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61年陈赓大将病逝,宋希濂失声痛哭:我丧失了一生最难得的良友

0
分享至

1985年,在美定居多年的宋希濂偶然听说了一个消息,陈赓大将夫人傅涯赴美探亲。

宋希濂当年在黄埔求学时,就与陈赓有着不错的关系,一听是他的夫人上门,立即与在美的黄埔校友们出面迎接,并热情地款待她。

图|陈赓将军与夫人傅涯

在傅涯离开前,宋希濂等这些七八十岁的黄埔同学更是亲自到机场相送。

也就是在临别前,宋希濂拉住傅涯并塞给她一些钱。

傅涯刚想拒绝,就听宋希濂说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我人不在国内,一直都没有机会去拜祭他的英灵,希望你回国后,能帮我买一束鲜花,带到北京八宝山,代我祭奠他。”

尽管陈赓已经故去多年,宋希濂也已至暮年,但他却始终记得当年两人深厚的友谊,哪怕是两人后来立场不同,陈赓却始终很关照宋希濂,宋希濂也始终视陈赓为自己一生的良友……

兵败被俘

1949年12月8日,时任国民党川湘鄂边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接到了一个噩耗。

“在宜宾的郭汝瑰部已经叛变(起义)。”

消息传来的时候,宋希濂整个心里就是凉了半截,要知道郭汝瑰率领的72军虽然是新组建,但装备十分精良,都是郭汝瑰通过国民党军国防部各种关系调来的,更重要的是看,当时郭汝瑰在宜宾,是负责掩护他整个兵团侧翼安全的。

图|宋希濂

失去了侧翼的掩护,宋希濂顿感悲观失望,他召集营以上军官发表了一个小时的讲话,大概的意思就是,愿意走的就走,不愿意走的留下来一起突围。

这时国民党军士气早已低落到了极点,宋希濂率部撤离,更是走一路败一路。

1949年12月19日,宋希濂抵达大渡河沙坪镇时,已经被追踪而来的第二野战军牢牢包围,万般无奈之下,宋希濂本来打算拔枪自尽,但被身边的警卫一把拦住。随后被我军俘虏。

一开始宋希濂还假称是军需官,可很快就被人认出。

被俘之初的宋希濂,思想开始很顽固,我军给他拍照片,他坚决不从,结果双方发生冲突。后来还惊动了兵团司令员杨勇,双方谈了一个多小时,这才让宋希濂放下戒心。

而真正改变宋希濂想法的,却是一个偶然事件。

放下心结后,宋希濂同身边看管的几十名解放军战士话也多了起来,一次在被押送至乐山途中,宋希濂偶然感慨了一句:

“战争结束了,你们就可以解甲归田,回到家乡了吧。”

原本也只是一句简单的话,没想到却引起了旁边战士们的警惕,一个带队的班长当即站起来反驳:

“你这话不对,我们打垮国民党军解放全中国,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以后还会有很多事要他们来做,我们不止要建设强大的国防,还要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怎么可能解甲归田呢?”

图|进军西南

据宋希濂时隔多年后回忆,这个班长的一句话带给他非常大的震撼,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竟然能有如此高的觉悟。

这也为宋希濂后来思想转变埋下了伏笔。

宋希濂被俘后不久,很快便被转移到西南公安部第二看守所。

1950年的一天,看守所通知宋希濂,有人来看他。

等到宋希濂走出去,才发现来看望自己的正是当年的老同学陈赓,不由得内心百感交集,如今对方是统兵数十万的将军,携胜利之余威来看他,而自己却成了阶下囚,想到这里,一贯高傲的宋希濂不由得低下了头。

两人僵持了好一会儿,还是陈赓主动开口问:

“你好啊!看见你身体挺好,我很高兴。”

