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乌合之众》:读懂这本书,帮助你理解与影响群体心理

0
分享至

疫情三年,有一本书被反复提及:《乌合之众》。我以为是学术大部头,没想到那么轻薄,只有七八万字,还不及一部中篇小说。

然而,书本很“薄”,内容很“厚”,预见了20世纪的心理学和政治发展,书中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弗洛伊德、罗斯福、戴高乐等学者和政治人物。

书名还有个小标题“大众心理研究”,作者勒庞以法国大革命为创作背景,致力于描述群体特征。

在原序中,勒庞说:

组织化群体在各民族生活中历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从未像今天这么大。当代的一大特点是,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完全取代了个体的有意识行为。我努力用纯科学的方式研究各种难以理解的群体现象,即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尽量不受各种主张、理论和主义的影响。

勒庞提出了“群体心理学”,掌握这门学科能看透很多历史和经济现象。他在导读中毫不掩饰对群体力量的“鄙视”,“群体对理性并不适应,却急于行动”。

群体无法接受任何观点,只能骗。领导群体的基本原则是,不能把他们当和自己平等的人看,只能求助于能打动和诱惑他们的手段。

勒庞直指群体心理表现出来的低劣性。

群体无疑总是无意识的,而无意识性也许正是其力量强大的一大秘密。

《乌合之众》自1895年出版以来一版再版,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著。此书“神”在哪里,为何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本书”?我且捋一捋。

群体=新生命体

勒庞首先定义了什么是群体心理中的“群体”。

他称之为“组织化群体”,或者叫“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这个群体就像特别的生命体,会形成统一的性格。

自觉的个性消失、思想感情的统一,是群体即将诞生的预兆,而且不需要若干个体同时出现在同一地点。

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都受环境影响,但群体聚合时就像发生了化合作用,生成了新物质。

群体最明显的特点是:个体融入群体后,不管是谁,无论其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才智是否相同,都会被群体的性格缠住,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变得和单独状态下完全不同,仅仅因为他们变成了群体这一事实。单独的个体不会产生某些思想感情,至少不会付诸行动,除非他成了群体的一员。

群体为何会出现这些特点呢?

其一,个体群集后获得一种强大感,考虑到群体的匿名性和相应的无责任性,不再想约束自己,敢于发泄本能。

其二,群体中的任何情绪和行为都会传染,类似集体催眠现象。

其三,个体进入群体容易变成另外一个人。

他不再是他自己,而变成了一台不受自己意志控制的机器。

勒庞得出结论:群体的才智比个体低,群体更容易被鼓动,更容易犯罪,也更勇敢。

群体就像原始动物

在情绪上,群体很像原始动物,冲动、狂暴、喜怒无常,渴望狂热而不持久,易感、容易接受暗示,有特殊的暴力倾向。

群体容易创造和扩散神话,不仅仅因为群体极端轻信,还因为其强大的想象力善于编故事。群体看到的鸡毛蒜皮的事,很快就会发生质变。群体使用形象思维,而一个形象能瞬间激活一串与其没有任何逻辑联系的其他形象。

在情感上,群体也像原始动物,表现出简单化、极端化的特点,不是极爱就是极恨,容易被引导。

群体习惯了夸张的情感,所以只能对极端情感有反应。要打动群体,必须多使用强烈的感叹句。要夸张、要断言、要一遍遍重复,绝不能讲理去证明什么——这是公会上的演说家都知道的说话技巧。

各种群体都排异、专制、保守,服从强者,践踏弱者,群体的道德水平低、没有判断力,会在同一思想的影响下,做出完全不同的行为。

因此,一些打动听众的演说词漏洞百出,因为那是用来影响群体的、能唤醒诱惑力的形象。深思熟虑的产物不如几句口号能取悦群体。

激发民众想象的并非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的方式和被呈现在民众面前的方式。让我说,只要把事实浓缩,就能制造出会占据和冲击民众想象的形象。掌握了激活群体想象的艺术,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群体信念总是采取一种“宗教热忱”的特殊形式,“群众需要神,甚于其他一切。”

群众信念的特征是盲目服从、强烈的排异性以及狂热的扩散欲,这些都是宗教热忱的本质特点。所以可以说,一切群体信念都采取宗教的形式。

如何影响群体思想?

