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刘光典之子刘玉平:父亲的骨灰,一半留在了台湾

0
分享至

刘玉平

“爸爸究竟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刘玉平找了大半辈子。


自1岁那年的1949年,父亲去台湾后,刘玉平便再也没见过父亲。

“爸爸在哪里?怎么总不见他回来?”

“要等全国解放后,爸爸就回来了。孩子,以后别再问了。”

长大后回想起母亲的回答,刘玉平才逐渐明白,那个尚未解放的地方,是指台湾。

台湾未曾回归,父亲也从未回来。直到刘玉平50岁那年,一份当初被派往台湾的中共隐蔽战线牺牲人员名单,从台湾传回大陆。其中,“刘光典,旅顺人”短短的6个字,终于揭开了父亲的谜底……

“母亲等了父亲一辈子”

在揭晓父亲的谜底前,刘玉平先讲起了自己的母亲。

“1949年,父亲去了台湾,母亲才26岁,从此便独自拉扯着我们三个孩子长大,直到32岁那年,因病逝世。”

那年的刘玉平,刚满7岁。

亲戚们给母亲买了一个墓穴,15块钱,位于北京苇子坑的北郊墓场。姥爷雇了一辆马车,上面放着装殓着母亲遗体的棺材,从同仁医院出发,一路向北,从崇文门到北新桥,再向西拐到交道口,向北到安定门城楼。

那是1955年的10月20日,刘玉平记得很清楚。那天的北风很大,他同哥哥姐姐站在城门外,眼里含着泪,在风中为母亲送灵。同样流泪的还有姥爷,白发人送黑发人,独自拉着马车,直至消失在远方。

孩子们逐渐长大,四散而去,墓场不知何时已被填平,母亲遗骨不知所踪,“我便彻底成了孤儿”。

刘玉平扬了扬手中的票据,那是多年后几经辗转才拿到的——写有埋葬母亲墓穴信息的领穴证,也是他追忆母亲的一大安慰。

母亲的墓穴号是37号,父亲恰好在世37年,“你说这是不是巧合?”

“我母亲患有严重心脏病,但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始终支持我父亲的工作。作为一名隐蔽战线战士的妻子,面对丈夫的不知所踪、敌人的离间计、嗷嗷待哺的三个孩子,她真的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所以这个票据真的太珍贵了,它记载着一位伟大女性的一生,无名分、无称号。”

刘玉平的母亲名叫王素莲,1923年出生于唐山,毕业于潞河中学、山海关师范,毕业后随其父来到了北平,并于19岁那年,与刘光典相识相爱,组建了家庭。

王素莲

而后刘光典从事医药生意,发家致富。

“按理说父亲如果一直从事医药生意,家庭条件应该会改善不少,但他为了信念,选择了一条最艰辛的道路。”

这条道路,便是革命之路。

1946年,刘光典加入中国共产党,出于情报工作的需要,刘光典将多年积攒的四十余两黄金全部捐献给党,“我母亲听到父亲要把这么大一笔钱捐献出去,毫无怨言,她相信自己丈夫做的工作是为了党和人民。”

刘光典

身为革命者的妻子,要承受的不止是生活质量上的下降。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后,刘光典带着一大家子,来到了中共沈阳地下情报站,这里也是刘玉平的出生之地,“父亲当时可能觉得战争即将胜利,和平将要实现,便给我取名为平。”

和平之前必有战争。

有天晚上,刘光典一家正熟睡,门突然被一群国民党兵用枪托子砸开,冲进屋里翻箱倒柜。身为一家之主的刘光典很快冷静下来,拿烟拿钱将他们打发走。虽化险为夷,但这让本就患有心脏病的妻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从此身体每况愈下。

1949年5月,刘光典再次面临重大选择。

为能在1950年成功解放台湾,组织安排刘光典赴台湾取回情报,担任交通员。“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胜任交通员的,要对党无比忠诚,要机智灵活,善于应变”,提起父亲,刘玉平很自豪。

