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黄永胜妻子:一封检举信痛斥丈夫,离婚后任要职,去世后两人合葬

0
分享至

黄永胜,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因作战勇猛,战功赫赫,而被屡屡提拔。

从一名小小的班长最终归于林彪麾下,成为广西军区威风凛凛的副司令员,乃至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原本可以彪炳史册的将军,在那段“特殊时期”中,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最终,黄永胜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可是,当这群人的夫人都一一受到法律的制裁时,唯独黄永胜的夫人项辉方,不但未曾受到牵连,反而屡屡荣升政府高官,直到晚年都一直在为国家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

男才女貌,喜结良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积极追求进步,对中国革命充满激情的项辉方自从来到革命队伍后,一直在大后方从事妇女工作。

自从来到晋察冀边区后,在工作当中,她接触到了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的黄永胜。

通过一段时期的深入了解,正值妙龄的项辉方对眼前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年轻悍将心动了。

事实上,从现存的照片上看来,当时年轻的他们的确是郎才女貌,相当般配。

于是,两年后,经组织同意,21岁的项辉方与29岁的黄永胜终于喜结良缘,成为一对让人称羡的革命情侣。

黄永胜原名黄叙钱,早在红军时期,一次敌军对井冈山发动袭击,当大部队都在前方与敌人殊死决战之时,不曾想一小撮敌军竟摸到距红四军指挥部仅仅只有百米的地方。

当时仅仅只是一名小小班长的黄叙钱在侦察到敌情后,果断作出回应。

他来不及向上级报告,情急之下,当即率领全班战士对敌人进行迎头痛击,最终让敌人仓皇而逃,成功化解了一场危机。

毛泽东得知此事后,便将他叫到跟前,问过名字后,便笑着说:“你这个名字不太好,既然闹革命,就不要再谈钱,干脆就叫‘永胜’吧,希望你永远胜利!”

改过名后的黄永胜,果真像毛泽东预料的那样,在战场上屡立奇功,其军事才华也受到上级的赏识和战友们的啧啧称道。

他的妻子项辉方也是位颇不简单的人物。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的她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人穷志不短的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保定女子师范学校。

风雨飘摇的年代,让学生时代的项辉方很快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她不遗余力地投入到革命宣传的队伍之中,以满腔的豪情与时代使命感走上街头,宣传救亡图存的思想。

1937年,思想上逐渐成熟起来的项辉方,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八路军,来到条件极为艰苦的晋察冀边区,参与大后方的妇女工作。

并且接连担任抗日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组织部长等职务,竭尽所能地为大后方的稳定默默做着贡献。

抗战时期,项辉方与侄子合影

与黄永胜结合后,起初他们也曾有过一段幸福温暖的时光,那个时候他们郎情妾意,恩爱非常。

1941年,项辉方得到了一次进入白求恩军医学校学习的机会,这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她相当珍惜这次机会。

因此,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年纪轻轻的项辉方就掌握了多门医护知识,为在战场上抢救伤员奠定了基础。

到达战场后,项辉方经常提着药箱四处奔走,身处一线,悉心照料和抢救伤员,战友们都对她的表现啧啧称赞。

1945年,项辉方夫唱妇随,跟随黄永胜来到东北。在这里,她被组织临时任命为革命学校总务处主任,喜欢孩子的项辉方经常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说,让革命子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1949年,她所在的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盘踞在两湖、两广地区的国民党残余势力,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即将成立。

感情破裂,倾心工作

然而,项辉方与黄永胜的婚后生活并不尽如人意,仪表堂堂,战功赫赫的黄永胜,背地里却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正当抗日战争进行最紧张的阶段,生性风流的黄永胜开始沾花惹草,背地里与一名地主的女儿暗通款曲,私下幽会。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马上就被他的老上级聂荣臻知晓。聂荣臻当即对他这种不正之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黄永胜不堪其辱,于是心生另寻他处的想法。

恰巧此时第二野战军正式成立,坐镇军中的正是大将林彪。黄永胜到了林彪麾下,并任热辽纵队司令员。

黄永胜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骁勇善战的赫赫威名,在一次次激烈的交战中,奋勇当先的他战无不胜,一次次受到嘉奖和擢拔。

