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理论周刊丨王姣:充分发挥基建“乘数效应”

0
分享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量大、带动性强,既是补短板的有力举措,也是提振需求的有效手段。当前,有效需求不足是影响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全力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要有效,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将效益传导到其他相关行业。例如,投资修路如果能够大幅降低通勤成本、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就能发挥传导效应、乘数效应,就是有效投资。当前,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济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高铁通车里程位列全国第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重回全国第一方阵;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跃居全国首位,现代化机场群建设提速推进,发展支撑更加坚实。但同时,我省基础设施结构不尽合理、功能有待提升,在支撑产业转型、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乘数效应”,必须更加注重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和安全可靠,在布局投向、项目保障、资金配套、综合效益方面更加注重投资效能和可持续性。

充分发挥“乘数效应”,要适度超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前瞻性。经济下行压力下,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必须统筹兼顾短期稳增长和长期调结构的要求,既要算好经济账,又要算好综合账,增强投资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杠杆效应,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强劲动力。这就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既要“一马当先”,也要“一举多得”,既能发挥基本建设投资的逆周期调节效应,稳固经济基本盘,又要兼顾基本建设投资的跨周期调节机制,切实落实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加强运用新科技、满足新需求、促进新消费、创造新模式、形成新动能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山东把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排在“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的首位,包括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市政公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和农村基础设施网,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正是“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具体体现。在科学规划方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统筹增量和存量、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适度超前方面,布局的都是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发展安全的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

充分发挥“乘数效应”,要着力优化布局结构,提升助力产业结构升级效能。从实践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越完备、体系越完善、结构越合理,产业发展效率就越高,经济发展质量就越高。进入新发展阶段,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潮流,迎合经济结构转型的规律和趋势,既要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总量效应,又要注重投资的结构效应,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充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大原则,从根本上转变基础建设投资的粗放型发展思路,打造引领经济增长新动能。应该充分考虑以“产、城、人”融合发展为导向,着力发挥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网络或平台的产业引导和服务保障作用,更好发挥基础设施的协同效应,实现生产端和应用端的融合,为产业结构升级助力。比如,围绕统筹推进城市群重大基建投资,强化济青双城联动,推动济青综合运输通道提速增效,协同打造多式联运集疏系统,共建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围绕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山东在健全完善配套政策、坚持分类引导特色发展、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方面进行了重点落实。

充分发挥“乘数效应”,要着力创新投资机制,依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具有正外部性和边际成本递减的特征,尤其是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中,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扩散,一些起初仅为企业内部提供服务的设施会逐渐演变为对外部主体开放的基础设施。因此,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既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也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推动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整合数据传输、计算、安全等要素资源,紧密结合区域、产业、企业需求,提供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基本建设综合服务。围绕构建多层次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山东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积极采用“财政+基金”“财政+PPP”“财政+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推动构建以国家政策性投资为基础、市场型投融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依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伙伴关系,降低项目的整体成本,缓解公共部门扩张债务的压力,同时由于市场力量的介入,也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进一步促进基建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创新投融资机制,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更加有利于引导各地结合自身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需求,量力而行建设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防止在这一领域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

总之,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聚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既算经济账、又算综合账,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作者:王姣,单位: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
320225文章数 436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