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零点时刻”到“抗美援欧”

0
分享至

同志们,今天我们来讲讲正在欧洲进行的事情。

从全局来看,北约上周出台的 《2022战略概念》首次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挑战”,是继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第二次在“零点时刻”展开布局,以期达成迫使欧洲按其设定轨道前进的长期战略。

什么是零点时刻?

就是战略格局即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的秩序需要从头构建的起点时期。

苏联解体前后,欧洲迎来实现永久和平的历史机遇,其构建“欧洲大厦”的努力被美国通过推动北约三轮变革彻底扭转,落入今天被动、混乱的境地。

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亚欧大陆同样面临全面实现和平、合作、发展的历史机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始第四次推动北约变革,其核心目的和设定路线又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把这个问题讲透。

另外,大家也在关心采购空客飞机的事情,所以我们也顺带讲一讲。

1

“零点时刻”

北约问题我们在文章中做过系统梳理。

我们再把这个过程简要梳理一下,读过之前文章的社友们可以直接跳过:

第一次战略概念变革: 1991年11月,在 罗马峰会 通过《联盟的新战略概念》,把北约由纯军事组织 转型为政治-军事组织 。本轮重要事件有:

- 1991年12月,成立北大西洋合作理事会(NACC),开始面向前华约国家建立对话平台,此时离华约解散仅过去5个多月;

- 1994年1月,在布鲁塞尔峰会启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PfP),与前苏联地区和中东欧国家等27个国家正式建立双边关系;

- 1997年5月27日,北约十六国与俄罗斯签署《北约与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建立法案》,承诺建设“一个稳定、和平、不可分割、完整、自由、造福全体人民的欧洲”;

- 1997年5月,在辛特拉会议上成立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EAPC),以此取代1991年的NACC,开始实质性推动第一轮扩张;

- 1997年7月,在马德里峰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3国加入。

第二次战略概念变革:1999年4月,在华盛顿峰会通过《北大西洋联盟战略概念》,在罗马转型的基础上,自我赋予北约 绕开联合国自行裁决处理国际地区事务的权力 。本轮重要事件有:

- 2002年11月,布拉格峰会提出“新成员、新能力、新关系”,决定继续加快东扩规模和速度,发展新成员,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国加入;

- 布拉格峰会同时决定建立2万人规模、涵盖海陆空和特种部队多军种快速反应部队(NRF);

- 2006年11月,里加峰会正式提出全球伙伴倡议(GPI),开始吸纳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巴西、阿根廷等非北约、非欧洲国家为所谓“伙伴”;

- 2007年1月,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成为第一个参加北约峰会的东亚国家领导人;

- 2008年4月,在布加勒斯特峰会决定吸纳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加入;

- 为实现重返亚太的国家目标,美国甚至推动北约同意“面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

第三次战略概念变革:2010年11月,在里斯本峰会上通过《积极参与,现代防御》,首次把网络攻击、 国际贸易通道安全、能源安全、太空武器、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新威胁”列为北约最大挑战,同时提出 门槛更低的全球计划、大幅降低了与全球选定国家的合作标准。 本轮重要事件有:

- 2014年9月,威尔士峰会启动伙伴关系互操作性倡议(PII),并建立互操作性平台(IP),在2006年的GPI已经吸纳澳新日韩的基础上,相继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蒙古、阿联酋、巴基斯坦、印度等亚洲国家开展双边合作。

第四次战略概念变革:即本轮改革,源于2020年12月的《北约2030改革》,这次变革有两个特点:

- 第一个是大幅加强北约的政治色彩,彻底把这个军事底色浓厚的霸权主义工具包装成以所谓“民主”、“人权”为基础的价值观联盟;

- 第二个是以亚太为重点,深耕主要国家。本次变革,美国人提出要充分利用北约现有的GPI平台,以澳新日韩为抓手,维护或制定一切有利于它的秩序等级体系的全球规则和制度;

- 最新进展就是出台今天的主题《北约2022战略概念》。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详细梳理?

就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从历史和实证两个维度更准确了解对手,从而做到料敌从宽、谋敌在前。

我们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

在第一个零点时刻,为什么欧洲不但没有建立近在咫尺的安全和平机制,反而一步步演变成今天的混乱、被动局面?