但另一方面,新中国即将成立,一家子终于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此番赴台必定凶多吉少。

常年随丈夫在外奔波,时刻面临生命危险,好不容易即将安定,丈夫却要远行。作为一个身患重病、家有三幼子的女性,王素莲虽深爱丈夫、需要丈夫,但了解丈夫志向如她,这次也一如既往,选择深明大义。

刘光典夫妇

“临行前一晚,我母亲默默给我父亲收拾行李,把衬衫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第二天一早,一辆小车把我父亲接走了。从此以后,母亲就拖着重病,带着我们三个孩子,在家中苦苦等待着丈夫归来。”

先赴武汉,再下台湾,担心妻子无法联络到自己,刘光典寄来了一封信:我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做生意,顶多一两年就回来。如果你们找不到我,我那时候会用刘芳这个名字登出《寻人启事》。

但不曾想,直到逝世,王素莲也没等到丈夫的《寻人启事》。

从革命家属到“叛徒”之妻

刘光典赴台后,组织对其一家子颇为照顾,“我们搬到一个条件非常好的四合院儿里,家对面就是刘伯承元帅的帅府,每个月给我们送很多钱,根本花不完,母亲就买成了抗美援朝的债券。”

在刘玉平的记忆中,每月都会有穿军装的叔叔阿姨来家中看望,逢年过节他们更是会买各种年货来家里拜年。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种叫杂拌儿的北京风味食品,里面有果脯、山楂,妈妈和姥姥也都很喜欢吃。‘六一’儿童节叔叔阿姨还会带我们去北海玩,划船后去吃饭,我吃了松软香甜的黄色蛋糕,又喝了一种味道特别的甜味饮料后,却醉倒在了北海塔上,原来我喝的是香槟。”

彼时虽衣食无忧,但王素莲的病也一天天加重,大半时间卧在病榻,孩子们交由保姆照顾。“身患重病,丈夫生死未卜,周围无人分忧,没什么朋友和娱乐,在那种情况下,我母亲仍怀有大爱之心。”

刘玉平与母亲合影

刘玉平提及了院里的一桩往事。

邻居家新搬进了一位孙姓女士,大连人,来北京读书。一次王素莲看到孙女士在屋檐下哭泣,一问才知,孙女士生活颇为窘迫,王素莲便笑着承诺道,“我来照顾你”。

在王素莲的帮助下,孙女士得以继续在北京读书、毕业,直至成家、立业,慢慢失去了联系。

“直到前几年,《北京日报》用两大版面登了我父亲的事迹,孙女士看到了文章,发现刘光典与王素莲的孩子还在北京,就让她的女儿找到了我,我这才得知这段往事。”

几经辗转后,2017年,孙女士之女终于找到了刘玉平。

“我们在一个咖啡厅里见面,她眼泪汪汪地告诉我,她母亲让她来表达谢意,说如果没有我母亲当年对她母亲的照顾,可能就没有现在的她。”

母亲逝世时刘玉平还是幼年,未来得及受到母亲更多教育,却不曾想在花甲之年,通过旁人的叙述再次感受到了母亲的大爱,刘玉平很是震撼,也愈发心疼母亲。

受尽病痛折磨仍心系他人,母亲虽心地善良,但命运却不总是尽如人意。

两年的期限一到,母亲便迫不及待地让大女儿去买报纸,“姐姐每天都抱来各种报纸,在《寻人启事》那栏翻来覆去地找‘刘芳’这个名字,但一次也没找到过”。

冬天大雪纷飞,夏天雷雨交加,许多个漫长的夜晚,王素莲拖着重病,独自幻想着门突然被打开,高大英俊的丈夫终于回来。

四年的幻想,伴随四年的幻灭,没有等来丈夫,生活却突然陷入了困境。

1954年的2月,北京还是冬天,气温还没回暖,家里却突然来了两个公安人员,索要刘光典的照片。

“当时我们都不知为什么要父亲的照片,直到很久以后才得知,原来是国民党散布了我父亲叛变的谣言。”

