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2年度“枣庄最美职工”记者见面会举行

0
分享至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已连续多年联合开展“枣庄最美职工”选树宣传活动。8月29日下午,2022年度的5位“枣庄最美职工”代表与媒体见面交流,讲述新时代劳动者敬业故事。他们分别是:滕州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的邓涛;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护士长刘秀;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生技部的刘柱;枣庄市消防救援支队大同路消防救援站的张晏;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的梁波。

邓涛:我叫邓涛,来自于滕州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垃圾分类办公室,同时兼任滕州环卫邓涛创新工作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卫设备技术革新以及环卫垃圾分类推进等工作。从事环卫工作28年以来,我始终把职业当成事业去做,用心、用情、用“干一行爱一行”“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到更好。我所领衔的环卫邓涛创新工作室,先后取得5项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承担完成了8项省级、市级技术创新项目,获得山东省创新成果二等奖5项,枣庄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2021年,工作室被省总工会命名为“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我牵头创新打造的滕州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包括2座固定式体验馆、7台移动式科普驿站、2处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这些元素构建了垃圾分类“室内+户外”立体式宣传格局,2021年,基地被省生态环境厅、科技厅命名为“山东省省级环保科普基地”。我个人先后荣获首届“滕州英才”“滕州工匠”、滕州市级“垃圾收运领域学科带头人”及山东住建系统“好工匠”等称号。2022年我被选树为“枣庄最美职工”。我深知,这些荣誉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对环卫这个群体的关心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实”字当头、以“干”字为先,坚守初心使命,不断为环卫平淡无奇的工作注入奋斗、创新的活力。

刘秀:我叫刘秀,中共党员,市中区人民医院内五科副护士长,副主任护师,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高级专科护士,市中区第十次党代表。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临床一线,救治病患万余名,带教指导实习学生百余人,从一名普通护士逐渐成为PICC高级专科护士。为了业务技能的精进,更好地服务患者,曾多次参加静疗、PICC、介入、粒子植入、射频消融等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并主动到山东省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坚持对护理工作竭尽全力,对病人耐心负责,为帮助患者顺利用药,曾连续工作7个多小时为肺癌患者置入PICC导管,多次被患者评为“满意护士”,并连续多年在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第一时间上交请战书请战武汉,首批加入医院组织新冠疫情梯队培训,并率先进入隔离病房参与救治,于2月9号成为山东省第八批援助医疗队队员。在今年疫情来临时,更是第一时间请战并前往发热门诊,救治患者,抗击疫情。

曾先后荣获湖北省最美逆行者、山东省优秀护士,山东好人,枣庄市抗疫先进个人,市中区十佳护士,第三届最美市中人、枣庄最美职工等称号。

刘柱:我叫刘柱,今年34岁,在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担任生技部电气专业工程师。

个人先后荣获:“全国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山东电力行业优秀青年”、“华电集团技术能手”、“华电集团青年岗位能手”、“枣庄市第四届鲁班工匠”“枣庄市五一劳动奖章”“枣庄市劳模宣讲团成员”。

从业十二年来主持五十余项技改项目,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和行业的发展,包括“#4励磁远程扰动试验一次性成功,成为省内第一家实现进口励磁扰动试验成功的电厂,为励磁行业安全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工作中我肯吃苦敢创新,2021年作为山东省示范项目之一的华电滕州储能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为了示范项目早日并网,加速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从项目开展以来,没有一天的休息,每日工作14个小时以上。最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实现了2个多月建101MW储能项目的壮举,用成绩助力枣庄“北方锂电之都”建设,用汗水为电力行业贡献绿色动能,用拼搏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张晏:我叫张晏,今年32岁,是枣庄市消防救援支队滕州大队大同路消防救援站的一名站长助理。从19岁开始,我就入职消防队伍工作,一直以来,我长期从事各类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从一名普通政府专职消防员逐渐成长为一名基层消防救援站主官。入职13年,我曾参与“7·15”京台高速公路特大交通事故处置,跨区域增援“8.18”潍坊寿光抗洪救灾,扑救“11.28”滕州赛阳轮胎厂等火灾事故,在百米高空营救过跳楼轻生人员,深入过危险的水下、井下、危化品泄露环境中解救过被困群众,也曾为辖区居民摘过马蜂窝、抓过蛇、拿过钥匙,一桩桩、一件件或大或小的事件,都记录着我消防职业生涯的成长轨迹,工作以来,我共参加灭火战斗3000余次,处置抢险救援1000余起,营救遇险群众600余人,得到了党组织和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先后被表彰为“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全省最美政府专职消防员”“敬业奉献枣庄好人”等称号。枣庄是我的家乡,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的职责所在,我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的践行习主席授旗训词精神,立足消防本职岗位,努力为家乡、为群众排忧解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谢谢。

