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川藏“318”线上的然乌镇以南,靠近中印边界的高海拔森林深处,住着一个神秘的民族——他们人数极少(全国上下仅存
1632
人)、没有族称,也未纳入五十六个民族以内,
他们是栖居西藏边境一线的“僜族”,社会学和民族学领域称之为“第五十七个民族”。
他们世代居住在深山老林,刀耕火种,生产方式落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民族启蒙水平低,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甚至实行买卖婚姻,现今依旧盛行一夫多妻制。
女性的悲歌:僜族传统婚姻模式下的女性生存境遇
僜巴人的婚姻是一夫多妻制的买卖婚姻,男子的财产越多,可以娶的妻子越多。
而所谓的财产,也并非什么一二线城市的房产首付,几十万的现车,抑或是“三金”,十八万八的彩金等等。
象征着僜巴男子身价的是家中院子里狩猎所得的熊皮、羊皮、猴皮,房梁灶头晾着的獐子肉、野山羊肉、熊胆、豹肉,以及圈里饲养的猪、牛、羊、鸡、鸭等家禽牲畜。
僜巴男子往往只需要根据所迎娶妻子的家庭情况,付出一头巴麦牛到几十头巴麦牛不等的礼金,再另外奉上女方家庭若干麻雀、干鱼、野猪、老鼠、野鸡等野生动物的干肉。
经过僜巴女子的父母或兄弟商量决定,若如同意,僜巴女子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男子的私有财产,在此过程中,女子只能表现出绝对顺从,处于一个完全失声的境遇。
而其中,由于
僜巴人信仰原始宗教,即不信神反信鬼,
所以每年的猪和鸡都要消耗很大一部分用来祭祀送鬼,以求平安康顺。然而,巴麦牛——这种从印度交换而来的高大健壮的牛,却是僜巴人最为重要的财产,几乎可充当一般等价物。
僜巴人所饲养的牛并不用来挤奶打酥油,只用来交换、吃肉、使用皮张。若要判断一个僜巴人的家庭在当地是否富裕,就看院中挂的巴麦牛头骨即可,头骨越多,人家就越富裕。
巴麦牛最为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婚姻中的筹码,同僜巴女子进行交换,
男方只要有足够的牛等牲畜,就可以先后买几个妻子,若是家中贫穷,往往只能打一辈子光棍。
诚然,在僜族中也存在着“逃婚”和“抢婚”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男方贫穷,但男女双方却感情极佳,为了避免难以交付昂贵的婚价而错失恋人,两人常常双双约定出逃。被发现并找到以后,经过调解,在付清原未婚夫或丈夫所付给女方家里的财物,妻子就可以归抢婚者。
嫁给当地僜巴男子的僜巴女性只有从事家庭劳动的义务,而没有支配财产的权力。
一个僜巴妇女需要分担丈夫狩猎的劳动,捕捉麻雀、山鼠野鸡等小禽兽,同时主要承担农业责任——负责播种、施肥和收割全过程,然而,由于耕地面积有限,刀耕火种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所以缺粮现象常常出现。
此时,妇女作为负责粮食进库的角色,就常常需要攀爬到悬崖峭壁上去采摘野菜或野生蜂蜜,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值一提的食物,僜巴人妇女却需要攀爬到高达几十米的悬崖或树上,为了这一口口粮,许多妇女不幸摔死或冻死。
同时,新中国成立后,僜巴人的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衣食住行”中,不再满足于吃的饱、睡得着,人们对服饰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此时,僜巴妇女又必须满足一家人的纺织需求,从撒种、移栽或人工种植大麻开始,每年秋季割麻剥皮,捶打煮晒,取植物白色纤维搓成麻线,用以纺织麻布,缝制男子的无袖长衣。
当地较为富裕的人家大概会用一头巴麦牛、十五只鸡、十二头猪、十八筐野兽肉干差不多的规格来购买妻子。
购买回来的妻子,作为丈夫的私有财产,常常在丈夫盖的长房内各占有一至两间,
而按照习俗,靠东边或河流下游方的第一间是男主人的住房,隔壁便是其所娶妻子中地位较高的一位的住室,其次便是地位较低的妻子的房间。
一夫多妻制下的僜巴人妇女尽管同丈夫住在一起,但是自立灶膛,各自种植或喂养丈夫分配给她们的庄稼作物和牲畜,丈夫今夜想要留宿在哪位妻子的房里,就将熊皮口袋挂在妇女的房门口,此时僜巴妇女要像古代嫔妃侍寝一样恭敬地迎接丈夫。
族群的哀叹
僜巴女性在婚姻中往往被当作货物一样买卖,那她们难道是像贾宝玉所说的:
“女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是老了,变更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事实上,僜巴女性无论是出嫁前后,家庭地位都低的离谱,甚至可以说,
女性在僜族这一族群中,地位普遍较低。
僜巴女孩从小就受到父母近乎严苛的教育:女人不准吃猪肉、鸡肉、牛肉等在僜族里较为珍贵的肉类,女性只能吃鼠肉、麻雀肉、鱼肉和野鸡肉。
如果吃了一些专以用来祭祀送鬼的牲畜,女性就会收到舆论的谴责,在僜族中,被指责为“吃过肉的女人”甚至比“逃过婚的女人”的族群处境更为艰难。这对于僜族妇女来说,是一种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妇女往往要生育过至少三至四个孩子后才能被允许吃肉。
