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两朝风云(六十)韦孝宽受到宇文氏重用,为何支持杨坚篡夺皇位?

0
分享至

杨坚因为开启隋朝江山,统一天下,结束了华夏在南北朝时期数百年的对立和混战,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但是他篡夺北周宇文氏皇位的事情,也成为历史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在讨论此事的时候,有位历史级名将对杨坚的支持一定是绕不开的,那就是韦孝宽。如果没有韦孝宽的支持,杨坚甚至不能在宇文赟的猜忌下全身而退,更不要说在宇文赟去世后篡夺皇位了。所以韦孝宽在杨坚阵营中是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是杨坚夺取皇位最大的依靠。可让人疑惑的是,韦孝宽是宇文泰和宇文邕倚重的重臣,他为什么会支持杨坚呢?

韦孝宽在中国政治史和军事史上有着极高地位,尤其是在南北朝历史中,受到隋唐时期文臣武将的广泛推崇。在唐朝时期建立的武成王庙中,韦孝宽作为名将位列榜单,而这个榜单后来又延续到了宋朝。在南北朝时代战争频繁的背景下,中华大地出现了无数的名将,但能位列名将榜的也就韦孝宽、宇文宪等寥寥数人。就连号称使用马槊第一人的猛将高敖曹、以七千人击破北魏首都洛阳的白袍将军陈庆之,都没能获得这样的殊荣,由此可见韦孝宽的历史地位。然而这位历史级的名将,在晚年却作出了力推杨坚篡夺宇文氏皇位的决定。

从韦孝宽的人生经历来看,他的功绩是非常辉煌的,也使他成为了北周朝廷的中流砥柱。在西魏时代国家暗弱,宇文泰被东魏权臣高欢的大军压着打,战略形势岌岌可危。韦孝宽却在玉璧之战中防守高欢大军主力,以少量兵力阻止了高欢数十万大军西进。这不但保证了西魏的国家安全,而且让高欢劳而无功,最终突发疾病而死。高欢死后,东魏陷入各种政治风波中,东西魏的战略形势逆转。可以说玉璧大战不但奠定了韦孝宽在朝廷和军队中的地位,也为西魏由弱变强创造了机会。所以执掌西魏的权臣宇文泰非常看重韦孝宽,委以重任。

在北周时代,韦孝宽更是宇文邕统一北方的重要将领,在灭亡北齐的战争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当时韦孝宽在北周军队的影响力可以与宇文宪齐平,他的军队让北齐和突厥方面都感到非常的忌惮。从宇文泰到宇文护,再到宇文邕,朝廷的掌权者走马灯一样地换,但韦孝宽依旧处于朝廷重臣中的前列。不论是宇文氏中的谁执掌朝廷大权,他都是皇帝倚重的重要人物。韦孝宽的与宇文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他的成功成就了宇文氏和北周王朝,而本人也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受益匪浅。因此按常理推测,韦孝宽应该是宇文氏皇族最为信任的大臣之一。

然而这种理所应当的事情却出现了变故,被认为最为忠心的朝廷名将,居然成为杨坚篡夺皇位的帮凶,这是宇文赟和其他宇文氏宗王们再也想不到的。在宇文赟猜忌杨坚时,以上柱国掌握国家兵权的韦孝宽,成了杨坚最坚固的保护伞。当尉迟迥和司马消难起兵反对杨坚独霸朝政时,韦孝宽成为杨坚面前最大的盾牌,亲自带兵击败了尉迟迥,帮助杨坚稳定了朝廷的局势。可以说没有韦孝宽,就没有杨坚建立的隋朝。虽然韦孝宽在杨坚建立隋朝前便去世了,但他却是这个新王朝的第一功臣,这是毫无疑问的。

韦孝宽作为宇文氏最信任的重臣,在宇文泰和宇文邕时期都被委以重任,就连以猜忌闻名的宇文赟也将韦孝宽任命为上柱国,可见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但这样的地位并没有赢得韦孝宽的忠心,这就成为很多历史爱好者议论的焦点。关于韦孝宽为什么会支持杨坚篡位的原因,学者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综合来看,韦孝宽的做法其实与忠君爱国无关,更多的是他处于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政治环境的考虑,也是为自己家族未来前途的决策。而这个决策不但影响了南北朝历史的路线,也改变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未来。

