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银行家郑海泉于上周日晚(8月28日)在香港养和医院离世,终年74岁。
郑海泉于上周日晚在香港养和医院离世,终年74岁。
说起郑海泉这个名字,小伙伴们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是香港多位政坛和商界领袖却对他评价极高——
李家超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指出,郑海泉是杰出银行家,多年来推动香港银行业稳健发展,备受业界敬重。
他指郑海泉致力贡献社会,曾参与不同政府法定及咨询委员会的工作,并积极参与公益事务,对香港的文化体育、保护文物以及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贡献良多。
李泽钜
长江和记集团主席李泽钜表示,郑海泉作为汇丰银行首位华人主席,一直表现超卓,实属华人之光。
王冬胜
汇丰银行主席王冬胜表示,“无论在金融业、政治经济和社会服务领域,郑博士都一直表现超卓。他的离世实为香港的损失。”
陈茂波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以“海泉兄”尊称郑海泉,指郑海泉是其于中文大学的学长,认为郑海泉待人亲切,对服务社会充满热诚和承担,“是后辈的榜样。”
梁君彦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透过发言人表示,与郑海泉相识多年,素来欣赏他凭借自身努力成为社会领袖,赞扬郑海泉的奋斗精神,为香港人树立榜样。
田北辰
立法会议员田北辰表示,与郑海泉认识多年,十分敬重对方,并形容郑海泉的品格对自己影响很大,“他是商界出身,但对于社会公义、财富如何分配、如何帮助弱势人士、平衡社会利益,有他的一套坚持,绝对不是一个有钱赚到尽的人。”
此外还有数不清的社会名流、上市公司、香港高校都对郑海泉的逝世表示哀悼……
到底郑海泉有什么过人之处,令这些不同背景、不同领域、不同性格的人都对他不吝溢美之词呢?
回顾郑海泉的一生,不难发现他不但是一名出色的银行家,更是一个励志典范!
出身基层,奋发向上
郑海泉最为人熟悉的身份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首位华人执行董事,以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首位华人“大班”(主席,也指公司高层)。
然而这位曾叱咤商海的银行大班,并不是出生于政商名流家族,甚至连小康之家也算不上——
1948年出生的郑海泉为家中长子,父母是水果小贩,他从小就习惯在水果摊上做功课。
香港基层住房条件一向逼仄,郑海泉小时候一家六口就住在深水埗的旧楼单位里,当时单位里一共住了包括郑家在内的6个家庭。
雪上加霜的是,郑海泉幼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要拄手杖行走,父母为他的前途忧心忡忡。
但是贫穷与疾病并没有压垮郑海泉,聪颖的他深明不能一直靠人怜悯过活,于是努力上进,边工作边读夜校,且考取会计、电脑等专业证书,并于上世纪70年代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经济学系。
他在中大读书期间担任第二届学生会副会长及新亚书院时事委员会主席,于1973年取得中大社会科学学士学位。
中大毕业后,郑海泉想继续出国深造,但是留学费用对草根出身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最后他在朋友的推荐下选了费用最低的新西兰,继续修读经济学。
即使新西兰已经算费用最低的了,郑海泉身上的钱也仅够交学费和两星期的房租,他于是硬着头皮去新西兰的餐馆求职,因患小儿麻痹症,他连端盘子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边在餐厅后厨当洗碗工边读书。
穷小子平步青云
郑海泉2011年时出席汇丰香港股东非正式大会。
留学生涯虽苦,但学成归来后,郑海泉的职场生涯可谓是平步青云!
他先于1978年加入汇丰银行集团财务部,1986年成为汇丰银行首席经济研究员,1987年股灾前他领导经济研究部撰写报告提醒股市泡沫,令汇丰得以减轻在股灾的损失,他因而备受高层赏识,仕途顺利。
1995年,郑海泉以47岁之龄出任汇丰集团总经理,同年出任执行董事,绝对的年轻有为。
关于郑海泉在汇丰晋升之迅速的原因,还有一个说法——
前《星岛日报》执行总编辑黎廷瑶在其专栏中写道:“到了80年代,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未来将有巨变之前景已难以逆转,所以汇丰最高领导层和港英政府,都知道要着手部署‘本地化’,提拔本地精英上位,既与中国政府打交道,也尽可能把影响力延续到1997年后。在这时代大变局中,郑海泉因缘际会,被选中进入未来将负大任的‘本地精英’之列,受到重点栽培。”
1998年,郑海泉调任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直至2005年离开恒生时,派发了最后一张非常亮丽的成绩表,该行于2004年不论在纯利、平均股东回报率、扣除准备金前营业溢利及理财服务收入等全打破当年的纪录。
郑海泉于2005年接替退休的艾尔敦出任汇丰亚太区主席,成为汇控集团成立139年来首位华人“大班”,并在2008年更上一层楼,获委任为汇控执行董事。
除商界外,郑海泉也涉足政界——
1991年-1995年获时任港督卫奕信委任为立法局议员;
1994年-1997年被中央政府委任为港事顾问;
1995年-1997年获时任港督彭定康委任为行政局(今行政会议)议员。
香港回归前后,郑海泉曾协助香港平稳过渡,并对香港经济前景充满信心,认为回归不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有一次他被传媒问到回归后香港如何面对上海竞争,他说相信两地可共容,倘若香港被边缘化只是自己“不争气”。
郑海泉在2005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金紫荆星章。
2009年10月,他出任中文大学校董会主席,积极参与公益事务,在文化体育、保护文物以及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都有涉足。
中大校长段崇智表示,郑海泉对中大的贡献殊深,热心服务母校,在中大医院的创建上扮演关键角色,带领专责工作小组向政府提出申诉,倡议创建一所私营教学医院,为香港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服务。
郑海泉(右三)代表大学接受香港赛马会支持筹建中大医院的巨额捐赠。
可以说,郑海泉的一生就是狮子山精神的最好体现,即使出身基层、身有残疾也无阻向上流的决心和勇气,难怪大家提起他时都是赞不绝口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