上世纪40年代后期,国民党集团大肆屠杀在台共产党员。5年间,被杀、抓、关、教的涉案人员达10万人以上。这其中,刘光典作为中共派去台湾收集情报的交通员,成为被通缉的主要对象之一,躲进深山的他因被叛徒出卖而被捕。敌对势力实施的离间计,也对刘光典的家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更容易监视刘光典一家,王素莲带着三个儿女,被迫搬进了北京市北新桥王大人胡同观音寺21号院,小院东侧的十平方米小屋便是住处。

“组织什么也没说,但我们的居住条件一下从天上掉到了地下,院子破败不堪,生活费也很少给了,母亲就感觉出了大事,家中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变得少有人光顾,我们变卖家产,日益穷困。”

承受着精神和身体双重压力的母亲一病不起,哥哥姐姐均要上学,时年6岁的刘玉平便担当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

“我哪里会做饭,医生叮嘱不能放盐,我就用白水熬点儿粥,做得很难吃,母亲本身没有胃口,饭就吃得更少了。”

即使生活潦倒至此,但刘玉平从未听到母亲有过半句怨言。

“我们原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在这里受罪,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隐蔽战线战士的家风”,刘玉平说道,“有苦不说、有怨不报、有气不撒,有了困难,我们自己咬牙坚持;有荣誉我们不去争。父亲没有军衔,没有军职,没有各种纪念章,没给我们留下车子房子,只有一颗对祖国、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而我的妈妈更是如此,她就这样坚持苦苦等了一年又一年。”

到了1955年10月,没有等到丈夫归来的王素莲,留下三个孩子,于北京同仁医院逝世,年仅32岁。

“我母亲一直默默忍受着各种困难,在一个拥有钢铁般意志的隐蔽战线战士的背后,默默支持着他的工作。如果没有妈妈的支持,可能我的父亲也不会这么优秀,所以至今我牢牢地记着我的母亲。”

“父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虽然组织从未明说,但在那个讲究成分的年代,刘玉平的日子并不好过。母亲早逝,父亲不知所踪,兄弟姐姐三人差点被送往孤儿院,但在亲戚及组织断断续续的接济下,孩子们得以继续住在北新桥那间十几平米的东屋里。

年少虽不识愁滋味,但面对诱人的零食却买不起,刘玉平感受到了窘迫。

“有次过年,我用仅有的5分钱,在集市上买了一包油炸片,还没走到家就把虾片吃完了,由于纸包仍散发出油炸虾片的味道,我舍不得扔,索性把纸包也嚼着吃完了。”

饿了的时候,刘玉平还会吃白菜根的中间部分,“微微发甜,略微嚼几下,便吞入肚中”,上小学时,他也有过向同学讨要食物的经历。

母亲不在了,面对生活的艰苦,刘玉平很想念父亲。他经常询问组织:“我父亲是不是叛变了?”“有什么消息我们会告诉你。”

“当时组织上确实掌握我父亲叛变了,但可能出于一种对我们的保护,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刘玉平回忆道。

没了父母,家庭成分不明,刘玉平的日子并不好过。

文革期间,班级团支书带着一帮人围堵着他:“你们家的事不清不楚,怎么回事儿?”为整顿学校秩序,学校进驻了军宣队。

“派来了4618部队,张家口65军的几个军人,当时的团长叫梁生,他觉得我在班上抬不起头来,就很关心我的情况。”刘玉平很感谢这位贵人,“那时候我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就安排我去了内蒙古草原插队,说那里有肉吃,还送了我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特别威风。”

到了内蒙古草原,无论是艰苦的磨炼,还是在草原的乐趣中,刘玉平始终有许多问题深埋在心底:我的父亲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现在在何处,此时此刻他正在做什么?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似乎时时被一种莫名的隐情所笼罩”,有关父亲的迷雾,一直萦绕在刘玉平的心头。

