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那些被“封神”的邯郸人(一)——绿野仙踪冷于冰

0
分享至

邯郸是个神奇的城市,三千年不改其名,这在全国是独一份,无人可比。邯郸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被誉为“成语典故之都”,这在全国也是独一份,无人可比。鲜为人知的是,邯郸还是诸多“神仙”的发源地,从今天起,咱跟您说道说道。

首先给您介绍的是成安县的神仙冷于冰。

提起成安县,您会想起什么?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成安县位于河北南部,邯郸东南部,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优质棉基地县,国家粮食主产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亲临成安视察棉花生产,建有“毛泽东主席视察纪念馆”供人瞻仰。

成安县始建于春秋,得名于北齐。隋朝时,佛教大乘禅宗第二代祖师、汉传佛教禅宗二祖慧可,曾在成安讲经说法,留下了元符寺、说法台、二祖塔等圣迹佛踪。正因这么有佛缘,当地流传了很多神奇的传说,明朝人冷于冰成仙就是其中比较有名气的一则。

台湾成文出版社印刷发行的民国版《成安县志》“人物”部分记载:冷于冰,字不华,成安城内西街人。洪武时名士冷谦来孙(来孙即曾孙之孙);曾祖延年,精通医道,有神医之誉;祖父时雪,弃医就学,得进士第,官至太常寺正卿;父松,由举人选授山东昌乐县知县,在任六年,有清正声。

后面还有一些内容,简单翻译一下。

冷于冰,姓冷,这个姓不多见;名叫于冰,听起来真是冷冰冰的;字叫不华,这是因为古人除姓名外,往往还有一个“字”,如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冷于冰是成安县城内的西街村人。明朝洪武年间(开国皇帝朱元璋年号为洪武)名士冷谦的来孙,来孙就是第六代孙;冷于冰的曾祖叫冷延年,他精通医道,有神医的名誉;冷于冰的祖父叫冷时雪,弃医就学,考中了进士,官当到太常寺正卿,明朝时太常寺是国家掌管礼乐的最高机构,有的资料显示正卿为正三品,还有资料认为这个级别相当于今天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或者全国政协主席,也就是正国级,总之官很大;冷于冰的父亲叫冷松,他考都是举人,然后担任了六年山东昌乐县的知县,是个清官。

冷于冰是个神童,他年仅12岁,就通晓了经史、诗赋、引跋、记传、词歌、四六古作之类文章体例,更神奇的是,他还能写八股文,要知道,八股文是明清两代读书人的噩梦,一篇文章要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可以说,写八股文非常难,约束非常多,蒲松龄这样的大文豪小说写得好,考八股就不行了。而冷于冰的八股文不仅写得好,而且还被赞为“奇正相生”,有大家的风范。他14岁就参加科举考试,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夺得了第一名,从此声名远播。

到了19岁,冷于冰赴京参加科举考试。这个时候,京城出了个奇葩的事,让冷于冰卷入了政治漩涡。

太师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当时担任通政使,就是所有上奏皇帝的奏折需要到他手里转呈,这样就集中了很大的权力。这个赵文华的人品很糟糕,后来担任工部尚书,奉命建造宫殿,把营建宫殿的材料拿来建造自己的府邸,被嘉靖查获后,革职抄家,嘉靖罚他的子孙后代充军还钱,一直还到万历十一年还没还清。他的儿子赵思绎(字龙岩)过20岁生日,按照现在你吃个蛋糕也就得了,衙内可不这样想,他要开个大趴庆寿,不仅如此,他还想请求太师严嵩为他作一篇寿文,挂在中堂之上好好炫耀炫耀。

按照这个事很滑稽,小孩过生日让长辈做寿文,于情于理都不对,严嵩如果是个正直的人,斥责这个不懂事的衙内也就算了。但是,严嵩和赵文华本是朋比为奸的同党,沆瀣一气的狐朋狗友,现在干孙子提出了请求,不答应吧感觉情面上推不掉,自己写感觉掉价,就让他豢养的幕宾、门客代为撰写。

