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架大型波音747飞机,从机场起飞12分钟后失去控制,在经过了32分钟的苦苦挣扎,最终还是无力回天,撞毁在了山上,直接导致520人罹难,造成了世界航空史上最大单机死伤事故。那么,这架飞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此严重的空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大家好我是@喱头哥,今天聊的是日航123航班空难事件!点点关注 我们马上开书。
1985年8月12号,正值盂兰盆节期间,盂兰盆节为农历7月15,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有点像我们的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如果刚好赶上周末的话,一般公司都会放假一周,所以有很多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会利用这个假期返乡祭祖、出门旅游。因此每年在这个节日前后,日本东京国际机场的人流量都很大。这个机场因为在羽田地区 又称为羽田机场,是东京都最主要的民航机场。
晚上18点,正值下班出行高峰,一架几乎是满员状态的大型波音747客机已经登机完毕,正在飞机跑道上等待起飞指令。飞机上一共有524人,其中包括15名机组成员,488名日本籍旅客,21名外国旅客。
本次航班的飞行计划是,晚上18点12分从羽田机场起飞,预计18点56分到达大坂国际机场,之后再从大坂机场接上旅客返回羽田机场。执飞本次航班的飞机是日本航空公司(JAL),编号JA8119的波音747客机,航班号为JAL123。这是当时世界上载客量最高、体积最大的商用飞机。由于这架飞机往返羽田和大坂两地,只需要飞行约两个小时,另外它还是当天最后一班从大坂飞往羽田的班机,为了节约时间,此次飞机携带的燃料,足够飞行3小时15分钟。
执飞这次航班的机长是49岁的高滨雅己,他是日航资深的训练机长,飞行时间超过12,000小时;副机长佐佐木祐39岁,飞行时间3,900多小时,即将升级为机长。飞机工程师福田博46岁,是引擎部门的教官,总飞行时间超过9,800小时。这趟飞机主要由副机长驾驶,机长负责无线电和监督指导副机长。
晚上18点04分,日航123号航班接到塔台通知,开始由停机坪向跑道滑行。8分钟后从跑道上起飞,好像一只海鸥,掠过海面冲向蓝天。
18点24分35秒,起飞12分钟后,飞机爬升至巡航高度24,000英尺(约7,300米)。这时安全指示灯还没有熄灭,一位乘客提出要去洗手间,空乘打电话给驾驶舱询问,得到了飞行工程师的允许。就在乘客站起身时,后方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巨响之后的机舱尾部出现了一个破洞,舱内迅速失压,空气汹涌地流向破洞,客舱内未固定的小物件纷纷飞向机尾。由于失压带来舱内气压降低,空气不足,座位上方的氧气面罩也随之脱落。然而蒙在乘客脸上的不只是面罩,还有没看完的报纸,没喝完的饮料。现场一片狼藉,肆虐的呼啸声中,夹杂着乘客惊恐失措的声音,机舱预录的广播随即响起:“现在正在紧急下降,请佩戴好您的氧气面罩,并系好安全带我们正在紧急下降。”
18点25分21秒,此时飞机处于7300米的高空,时速540公里,训练有素的机组人员迅速行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机长和副驾驶几乎同时向地面发送了7700的紧急情况代码,随后向东京空管中心请求,下降高度到22,000英尺(约6,700米) ,并准备返回羽田机场。
18点25分52秒,空管中心在确悉日航123航班遇到紧急情况后,同意了他们的全部请求,并给出了他们返航的方向,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机组人员感到万分棘手。飞机开始不受控制的摇晃,更加糟糕的是,飞机似乎不听机组人员的使唤了。机长和副机长分别尝试了自己的操纵杆,但都发现飞机似乎完全不响应操纵杆的动作了。同时飞行工程师发现,所有的液压系统全部失灵。经过反复确认,机组人员向空管中心回报告了骇人真相:“飞机的方向完全失控了。”眼下在空中,飘荡着一架无法控制方向的飞机!