然而,项辉方在得知丈夫的污点后,十分伤心难过,但此时她与黄永胜已经孕有四子二女,并且还收留了一位养女。

为了孩子们,她选择了忍气吞声,在经过聂荣臻的一番痛批后,黄永胜在行为上也有所收敛,但随着职位的步步高升,他又开始放纵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在林彪的力荐下,刚过不惑之年的黄永胜升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可谓官运亨通,前途无量。

但不久后,黄永胜死性不改,不顾妻儿感受,再次犯上了老毛病。

事情再一次传入聂帅耳中,这一次,他就没有上回那么客气了,当场就将黄永胜一顿狠批,说他年纪一大把,怎么如此不要脸面呢?

项辉方在得知此事后,再也无法抑制自己愤怒的情绪,立即向组织递交了一封检举信,痛斥丈夫各种恶劣行径。

组织对此事也进行了严肃处理,但又是为了孩子的缘故,不得不使愤怒的项辉方再次选择隐忍,但两夫妻之间的感情从此后跌入到了冰点。

感情上遭受重大挫折后,项辉方从此便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她的努力下,四野第十五兵团干部子弟学校被迅速组建起来,项辉方出任第一任校长。

学校经常会收留一些烈士子女,父母的牺牲让他们无家可归,只好被收进了学校。

项辉方本着一份女性特有的母爱,将这些孩子视如己出,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慰藉,身体得到成长。

项辉方不仅善良,仁慈,还特别讲原则,懂党性,作为高级干部的家属,她原本有坐车上下班的权利,但她始终不沾染特权,每天都坚持使用自行车代步。

与此同时,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她,仍旧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她一边需要照顾四个孩子,一边坚持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与时俱进。

项辉方在工作中有十分出色的表现,受到上级的器重和同志们的信赖。

1964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项辉方重新回到部队工作,并担任广州军区办公室副主任,虽然官位一再晋升。

但与丈夫黄永胜有所不同的是,项辉方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朴素作风,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风暴来临,意志坚定

1966年始,随着一场风暴的来临,原本在生活作风上十分不检点的黄永胜在思想上也出现了重大滑坡。

黄永胜兴风作浪之时,项辉方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那段特殊时期,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与黄永胜划清界限的同时,她又极其冷静、理智地挽救和保护了许多干部人员。

正是这份理性的力量,才使得在风暴结束后,项辉方不但成为了唯一一位没有受到牵连的家属,而且还屡屡受到擢拔,并担任重要岗位上的领导。

1971年坠机事件的发生,黄永胜的后台瞬间垮掉,他也成了孤立无援的“孤家寡人”。

而这个时候的项辉方,又是出于对子女的保护,积极拥护公审黄永胜,并再次提出离婚。

在公审第二天下午,年过半百的项辉方出现在席上,她向组织开诚布公地汇报了自己的四点思想,态度鲜明地摆明了自己的立场。

就这样,项辉方以自己坚定的意志与对革命的坦诚,与黄永胜彻底撇清了关系。

项辉方在特殊时期中的正直表现,不仅让她与反革命彻底划清界限,还赢得了组织的赏识与世人的尊敬,在她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结论后,很快便恢复了工作。

并且被组织擢拔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主任,在时代的逆流中,项辉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经受住了多方考验,最终为自己换来了幸福的晚年时光。

子女孝顺,晚年安康

项辉方的晚年由于有了孩子们的陪伴,过得幸福而从容。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都树立起了正确的是非观,没有受到父亲的牵连。

她的大儿子黄春光从西安军事通信学院毕业后,顺利在云南某航空部队服役。

七十年代末,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原本已在某国企就职的黄春光选择了下海经商,事业一直发展地十分顺利。

二儿子黄春明与四儿子黄春义都曾在部队服役,并且在军中任职。改革开放后,均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晚年举家迁往国外。

作为文艺工作者的三儿子黄春耀,一直对父亲黄永胜怀有很深的感情。

尽管父亲在思想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作为一位骁勇善战、功勋卓著的老将军,他为共和国所做出的贡献却不容抹杀。

因此,经过多年的收集、整理、撰写,他饱含感情地写下了关于父亲的一本传记《军人永胜》,书中十分公正客观地记录下了父亲毁誉参半的一生。

而黄永胜自70年代初期被撤销党内一切职务后,便被关押在北京的卫戍区第三师师部。

狱中的生活让一向养尊处优的黄永胜很不适应,最初,他们和所有犯人一样,每天按照八毛钱的伙食标准统一配餐,这让老将军们浑身都不自在。

于是,他们便打报告向上级反映,希望能将伙食的标准适当地提高一些,消息很快到了毛泽东那里,批复很快传达下来,“他们应该吃好,也有资格吃好!”

