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特点滋生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种群,也衍生了别具特色的自然地理景观,培育了独特的高山文化。色彩纷呈的大好江山怎能不吸引天下游人纷至沓来?
然而,纵然梦幻高原被探险家描述得宛若天堂,也无法掩盖这样·个基本事实:高原虽好,但其神秘和多变让更多渴望一睹高原芳容的人望而却步。那么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面貌,对于我们平时生活中低海拔的人群,在医学上有着哪些需要关注的点呢?
一、高原地点的气候环境特征
1.低压低氧
随着海拔的增高,气压有规律地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相对大气压大约降低12%,空气密度降低约10%。大气中氧的百分比相对恒定为21%,而氧分压等于大气压与氧含量之积,故海拔増高时,氧分压随大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氧分压的降低使人获氧不足,随之产生一系列缺氧体征。
2.温差大
高原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56°C),但亦受纬度、季节、主要风向及其他条件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温具有以下特点:较少受海洋季风的影响,多为大陆性气候,气温一般较低,昼夜温差大及向阳面和向阴面温差大。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层保温能力下降,加之地面植被少,降雨量小,风大且气候干燥,纵使日间太阳辐射强,但夜晩散热快,致使夜晚严寒。同样的原因,在日光直接照射的阳面,温度相对高,而背阴面由于无阳光照射,温度相对低。
3.风大干燥
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流速也相对增大,加之高原地形复杂,风速、风力、风向常因地形的变化而变化。风速愈大,皮肤表面的有效温度下降愈快,另外空气的绝对湿度也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同时日照时间长、水分蒸发快,故高原气候干燥。
4.紫外线辐射强
随着海拔升高空气愈发稀薄,加之日照时间增长,空气干燥,大气透明度增加,太阳辐射透过率增加。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0米,辐射强度就增加10%,加之积雪反射,在缺乏防护的情况下,可对皮肤及眼睛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二、健康人群的高原医学指导
1.对于孕妇群体来说:高原缺氧可能导致孕妇宫内缺氧,引起胎儿窒息或发育不良,因此,不建议孕妇进入高原地区。
2.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新陈代谢旺盛,对氧的需求量明显增加,高原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较成人大,易发高原反应,且儿童的自制能力和高原适应能力较成人差,此外,高原缺氧可能影响儿童正常发育,因此,不建议3岁以內儿童进入高原。
3.老人:大于65周岁的人群,原则上进入高原前需体检并咨询相关医务人员。
除以上特殊群体,急进高原的所有人群,出发前都应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査并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全面掌握个人的健康状况。患有疾病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评估是否能进入高原。
三、进高原前的体能适应性训练少不了
结合个人健康档案,急进高原的人群,可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适应性训练,体能适应性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两种方式。
1.有氧运动: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能够满足机体运动所消耗氧的需求,基本为组织供氧与需氧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这种强度的运动可有效增强心肺功能和机体代谢能力,提高免疫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采取骑自行车、登山,适当距离负重跑、游泳、变速跑等运动方法。
2.抗阻训练:即等张训练、等长训练和等速训练,是一种保持恒定运动速度的肌力抗阻训练方法,包括举哑铃、沙袋等、通过滑轮及绳索提起重物、俯卧撑、下蹲起立、仰卧起坐等练习。
体能适应性训练应在进入高原前1—2个月开展,进行训练前需根据个人情况,有计划地制定训练方案,切不可盲目实施,须做到持之以恒。提高机体对缺氧环境的适应性,有效降低髙原病的发生率
四、物资准备要充分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且干燥,紫外线辐射强度高,昼夜温差大,有天四季”即早春、午夏、暮秋、晚冬一说,充分的物资准备才能适应高原环境,做到有备无患。
1.衣物:高海拔地区,据研究表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C,但因高原空气稀薄,白天可能烈日当空,气温高达20°C—30°C,而晚上及清晨气温可能骤降至0以下。因此高原高寒地区,遮阳帽、羽绒衣、冲锋衣、保暖內衣裤、防风手套、硬底登山鞋、雨衣都是必备的。人体是恒温环境,过热或者过冷都会打破人体內环境平衡,诱发高原疾病所以及时增减衣物是关键。
2.紫外线防护眼镜:高原环境辐射强,强烈的紫外线会对眼睛造成一定损伤,可引起角膜炎、结膜炎等眼科疾病。另一方面,高原雪山连绵,紫外线防护眼镜也可以有效防止雪盲症的发生。
3.护肤防晒物品:皮肤是身体的屏障,皮肤的健康是我们健康的基础,紫外线照射是造成皮肤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硏究数据表明,海拔每升高1000米,紫外线量增加10%—20%。另外高原地区干燥且风大,导致皮肤易干燥而产生皲裂。因此携带高防晒指数的护肤霜是很有必要的。
4.食品:进入高原地区后,随着海拔的升高,可能食欲下降,可根据自身情况,准备易消化的高营养、高热量食品,以促进食欲,补充能量。建议带口香糖,因为高原地区海拔差别较大,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快速升降易引起人耳膜耳鼓的不适,咀嚼口香糖可以缓解耳呜感。
参考文献:
[1]于姝媛,王苹,王心蕊,龚嘎蓝孜,杨丽.高原缺氧环境对平原移居大鼠听觉传导和外周听神经髓鞘再生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8(04):875-882.DOI:10.13481/j.1671-587X.20220405.
[2]胡遵,蔡华,宋涛.去高原旅游,当真说走就走?[J].大众健康,2021(07):100-1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