分析韦孝宽全力支持杨坚的原因,还得从北周宣帝宇文赟时代的历史背景说起。宇文赟因为猜忌大臣,诱杀了掌握朝廷大权的皇叔宇文宪,这使得他与关陇集团的脸皮彻底撕破。前文讲过,宇文氏的江山实际上是由关陇集团打下来的。宇文泰既是关陇集团的领袖,也是关陇集团的代理人。宇文泰的继任者宇文护,以及后来的宇文宪,都承担了关陇集团代理人的角色。在北周历史上,除了英明神武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其他的皇帝都没有掌握关陇集团。皇帝的所有政治意见和决策,都需要通过关陇集团及其代理人来实现。

因此从政治上看,北周的政治格局是历史上少见的虚君实相状态,也是与中国自秦始皇以来的中央集权理念背离的。这种政治生态天生在中原王朝难以持久,所以皇帝与关陇集团的矛盾一直存在。宇文赟急功近利地诱杀宇文宪后,这使得他和关陇集团彻底反目。而作为宇文宪继任者的韦孝宽,自然需要为自己和家族的利益考量。韦孝宽的家族京兆韦氏也是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与这个门阀集团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天然是与皇帝处于对立的状态。当皇帝与门阀集团斗而不破时,自然能够和睦相处,如果撕破脸皮,那就不死不休了。

当关陇集团与宇文赟都得最为激烈的时候,也是韦孝宽开始为家族的未来打算的时候。当时他已经快七十岁了,从地位上说是朝廷的上柱国,是关陇集团的代理人,但却无法带领这个门阀集团走得更远。而杨坚作为门阀集团的后起之秀,却得到了很多门阀家族的认可和支持,只是杨坚资历尚浅,还不足以总领北周朝廷的军政大事。韦孝宽和杨坚是有亲戚关系的,他的老婆便是出自于弘农杨氏,从辈分上还是杨坚的表姑母,所以他将杨坚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是合情合理的。而杨坚能够当皇帝,也能解决门阀集团和皇帝长期内耗的政治局面。

京兆韦氏和弘农杨氏是世交也是亲戚,上百年的联姻关系让这两家非常紧密。如果杨坚能够成功登基称帝,对于京兆韦氏未来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韦孝宽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了杨坚的身上,目的就是为家族的未来争取最好的政治地位和权势。这种的利益相托在南北朝时代的门阀政治中是很常见的,隋唐时期的五姓七宗也延续了这种盘根错节的利益关联。从历史的发展来看,韦孝宽的决策给家族带来了飞黄腾达。无论是隋朝,还是唐朝,京兆韦氏都是关陇贵族中第一流的门阀,政治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除了站在家族的角度决策外,在全国门阀格局上也迫使韦孝宽必须支持杨坚。当时华夏有三个门阀士族的家族集群,除了关陇集团外,山东世家和江南士族也是势力庞大的。北齐灭亡后,山东世家的门阀家族进入北周朝廷,这对原来关陇集团的政治地位形成冲击。在宇文赟与关陇集团撕破脸皮后,有的宇文氏宗王便开始与山东世家的门阀势力进行联合。最为典型的便是宇文赟将皇位传给宇文阐后,让司马令姬给宇文阐当皇后。司马令姬的父亲司马消难由于来自于北齐,便成为了宇文氏与北齐旧贵族之间的桥梁。

如果让宇文氏与山东世家的门阀达成了紧密合作,这不仅仅是冲击关陇集团统治地位的问题,甚至能够将这个门阀集团连根拔起。俗话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作为北周的首席战略家,这其中的危机韦孝宽是可以预见的。他七十岁了肯定等不到那一天了,但也得对未来作出安排。支持杨坚篡位,这就打破了宇文氏和山东门阀联合的希望,也就釜底抽薪地解决了山东门阀威胁的问题。这种手段在韦孝宽一生中用得非常之多,可以说是驾轻就熟的。因此从门阀集团斗争的角度,韦孝宽也必须支持杨坚上位。

当时北周宇文氏虽然还有很强的力量,但在韦孝宽面前却如蚍蜉撼树一般。尉迟迥虽为名将,但与韦孝宽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军事上的失败可以预见。司马消难人脉是挺广,但当国丈也就几个月,羽翼未丰,根本没能力与杨坚斗。韦孝宽的支持给了杨坚坚实的背景力量,也给他开辟了通向皇位的通天大道。当尉迟迥和司马消难的反抗失败后,已经没有人能阻止杨坚篡位了。韦孝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杨坚护到了皇帝宝座面前,也为家族争取了数百年的权势。他的所有决定都是家族利益的驱动,也中国人自古以来传统家族观念的表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娱乐小武哥
娱乐小武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10396文章数 40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