1987年7月15日,台湾发生一起重大政治事件,蒋经国宣布,台湾执行的戒严被解除。时隔38年,两岸同胞隔绝状态逐渐被打破,这也给寻父的刘玉平带来一丝希望。

当时,有一名台湾省籍共产党员返回大陆,带回来了一批材料,有一份100多个人被杀的名单,其中有刘光典的名字,材料上写着“刘光典,旅顺人”6个字,再无更多信息。

父亲生还的一丝希望破灭,刘玉平姐弟三人无比悲痛。

“突然传来这么一个名单,而且都是被国民党杀害的,组织上就特别重视,当时相关部门联合建立了一个机制,中央决定给这批人落实政策,追认为烈士。”

终于,1991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父亲所在单位的几位同志,将刘玉平姐弟三人召集到一起,正式传达一重大消息:刘光典于1949年全国解放前,为了台湾的解放,离开妻子儿女奔赴台湾从事地下工作,后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牺牲,年仅37岁。

听闻这一迟来已久的消息,姐弟三人沉默良久,欲哭无泪。

“消息十分笼统,父亲去台湾的任务是什么,被捕时间、牺牲时间……详细情况尚未得知,所以在组织安排的盛宴上,我们也无心动筷子。”

一本小册子揭开真相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玉平的儿子刘新宇在网上搜寻爷爷的信息,突然,一个来自台湾的拍卖网站引起了他的注意。

拍卖的物品是一本紫红色的小册子,小册子的名字是《一个匪谍逃亡的故事》。更为关键的是,在物品信息中,小册子旁边还有一张插画,插画下面还有一行字:刘光典是一名匪谍,他是匪中央政治局派台地工负责人洪国式的交通员,担负香港和台湾的交通联络。

《一个匪谍逃亡的故事》封面

“爸爸,您快来!我发现了一份有关爷爷的材料。”看到爷爷的名字,刘新宇大吃一惊,立刻把父亲叫了过来。

刘玉平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托在台湾的朋友帮忙,将这本小册子买了下来。这本小册子,也反映出刘光典在组织被破坏、得不到上级任何指示的情况下,依然忠于使命、坚持和敌人坚持斗争近四年的情形。

小册子长7厘米、宽10.5厘米,封面正中央印着一行楷书字“一个匪谍逃亡的故事”,左下角还印着台湾省保安司令部编印。小册子记录着从1950年3月1日起,刘光典在台湾逃亡四年的详细经历。

《一个匪谍逃亡的故事》

“国民党的特务一直在抓捕他,抓了四年才抓到。为研究分析我的爷爷为何能隐蔽这么长时间,他们特地印制了1000份小册子,分发给他们的军警宪特,作为抓匪谍的一个警示材料,也是他们内部的一个资料。”刘新宇解释道。

小册子里有一段敌人对刘光典烈士的评价:匿居山间,掘地为穴,过着常年类似原始生活,仍执迷不悟,继续从事反动宣传,由此可见其思想受毒至深。

“我经常回味分析这段话,说句笑话,我对国民党给我父亲下的结论非常敬佩,文字水平太高了。短短几十个字,把一个对党无比坚贞的共产党员形象,跃然纸上”,刘玉平说道。

翻开这本小册子,面纱也终于揭晓。

1949年11月27日,刘光典曾将一些重要情报藏在茶叶包里带回香港,其中包括国民党当局在台湾西海岸各军事要地驻军、防卫情况、基隆、高雄两地军事要塞通讯密码、台湾地区气象、海象等重要军事绝密情况。

中央派出赴台情报小组洪国式进入台湾后,又搜集到一大批情报,为了取回这些情报,刘光典于1950年1月6日再次赴台。

就在刘光典再次赴台后不久,情况发生了变化。

1950年2月2日,中共中央派遣的台湾省工作委员会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了。

蔡孝乾被捕后,短短一周之内就供出了所有名单资料,导致了大批潜伏台湾的地下党组织相继被国民党当局破获,400多名共产党人与进步人士被先后逮捕,受蔡孝乾牵连的关系人多达1800余人。

