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历的十月二十九,就是小雪节气交节的时间。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斗柄指亥,太阳黄经到达240度,天将降雪,但寒未深,雪未大,故称小雪。那么小雪节气下雨好,还是下雨好?有啥说法?下面就来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谚语怎么说?
小雪节气有什么特点
从立冬节气开始,金气彻底隐藏,冬水之气完全显现,并开始不断增强。随着水的增长,隐藏中的金气也在不断消耗和减弱。一直到冬至那一天,水气升至最强,并开始减弱。所以冬至就是冬季的分界线,冬至之前,水气处于上升的阶段,冬至之后,水气处于减弱的阶段。
那么从立冬到冬至之间有三个节气,共四十五天左右,这个时间段就是水气增长的过程。小雪节气的最中间就是立冬到冬至的中间,也就是小雪节气七天半之后,冬水之气在增长的过程中就已经过半了。
所以小雪节气交节之时,冬水之气距离顶点,刚刚增长了三分之一左右,还没有过半。水就是冬季的寒气,因此小雪节气正处于金水之气交替之时,也就是降雨和降雪的交界点,此时最容易形成雨夹雪的天气。
正如《孝经纬》中所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此时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之所以用“小雪”来形容此时的气候特征,就是因为此时的寒气还不是太强,雪不雪,雨不雨,正处于雨雪交替之时。
古人将下雪节气分为三候,每五天为一候,分别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那么小雪二候也就是水气在增长的过程中刚刚过半之时,代表着寒气已强,此时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也就是天气不降,地气不升,上下不通。
天为阳,地为阴,上下不通,则阴和阳无法交感,所以闭塞而成冬。闭塞之后,则万物枯萎,草木凋零,虹藏不见。所以《礼记月令》说:季春之月,虹始见。孟冬之月,虹藏不见。虹,攻也,阳气之动,纯阳攻阴气也。
小雪节气下雨好,还是下雪好?
一、小雪雨夹雪,无休也无歇
小雪节气正处于雨雪交替之时,寒则雪,温则雨。所以小雪节气下雨,就代表着温度高于该季节该有的温度,如果下雪,则代表着温度低于该节气该有的温度。当雨水从高空落下来之后,遇到冷空气层,就会凝结成雪花,而雪花的形成也就代表着温度低于零度了。
当雪花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低空的暖空气层,一部分雪花又被融化变成了雨水,这时候就形成了“雨夹雪”。所以“雨夹雪”代表着高空的温度较低,地面的温度还比较高。地面的温度越高,湿空气上升就越快,从而形成了连续不断的降水天气。所以说:“小雪有雨十八天,小雪无雨半月风”。
二、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
如果小雪节气下雪,则代表着雨水凝结成雪花之后,在落下来的过程中没有遇到暖气层,意味着地面的温度也已经很低了。所以小雪下雪,也就是寒气早来,冬季就会比较寒冷,来年的温暖天气也会跟着早来。
冬季本该就是寒冷的季节,俗话说:“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担”,“小雪晴天,雨至年边”,“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因此小雪下雪,冬季寒冷。小雪下雨,代表着温度较高。所以小雪节气下雪好。
无论是下雨还是下雪,都是温度高低的一种表现,由于小雪节气七天半之后,冬水之气在上升的过程中已经过半了,那时候下雪最好。水为老阴,其数为六,所以雪花有六个花瓣。《韩诗外传》说: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因此雪神又叫滕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