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人老何20多年前来成都打工,和妻子辛苦了半辈子,终于拿出全部积蓄在新都买了一套房,没成想这套房子还没入住,就被人私下贱卖了,而卖房人就是他们的儿子小何。
新都这套房是5年前买的,老何两口子当时拿出全部积蓄10万元,之后又贷款16万元付了首付,这对务农出身的他来说,是人生一件大事,之后老两口就满怀欣喜的装修,直到房子被卖出去,仍然被蒙在鼓里。
为什么老两口的房子能被儿子偷偷卖出去?因为老何买房时已年逾六旬,不允许贷款,只能以小何的名义贷款,所以房产证上写了小何名字,为后来的事埋下隐患。
直到两年后,老两口才得知房子已经不是自己的了,而是被儿子以40万的低价贱卖了,而房子市价在60万以上。
至于换来的钱,都被小何冲进了网游。老何急了,急忙联系买家,买家不同意退房,现在老何等于房也没有,钱也没有,一辈子白忙活了。
老何用摔倒了再也爬不起来形容一家人的未来,他和妻子年岁已大,儿子没有文化,希望从何而来?
小何现在是一名保安,仍然和父母在一起住,因为房子被他卖了,他没有其他地方住,但他住在单位,不敢回家,回家父亲会打他。
当时小何卖房子时并没有工作,是朋友拉着他去打怪升级,在游戏中他寻找到了生活中寻找不到的快乐,很快沉迷进去。
打着打着,小何发现自己跟不上别人升级的节奏,不投入钱是不行的,恰巧这时有个房产中介出现了,说可以考虑帮他联系卖房子,就在小何犹豫时,又有买家对中介报价40万。
中介告诉小何,40万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什么都不懂的小何就这样将房子卖了,他根本不知道的是,自己那套房子市价起码60万。
小何拿出了一部分钱还了银行贷款,其余钱用在了打游戏和吃喝玩乐上,他根本不知道做装修工的父亲和做保洁的母亲这些年吃了多少苦,才辛辛苦苦赚了这么点钱,因为母亲一直比较疼他,所以他也不知道生活的沉重。
小何在现实中一无是处,游戏给了他现实中无法带来的体验感,或许正是因为他的一无是处,中介才找到他而不找别人吧?
老何为何打算追回房子呢?因为他觉得买家没有购房资格,按新都区规定,要想在当地买房要么有当地户口,要么缴纳满一定期限社保,而买房的王女士没有户口,社保只缴纳了10个月,不符合条件。
而老何看到了儿子和买家那份儿合同,上面规定当年五一之前若没过户的话则按违约处理,他认为王女士当时不具备购房资格,到了规定时间无法正常过户,所以老何觉得这是一份无效合同。
老何也曾上门找到王女士,但没有敲开门,小何也曾给王女士打电话,告知当初卖低了,想让王女士补差价,被王女士怼了回去,因为当初卖房时对方曾告诉王女士,是因为公司急用钱才贱卖的。
王女士更不同意自己不具备买房资格一说,她老公是新都户口,她家具备购房资格,何家往回要房子,王女士也是一肚子气,她要求对方按合同尽快过户,否则申请强制执行,毕竟她替小何补了按揭款,但小何不给房子过户就急忙隐身了。
为此事,两家人打了三场官司,每一次都是何家输,看不到任何要求房子的希望。
何家有三个孩子,小何是最小的一个,也是父母最宠溺的一个,这些年父母都把精力用到打工赚买房钱上,所以忽视了对小何的管教。
小何犯了错误后,不敢回家,而老何也有继续和王女士商讨的意愿,苦于对方无意愿,所以老何找到电台,参加了一档家庭情感调解节目,希望借助媒体力量帮助自己讨回房子。
电台也请来了小何,在演播间内,老何终于见到了儿子小何,他上去就对小何拳打脚踢,小何内心充满恐惧,脸上也带着愧疚的颜色。
在节目现场,专业人士告诉老何夫妇,想把房子要回来万无可能,但现在房价已经下降了,你们可以和王女士协商再把房子买回来。老何听了后苦笑,手里哪还有钱啊?
