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2年,马崇云和妻子正在家中吃饭,突然门口传来一阵声响,几个人走了进来,盯着他看了一会儿。
为首的那人激动地向前迈了一步,说:“像,简直一模一样,他就是杨司令的儿子。”
马崇云还没反应过来怎么一回事,只听那人又道:“别害怕,我们是来自黑龙江省委的同志,你是杨靖宇将军的儿子。”
马崇云诧异地说:“这怎么可能?我找了父亲8年,我父亲叫做马尚德。”
那么,黑龙江省委是如何找到杨靖宇将军的儿子呢?
- 苦寻多年未果,才知父亲是英雄
杨靖宇将军为了更好地组织抗日,便不再用马尚德这个名字。1944年,日军在汉奸的带路下,来到河南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
汉奸为虎作伥地大声叫嚷着:“你们都给我听着,赶快把马尚德的老婆郭莲交出来,不然的话你们就一起死吧。”
村民自然知道日军和汉奸的德性,那群是没有人性的家伙,如果交出郭莲,她只有死路一条。
更何况,郭莲本身就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嫁给丈夫马尚德之后为其生下一双儿女,十几年来还是没有丈夫的任何消息。
郭莲不知道的是,杨靖宇将军便是她日思夜想的丈夫,在1940年壮烈牺牲在日军的围剿之下。
战争年代,一个女人拉扯着年幼的儿女很不容易,热心肠的邻居还劝郭莲再找一个男人搭伙过日子,至少身边有个照应。
但是,郭莲毫不犹豫地拒绝,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做着更重要的事,她支持丈夫的决定。
十几年来,郭莲勤俭持家,含辛茹苦地把儿女养大。谁都没有料到,日军突然找上门来,逼她说出马尚德的下落。
日军看着没有村民交出郭莲,便派人把村民全部集中起来,架起了机关枪,瞄准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
“不交出郭莲,那你们全村人都给她陪葬吧。”这时候,一个妇女站了出来,说:“我就是郭莲,要抓就抓我,别为难乡亲们。”
就这样,日军押着郭莲把她关到了监狱。之所以日军会出动,是因为汉奸为了邀功说:“我们可以抓住郭莲,从她嘴里知道共产党马尚德在哪,获取更多的八路军情报。”
在监狱中,郭莲受尽了严刑拷打,她始终都没有交代丈夫的去向,事实上她也并不知道。
1928年,郭莲便和丈夫分别,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丈夫。日军看着她已经毫无利用价值,竟狠心地把她扔到了粪坑。
郭莲本来就身受重伤加上粪便的感染,没有活下去的可能了。幸好路上有好心人把她捞起来,送回了村里。
郭莲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只能等待死亡的到来,可是她很不甘心,没有见到丈夫最后一面。
郭莲流下苦涩的眼泪,她一直都知道小山村是束缚不住心怀家国的丈夫,她思念丈夫也会全力支持他。
成家后的儿女赶来母亲的床前,郭莲拿出泛黄的照片,交代他们:“要记得去找你们的父亲马尚德。”
不久,郭莲便撒手人寰。马崇云和妹妹痛哭流涕,埋葬完母亲后,便开始寻找生父,结果找了8年都没有找到。
事实上,在马崇云寻找生父的同时,我党也在寻找杨靖宇将军的后人,抗战时期只能先被搁置下来。
在1950年,黑龙江省委打算建一座东北烈士纪念馆,必须尽快弄清楚杨靖宇将军的生平。
黑龙江省委费了好大的功夫,也只找到他的一张履历表,上面有一条关键的信息,马尚德到东北后化名为杨靖宇,这才将其联系起来。
黑龙江省委继续调查下去,查到一些相关资料,可始终不知道杨靖宇出生地在哪。
接着,调查组注意到《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联系上杨靖宇生前的战友。
从战友的口中得知,杨靖宇将军出生在河南确山县,他还讲了杨靖宇读书时的经历,调查组才知道具体位置。