梁波:我是枣庄市薛城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的检察官梁波。2011年考入薛城区人民检察院,一直在刑检办案一线工作,先后在侦监科、公诉二科、第二检察部、第一检察部。正因为在刑检办案一线工作,对于法律业务知识是学习的重点,同时作为一名有着14年党龄的我,也始终把思想政治学习摆在重要位置,以“求极致”的精神和司法为民的使命担当努力办好每一起案件。

从检11年来,共办理各类刑事案件1028件2109人。其中不乏涉案金额高达数十亿元的案件、不乏卷宗多达上百本的案件、更不乏看似普通的“小案”。所办案件始终坚持以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为目标,无一错诉、漏诉、漏罪,起诉准确率和判决率均为100%。先后被评为枣庄市优秀公诉人、十佳公诉人。办理的一起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被作为山东省人民检察院2020年度典型案例刊发。被山东省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表扬为2021年度全省扫黑除恶斗争先进个人,2022年4月获得“枣庄最美职工”称号。

作为一名检察官,我将用扎实的业务能力,用辛勤的工作和奉献去诠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用“检察蓝”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附: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请问邓涛,环卫工作看似平凡普通,实则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脸面”,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和标志。您刚才提到“坚守初心使命”,请问作为一名环卫职工,您的初心是什么?

邓涛: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代表环卫工人这个群体与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市民群众眼里,环卫工人的职责,就是扫好大街、管好厕所、运好垃圾。工作看似简单和平凡,其实繁重而不可或缺。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环卫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我们的城市将会变成什么样?每当看着自己和同事们清除掉的一个个垃圾积存点,能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内心就特别有成就感。每当看到自己和同事们研制发明的环卫设备应用到实践,成果转化为现实,那份成功给我带来无比喜悦,用五个字来形容心情 ——“累并快乐着”。作为一名环卫职工,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清洁城市,造福人民”。我曾多次问过自己,我的“初心”来源何处?现在想来,初心来源于传承,来源于老一辈环卫人的“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言传身教。环卫创新工作室是我2014年组建的,也是从那一天起,我就确立了“初心”:我想改变老一代环卫工人“扫大街、拉大粪”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现状,我想减轻我们这一代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在这种“初心”下,我立足本职,为实现技术型、知识型、创新型环卫而一直不断努力。28年如一日,现在的我也渐渐成为一名环卫“老兵”,我想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引导新一代环卫新人,引导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使命,用“初心”来传承老一辈环卫人的奉献精神,用“使命”来守护我们这座城市的“洁净美”。

记者:请刘秀讲一下援助湖北期间,您感触最深刻的经历?

刘秀:我于2020年2月9号赴武汉抗疫,援鄂38天,我和战友们护理救治患者共599人,转院291人,健康宣教2000余人次,指导患者康复运动1500余人次。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出院零返舱,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临行前父母均不知情,因爱人也在防疫一线,没有家人为我送行。援鄂抗疫走出家门的那一刻,我已抱定誓死报国的决心。国难当头,大疫当前,我当逆行向前,绝不退缩!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2月11日武汉疫情达到新高峰,我们必须跑的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当夜23时医疗队就接到立即开舱指令。以生命守护生命,这必将是一段艰难而唯美的时光!