既然知道群体的性格和思想,那如何影响群体思想观念?分为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间接因素有:民族、传统、时间、制度和教育,民族因素排第一。

直接因素有:关键词、套话和形象、幻想、经验教训、理性。

关键词和套话激活的形象会产生力量,当政治动荡或信念变化让群体开始痛恨某些词语激发的联想,政治家的首要任务就是换个说法。

所以,政治家最根本的任务之一就是,把群众无法再忍受其旧名称的事物换一个喜闻乐见的名字,最起码别让人讨厌。词语的力量太大了,只要选对了名称,群众就能接受最恶毒的东西。

自文明出现以来,群众就一直被幻想所掌控,无论是宗教幻想、哲学幻想还是各种主义的幻想。

群体从不渴望真理,他们对不合胃口的证据视而不见。如果谬误诱惑他们,他们就崇拜谬误。谁能向他们提供幻想,谁就能轻易统治他们;谁摧毁他们的幻想,他们就毁灭谁。

在“理性”的篇章中,勒庞提到一个亲身经历。

当时在卢浮宫有暴民抓了V元帅,控诉他莫须有的罪行,并要求立刻处死V元帅。此时,P将军出来应对群众,P将军没有去指出控告的荒谬,而是说“此事将秉公处理”,一边说一边走向V元帅,“让国防部审判这个案子吧,同时我们将接管罪犯。”这个表面的让步让暴民冷静下来,然后四散而去,V元帅也安全了。假如当时和暴民说理,V元帅肯定被千刀万剐了。

要操纵群体,群体领袖要有“气场”,要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断言、重复和感染。

简单、纯粹的断言,不带任何逻辑,没有任何根据,是洗脑群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断言越简练,越不带任何论据和论证,就越有威力。任何时代的任何教条都一直采用简单的断言形式。

不断重复断言,尽量使用统一的措辞,会使信息深入人心并让人接受。

当断言经过充分反复,且态度保持一致,强大的传染机制就会开始运行,形成所谓“风评”,就像某些大金融项目中,有些人富有到可买到任何帮助。群体的各种思想观念、情感情绪都像病毒一样有强烈的传染性。

“气场”的魔力会产生神奇效果,成功是气场的基石,一旦失败,气场一般会随风而逝。

昨天还被群众欢呼的英雄今天就可能饱受凌辱,只要他被失败击垮。的确,曾经的气场越大,反攻就会越强。这时的群众认为倒下去的英雄和自己一样了,会为曾经向一个自己不再尊重的高人弯腰而进行报复。

“犯罪群体”

组织化群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异质性群体,由各种人组成,这些人的职业、才智程度很分散。另一大类是同质性群体,包括党派、阶层、阶级。

当群体兴奋起来,会进入自动的无意识状态,行动上犯罪了,但心理上不成立。

导致群体犯罪的一般原因和普通犯罪的情况大不相同,因为其动机一般是某个强烈的暗示,而参与者在犯罪后坚信自己那么做是在完成某种使命。

犯罪群体的破坏力很强,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各行各业的群体接受到屠杀暗示的力量,完全相信自己在爱国、在履行义务,他们既审判又行刑,从未想到自己在犯罪。这样,“群体幼稚的良知得到了满足”,放纵了残忍的本能。

勒庞还讨论了刑事法庭陪审团、投票群体、公投、议会。

在书本最后,勒庞简单概括了一切文明进化的各个阶段。

为了追求理想,从野蛮走向文明;当理想失去了价值,从文明走向衰落和灭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过程。

《乌合之众》是一本赞扬和骂名同样猛烈的书,它道出了我们深感不适却不得不认可的真相:我们不想做乌合之众,却不自觉置身其中。

这本1895年出版的旧书,旧瓶装新酒,里面的论断很容易套入现今各种现象:网络谣言、各种抢购风潮、对名人及科学的崇拜和诋毁……

《乌合之众》开创了群体心理学,当你读懂了这本书,你看世界会有一点点的改变。下次,当你置身群情汹涌之际,不妨问一下自己:我是乌合之众吗?

(除说明外,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24-06-02 12:46:44
小幽爱读书
小幽爱读书
阅读犹如打开一个平行时空。
95文章数 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中国防长:谁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必将自取灭亡

头条要闻

中国防长:谁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必将自取灭亡

体育要闻

我已伤痕累累 却依然感动不了命运之神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新造车5月销量: 小鹏乏力 问界暂"缺席"

科技要闻

成功着陆!嫦娥六号将开始月背“挖宝”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教育
游戏
时尚
艺术
旅游

教育要闻

#六一儿童节# 小朋友和军人的双向奔赴,真暖!儿童节之际,云南开远的官兵们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

资深设计师谈《寂静岭2RE》女主形象:对性的矫枉过正

真正不显老的女人,都不烫大妈卷和穿老年服装,打扮自然得体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旅游要闻

武侯祠开启“时光机”穿越到“那些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