心理咨询师也告诫老何,就当花钱给儿子买个教训吧,让他通过这件事成熟起来,现在儿子犯错误,总比你们七老八十下不来床时犯错误要好。
小何在现场给父母跪下,流下了忏悔的泪水,他当着大家面立下誓言,以后一定好好工作,挣钱上交父母,老何听后叹了一口气,事已至此,还能怎样呢?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小何这么败家,到底是谁之过错?归根结底还是老何夫妇啊,只负责生养不负责教育的后果。
有一个细节我们需要注意到,老何买的这个房子署儿子名,据说还打算将来做婚房,而老何有三个孩子,为何把毕生积蓄买的房子只给小何?唯一的解释,就是父母偏爱这个儿子,要么他是唯一的男孩,要么他是年纪最小的那个。
小何的确是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的,尤其是母亲,对他基本有求必应,所以小何的脑海里根本没有生活之苦这个概念,他所感受到的生活,只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事实上小何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是装修工,收入饥一顿饱一顿不稳定,而买房钱全是来自父亲的积蓄,因为母亲做保洁每个月1000元的收入,已经全部贴补家用。
看来,败家与否与家庭条件关系不大,和教育关系比较大,亲子教育上,老何夫妇角色是缺失的,他们一门心思想着赚钱买房子,对儿子的成长缺乏关注,更谈不上教育。
在只有宠溺没有引导的教育下长大,小何走到这一步不足为奇。
缺乏教育的结果,造成小何的内心是迷茫,奋斗目标的缺失,他在网络上投入这么大精力,为的是弥补现实中得不到的尊重,很多网瘾青少年都有这种心态。
小何卖房时是无业青年,已经24岁仍在啃老,说明他在校园时学习并不好,学历不会高。
一个在学生时代不好好学习,走上社会后又不好找工作的青年,可谓一无是处,相信小何也能深深体会到一无是处的挫败感。
小何毕竟是血气方刚的成年男子,他需要找到一个情绪的倾泻口和内心的平衡点,这时网游出现在了小何面前,在网游虚幻的世界里,所有人都是从零起步打怪升级,没有学历高低之分,也没有身份地位的差距,谁玩得好谁就可以做到大,恰恰填平了小何的挫败感。
可再好的网游,也由人来玩,是人就要分出三六九等,当小何发现必须要花钱才能买到更好的装备时,他已经沉迷其中,最后利令智昏卖了房。
事实证明,网游就是现实社会的延续,不在现实中让自己强大起来,游戏账号都养不出来,可惜小何明白这个道理的代价太大。
在这件事上,何家人只能当作花钱买教训,如果通过这件事能够让全家人的认知上升一个档次,这个教训也没有白买。
第一个教训送给老何夫妇,让老两口明白,人生不只有赚钱,生孩子不只为了养老,生活没有那么多固定模板,但悲剧都是有根源的,如果对儿子的教育能够上点儿心,或者早点让他走上社会拥有独立生活能力,是不是保住了房子?
当然,对父母的教训再深刻,父母也不能再重新生养儿子,主要吸取教训的人应该是小何,通过这件事,他实实在在得到了教训,他终于明白父母赚钱并不容易,自己以前的幸福在于父母保护得好,他更明白了网游害人,以及过往不努力给自己人生耽误了多少。
好在小何只有24岁,年轻就是资本,只要他从现在振作起来,改掉身上的劣习,从内心深刻认识到错误,他就有翻身的机会,到那时候,可能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人的一生,总要或多或少犯点儿错误,有的是小错误,有的是大错误,不管怎么犯,要看这个错误犯的有没有意义,对吧?
结语:
在这件事上,王女士没有任何过错,最终的判决,也尊重了最初的契约精神,这也给何家人上了一堂法律课。
王女士当初和小何签订购房协议时,把权责义务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别管怎么低于市场价,只要小何是成年人,他签的合同就有法律效力,谁让你签呢?
所以,这纸合同更像是对小何的告诫,时刻提醒他是一个成年人,已经有权力做决定了,只是这个道理是小何亏了20万才换来的。
同时也告诫我们旁观者,生活不是游戏,游戏代替不了生活,在游戏里倒下无数次可以重来,在生活里倒下一次就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
签合同需谨慎,做人做事更应该本本分分,才能活得四平八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