为了节省穿脱防护服时间和避免感染风险,剪去了头发,成了队里第一个“光头强”。我分管88位患者,工作时都是一路小跑。防护服内的刷手衣湿了干,干了湿,身上是一阵热一阵冷,由于工作强度大,时间长,不吃不喝,身体透支,出现头晕,心慌、大汗淋漓,濒死感等早期休克症状。当时我在病房门口坐着,大口喘气,恨不得摘掉口罩。我负责的一位阿姨说,“刘护士,你快点出去吧,你是来帮助我们的,一定不能有事”。我对阿姨说,“我休息一下就好了”。没想到阿姨去找了主任,后边的话我已模糊不清,幸得阿姨、同事们关心帮助而转危为安。阿姨让我感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其中有一位9岁的小患者她一家四口均感染了新冠肺炎并分别在不同的医院治疗,亲人不在身边。我们负责起照顾她的生活起居,陪她上网课,辅导学习,做体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出院时为她订制了蛋糕,祝她一家早日康复、家人团聚。临走时她唯一的要求是和所有的医护人员合影留念。留下这份独特的瞬间。在上车时孩子说“我替武汉谢谢您们”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为这么小的孩子就有颗感恩的心而骄傲。在这里防护服就是我们的战袍,身披战袍就是身披责任。 因为责任,所以无惧;经此一疫,不枉此生。

记者:请问刘柱,在你工作中,您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是怎么攻克它的?

刘柱:去年我们单位新投运了101MW/202MWH储能项目,截至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集中共享式电化学调峰类储能电站。因为是国内最大也是我们华电集团首个储能项目,所以我们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很多方法只能是在过程中摸索、积累。再加上去年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对我们设备生产、人员组织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更加紧迫的是,2021年能源局要求新能源发电项目必须有储能配建才能并网,我们更需要加快建设,早并网为其他新能源项目并网办好“通行证”。

面对困难,我们这个团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充分发扬“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三千精神。特别是面对疫情,我们稳中求进,为了避免公共交通带来的疫情感染风险,我们就骑行自行车往返于多个厂家进行设备图纸的催交和验收。过程中全身心扑到这个项目上,每天都是第一到厂家,最后一个离开。终于,整个项目建设在所有参建人员日夜兼程的共同努力下跑出了“当年立项、当年批复、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华电双碳速度”。也在山东省储能示范项目中,第一个实现了投运。

记者:请问张晏,在职业生涯中印象最深的出警是哪一次?

张晏: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9年的一次警情,当时是半夜,我所在消防站辖区一个居民小区发生火灾,报警人是一名女性,声音很焦急,说她的家里着火了,她和两个孩子被困在屋内出不去,说完便急匆匆挂断了电话。那天我是值班队长,接到报警后,我带领队员们紧急出动,路上再联系报警人已经打不通电话,我当时心里一紧,感觉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不能及时施救,她们很可能有生命危险。到达现场后经过快速搜寻,我们发现一处居民楼二楼正冒着火光,周边窗户全部被防盗网封死,我一面安排一组人员从入口布置水枪阵地内攻和疏散其他住户,一面带领2名队员强行破拆防盗窗,在水枪掩护下冲进房间搜救,在二楼卧室内发现了报警人和她的两个孩子,其中一个不到2岁的孩子因为吸入有毒烟雾已经出现休克现象,我将她们从窗口背出来后,抱起已经昏迷的孩子,紧急奔赴医院,经过1个多小时的抢救,最终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也让我悬着的心最终放了下来。事后,她们的家人一下跪倒在我们面前,一个接着一个的说着“谢谢”,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感觉到在灭火救援的现场无论冒着多么大的危险,只要能将被困人员成功救出,我们的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才是我选择当成为一名消防员的意义所在,这场救援虽然不是我经历的灭火救援战斗中最危险、规模最大的,但却给我的印象最深,也让我非常感动,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消防职业的决心。

记者:请问梁波,从您刚才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您从事检察工作11年,是如何实现案件无差错,坚持案件三个效果相统一的呢?

梁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对如何办好案件指明了方向。我在认真学习领会的同时也对办案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总结,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是正义就在每一个人、每一个案件中。不论是大要案还是普通轻微刑事案件,每一个案件对我来说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在办案中始终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用情去办理每一个案件。记得之前办理的一起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事实和证据非常清楚,原本可以以一纸判决书对被告人判处刑罚,案件就办结了,但是作为检察官,并不能就案办案,如何延伸检察职能,提升社会治理效果也是案件办理的一部分,故针对这起犯罪事实所反映出的问题我认真梳理,依法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相关部门采纳了检察建议,就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二是每一个办案环节都必须以求极致的精神去办理,因为一次高质量的付出远胜过几百次低质量的应付。我在办案时不仅做好案件事实证据的审查工作,也注重对被告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犯罪起因等进行深刻的分析,最大可能挽救被告人,把案件办出温度。我办理的一起案件中嫌疑人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在网上进行诈骗。讯问的时候嫌疑人懊悔不已,整个讯问过程一直抹眼泪,诉说着自己贫困的家境,为了几千块的生活费一时鬼迷心窍,误入歧途……提审后,我就在想如果把嫌疑人诉至法院,他以后的学业和生活该怎么办,也秉承着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我积极与他所在学校和其家人多方面深入了解,这名大学生一贯表现良好,犯罪情节轻微,认罪态度好,在公开听证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对其作出不起诉处理 ,最大限度教育、挽救了这名在校大学生。