而在80年代以前,僜巴人实施买卖婚姻的年龄低到令人发指。
女孩往往五六岁,尚是懵懂无知的幼童时,父母就开始为她们张罗婚事、定亲,这完全是因为订婚之后,男方家庭就直接对女孩负责的原因。男方家庭买办女孩的生活用品,可以大大减轻不富裕的女孩家庭的负担。
同时,男方家庭就需要给女方许多彩礼,这些彩礼便是上文所提及的生产资料,有效利用牛羊马等生产资料,能够很大程度改善女方家庭的窘境。待等到十二三岁时,男方家庭便会提出正式结婚的要求。
女孩对于家庭来说是什么?只能以最为浅白的话说,
在僜族,只有男子才有继承权,僜人妇女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女孩从记事起就被灌输“吃肉是羞耻”的这一观念,虽说为家庭生育了几个孩子之后,这一所谓的禁忌也就破除了。
但是僜巴妇女早已在穿布裙玩花的年纪,就通过对比自己与周边兄弟的待遇和父辈的警告下对吃肉本能害怕,因此
有部分僜巴妇女一生不食牛肉、鸡肉、猴子肉、虎肉和豹肉。
可实际上,这样仅是僜族女孩所能祈求的最坦顺不过的一段婚姻形式。
在现存的僜族婚姻残余中,还有血缘婚、群婚和对偶婚的存在,这三种形式都是对于女性婚姻自主权的极大摧残。
在僜族,老一辈的观念中依旧恪守所谓的
女娲与伏羲
的故事,认为兄妹通婚才是最完满的婚姻形式。
诚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生育观念也一步步走近了僜巴人的世界,亲兄妹结婚的陋习早已经废除,同姓不允许通婚,但姑表兄弟姊妹和姨表兄弟姊妹的下一代可以通婚。
同时,最令人诧异的是,舅表之间的通婚被鼓励为最好的婚姻结合,尤其是舅舅的女儿,被认为是最合适的结婚对象。然而,
因为近亲结婚,僜族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现生育畸形儿和智力低下的婴儿的现象,这些婴儿大多寿命短暂,使得僜巴人的数量一减再减。
僜巴人有十分严重的群婚遗俗,主要表现在姐妹共侍一夫的现象,男子和一个家庭中的姐姐结婚以后,还可以过段时日,将达到结婚年龄的妹妹也买为妻子。而在这种一夫多妻制度之下,没有妻妾之分,只完全凭借丈夫的喜爱来决定妻子的家庭地位。
各个妻子之间也不因为家庭出身好坏和过门时间的先后来附上特定的称谓,只有丈夫在特定时期宠爱某一个妻子,而待到宠爱另一个妻子时,后者就取代了前者的地位。这一现象表现了浓烈的父权社会下的唯夫唯父规则,
女性连附庸都称不上,不过是男性的众多财物之一。
而如若是姐妹共侍一夫,大部分情况下,僜族妇女会以姐妹情谊为先——毕竟两姐妹一起被买卖来做苦力,算是共患难,也有极少部分会出现姐妹相残的极端情况,但这一现象置于僜族扭曲而复杂的群婚制度之下,显得极为可悲。
若言及物化女性最为严重的婚姻形式,莫过于对偶婚。
似乎在僜族这样压迫女性的族群里,女性若是没能守住贞操,就会遭受诸如点天灯、浸猪笼、檀香刑等等可怖的刑罚,可事实是,僜巴男子的确会要求妻子恪守贞洁,但是如果女性与人私通,丈夫只会向与其私通的男子索要财物和讨要补偿。
如果妻子主动告诉丈夫自己与人私通,丈夫倒并不会过分责难她。这并非是因为丈夫对妻子多么深爱疼惜,全然是因为妻子是丈夫用巴麦牛换来的私有财产。
如果因为妻子与人私通就打骂妻子,使得妻子逃离家庭,那么受损的只会是丈夫的财产;相反,如果进而惩罚与妻子有染的男子,丈夫还可以顺势获得财产,这便是僜巴人的普遍思想。
这种原始社会末期的私有制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僜族中流行
劳动致富
西藏林芝市中支特地选派了一批优秀年轻的干部去往察隅县西南部这个僜族聚居的地方,并留下了数名藏、汉职工和两名僜人人大代表,以便和当地居民进行沟通。
驻村工作队员挨家挨户走访僜族村户,争取做到对家家户户的情况的都了如指掌,有几头牛、几只鸡、几头猪、几个妻子。每周召开两次党员大会,让村民学到党的政策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在晚上召开党员大会,还一定程度改善了僜族村民晚上酗酒的坏毛病。
在共产党的到来之后,僜族村民在林芝市中支精准扶贫的实践帮扶下,学到了基本的金融知识,明白如果创业贷款如何分辨优惠的贷款利率,就连小学文化程度的村民也能自如地说出“个人信用”、“美丽乡村”等等现代词汇。
在党的带领下,积极建设边境小康村,多项边境补贴、林木补贴都保障了村民的基本生活,而养鸡场的筹办,使得贫困户一年增收3000元。
僜族人都感受了劳动致富的甜头,在敢于迈出第一步之后,僜族村民的观念由完全依靠政府转变为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增强内生动力转变。
在筹办养鸡场、养猪场等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勤劳聪慧的僜族女性积极参与其中,能够靠双手挣得经济收入的女性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族群里,地位都大大提高。而就僜人女性而言,对共产党有着难以言喻的好感:
正是共产党带领僜人摆脱贫困,带领僜人女性站起来。
参考文献:
[1]:李建文《“第五十七个民族”》
[2]:刘宗昌:《僜人文化综述》
[3]:吴从众:《僜人父权制的家庭与婚姻》
[4]:李家玲杨柱:《脱贫路上迎来领路人:来自西藏僜人边境村的扶贫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