效办公,先生直接把自己学校的办公室改成了杂志社编辑部,同时也是学会办公室,当时是一套人马,一起为杂志和学会工作。
姜远海教授和王老师家中合影
姜远海教授与王老师回忆当年的情景
中华医学会医学管理学会医学仪器专业委员会成立
在1988年左右,各大医科院校陆续创办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当时姜远海教授认为,想要让这个专业发展的更好,得有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组织,把人才都汇聚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来推动专业前进!姜远海教授便向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提出成立医学工程分会的诉求,然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认为根本不用再成立一个独立的医学工程分会。
会议讨论情景
会议讨论情景
先生顶住各方的怀疑和不理解,表示一定要成立临床工程专业自己的学术组织。先生又向中华医学会提出创办医学工程学会的申请,但是学会回复:你们这是个“不起眼也不重要”的专业,只能先成立三级的学组,积极开展活动,等学科壮大了,活动开展好了,再申请成为二级分会。
1990年,中华医学会医学管理学会医学仪器专业委员会成立,四年的时间里,学会共开展学术会议四场,发展单位会员116个,个人会员2000余人,覆盖到了全国各省、地市的医院设备科室及个人,受到了临床工程师们的广泛支持与热烈拥护。
中华医学会医学管理学会 医学仪器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会合影
1992年,先生再次与中国医科大学的霍纪文教授联合向中华医学会提出成立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的申请。此时先生身兼数职(中国医学物理学会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等),经再三考量,先生辞去了中国医学物理学会理事长的职务,选择了他更热爱的临床工程学科,以便腾出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中国临床工程学科的发展。
1993年10月,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正式成立!先生担任首届主任委员。同时,《中国医疗设备》杂志成为学会唯一的会刊,为医学工程行业搭建起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关于成立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的批复
先生从1986年创刊至今,一直亲自担任《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的主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先生还在关心询问杂志的发展。2007年,杂志成立了独立法人的杂志社,2008年杂志由《医疗设备信息》更名为《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36年的发展,离不开先生的付出和坚持,先生的每一位学生更离不开先生的指导、支持与帮助。先生在全国获得了无数的医工粉丝和同行的敬重。在先生的呼吁和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加入到临床工程行业,杂志的学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先生在耄耋之年,依然坚持参加每月的审稿会,他经常说“不好的文章一定不能放到杂志上来,不能降低对稿件的要求”。
先生经常说:“我这一生只想为医疗技术人员,为党和人民,为中国临床工程事业的发展,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一个平凡的人,只要有一颗不变的初心,就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先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为中国的临床工程行业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献身医学工程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将与世长存!
姜远海教授与其学生——《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社长金东合影
姜远海教授与其学生——《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社长金东合影
姜远海教授的病逝,《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全体员工万分悲痛,在此致以沉痛的哀悼及无限的哀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