三是坚持奋斗不停步。一位公诉老前辈给我说过,公诉人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善恶忠奸,有是非曲直,还有人命关天,这份责任关系重大,因此每个公诉人注定,也必须是勤奋的、努力的、谨慎的。我将对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期待和对司法检察工作的更高要求,查找差距,再出发、不停步,保证各项素能与时俱进。

记者:请问邓涛,刚才您提到还负责着环卫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新时代的环卫人,您是怎样推动这项新使命、新任务的?

邓涛:作为新时代的环卫工人,我们主动扛稳扛牢垃圾分类新时尚、新使命,用“环卫创新”持续擦亮滕州垃圾分类科教名片。具体讲三个围绕:一是围绕让市民“了解的到”,我们创新设计“三馆两园一站”科普体系,采用“五进式、体验式、扩散式”多维宣传方式,把垃圾分类知识“送”到市民身边,垃圾分类我们坚持从娃娃抓起,累计开展“开学第一课—垃圾分类进校园”等各类宣传活动500余批次,共辐射人群达70余万人次。二是围绕让分类“运行的好”,我们创新实施了垃圾分类专线收运体系,按照统一车辆、统一着装、统一培训、统一标识规范运行,以滕州城区主次干道为试点,采用“定时+预约”方式进行收运,实现城区75条主次干道垃圾分类收运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完成第十一轮收运工作,累计收集各类有害垃圾119900余件(个)。三是围绕让垃圾“处理的掉”。我们践行“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理念,利用废旧物资为原料设计制作各类创新创意文创作品,把作品融入公园场景,让广大群众在生活中真真切切地享受到物尽其用之美。我们以“垃圾分类”为课题主攻方向,研究垃圾分类新模式,打造新体系,实现环卫创新与垃圾分类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借此机会,感谢各位朋友、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环卫群体的关心、关爱和支持。

记者:请问刘柱,在您工作中,努力的目标是什么?

刘柱:我想我的目标应该是为“奉献清洁能源 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

如果我的工作我的努力能够在这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中贡献一点点力量,能够在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加快一点点速度的话,我会有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像我刚才说的,我们储能项目投运后,可以压减煤炭消费约3.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9万吨,增加500MW的新能源项目配额,充放电一次能满足1000个家庭一个月的清洁能源使用。所以我努力工作的目标就是“奉献清洁能源 创造美好生活”。我也期待未来能建设更多的新能源项目,自己能够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责任担当,为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而不断努力奋斗。

记者:请问张晏,刚才您介绍说入职13余载,是什么信念让您能一次次在危险救援工作中毫不畏惧、奋不顾身?

张晏:我很自豪我是消防“火焰蓝”的一员,消防工作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热爱,更是一个奋斗终生的事业,虽然我们的灭火救援任务往往与危险相伴,但每次救援后,看着被困群众和家属充满感激的眼神,让我对消防事业充满了自豪感和使命感。我们消防救援队伍作为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纪律队伍,需要24小时值班备勤,需要全年练兵比武提升本领,每到重要节日我们往往需要坚守岗位,平时与家人聚少离多更是常态,但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不是我将青春献给了消防,而是正是因为加入了消防队伍,才有了我最美好的青春,十几年的消防工作经历,已经让消防职业精神融入到了我骨子里、血脉里,到现在,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一听到铃声,我的心里总会忍不住一紧,有想要转身出动冲动,这应该就是所有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消防救援人员一种普遍现象。既然我们把这身“火焰蓝”制服穿在了身上,就是把责任扛在了肩上,虽然我们不是无所不能,但我可以竭尽所能地做到最好,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新时代消防人的职责与使命。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
320258文章数 4369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