期间,刘光典恰好带着情报准备回大陆,按照约定,他正好去基隆购买返回香港的船票,但没有买到当日的票,因而侥幸逃脱。

当时直接领导刘光典的洪国式小组也被敌人破获,洪国式在狱中谎称刘光典已经到了香港,为刘光典的逃跑争取了时间。

同年3月,国民党当局也对他发出了通缉:重要在逃匪谍刘光典,化名刘先农,三十余岁,大连人,高等身材,平时喜穿棕色西装及蓝色中山装。一经发现立即逮捕。

小册子内页

刘新宇翻到了小册子的第三页,上面印有一题为《在台北市留宿三轮车夫》的插图。

图画上有两人,一人西装革履,手提小皮箱,一人身穿布衣,挽着裤脚,二人便为刘光典与车夫。

“今晚睡在您这里,多给钱,可以么?”

“怎么不可以,尽管住下吧!”

与帮助他联络的战友王耀东失联,不愿冒险住旅社的刘光典,说动三轮车车夫,赴对方家借宿了一晚。

“台湾同胞还是很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我爷爷也比较机智,才能化险为夷。”刘新宇说道。

第二天一早,刘光典想方设法向党组织传出了情报——俊弟得急性脑炎亡故。暗示在台的地下党组织已经被敌人破坏,并计划设法离开台湾前往香港。

“爷爷他是临危不惧,在敌人还在抓捕他的过程当中,仍不忘给组织报警,提醒组织提高警惕。”

与王耀东重新取得联络后,刘光典一路向南,来到了台南,由于国民党当局封锁严密,刘光典逃不出去,只能逃亡深山之中,先后寄居于当地村民家,后找到一处山洞躲藏。

初到山中,刘光典随身携带了很多应急钱财,住在台胞家中时,他定期支付住宿以及菜钱,钱财用完后,他便同台湾同胞共同劳动,学习编织竹器,并拿到市场售卖,换取住宿伙食费。

“爷爷即使生活很困难,但仍不忘党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且牢记使命,宣传党的主张,说等共产党来了,给大家盖新房子。”

身处深山之中,时刻提心吊胆,但刘光典心理素质过硬,自立更生,同当地百姓相处融洽,直到四年后被捕,他仍坚信党定会解放统一台湾。

“爷爷经常去到码头,打听是否可以偷渡到香港,但很遗憾,由于敌人对港口码头和各类船只的封锁,四年中,他从未找到船只返回香港”。

与组织失去联系,隔着茫茫大海,孤立无援,刘新宇难以相信爷爷内心有多煎熬。

刘新宇接受采访

偷渡的船只等不到,国民党的追捕愈发严格,刘光典只好躲进了山洞里。

海拔1000米以上,刘光典同王耀东找了一个天然形成的小山洞,洞口大小50乘60厘米,洞高1米7,洞深1米1,“我父亲1米8以上的身高,平时进出洞口要爬进爬出,如果他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很难想象如何在这个阴暗潮湿的山洞里,坚持斗争两年多。”

白天在老乡家,晚上便躲进山洞,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两年多。

直到1954年2月9日,有党员被捕叛变,供出了躲藏在山里的刘光典和王耀东:山里边还有两个共产党派来的特工,你们快去抓他。

很快,国民党出动了千余名军警宪特搜山,国民党中有位小军警此前与刘光典有过往来,赶忙过来报信:光典同志,你们暴露了,赶快转移。

但寡不敌众,山中已经被重重包围,2月13日,疲惫不堪的两人,最终在沟坪一带被国民党抓捕。

从台湾拿回父亲一半骨灰

据一名国民党士兵张家林回忆,当年他曾被派往监狱监视刘光典。

刘光典一看到这位满身伤痕的年轻人,立马站起身来扶着他,给他端水送饭,“这个国民党小兵哪儿见过共产党,接受的信息是共产党人都是青面獠牙、都是土匪,但看到我父亲这么善良,便知接收的宣传有误”,刘玉平说道。

张家林曾在《一个老兵的回忆》一文中描述:“刘光典长得高大英武,头发胡子都留得很长,像个野人……渐渐地我发现他很能干,不但会说闽南话,还会说日本话。他绝口不跟我谈他所涉的案子,但是相处熟了,常常聊天,有一天谈到他的父亲,他说‘我爸是沈阳火车站的调车工人。’我随嘴问出‘那么你干吗来台湾?’他说‘我奉命!’”