今天欧洲的问题都可以回溯到这个问题上,所以我们来重点讲讲在这个历史关头,美国人究竟干了什么事情。

冷战后期,以 1989年12月美苏首脑老布什和戈尔巴乔夫的马耳他会晤为标志,苏联彻底放弃了与西方对抗的路线,不仅同意继续进行多项重大改革以换取经济援助,还宣布不干涉东欧国家的政局剧变、放弃全球干预政策。

戈尔巴乔夫显然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

苏联人的全面妥协有没有换来美国的回报姑且不说,这种里程碑式的转向至少意味着一点:

签署于1975年的《赫尔辛基协议》迎来了最终实现的历史契机。

《赫尔辛基协议》,全称《赫尔辛基最后议定书》,由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各国签署于1975年8月1日,是第一份由包括苏联在内的全体欧洲国家(除阿尔巴尼亚和安道尔)加上美国、加拿大一起签署的关于欧洲整体安全合作的文件。

这份文件历经两年三阶段多回合谈判而成,可以说是当时欧洲国家寄予厚望的一份战略性框架协议。

赫尔辛基谈判中的美苏团队

前排左起:基辛格、勃列日涅夫、福特、格罗米科

(格罗米科做了整整二十八年苏联外长)

但是,在冷战高峰期的七八十年代,美苏两国都不可能真正放弃对于霸权的争夺,因此《赫尔辛基最后议定书》签署时更多是象征性文件。

但到了马耳他会晤,内部处于崩溃边缘的苏联已经失去继续争霸的实力,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联执政者更没有要维持一个军事帝国的愿望。

为此,戈氏顶住内部少数强硬派的压力,提议将第二次赫尔辛基会议的时间由1992年提前到1990年,直接争取最终签署真正具有法律约束性的欧洲和平文件。

用他的话说,包括苏联在内的欧洲要和美国携手,建立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大厦”。

老布什在会晤中对这个提议不置可否,一句“感兴趣”就带过了。

美国人对欧洲的永久和平真的“感兴趣”吗?

当然没有。

如果有,它此时就应该抓住这个时机推动谈判,把安全和平机制落实起来,而不是转过头来开始谋划北约的东扩。

1990年7月,美国不顾马耳他会晤中达成的“北约与华约恪守边界、逐步和解”的共识,在北约伦敦峰会上明确提出要着手准备吸纳东欧国家。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逆势而动?

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的4月28日,受马耳他会晤鼓舞,期待能实现欧洲永久和平的欧共体12国在都柏林举行特别首脑会议,首次正式提出欧洲主要国家要在欧洲起“领导作用”。

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甚至还提出了“欧洲邦联”的构思。

欧洲国家的这些努力,说到底就是为了实现从戴高乐时期开始的梦想:

“希望有朝一日,欧洲将能自己保障自己的安全”。

如果沿着这个方向前进,欧洲的战略自主和整体安全将水到渠成。

这种情况对谁有利?

对包括苏联在内的全欧洲有利。

对谁不利?

当然是对美国不利。

欧洲一旦实现战略自主,美国的全球霸权将缺失最重要的一大块,其最核心的支柱——北约军事集团也将没有继续存在的合理性。

美国人显然不可能接受这个结果。

一边是维持欧洲存在的战略需求,一边是欧洲各国高涨的全欧和解呼声,怎么办?

美国人决定霸王硬上弓。

因此,欧共体的都柏林特别首脑会议结束一周后的5月4日,老布什便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发表讲话,明确提出:

“美国应当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在欧洲最广泛地存在下去。作为我们全球责任的一部分,美国在欧洲存在的基础仍将是北约”

这次讲话,就是在为该月底的美苏首脑会谈定基调。

他精心挑选了德国统一问题作为切入点。

1990年5月31日-6月3日,戈尔巴乔夫访问美国,老布什紧紧抓住戈尔巴乔夫在国内、党内急需支持的致命弱点,迫使苏联人在双边关系、军备控制、地区问题、人权、苏联犹太人、改革、特别是德国统一和欧洲前途等问题上全面退让。

对于戈氏的全面退让,苏联高层内部十分震惊,尤其是德国问题:

仅仅半年前,双方在马耳他才刚刚达成维持两德现状、用五到十年的时间过渡到统一的共识,现在美国人怎么就翻脸不认了?