宋希濂不知道如何开口,只是僵持在一边。

图|陈赓

话又说回来,陈赓此番前来,并非是挟胜利之余威到他面前,而纯粹是以一个老同学的身份来探望他,陈赓事无巨细,详细的问了他的吃穿情况。

话匣子打开后,宋希濂也话多起来,两人聊起了很多的往事,从大革命时期一直聊到了解放战争,国共二十多年风雨历程,就这样两人一下子聊了六个多钟头。

一直到临别时,陈赓还反复劝说宋希濂:

“你心里不要有负担,多读点书,好好接受改造。”

要说起来,宋希濂与陈赓关系好,绝不只是同学那么简单,两人还都是湖南湘乡人。

1921年,陈赓脱离湘军来到长沙时,宋希濂也在这一年考入湖南省城长郡中学读书。

1923年冬,陈赓与宋希濂都考入了由程潜筹办的广州陆军讲武学校,没过多久,两人又一同报考了黄埔军校,陈赓被分配在第三队,而宋希濂被分配在第十队。

要说起来,陈赓与宋希濂的性格并不完全相同。

图|宋希濂在黄埔军校时留影

陈赓个性开朗,在学校里人缘最好,而宋希濂因为年纪较小,平素显得沉默寡言,也因为陈赓年纪又大一些,所以是不是的会照顾宋希濂。

经陈赓举荐,宋希濂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可惜的是,只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

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从各地来的都是满怀着报国热情的有为青年,在各方思潮的涌动下,对于未来国家的发展也有着独立的思考,宋希濂自然也不例外。

在反复权衡之下,宋希濂在1926年选择加入国民党。

对于这位好兄弟的选择,陈赓觉得十分气愤,宋希濂也觉得愧疚难当,但他仍然坚持:

“我将终身为国家民族出力,不惜以身殉国。”

那时孙中山先生已经病逝,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不断抬头,摒弃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排挤共产党人。

图|蒋介石

陈赓对此已经有预感,当时就问宋希濂:

“如果有一天,风云突变,国共突然不合作了,你选择站在哪一边?”

宋希濂一时有些愕然,仍坚持摇摇头:

“我不明白你这样的假设从何谈起?”

两人这次谈话不欢而散。

事实上对于李默庵、宋希濂等黄埔学生的退出,周恩来一度十分痛心,但那时中国共产党对于独立领导革命,尚缺乏经验,对于国民党右派逐渐显露的獠牙,未能予以足够重视,以至于使得蒋介石更加变本加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几个月后,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陈赓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南昌起义,并随军南下,而宋希濂则是被蒋介石一纸书信加300大洋叫到了南京,从此成为他的嫡系爱将。

营救陈赓

1933年3月2日,由于叛徒出卖,陈赓被公共租界工部局非法逮捕,被关在老闸巡捕房。

陈赓在上海从事过多年地下党工作,与租界一直有着联系,而且拥有多个化名,尽管拥有这样的多重身份,但还是难逃被叛徒识破,以至于陈赓被捕后,很多巡捕都感到诧异:

“这不是王先生吗?怎么成陈赓了?”

图|陈赓

陈赓被捕的时候,蒋介石正在南昌部署对江西苏区的围剿,听说陈赓被捕后,立即下令引渡,并给予充分优待。为此还专门下达了手谕:

“查陈赓乃余昔之门生、勇冠三军,宜加珍惜恕容,多予照拂。”

1933年4月1日,国民党宪兵司令谷正伦手持蒋介石手谕,亲自带人将陈赓从火车站接回来。

陈赓在东征时期救过蒋介石的命,这几乎算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当年在黄埔军校的没有不听说过的,也都知道蒋介石对陈赓很重视,甚至还几次拉拢,但陈赓始终坚持信仰,不为所动。

谷正伦把陈赓带回来后,一开始还好吃好喝好住地伺候着,后来发现陈赓软硬不吃,恼羞成怒的谷正伦就把陈赓扔进监狱,并施以酷刑。陈赓将军一直到去世前身体都不是很好,一方面是源于战争年代的伤,而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国民党监狱中所遭受的酷刑。