张家林终于明白,刘光典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对这样的人监视他、打小报告,实在太可耻。“所以这么一个带着任务进来的敌对士兵,竟然被我父亲一颗大爱之心、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给感化过来了。”

尽管国民党当局挖空心思,想从刘光典口中套出情报,并迫使他投降,但在刘光典被关押的5年里,从未屈服。

1959年,国民党当局军事法庭以“用非法手段,企图推翻政府并加以实施”,判处刘光典死刑,蒋介石后来也对刘光典案有过批示:此案系四十三年所破获,为何延至现在始行判决,查报,刘犯死刑照准。

1959年2月4日,刘光典被押赴台北新店安坑刑场执行死刑,时年37岁。

临刑前,一名记者拍下了刘光典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高大的刘光典微微歪着头,蔑视镜头,身后站着四名全副武装头戴钢盔的国民党士兵。

“父亲牺牲时仰面朝天、怒目双睁、死不瞑目。我理解他,因为他一直坚信他的任务能够完成,台湾一定能够解放。那时他不知道他心爱的妻子已于几年前离开人世,也不知道子女如何生活,但是他一定会把他的遗愿交给我们后人去完成。”


尽管刘光典的事迹已经真相大白,但父亲的骨灰始终下落不明。

1991年,刘光典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后,刘玉平最大的愿望,便是要找到父亲的骨灰。他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放了一个空骨灰盒,希望有天能将父亲迁来此处安葬。

直到2003年,刘光典的遗骸才有了下落。

台湾友人在位于六张犁墓地发现了刘光典的骨灰坛,上面还贴了一张小字条,写着“刘光典”三个字。

2008年,经上级组织批准,并专门拨出经费,准许刘光典的子女到台湾去,将他们父亲的骨灰接回来安葬。

11月9日下午,刘玉平乘飞机飞抵台湾桃园机场,在那里的台湾友人早已经在等候,一行人没来得及休息,便立即乘车前往六张犁墓地。

父亲墓前,刘玉平用录音机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国际歌,并带回了一半的骨灰,放置在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刘光典烈士骨灰

为什么是一半?

“因为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实现,祖国还没有统一,等到祖国统一之后,我们会再把两部分骨灰合在一起。”

撰文:刘蓓

视觉:王学民

统筹:张喜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体育总局出手 中国女排主教练首次公开认错担责 蔡斌五点声明解析

体育总局出手 中国女排主教练首次公开认错担责 蔡斌五点声明解析

排球评论员
2024-06-07 18:05:27
警号000001落马了,大快人心!

警号000001落马了,大快人心!

华人星光
2024-05-22 15:03:01
欧盟政坛大变,默克尔重出江湖,冯德莱恩拒绝下台,马克龙很心碎

欧盟政坛大变,默克尔重出江湖,冯德莱恩拒绝下台,马克龙很心碎

美洲报姐
2024-06-07 11:48:39
55岁大姐常用盐水洗菜,1年后检查,医生惊呼:指标都变了样

55岁大姐常用盐水洗菜,1年后检查,医生惊呼:指标都变了样

健康白皮书
2024-06-06 20:16:14
怀念曾经的江苏3+2的高考制度

怀念曾经的江苏3+2的高考制度

哈哈文风
2024-06-07 13:52:13
巳蛇:给你提个醒!将迎来人生“大爆炸”,不信走着瞧!

巳蛇:给你提个醒!将迎来人生“大爆炸”,不信走着瞧!