一篇祝寿文,难道一群人。原因也简单,常见的祝寿,对象是老先生老太太,岁数大了,多夸夸多赞赞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呢,一个20岁的毛孩子过生日,祝寿的人却是当朝太师,夸多了不符合太师身份,不夸吧,这气氛也不对。一帮子幕僚写了十几篇,一篇也没有被相中。万般无奈之中,有人找到冷于冰帮忙,冷于冰略一思索,挥笔顷刻写就。

冷于冰的这篇寿文打破了常规,在歌功颂德方面一笔带过,重点写友情,以长辈、忘年交的角度夸赞小衙内讲礼貌、有分寸,又对他进行了殷切的期望和谆谆的叮嘱。严嵩看了很高兴,聘请冷于冰为幕客,主要工作就是管理严嵩的文书资料,成为严嵩的得力助手。应当说,这是冷于冰人生中的一个污点,尽管文章写得好,但是站错了队,站到了奸臣的行列中。当然,当时严嵩还没有倒台,没有定论,但历史就是历史,这件事也为冷于冰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有一天,山西巡按御史张翀上奏疏称:“平阳等处,连年荒旱,百姓易子而食,除流寓江南、河南、山东、直隶、陕西等省外,饿死沟壑者几千人。”他请求皇帝派人紧急赈灾,并指责山西巡抚玩忽职守、漠视百姓疾苦,还指责严嵩堵塞言路,蒙蔽皇帝。严嵩怒气冲冲,下朝后把张翀的奏疏给了冷于冰,要求冷于冰起草一个奏章,说严嵩“每于中省官员进见时,无不详悉采访,问地方利弊,百姓疾苦。闻山西省前岁大有,去岁又禾稼丰收。”也就是说,他要向皇帝辩白,说自己没有蒙蔽圣听,张翀所奏才是荒诞的不吉利的谎言。他还要冷于冰再写一个公函,连夜送给山西巡抚,让他参奏张翀“捏奏灾荒,私收民誉”。这样里外夹攻,定张翀一个欺君罔上之罪,即使不能杀死张翀,也要把他远远流放。这已经是颠倒黑白了,他还觉得此计还不够歹毒,问冷于冰是否另有奇策,让张翀全家受死。

冷于冰尽管在严府任职,但并没有丢失本心,他说:“山西荒旱定系实情,百姓流移决非假事。”建议严嵩一边指示山西巡抚开仓赈饥,一边向皇上奏明情况,求得皇上谅解。严嵩不听,冷于冰不罢休,劝严嵩以百姓为重。严嵩大怒,斥责冷于冰要像妾妇一样以顺从为正理。

将幕客比作妾妇,冷于冰哪里受得如此屈辱!他毅然辞职走人,科举考试中高中全省第一名。奸贼严嵩得知,将冷于冰名次取消。冷于冰受此打击,知道科举无望,从此无意功名,为免受迫害,隐于他乡成为道士。百姓传说,有人曾在深山见到冷于冰,当时他正在煮石头作为食物,已然成为神仙。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有个读书人李百川,以冷于冰为主人公,经十年增补,呕尽心血,创作出了60万字的长篇神话小说《绿野仙踪》。全书一百回,前五回叙述冷于冰的青少年时代和为严嵩做幕客之事;后面九十五回则属于演义,写冷于冰通过修炼成为神通广大的神仙,能腾云驾雾,会诸多变化,法术无边。当然书中也写到了奸臣赵文华、严嵩父子被搬倒治罪的大快人心的场面。

在小说里,冷于冰秉性正直,不肯趋炎附势;成仙后,惩恶扬善,抑强扶弱,拯救黎民,这应该是作者的一个美好的愿望了。目前,成安县今已没有姓冷的了,有人说冷于冰后人为了躲避严嵩迫害迁居他乡,也有人说是“冷改雪(薛)”了。

冷氏故居,在民国时期尚有遗迹可寻。民国《成安县志》记载:“县西门里道北皆其府舍旧址也,今虽湮没于荆棘瓦砾中,为他姓所有,而有心人于荒烟夕照间流连凭吊,尚指而目之曰:此冷氏之宫也!”

(本文参考常运锋、韩宝河相关文章,在此致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邯郸刀笔小吏
邯郸刀笔小吏
邯郸历史文化搬运工
1文章数 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