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香港“抢人才”,此其时也!

0
分享至

文:明生

“抢人才”成为各地政府当下主要政策之一,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所发表的新一份施政报告亦不例外,里面便提出多项重量级举措,前景令人期待。

为何需要“抢人才”?受累疫情,近年许多地方均现人口减少,理由是出入境检疫限制阻碍正常人员往来,一方面增加了人才前来的门坎,另一方面离乡背井多时的亦一去不返。

疫情以来,香港这座国际城市,共流失了23万人口,累计降幅高达3%。同样国际化的新加坡,2019至2021年间亦流失了25万人,因当地人口较少,故减幅更达4.4%。除国际城市外,一些依赖廉价外劳的地方,劳动市场亦见严重供不应求问题,譬如英国和澳大利亚,亦因疫下东欧人及背包客减少入境,不少农场便因缺乏人手摘水果而坐视水果腐烂。在大量“失血”的前提下,唯有主动积极“补血”,才可补充缺少了的劳动力,长远而言并更好应对人口老化的挑战。

全球“抢人才”潮流 失血、补血、大洗牌

值得留意的是,不同地方所面对的劳动流失问题不尽相同,因此“抢人才”的对象也应有所差异;然而,各地取向殊途同归,都集中倾向“抢高端人才”,只因高端人才总是愈多愈好,相关人口及人力资源的大洗牌,有助拉动经济进一步向上发展,及创造更多高端职位空缺。于此“抢人才”潮流下,香港若然落后于人,肥水只怕流向别人田,也不利于香港长远加大发展,特别是人才竞争激烈的创科方面。

新加坡近期积极抢人才,加上因疫苗接种率高而有条件更早复常,当地2022年中的人口已见反弹,从疫情最低时增加了8万人,数字虽仍较疫情前少,但已见人才回归。香港在放宽入境检疫政策方面,无疑已因条件未足而稍稍落后,人口减少情况尚且跌势未止,实是敲响了抢人才警号;至于更长远、更宏观的抢人才政策,香港实在没有落后的空间,否则注定不进则退。

不必讳言,引入人才有利亦有弊——所谓弊处,就是短期内无可避免会跟本地人争饭碗,相关保护主义亦为过去香港抢人才失利的主因。其中一大阻力,体现在医护方面,尽管香港医疗人员长期不足,以致医护本身都工作压力沉重,保护主义作崇下仍抗拒输入非本地医护。截至今年中,香港医管局数据显示,只有42名非本地培训医生以有限度执业注册形式在公立医院工作,相对全港有逾万名注册医生只属极少数,少至不足1%;反之,新加坡的海外受训医生占比,则是超过30%,另外英国、美国等地的比例亦逾20%。可惜,供应问题解决不了,需求自难好好满足,要缩短香港医疗服务轮候时间,增加供应无疑是一条出路,否则受苦的只是港人本身,哪怕耽误诊症片刻都恐带来严重后果。

时至今日,全球既已掀起“抢人才”大潮,香港应好好把握良机,趁此难能可贵的潮流下拨乱反正。

简单低门 省略行政程序

作为李家超上任特首后的首份施政报告,里面不单准确把脉当前挑战,还大刀阔斧地以破格方式招揽人才,无怪乎社会对此好评如潮。

李家超共提出七招之多,而且招招有力,分别是:

一、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只消过去一年年薪达250万港元,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有三年工作经验的,便有资格申请,人数不设上限;至于未达工作经验要求的相关毕业生,亦可获发通行证,不过每年上限为1万人。

纯粹以年薪及学府划分,是套非常简单易明的制度,跟香港引以自豪的“简单低税制”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似其他输入人才制度须在诸多范围复杂计分,且还几乎全球高端人才都合资格申请,不论出生、资历等等,堪称一招就一网打尽。而且,虽然门坎简明,却不代表会导致人口泛滥;毕竟,年薪达此水平的人本来不多,即使香港每月就业收入超过10万元的,也只涉10万人,其中超过20万元的相信少于人口的1%。

二、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如引入的职位属于“人才清单”表列的13项专业,或招聘岗位年薪为200万港元以上,则毋须证明本地招聘困难就可提出申请。