乒坛老将
2024-06-07 17:33:10
4人,水晶宫成为入选英格兰欧洲杯名单人数最多的俱乐部

4人,水晶宫成为入选英格兰欧洲杯名单人数最多的俱乐部

直播吧
2024-06-07 01:09:07
嫦娥六号回家了!嫦娥七号准备中,合作名单被疯抢,选了7国合作

嫦娥六号回家了!嫦娥七号准备中,合作名单被疯抢,选了7国合作

莫将离
2024-06-06 22:42:47
广西女子不顾反对远嫁非洲,下飞机后发现:丈夫还有3位妻子

广西女子不顾反对远嫁非洲,下飞机后发现:丈夫还有3位妻子

安妮Emotiong
2024-06-07 20:12:40
2-0!复仇世界第9,王祉怡征服魔鬼主场,静待何冰娇大战安洗莹!

2-0!复仇世界第9,王祉怡征服魔鬼主场,静待何冰娇大战安洗莹!

钉钉陌上花开
2024-06-07 17:19:20
五旬老汉一年间染指100名女性,上到50下到20,只因掌握独家技巧

五旬老汉一年间染指100名女性,上到50下到20,只因掌握独家技巧

历史八卦社
2024-06-06 01:27:16
开局0-8!女篮落后日本6分!仅靠舒予依+潘臻琦,攻守全被压制

开局0-8!女篮落后日本6分!仅靠舒予依+潘臻琦,攻守全被压制

篮球资讯达人
2024-06-07 19:54:34
管得着吗?评中央巡视组组长要求“年轻干部要减少异性交往”

管得着吗?评中央巡视组组长要求“年轻干部要减少异性交往”

雪中风车
2024-06-05 18:46:46
排名第一的健康长寿食物,有人整理出来了,看完涨知识了!

排名第一的健康长寿食物,有人整理出来了,看完涨知识了!

荷兰豆爱健康
2024-06-01 10:27:11
瓜迪奥拉携妻子和女儿一同观战NBA总决赛

瓜迪奥拉携妻子和女儿一同观战NBA总决赛

影视仓库
2024-06-07 15:26:33
泽连斯基:普京能赢得战争吗?不能,我们没有权力失败

泽连斯基:普京能赢得战争吗?不能,我们没有权力失败

刀刀说事
2024-06-07 19:58:21
江西走错考点的监考女老师摊上事了?知情人透内幕,评论区炸锅

江西走错考点的监考女老师摊上事了?知情人透内幕,评论区炸锅

智学园
2024-06-07 17:58:07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一级主任科员吴博超接受审查调查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一级主任科员吴博超接受审查调查

界面新闻
2024-06-07 15:35:45
为啥中国女生很少在海滩上穿比基尼?网友分享一针见血,太精辟了

为啥中国女生很少在海滩上穿比基尼?网友分享一针见血,太精辟了

有趣的羊驼
2024-06-07 16:04:45
媒体人:再次证明扬科维奇不是保守,国足确实只能先做好防守

媒体人:再次证明扬科维奇不是保守,国足确实只能先做好防守

直播吧
2024-06-06 21:14:11
2024-06-07 21:14:44
红船杂志
红船杂志
红船破浪,铭记传承。
2072文章数 345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于正新剧刚热播就遭举报 每集超45分钟被指踩"红线"

头条要闻

于正新剧刚热播就遭举报 每集超45分钟被指踩"红线"

体育要闻

优势在我?中国足球有自己的节奏

娱乐要闻

汤唯抵达巴黎将担任奥运火炬手

财经要闻

身陷退市股的投资者:我的钱瞬间没了

科技要闻

6家大模型抢答高考作文,谁是你心中的Top1

汽车要闻

2.0T混动售20.98万元起 福特蒙迪欧运动版上市

态度原创

教育
艺术
亲子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养老院的爷爷奶奶们 也要面临“高考”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亲子要闻

你知道带孩子,为什么容易暴躁,容易抑郁吗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俄罗斯核潜艇将罕见访问古巴 古方强调"未携带核武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