爆炸后五分钟,客舱内空气越发稀薄,有些氧气面罩中的氧气即将耗尽,若飞机继续飘来飘去,乘客很快就会呼吸困难,失去意识。空乘急忙打电话告知飞行工程师,并说明爆炸发生在飞机后部,货舱已崩塌。工程师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机长,现在无论改飞哪个机场,最关键的是下降飞机高度。
18点31分14秒,此时机长一直在想办法让飞机转向,并最大的可能让飞机在可控的范围内下降高度。如果高度一直无法下降的话,飞机上的氧气面罩内的氧气很快就会用尽。这时空管中心向日航123号航班,提出了在名古屋迫降的方案,飞机当前与名古屋直线距离只有115公里,但机长拒绝了这个建议,坚持要求返回羽田。可能是因为羽田机场,有合适这架波音747大型飞机迫降的长跑道,各方面的安全应急措施也比较好。
不久之后,日航123号航班失控的消息立即在东京传开,日本电视台暂停常规节目,改播现场访问。有目击者称,他曾看到这架坡脚的客机飞过头顶,然后摇摇晃晃消失,飞行路线曲折。18点40分44秒,东京空管中心为日航123航班,准备了特定的无线电频率,并要求机长改变通信频率,但是却无人回应。此时驾驶舱内的机组成员,正在和这架不受控制的飞机搏斗。
18点45分36秒,此时接近东京北郊的美国横田空军基地,一名美国空管无意间听到东京空管的对话,表示愿意提供横田跑道 供飞机迫降。但穷于应付飞机失控的机组 并未作出回应,机长想尽办法稳定飞机。他发现可以用油门控制飞机加速和减速,若在飞机俯冲时前推油门 就能加速、让飞机扬起机鼻,停止俯冲;若在爬升时回拉油门减速,机鼻就会向下,开始俯冲。这虽然和正常驾驶的操作完全相反,但至少能让飞机渐渐平稳,不会再上下乱窜。紧接着他们又发现,如果增加飞机左侧引擎的推力,就能让飞机朝东京的方向缓慢右转,如果利用电力放下起落架,就可以降低飞行速度、稳定机身。但没想到,放下起落架,破坏了左侧引擎急速提供的方向控制,飞机再次变得不可控。
在接近日本最高峰富士山时,飞机骤然右转,展开了骇人的俯冲,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下降,远超正常下降速度的两倍。爆炸发生后22分钟,飞机下降3000多米。终于停止俯冲,日航123航班四周群山环绕,氧气充足。机长向空管报告,飞机失去控制要撞山。面对迎面而来的群山,机长只能引擎全开,让飞机尽可能爬升,并请求空管指引前往羽田机场的航线。但无论他怎么操作,飞机还是不受控制地往西北方向前进,离羽田机场和横田空军基地越来越远。
18点49分,日本航空公司利用公司内的无线电呼叫日航123。却一直无人回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地面上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3分钟后,日航123终于传来了声音,但提起来的心却始终没有落下来。
18点55分05秒,塔台告知日航123航班,羽田机场和横田基地均已做好了迫降准备。飞航工程师回答“收到”,而这句“收到”却成为了日航123号航班最后的通讯内容。
18点56分,爆炸发生32分钟后,日航123撞向了1639米高的御巢鹰山。在飞机的最后时刻,飞机上的乘务人员仍然在安抚乘客情绪,很多人也在默默地写遗书。这些动情时刻,安静地躺在事故现场,在破损的黑匣子里,在散落在现场的遗书纸片中。
18点57分,横田空管向日航123喊话,但此时日航123号航班已经坠毁了。迟迟没有等到日航123号航班的回应后,地面上的所有人,不得不接受飞机已经坠毁的事实。
当晚,日本自卫队搜救小组派出约1000人开始搜救。与此同时,日本自卫队上尉驾驶直升机找到了坠机地点,他看到300平方米的范围内约有十处起火,烟雾很大,能见度极差,现场看起来没有生还者迹象。并且由于山体坡度较陡,加上不愿意冒险夜间降落,上尉决定驾驶直升机返航。既然空中搜救队都没有发现生还者的迹象,那么陆地搜救队自然也就随大流了,也就没有连夜赶到飞机失事地点进行搜救,选择在一个离坠机地点约63公里的一个村子过夜,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准备进山。
1985年8月13号,隔天上午9点,事故发生后第14个小时,此时早已错过了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日本自卫队搜救小组才赶到现场。他们看到到处都是令人揪心的遗书和扭曲的飞机残骸,这是史上单机死亡人数最多的空难。
