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丛书(II) |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历史超越

0
分享至

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准确深刻的理论阐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大课题。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从人类发展道路新开拓和人类文明新创造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就和实践意义做出了最新概括,拓展了研究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空间,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准确深刻的理论阐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大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系列专题,分别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文明、守正创新的精神文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文明。力求全方位地鲜活呈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和实践样态,攀登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新高地,增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引领力。今日为大家介绍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一书。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历史超越

物质文明作为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创造的巨大的物质产品丰腴程度和经济财富的集中表现,不仅依赖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包括文明赖以存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依赖于人们认识物质世界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而且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高度相关。

如果说“非剥削性”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有别于人类经历的一切剥削社会制度下的物质文明的一个鲜明的过程性特征,那么,“人民共富性”则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目的性和结果性特征,进而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超越人类其他一切物质文明的最根本标志。这里的“人民共富性”包含三重含义:一是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目的是“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动因;二是指全体人民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主体;三是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结果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归宿。

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这三重含义实现了内在统一。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动因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自然愿望”的梦想成真创造了制度基础。这是因为追求美好生活是任何社会条件下的人们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和从事物质生产及劳动的“自然愿望”。但这一“自然愿望”只有和他们在社会上的政治经济地位以及执政者的“执政动机”相一致时,才能变成现实结果,真正实现“动机—主体—结果”的统一。

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主体看,人民既是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又是各类国有资源和生产资料的终极所有者,还是拥有充分民主权利的国家主人。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过程中,人民是共同富裕的享受者,更是共同富裕的创造者。因此,从国家层面讲,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层面讲,共同富裕要靠自身勤劳创新致富。

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结果来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确保和衡量人民能否过上美好生活的条件和标准。二者有区别,是因为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二者有联系,是因为二者互为因果、内在统一,“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同义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雄厚的物质产品基础、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勠力同心的社会共识之上,是全体人民普遍触达和公平享有的共同富裕。实践证明,这样的共同富裕,只有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的“双重保障”下才能成为现实。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我们要实现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指占有消费品数量和质量上的完全相等,不是绝对平均主义,而是在承认现存社会仍然存在一定的消费资料分配和占有差别基础上逐步实现的共同富裕。同时,我们要实现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讲的是以人人奋斗实现人人共享,每个人既有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分享“蛋糕”的权利,也有把“蛋糕”做大的义务。这也是实现人民平等、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平均主义,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设计,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不断创造良好奋斗环境、激发奋斗者内生动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由于个人禀赋条件的不同,要允许合理分配差距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合理的分配差距也是激发人力资本提升和促进创新创业的动力。

节选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

韩保江 等著

2022年9月出版/69.00元

ISBN:978-7-5228-0767-6

内容简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物质文明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包括文明赖以存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认识物质世界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主要探讨中国发展进程中在物质文明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以共同富裕作为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形态的内涵、本质、特征及其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贡献。

书籍目录

前言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一章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历史超越
一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呈现“非剥削性”
二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呈现“非侵略性”
三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呈现“可持续性”
四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呈现“开放性”
五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呈现“人民共富性”
六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呈现“人的全面发展性”


第二章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根本特征
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
二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目的内在统一
三 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四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第三章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二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 实施“四化同步”战略
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五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第四章 以“两个毫不动摇”筑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一 公有制经济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力军
二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生力军
三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形式
四 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
五 让全体人民分享国有资产红利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第五章 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
一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二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三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完善“再分配制度”
四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鼓励和规范“第三次分配”


第六章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配置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素资源
一 准确把握“政府和市场关系”与“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
二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七章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由之路
一 依托经济特区“试验田”积累对外开放经验
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
三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 构建高水平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第八章 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网”
一 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历史演变
二 “老有所养”,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
三 “病有所医”,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四 “弱有所扶”,建立消除贫困的社会救助制度


第九章 以“区域协调发展”打通阻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地区梗阻
一 区域协调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意义
二 中国主要区域发展差距的现状分析
三 中国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的理论参考与实施现状
四 以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原则
五 以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第十章 以“乡村振兴”补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
一 城乡差距大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
二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三 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四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


第十一章 以“开发性和精准扶贫”筑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兜底工程
一 开发性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
二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三 建立反贫困长效机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兜底工程”


第十二章 以“中国精神”凝聚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
一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
二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三 “团结互助、对口帮扶”精神
四 “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精神


第十三章 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梦想成真
一 “一张蓝图绘到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
二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
三 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决定因素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出版后记

进入天猫旗舰店购买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内容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介绍人文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成果
4457文章数 240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