此时,美国人的轻蔑已经写在脸上

其实道理很简单,形势变化让美国人需要翻脸不认人,只能开打德国牌:

德国统一问题是欧洲最敏感的地缘政治问题,欧洲国家特别是英法对于德国统一之后会不会重新崛起、会不会再军事化非常关注,此时强推两德问题,相当于迫使欧洲国家不得不在维持北约和独自面对苏德之间做选择,最终迫使欧洲不得不退让。

这是一次经典的围魏救赵。

这个战术还有两个“精妙”的地方:

一、可以以加强牵制德国为理由,推动欧洲国家同意北约接纳德国以东的波兰等国;

二、必然得到渴望统一的德国人的全力配合,而戈尔巴乔夫最大的改革外援就是德国,因此可以借力打力。

果然,德国统一问题一提出来,英国人就坐不住了,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也是最担心德国军事崛起的人,其名言是要“把德国拴在安全范围内”——马上前往苏联,试图说服戈尔巴乔夫松口,尤其是在维持美国驻德部队问题上松口。

这种打上门来蹬鼻子上脸的事情,戈尔巴乔夫再窝囊也不敢当场答应,因此会谈无果而终。

忧心忡忡的戈尔巴乔夫

但是,此时的苏联已经没有任何资本讨价还价。

撒切尔走之后的两天,6月12日,苏联人经过反复讨论,还是不得不以同意两德统一以换取来自德国的一笔救命援助。

当然,戈尔巴乔夫还是尝试提出若干条件,比如要预留五年过渡期、统一后的德国奉行军事中立、不加入北约等。

到了七月份,火烧眉毛的苏联又进一步退让到德国可以加入北约,但要同时加入华约,最后,又一路退让到德国可以只加入北约,但只能加入北约政治组织,但不能加入北约军事组织。

对于这种近乎祈求的条件,老布什当天就发表谈话直接拒绝了,明确表示德国必须无条件统一并完全加入北约全部组织。

图穷匕见,苏联毫无反抗余地。

6月22日,关于德国统一外交问题的“二加四”(即两德加美苏英法)外长会议第二轮会谈在柏林举行,达成无条件统一共识。

同日,东德人民议院通过决议,决定10月7日国庆节不再是法定节日。

随后, 东德又宣布从7月1日起取消对西德的一切边界控制,允许东德公民自由通过两德边界。

两德统一已势不可挡,苏联兵败如山倒。

在这番精心布局之后,1990年7月6日,北约伦敦峰会拉开序幕。

如美国所愿,会上欧洲国家没有再坚持弱化北约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的作用,也原则上同意了突破疆域、扩大北约。

7月16日,在苏共28大上再次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后的第七天, 戈尔巴乔夫和 来做最后攻关的时任西德总理科尔在家乡北高加索山城斯达罗波尔共同宣布:

苏联同意两德统一,并且统一后的德国将加入北约。

至此美国人在冷战之后维持北约、甚至将其扩大的战略目标全部实现。

他们付出的唯一代价,就是同意了欧洲国家的要求,淡化北约的军事色彩,加强政治色彩,以避免刺激此时即将从苏联废墟上走出来的俄罗斯人。

1991年11月,北约罗马峰会正式宣布将向整个中东欧启动扩员,此时已行将就木的苏联已完全没有力气进行哪怕是象征性的反抗。

以上就是北约首次战略概念变革《联盟的新战略概念》出台的始末。

这种强力破坏欧洲永久和平机制建立的做法,拉开了冷战后欧洲地缘政治矛盾不断升级的序幕,为此后从巴尔干半岛到乌克兰的延绵军事冲突埋下了深刻隐患。

最终结果还是由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全体欧洲国家来承担。

此后,美国又通过推动北约第二次变革,不仅完成了第一次变革中提出的吸纳中东欧国家,还进一步吸纳前苏联欧洲地区国家,使得俄罗斯不得不进入战略反制模式,从而彻底摧毁包括欧安会在内的欧洲和平支柱。