上午10点45分,飞机失事16个小时之后,搜救小组在飞机尾部的残骸中,发现了4名女性幸存者。下午13点05分4位幸存者被两架直升机接走。4位幸存者的发现,给救援队带来了希望,可惜在接下来加强力度的几日搜寻中,都是一无所获,最终确定,整个日航123号航班只有这4名幸存者。他们都坐在客机最后七排(第54-60排),在坠毁时承受较少冲击力而生还。而其余的505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都不幸遇难了。
在遇难人员中,包括知名歌星坂本九,宝冢歌剧团女演员北原遥子,多位政商界人士,以及一位孕妇。后来据其中一位幸存者26岁的空姐落合由美表示:
坠机发生的数小时内,她听到周围有很多乘客痛苦的呻吟声,甚至还清楚地听到了有人说话的声音,所以当时应该是有不少人并未当场死亡。在黑暗中,她听到了直升机的声音,似乎离得很近,本来以为很快就得救了。但可惜的是,直升机的声音渐渐地消失了,随着一起消失的,还有周围的那些说话的声音。
那么,飞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波音747飞机,是否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呢?毕竟在这起事故49天前,印度的一架波音747客机也发生了事故,机上329名乘客全部罹难,原因还尚未查清。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波音747的适航问题,受到了广泛质疑!当时全球约有600架波音747在使用中,调查迫在眉睫。
美国首席调查员赴东京协助调查,他将飞机最后的影像和完整的波音747照片进行比对,发现日航123号航班整个大尾翼不见了。尾翼可以保持机身稳定,如果缺失会导致液压系统失灵。紧接着日本一艘军舰,在穿越东京南侧的一处湾区时,看到有飞机尾翼漂浮在海上,和日航123号航班首次发出紧急信号的地点吻合。调查员确定,这场空难和尾翼脱不了干系!
后来经过调查之后发现,这架飞机在1978年6月2日,也就是七年前,发生过一次意外事故。由于飞行员操作失误,飞机的降落时机头抬得过高,导致使机尾触地,造成尾翼和压力舱壁损坏,随后日航委托波音公司维修这架飞机。然而随后的维修,却并不符合波音的维修规范。
波音的维修人员,将一块原本符合规定的板材切割成了两半,每一半只有一排铆钉与之固定,但根据规定,板块间应有两排铆钉加固。波音维修员没有正确修理,日航检验员也没有仔细检查。另外从理论上来说,维修后它只能承受1万次的飞行,而事故当天,是日航123号航班维修后的第12319次飞行,已经远远超出了理论上的耐用度。
真相大白天下,一次不合格的维修埋下了隐患。在日航123的这次飞行中,这块板材发生了疲劳爆裂,爆裂导致了机舱失压,并摧毁了飞机尾翼、以及连接尾翼的所有4路液压装置,导致飞机方向失控,最终坠毁。
调查员找来四名优秀飞行员模拟同样的情景,发现没有一个人能使飞机着陆,更别提迫降了。日航123航班的驾驶员能让飞机滞空30分钟,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高山之上,真的非常了不起,人们纷纷夸赞日航123号航班机组人员的专业性,但可惜的是已经无力回天,赞扬再多他们也已经听不见了!
调查结束,日本警方打算起诉波音公司负刑事责任,但奇怪的是检察官决定不予起诉,最后日本航空以“慰问金”的形式,向遇难者家属支付了7.8亿日元(760万美元)。日航总裁引咎辞职,维修经理自杀谢罪。
但是在航空业界,并没有在如此惨痛的事故中吸取足够的教训同,虽然在这起空难之后 波音公司改良了液压系统设计,但我们依然会在其他事故中,看到液压系统设计的严重隐患,而这一次,飞机上的机组成员力挽狂澜,以坠毁着陆的方式,拯救了这架失控飞机上一半人的生命,这个空难事故,我们放在下一个视频中来讲。
在这起历史上最严重的单机空难事件中,有波音公司维护飞机时的错误,有日航检验员没有认真检验的错误,同时还有自卫队救援不力的错误。日本自卫队裹足不前的做法,在之后的福岛核电站事故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存在生命危险、需要酌情考虑的话,那么日航123航班的救援不力 就纯属不尽职责了。@喱头哥 认为,真应该追究这帮人的刑事责任!朋友们,你们认为在这个空难事件中,他们三方谁的责任更大呢?欢迎在评论区里写下你的观点。我是喱头哥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别忘了点赞、关注再走 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