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阳康后不能剧烈运动,这篇居家牵伸训练请收好!

0
分享至

各位“阳康”,“阳过”!

你是否因为感染新冠长期卧床而腰酸背痛?

你是否因为运动量减少而四肢无力?

你是否因为如何重返工作、运动而困扰?

那么这篇居家牵伸训练

是你重返生活、工作、运动的不二之选!

1

何谓牵伸?

牵伸是通过施加拉力使肌肉和肌腱延长的一种技术,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包括静态牵伸、动态牵伸、弹振牵伸、自我及被动牵伸

2

牵伸的益处

● 改善肌肉状态,提高关节活动度

牵伸训练能够延长挛缩的肌肉和肌腱,改善肢体活动度,在功能上改善活动关节受限。

●提高运动水平和训练成绩

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整理放松,合理应用牵伸可以提高训练成绩。

●有利于损伤预防及促进损伤康复

持续的牵伸可以增强机体柔韧性,以达到治疗损伤的目的。调整牵伸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可延长肌腱组织,促进细胞增殖及分化,从而促进肌腱及韧带修复。

●改善身体不良姿势

“久坐招来一身毛病”。长时间久坐或固定姿势的工作人员,其身体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度下降,从而导致异常姿势,例如常见的上、下交叉综合征。

●促进肌肉组织增生,加强肌力训练效果

牵伸训练能够明显地促进肌肉围度和体积增长,更快达到增肌目的。

3

四大原则

避免疼痛

慢拉伸

拉伸正确的肌肉

避免影响其他的肌肉和关节

4

居家牵伸训练

颈部肌肉牵伸

颈伸肌牵伸: 坐或站位,两手交叉放置于后脑顶部附近,轻轻将头部垂直下拉,尽可能使下巴接触胸部。

颈部侧屈肌群牵伸:坐位,将右手抓住椅子,左手放置于头顶附近,将头向左侧拉,使下巴尽可能靠近左肩,右侧同理。

肩部肌肉牵伸

肩部肌肉牵伸:一侧手臂拉住对侧上肢肘部上方位置,将对侧肘部向身体拉伸,这样可以拉伸肩关节后侧及上背部的肌群。

肩背部肌肉牵伸:将左手抬至高于头部处,左臂紧贴左头部,右手抓住左手肘部,右手向右侧拉左手肘,牵拉肩背部肌肉,右侧同理。

手臂肌肉牵伸

指、腕屈肌牵伸:一侧手臂前伸,手掌朝上,另一侧手臂抓住对侧手掌,将手腕向躯干方向屈曲,对侧同理。

躯干肌肉牵伸

“猫式”牵伸:双侧手掌、膝关节四点支撑,吸气的同时颈部后伸,伴随脊柱伸展,而后吐气、低头伴随脊柱屈曲,尽可能屈曲腰椎,动作交替缓慢进行。

“大拜式”伸展:双侧手掌、膝关节四点支撑,臀部坐于足跟上,低头同时手臂向前伸展,随后臀部抬起,颈部后伸伴随躯干伸展, 动作交替缓慢进行。

下肢肌肉牵伸

单腿跪姿膝伸肌牵伸:右腿上前一步,屈膝成90°左右,左膝着地足尖触地以保持平衡,上半身尽可能垂直地面,右侧膝关节屈曲,带动髋部向前移动,牵伸左侧伸膝肌以及髂腰肌,左侧同理。

臀部肌肉牵伸:仰卧两脚伸直屈髋和膝,直至膝盖到达胸部的上方双脚于踝关节交叉处,两膝分开与肩同宽在膝盖的内侧抓住双腿,将腿向下压。

5

有效的牵伸

以下根据柔韧性状况推荐3个水平的牵伸,每个水平持续2~4周然后进入下一水平的牵伸。

水平一:

保持牵伸姿势5~10秒

两项牵伸间隙休息5~10秒

每项牵伸重复2次

每次训练持续15~20分钟

每周进行2~3次牵伸训练

水平二:

保持牵伸姿势10~15秒

两项牵伸间隙休息10~15秒

每项牵伸重复3次

中度疼痛,每周进行1~2次

每次训练持续20~30分钟

每周进行3~4次牵伸训练

水平三:

保持牵伸姿势15~20秒

两项牵伸间隙休息15~20秒

每项牵伸重复4次

每次训练持续30~40分钟

每周进行4~5次牵伸训练

总体建议

●尽量让所有的主要肌肉群参与牵伸训练;

●每一个关节活动至少进行两种不同方向的牵伸;

●锻炼前,将水平一的牵伸训练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部分;

●锻炼后,进行整理活动时,做水平二的牵伸;

●尽量无痛,拉伸时每个动作由轻到重,不可过度拉伸,以免造成伤害;

●主要进行静态牵伸训练。

本文指导专家

康复医疗中心王于领主任

主任物理治疗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疗中心主任、客户服务管理处处长。香港理工大学康复科学系博士,澳大利亚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访问学者

2018年获“中国康复医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获评“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获评“中国康复医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

学术任职:中国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康复器械与生物材料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康复治疗学组副组长、运动医学分会运动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关节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社区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物理治疗师分会会长、康复医学教育分会副会长等学术任职。

学术专长:慢性脊柱与骨关节疼痛、运动损伤的康复和物理治疗。擅长慢性先后荣获“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广东省实力中青年医生”。

科研方向:慢性疼痛的脑网络机制与神经调控,人工智能与人群流行病学大数据,体力活动与慢病管理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分课题、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发展基金会专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项目、教育部教学项目等基金,广州市重大科技计划等项目。主编国家统编教材《运动治疗》、《运动治疗技术》、《手法治疗技术》等,主译《颈痛障碍康复》、《AAOS-骨科术后康复》、《运动控制》、《肌肉骨骼疼痛的手法治疗》、《治疗性运动》等21部专著。发表NeuroImage, Neuroscience, Acta Neuropathologyica Communications等杂志论文50余篇,是16本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等SCI杂志的编委与审稿专家。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五上午

雅和门诊:周四上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网易号
2126文章数 23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