跟前类同,简言之是只要属于香港锐意引入的“人才清单”,招聘门坎则进一步降低,包括年薪要求更少,及不必来自著名学府。重点是,“人才清单”所列的专业本来要求甚高,包括金融科技专才、创新及科技专家、精算师、数据科学家及网络安全专家、创意产业和表演艺术专才、争议解决专才及业务交易律师等,同样不用担心太多人涌港,反而只怕来的人才不够、现时涵盖的领域太窄太偏。当局已表明明年第一季将更新“人才清单”,相信仍会针对吸纳专才为主。

三、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年度配额。此乃传统的计分制计划,会按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经济、是否属于“人才清单”、语文能力、家庭背景(有否直系家属在港、配偶是否高学历、随行有否子女等)评分。

如前所述,计分制的缺点是太复杂,官僚程序亦恐费时失事;不过,这项措施仍可跟其他人才措施相辅相承,个中最大不同是毋须在来港前获得本地雇主聘任,换言之他们可以先来港、再慢慢找工作。查计划实施以来,每年所吸引到的人才约为2000人,其中持有博士学位或双硕士学位有约500至600人,可见此计分制措施重质多于重量,即使取消配额都不会震荡过大。

建长远人才库 让外人变港人

四、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不单把逗留期限从一年延至两年,更扩展至本港大学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

此措施重点放在长远的人才库建立,毕竟香港的出生率持续偏低,故生产人才绝非不假外求,而是不得不求诸外地。由毕业一刻就吸引来港,不单有助尽早锁定人才留港扎根(包括在适婚年龄物色伴侣),相关人才要适应香港生活与文化,也肯定是愈早在港愈好。

五、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最大的变动是,毋须在聘请外来人才的同时,在本地也增聘本地雇员,即不用“里外兼聘”。

“里外兼聘”这项计划貌似理想,但执行上却制肘不小。首先,输入人才往往基于本地供应不足,惟于此前提下,又怎样有效做到“里外兼聘”?不排除出现物色到适合的海外人才,却在本地找不到合适人选。其次,“里外兼聘”虽可把职位空缺翻倍,问题是相关公司是否有必要聘请复数岗位?这其实是平白增加经营成本。再者,尽管市场同时有供应、有需求,程序上还要求申请公司汇报履行聘用本地人才的中期进度数据和最终报告;不问可知,这个写报告、交报告的官僚程序,跟利伯维尔场原则下的正常操作大相径庭。现在废除了“里外兼聘”规定,即上述一切繁琐步骤都会消失,很好为海外人才来港拆墙松绑。

六、延长工作签证年期。任何现有和新增的输入人才计划下的人才,到港获聘后可获发最长三年的工作签证。

这也是拆墙松绑的一项举措,既节省了相关人才到政府续证的不便,政府本身的工作量也可减低,而企业聘人的稳定性亦可加强。事实上,签证期限由一至两年增至三年,等于减省了50%至100%的麻烦,幅度不可谓不大。

七、向合资格外来人才退还在港置业额外的印花税。作为稳控楼市的“辣招”之下,现时非本地人在港买楼要支付买家印花税,税率高达15%。新政策下,只要外来人才成为了香港永久性居民,相关已缴的税款将会退还。

某程度言,此招作用不大,毕竟来港工作及居住的人才,未必都会在港置业。一来市场有个共识,即豪宅市场普遍租抵过买,所以高收入人才的置业诱因本来不大;二来现时全球楼市因加息潮而向下调整,香港亦不例外,这也降低了人才的置业需求。事实上,这非一项“减辣”,而只是一项与港人看齐的措施,让人才成为港人一分子后,可以免却之前针对非本地买家的额外印花税,令他们领取俗称“三粒星身份证”的永久性居民资格时,更有融入香港这个大家庭的亲切感。

所以,要说措施会掀起楼市炒风,大概是过虑了,尤其其他针对炒家的“辣招”仍对海外人才生效,包括从价印花税和特别印花税等;事实上,在施政报告出台后,本地地产股不升反跌,正好反映了用真金白银投票的市场,跟泛政治化的“为反而反”看法迥异。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今年七一回归时来港发表重要讲话,里面的“四点希望”便包括“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其中抢人才正是长远提高香港竞争力的一大要素;刚结束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环顾各大传媒,均以头版头条报道施政报告的抢人才新措,足证各界公认这是李家超新施政的重中之重。李家超已在抢人才方面交了功课,为抢人才缔造了更好环境,接下来大家诚宜用好政策、用尽政策,把人才抢过来,让人才政策升级版转化为经济发展升级版,一起推动香港更上层楼踏上新台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东方财经
东方财经
眼界决定境界
1038文章数 35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