相比之下,谷正伦在揣摩蒋介石意思上要差得远,而钱大钧就要会做人的多。

1928年陈赓赴天津公干,路上偶然碰上了钱大钧,本来以当时情况,陈赓很难跑得了,但钱大钧在半路上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放走了,临别时还专门给了几百大洋。

可惜钱大钧事先没对谷正伦通过气。

如果能用简简单单的酷刑就能迫使陈赓屈服,那也太小看他了。

图|蒋介石

为了能迫使陈赓屈服,蒋介石出尽了水磨工夫。

因为派叛徒顾顺章去劝,结果顾被陈赓骂了个狗血喷头,狼狈走出来,蒋介石后来又派出陈赓在黄埔时的老师、同学一起去劝。

蒋介石侍从秘书、黄埔一期毕业的邓文仪亲自出面,苦口婆心地劝陈赓,被陈赓三言两语怼了回来,也难怪,陈赓当年任蒋介石侍从参谋的时候,邓文仪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甚至于就连蒋介石亲自出面,想要装出一幅礼贤下士的样子,也被陈赓毫不留情地批驳了一番。

这样一来,该如何处置陈赓,就成为蒋介石最头痛的事。

不过对蒋介石而言,完全可以就坡下驴。

陈赓被捕时,时任36师中将师长的宋希濂正在抚州兼任着抚州警备司令,一听说陈赓被捕的情况后,立即不顾一切飞奔到了南京,当面向蒋介石求情。

事后,宋希濂更是联合胡宗南、郑洞国等黄埔同学写了一封信给蒋介石,希望能对陈赓网开一面。

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与社会各界对陈赓展开积极营救,宋庆龄更是亲自到南京找到蒋介石:

“陈赓在东江之役一直跟着你打仗,谁不知道,你打了败仗,是他救了你一命,不然你也活不到今天。现在你要杀他,你天天讲的礼义廉耻哪里去了。”

图|宋希濂与同僚合影

经各方营救,陈赓最终脱困出狱,旋即被派往中央苏区,任红军第一步兵学校即彭杨步兵学校校长。

宋希濂此后继续受蒋介石重用,尽管他在搭救陈赓一事上尽心尽力,然而就在两年后,宋希濂参与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并于长汀中山公园枪杀瞿秋白。

大革命时期,瞿秋白曾给黄埔生授过课,宋希濂就曾多次前往旁听,并对瞿秋白的学识十分钦佩,然而枪杀瞿秋白一事在宋希濂内心深处留下了一个很深的阴影,以至于他时隔多年后依然无法忘怀:

“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宋希濂:“我一生中最难得的良友”

1950年宋希濂被俘,陈赓去看望他,两人聊起了之前最后一次见面。

“1936年双十二事件后,在西安,你到西安就被司令部去看我......”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施行“兵谏”,宋希濂接到命令后,率36师从南京出发到西安解救蒋介石,一路逼近潼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宋希濂率部进驻西安,兼任西安警备司令。

图|周恩来

在中国共产党人调停下,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国共双方就联合抗日一事不断进行磋商,那时宋希濂在西安,眼见抗日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心中不由得满是感慨,更重要的是,他之前就听说,在黄埔时期的老师周恩来就在西安,负责双方谈判事宜。宋希濂有心想去拜访,却又顾及到双方身份。

就在这个时候,陈赓却突然上门。

尽管是多年不见,陈赓依然是那个开朗的性格,一进门就对宋希濂说:

“我到西安不几天。昨天周恩来副主席谈起你在西安,要我登门问候您!这正中下怀,今天一早我便不打招呼就来了。”

陈赓的到来无疑是给了宋希濂一个台阶,既然老师都派人上门来看望了,自己就算是去回访,被人知道了也无伤大雅,于是宋希濂专程设宴款待了陈赓,就在宴席上,宋希濂提出:

“我想去看望周恩来老师。”

经陈赓安排,就在西安城中,宋希濂与昔日黄埔的老师周恩来见了一面。

那时陈赓也在一旁陪同,两人一个穿着红军的军服,一个穿着国民党军的军装,尽管穿着不同,但两人坐下后,都是腰板挺直,一幅军容严正的左派。

周恩来也忍不住打趣:

“十年前你们都是北伐军的营长,现在一个是红军师长,一个是国军师长,官阶一样,派头是大不一样。真是小米加步枪与飞机加大炮,一土一洋。”

图|宋希濂(左一)

“哪里哪里?”宋希濂摆了摆手说:

“比别人我也不轻易甘拜下风,但陈赓兄是我的同乡兼学长,我不敢这样狂妄。”

周恩来、宋希濂、陈赓三个黄埔师生坐在一起,畅聊了一番过去的革命情谊,想起了抗战大局,周恩来意味深长的说:

“你和陈赓又走到一起来了,这是颇有象征意义的好兆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从现在起,站在一起。日寇虎视眈眈,大敌当前,已经到了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时刻。在国共两党第二次携手合作之时,你们就发扬黄埔精神,再来个竞赛吧。”

周恩来一席话,说得宋希濂十分动情:

“不只是我和陈赓。在日本人面前,国共两党都应当真诚团结,保卫中华,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说得好,不亏是黄埔健儿!”

尽管双方立场不同,但宋希濂与陈赓在抗战时期始终通信不断,一直到内战爆发后,才中断了联系。

诚然,在抗战的历史大局前,宋希濂不愧是一个英雄,但在内战爆发后,宋希濂又称为蒋介石的帮凶。

以至于时隔多年后,周恩来谈到这一点时,仍忍不住感慨:

“学生走错了路,不管咋么说,老师多少也是有些责任的。”

图|宋希濂

宋希濂1954年6月被转移到北京功德林后,陈赓还时常去探望这位老同学。

1959年12月,宋希濂第一批获得特赦,在被特赦后第十天,周总理、张治中、陈毅、章士钊等人接见他们这一批获得特赦的人员,陈赓那时身体尽管已经很差,却依然出席了,吃完了饭,陈赓还拉着宋希濂一起照了相。

1960年4月,陈赓从广州疗养回来,又应杜聿明的邀请,与宋希濂、周振强、王耀武、郑庭笈、杨伯涛聚谈,见到了被特赦的几位黄埔同学,陈赓感慨万千:

“我们从黄埔到大革命是团结在一起的,后来我们分道扬镳了。我们打了几十年仗,今天我们又走到一起了!这是很难得的。过去的事情就不要谈了,从此以后,我们应该团结到底,永不再分开,一起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可遗憾的是,那时陈赓的身体已经很差,几次心肌梗塞几乎就要了他的命,可陈赓意识到自己生命不长后,把有限的精力都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

1961年2月,陈赓赴上海疗养,住在华山路华东局招待所,并带病撰写《作战经验总结》。可惜并未完成,陈赓便于1961年3月16日病逝,终年58岁。

作为好友之一的宋希濂惊闻陈赓去世的消息,情绪十分激动,忍不住嚎啕大哭,后来他在撰写回忆文章时称:

“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丧失了我一生中最难得的良友……”

在谈到陈赓贡献时,宋希濂更是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陈赓逝世是国家的一个巨大损失,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丧失了我一生中难得良友。他的伟大,他的忠诚,他的卓越指挥,他的无私无畏……都使我永远不能忘怀。”

宋希濂晚年用他的实际行动,始终致力于祖国统一,不仅仅是为践行老友的誓言,更是为建设一个富饶的新中国而努力。

1993年2月13日,宋希濂在纽约病逝,享年86岁,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熊清泉为宋希濂题写墓碑。

“抗日名将宋希濂之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漫步史书
漫步史书
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
1878文章数 61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