毛泽东的批复果然起了作用,接下来的狱中生活,他们几乎顿顿有肉,有时甚至还可以喝上牛奶。

黄永胜原本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但此时的黄永胜已是古稀之年,组织上考虑到他年事已高,于是对他开了绿灯。

在刑期仅仅执行了三个月后,黄永胜就被保外就医,前往青岛度过晚年时光。

1983年4月26日,73岁的黄永胜离开人世,结束了自己毁誉参半的一生。

黄永胜在青岛疗养期间,儿子们始终挂记着老父亲的安危,虽然他与母亲已离婚,政治上也犯下了严重错误,但那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隔不断父子间的彼此思念。

躺在病榻上的黄永胜,往往会从一些细微事情上去关心儿孙,这段时期,对于他来说,可能算是最为幸福的时光了。

有一次,儿子带着儿媳来探望父亲,电视上正在播放一部电影《赛虎》,黄永胜突然感慨道:“做人就要像狗一样忠诚,你们看赛虎多忠诚,就是死也不愿意死在主人家里!”
完,他顿了顿,接着颇为深沉地来了一句:“爸爸就是属狗的!”

这句耐人寻味的话,不得不让人为之唏嘘。

晚年的黄永胜还特别喜欢听京戏,据黄永胜的儿子黄春光回忆,家里摆着一台日本进口的唱片机,就放在洗手间内。

黄永胜戏瘾很大,就算工作再忙,也要忙里偷闲听上那么一下段。此外,他对下属也很宽容,从不在他们面前发火。

其次,在妻子揭发他移情别恋后,自知理亏的他采取逆来顺受的策略,这位性格豪爽,在战场上奋勇当先的老将军从不轻易对至亲发火,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自信的黄永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直说自己还是忠于党,忠于毛主席的。功过毕竟不能相抵,但会被客观看待。

而离婚后的项辉方一直保持独身生活,晚年的她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地井井有条,十分充实,在退休干部所里的她始终保持着忙碌的状态。

她会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还会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与她一直牵挂着的妇女、民生工作。

一旦发现问题或者想到好点子,她都会毫不犹疑地建言献策,政治热情比年轻时有增无减。

合葬园陵,永世相伴

2003年,为革命、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的项辉方闭上双眼,得到了永世的休憩,享年85岁。当时很多老首长和老干部,因为感念她往日的恩情,纷纷送上花圈表示悼念。

出于黄永胜的遗愿,儿女们考虑将母亲的骨灰与父亲合葬在一起。

但鉴于媒体和社会的影响,合葬一事让儿女们有所迟疑,究竟该不该将父母合葬在一起?合葬是同穴还是左右分开呢?这对当时的儿女们来说,的确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最终,他们不愿违背老人的遗愿,在项辉方逝世两年后,儿子将父母骨灰带到了湖北咸宁,合葬在131国防工程馆的园林之中。

为了让后人能记住并瞻仰这对革命前辈,孝顺的儿女们还自费为二老修建了塑像。

阳光下,园林中,黄永胜与项辉方这对革命情侣精神矍铄,他们不会再有红尘中痴男怨女的是非纠缠,不会再有炮火连天中的生死考验,更不会有斗争中的险恶残酷。

在这里,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永远的休憩,他们的事迹也会被永久地传颂……

人们常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红尘中的磕磕绊绊需要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包容,组建家庭后的夫妻生活也需要两人共同的经营和扶持,这在革命年代亦是如此。

也许,多年以后,在夫妻的合葬墓前,会长出一朵无比鲜艳的并蒂花,让一切的恩怨都抛却,剩下的唯有爱与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锵锵文史局
锵锵文史局
欲穷千里目,锵锵文史局
5827文章数 709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