在1952年,马崇云和妻子在家中吃饭,黑龙江省委的同志便找上门来,告诉他:“你和你父亲太像了,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这时候,马崇云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杨靖宇将军,是抗日的英雄。
1953年冬天,马崇云和妹妹一起来到哈尔滨,看到父亲的头颅后,失声痛哭。
政府打算给马崇云安排新的工作,马崇云直接拒绝了说:“我父亲是英雄,我作为儿子不能丢他的脸。”
马崇云坚守在自己原来的岗位上,没有搞特殊,教育自己的子女要为新中国建设做贡献。
后来,杨靖宇将军的孙子马继志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冲锋,保家卫国,马家优良的家风代代相传。
- 遭遇叛徒出卖,与日军顽强抗争
当年,杨靖宇将军离开家后,主要在河南和东北一带从事秘密工作,全身心地将自己投身于革命事业。
敌人环伺在杨靖宇的工作地点周围,先后5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不屈不挠,绝不向敌人低头。
1932年,杨靖宇接受组织的安排,来到吉林建立东北抗日联军,带着游击队抗击日军。
杨靖宇十分擅长游击作战,队伍在他的带领下,打了数百场战斗屡战屡胜,让日寇闻风丧胆。
杨靖宇带领游击队的行军速度也是一绝,在深山老林中穿行,装备精良的日军都达不到那速度。
杨靖宇的威名传遍了吉林,同时日军把他列入了悬赏名单,企图将他消灭。
那时候,日本掌握着东北,还建立了伪满洲国。无论是粮食还是物资供给都很艰难,抗日的环境很差。
在艰难的时期,东北抗日军民只能靠着野菜、草皮和树根果腹,可是即便再恶劣的生存环境,也改变不了将日本人赶出中国的决心。
在杨靖宇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誓死不做亡国奴,队伍越来越壮大。
到了1936年,杨靖宇所带领的游击队人数已达6000多,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第一军。
日军将杨靖宇作为首要消灭对象,规定如果日军在行军中遇到抗日队伍,一定要先打击东北抗日联军,尤其是杨靖宇的队伍,就算放过其他队伍,也要继续打击。
从日本人的这项规定,侧面可以看出杨靖宇的队伍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日军为了能够更快除掉杨靖宇,发布了高额悬赏,甚至还实施保甲连坐等政策,招收大量的汉奸和特务。
在如此严峻的抗日环境下,杨靖宇依旧坚持带着队伍在东北打击日军。东北的冬天,大雪封山,食物和物资更加匮乏,但是抗联战士的意志是坚定的。
战士们为了防止脚部的冻伤,便用破布袋子把脚缠住,经常饿着肚子也要和日军战斗。
尤其是长白山地区,更加严寒,气温可低至零下三四十度,不少战士在冰天雪地休息一晚,便再也没有醒来。
以前,日军抓到抗联战士直接处死,企图镇压住老百姓抗击日军的热情。
令日军没有想到的是,几年过去,日军的屠刀没有让中国老百姓屈服,反而在杨靖宇将军的带领下,抗日情绪更加高涨。
日军动用了很多的手段还是没有效果,伪军见状提出不要再直接处死抗日战士,可以采用招降,从内部瓦解抗日队伍。
日军转变了方式,开始引诱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背叛同志,背叛队伍而当起了遭人唾弃的汉奸。
那些人成为汉奸,一是因为受不住日军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二是本身贪生怕死,不愿意继续吃苦。
要是普通的战士叛变,不会对杨靖宇造成很大的影响,可偏偏他的身边人程斌选择投敌。
程斌担任抗日联军的师长,平常受到杨靖宇的信任,日军对他的叛变非常重视。