俄罗斯进入战略反制之后,欧洲就不得不更加抱紧美国,在这个情况下,美国顺势 启动全球布局,通过软硬兼施的方法推动亚洲盟友参加北约各种平台,为北约进一步扩散打下基础。

在欧洲的恶性循环中构建自己的“良性循环”,这就是美国。

而在第三次改革中,美国不顾欧洲传统安全议题已经漏洞百出的局面,又进一步泛化安全概念,以此扩充北约的“使命范畴”,同时在第二次改革中引入亚洲盟国的基础上,抓紧推动北约开展和亚洲众多非盟国的合作。

其核心目的,就是为第四次改革,也就是本轮改革做好铺垫。

从北约这段三十年历次改革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有力的结论:

一、在东西方冷战结束的历史关头,美国不但没有和欧洲相向而行、推动和平的到来,反而热衷于横生枝节、把问题复杂化,以图一己之私利。

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从未真正把欧洲安全与和平当成自己的使命,而仅仅是其实现全球霸权的工具。

正如其内部报告所言,“团结稳定的欧洲将会成为美国最大的威胁”,因此,它必须时刻保持欧洲内部的矛盾,哪怕没有矛盾,也要不择手段制造出一些来。

二、美国已将北约作为其实现并维持全球霸权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始终绞尽脑汁使之服从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利益需求。

三十年来,在美国主导下,已经彻底脱离防御性组织定位的北约肆意对从巴尔干到阿富汗的亚欧大陆主权国家发动战争,直接导致大量平民丧生,数千万人流离失所。

现在,它又将脱离 区域性联盟的定位,想进一步搞乱亚洲乃至全世界,美国人一边再三保证北约“区域性联盟定位没有变化、不寻求地理突破、不寻求到其他地区扩员”,一边又实实在在地搞扩张。

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在亚洲谋求构建军事集团的努力一再被挫败,比如冷战期间其主导建立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最终就黯然解散,因此不得不回头找回北约这个趁手工具。

我们不能任由它胡来。

2

抗美援欧”

站在这第二次零点时刻的历史关头,我们需要和欧洲通力合作,才能让亚欧大陆避免重蹈覆辙 。

欧洲有远见的政治家们为什么要如此看重欧洲独力维护自身安全的必要性?

因为把安全问题交由域外国家来操作,其结果必然是这个域外国家将以自己的利益作为第一考量,如果有需要,它将毫不犹豫出卖这种信任和托付。

从这三十多年的实践来看,美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三亿多人口的国家,向一个六亿人口的大洲渲染一个一亿多人口国家会对它发动全面侵略,这个事情从常理的角度不应该成立。

但三十多年来,美国硬是做到了。

从这个过程,我们就应该看到一点:

在实现以欧迫俄、以俄制欧战略目标的推进中,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们是具有高度的战略耐心和战术能力的。

三十多年里,美国的布局都比欧共体及后来的欧盟提前一步,而且总能“恰到好处”地制造出达成其目的所需的国际事件,因而从推动北约第一轮改革开始,就把欧盟想走、能走的路逐个封死,迫使欧盟不得不按其设定路线前进。

这就是为什么三十多年中欧盟屡次想夺回欧洲的战略自主权,最终却陷入今天的困境的直接原因。

只有看懂这一点,我们才能对美国推动北约本次变阵的真正目的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有效应对、予以反击。

那么,美国这次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

封堵欧盟的亚洲战略。

也就是说,美国的本轮北约变阵真正的目标并非中国,而是进一步遏制欧盟的战略自主。

而其根本目标,就是在其设想中的中美全面对决到来之前, 通过抢先给欧亚关系做一个对抗定性并制造事端、诱导其 自我实现,进而确保把欧盟牢牢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防止其欧洲霸权在将来战略竞争最吃劲的阶段出现崩塌,最终塑造出一个亚欧分崩离析、任由美国肆意行事的新格局。

说到底,还是想搞当年围魏救赵的老套路。

美国对失去欧洲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2021年4月,欧盟发布关于“ 印太地区”合作战略的结论文件,并于9月份正式出台 《欧盟“ 印太”合作战略》。

关键词,就是“合作”。

这个提法极大刺激了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

为什么欧盟要制定这个战略?

有三个原因:

一、欧盟对“印太地区”的经济依赖性:

这份战略文件指出,增长迅猛、政局总体稳定的 “ 印太地区 ”对于欧盟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双方经济高度互联,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牢固联系。欧盟作为本地区最大的投资者、合作伙伴和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贸易往来高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因此强化与本地区的合作是确保欧盟贸易与经济大局的根本举措。

其中,法国还特别指出一点,即“印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趋势十分强劲,使得本地区经济体能克服经济异质性的弱点,成为全球经济的轴心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

二、在全球议题上的合作需求:

欧盟认为, “印太地区”既是全球环境挑战的重要来源,也是绿色转型的潜在受益者。欧盟与本地区 的合作对实施包括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内的全球议程十分重要,因此必须共同努力,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的疫后社会经济复苏。并且,欧盟也希望能抓住本地区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的强劲需求,借以加强自身在全球议题上的领导力和实现自身利益。

三、对全球安全格局的关切:

欧盟认为,阿富汗局势的演变说明了印太地区的局势直接事关欧洲的安全与繁荣,指出 “印太地区”在全球军费开支的占比已经提升至将近三成,军事力量对比欧洲大幅上升,非传统领域的混合威胁也在增加,因此其自身应发挥作用应对这种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为建立‘印太地区’的区域安全架构做出贡献”。

简单来说,就是想更多参与,害怕被甩下、边缘化。

以上是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对“印太地区”的战略考量,在其制定过程中,西欧(老欧洲)和中东欧(新欧洲)的考量又不一样:

欧洲 是希望借助制定“印太战略”实现东向联合,放大欧洲影响力,借以逐步实现战略自主,这也是这个战略命名为“合作战略”的原因;

新欧洲 则更多是希望通过界定和“印太地区”的关系,从而推动欧盟与美国更深入协调,借以强化美欧关系,继而提升自身的利益。

这是由新老欧洲在国际秩序中的不同生态位决定的:

过去四百年间尝过肉味的老欧洲知道在美国的体制下自己最多只能喝汤,现在亚洲起来了,越早入局将来获利越大,说不定又能重新吃上肉;

在这点上,老欧洲们是有共识的,法德这些不说,两周前欧盟峰会期间荷兰、比利时领导人都出来语重心长地告诫新欧洲:

而 加入西 方体系三十年来还没尝过肉味、也没喝过肉汤的新欧洲则是知道自己没有 吃肉的本事,因此 希望自己能利用这个变局,利用美国的力量在世界秩 序中上升一个台阶,搞点肉汤喝喝 。

有部分新欧洲国家政客甚至希望通过反华来获得这种喝肉汤的地位。

扬沙当时我们介绍过,后来五月份败选下台了

以上是关于欧盟“印太战略”的基本介绍。

概括起来,就是:

深化经济联系、应对共同挑战、扩大安全与防务接触,奉行有原则的现实主义外交路线。

这个基本路线反应了欧盟在全球权力中心东移大背景下的自我定位,其中固然有其惯性思维和意识形态的成分,但更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其对长期利益的需求。

这种利益就决定了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和发展利益分配管控好分歧,让合作共赢成为未来的亚欧主流。

也因此,我们绝对不能被美国试图营造的所谓价值观同盟假象所迷惑,要有足够的战略判断能力和定力,要看到现实主义才是欧盟的底色。

我们有些同志性子比较急,容易被美国挑动的欧洲国家的战术配合动作激怒而要求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把欧洲国家打为敌人,这就是没有看到上面这一点本质,中了美国人的圈套。

我们应该看懂的一点是:

正是欧洲这种现实主义,才使得影响力日益衰减的美国如坐针毡,着急的是美国,而不应该是我们。

这种局面,和它三十二年前面对欧洲历史变局时的焦虑处境 如出一辙,因此,它才想要故技重施,用当年威逼利诱欧洲国家同意维持北约、进行东扩的伎俩再次封堵欧洲国家的和平、合作、发展之路。