程斌不知廉耻地向日军保证一定尽快抓住杨靖宇,因为他清楚杨靖宇的作战习惯,还有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军事机密。
在此之前,杨靖宇的队伍神出鬼没,日军没有招架之力。但是,程斌带着日军毁灭了抗日联军藏粮食和弹药70多处。
没有粮食和弹药补给,杨靖宇和队伍的处境变得十分被动。程斌和伪军制定了日夜轮番追击,不然杨靖宇和队伍有休息的机会。
面对这样的困局,杨靖宇当机立断,安排战士们化整为零,在深山密林中和敌人展开周旋。
这时候,杨靖宇还能博得生机,但是他没有选择撤退,而是要留在长白山地区和日本人血战到底。
1940年,叛徒程斌越来越失去了利用价值。杨靖宇带着队伍,渐渐扭转了局面。
日军自然心有不甘,调集大军,企图用地面包围的方式,拼尽全力地除掉杨靖宇。
敌人的来势汹汹,杨靖宇作出决定,命令主力部队北上,自己带着几百人断后。
到了战斗的最后,杨靖宇身边只剩下几个战士,安排人照顾好伤员,自己带着两位警卫员向南出发。
杨靖宇想去投奔抗日第二联军,结果中途遇到了敌人,两名警卫员牺牲了,他们其中一个身上带着杨靖宇的印章,行踪便暴露了。
敌人马上封锁了附近区域,而此时杨靖宇还在高烧之中,身边没有了任何的物资补给。
2月22日,杨靖宇辗转来到蒙江县,这几日来和敌人作战,身上还带着病,饥寒交迫想着在窝棚休息一晚。
第二天中午,四位村民发现了杨靖宇,知道他是抗日的战士,还劝他投降。
杨靖宇当场拒绝,拿出一些钱拜托村民买双棉鞋和干粮。谁知村民拿到钱后,其中一个直接出卖杨靖宇,到伪军那邀功。
敌人迅速赶来包围杨靖宇,见劝降他不为所动,接着双方发生激烈的交火,杨靖宇手腕中枪后,连中数弹壮烈牺牲。
日军还残忍地将杨靖宇尸体解剖,发现他的胃里没有粮食,只有棉絮、树皮和草根,日军也不由得敬佩。
- 铁汉也有柔情,毅然离家去抗日
杨靖宇在1940年牺牲后,大江南北的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真正的抗日英雄。可是英雄也是有家人的,当年杨靖宇毅然辞别妻子,选择离家和敌人作斗争。
杨靖宇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是母亲一手将他抚养成人。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杨靖宇自幼乖巧懂事,帮着母亲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母亲肩上的负担。
长大成人后的杨靖宇,在1922年娶了邻村的姑娘郭莲。郭莲勤劳贤惠,将家里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
1923年,18岁的杨靖宇有了上学的机会,他很珍惜在学校里面用功读书。
毕业后他回到老家,当起了教书先生,不过他想要帮助更多的人,便教授农民知识,走上革命。
1927年,杨靖宇领导数万农民在确山起义,成功活捉了当时的县知事。
敌人也在伺机报复,知道他叫马尚德之后,便悬赏抓捕他的家人,郭莲得到消息,赶紧带着婆婆和儿子四处躲藏。
马崇云当时才1岁多,他的母亲郭莲肚子里面还怀有妹妹,他们生活的窘境可想而知。
在1928年,郭莲生下女儿的第五天,杨靖宇终于找到了他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可是,杨靖宇不能离开队伍太久,而且待在家人的身边越久越造成危险。
杨靖宇眼眶饱含泪水,对妻子说:“我要出远门了,也许几年都回不来,家里就拜托你了。”
郭莲没有责怪丈夫,坚定地点点头。凌晨时,杨靖宇望着熟睡的妻儿,留下自己的照片,依然转身离开。
郭莲醒来看到丈夫的照片,小心翼翼地将它收了起来,这是她面对生活的勇气,遗憾的是她和丈夫再也没机会见面。
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能有今日的幸福安康,更要牢记历史,向革命先烈们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