这就是美国推动北约这个以北大西洋为名的军事集团染指亚洲的根本原因。

它要用这种方式,把最终导致欧洲陷入混乱的那一套做法复刻到更大范围的亚欧大陆上,最终挽救其岌岌可危的全球霸权。

对美国来讲,这个需求现在变得日益迫切,因此对欧洲的紧逼也在一步步加强。

看懂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加强和欧洲、特别是以法德为首的欧洲主要国家的合作。

就因为对于它们来说,美国已经把刀架在脖子上了,奋起反抗已经迫在眉睫。

组建欧洲军队是实现欧洲战略自主的必由之路

因此,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支持欧洲的战略自主、走合作共赢路线,才能避免进入美国制造的假象陷阱,使其分化中欧、进而分化亚欧的目的不会自我实现。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相当于是在协助欧洲主要国家稳住欧洲局面,是对美国强行把缰绳套在亚欧大陆战略阴谋的逆向瓦解,是一场必须开展的 “抗美援欧”事业。

但是,援欧援的是哪个欧?

很简单,谁愿意走和平合作发展的路线,我们就支持谁;谁想走对抗分裂倒退的路线,我们就反对谁。

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胡子眉毛一把抓。

以法德这两个欧洲引擎为例,在欧盟出台《“印太地区”合作战略》之前,这两个国家就已经率先出台各自的“印太地区”战略。

这两个国家的战略均强调了要奉行多边主义、构建多极化秩序,对中国的定位和表述也比较温和审慎,更多强调要在新时代实现多边合作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荷兰也制定了自己的“印太地区”战略,同样主张以国际条约为依据、以国际机制为载体,在多边框架下推进与“印太”伙伴的务实对话与合作。

试问,我们和美国,谁更不愿意听到上面这种表述?

当然是坚持维护一超独霸的美国。

因此,支持走正确路线的欧洲,就是我们务实、有利的战略选择。

这也是在欧盟峰会之后我们宣布空客采购的大背景。

目前空客前三大主权股东分别为法国政府的SOGEPA(法国航空投资管理公司)10.92%、德国政府的GZBV(德国投资管理公司)10.9%、西班牙政府的SPEI(西班牙工业参股公司),其126000多名员工更是遍布欧洲乃至世界各国。

因此,通过空客采购展现中欧合作对于欧洲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福祉,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选择。

相应的,欧洲肯定也要在航空领域给予我们相应的回报。

至于本次交易会不会影响我们自己大飞机发展,这个我们眼光要放长远。

根据美国波音公司去年做的测算,2021-2040年,中国民航的复苏和持续发展将 驱动航空公司购买约8700架新飞机, 其中包括约6500架单通道飞机和1850架宽体飞机,创造出价值1.47万亿美元的新飞机市场。

也就是说,本次对空客292架飞机、约328亿美元的采购仅仅是这个大盘子里的一部分,我们的大飞机更多着眼的是未来。

而要能在这个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现在就必须通过与欧洲的合作来获得更多的全球标准、全球准入筹码。

这个合作与博弈相交织的过程,就是中国和欧洲合作与博弈的缩影。

但显然,只要能排除掉域外因素的干扰,这个蛋糕最终的受益者,都仍是中欧双方。

只要有这个利益在,美国想在亚欧大陆上再现三十年前的扭转乾坤,就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空中楼阁。

以上就是关于北约第四次变革的分析,结合此前我们梳理的北约内在矛盾演变趋势,我们可以提前给美国这番煞费心思的布局做一个预判:

“包藏祸心,机关算尽;作法自毙,劳而无功”。

原因无他,就在于美国这回碰上的,是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网友:青岛一售楼处被业主围堵!每平15000多元跌至毛坯7000多…

网友:青岛一售楼处被业主围堵!每平15000多元跌至毛坯7000多…

火山诗话
2024-06-17 06:08:53
上海高中生写下断绝父子关系的长信!“他们离婚约定房子给我,爸爸却反悔了...”

上海高中生写下断绝父子关系的长信!“他们离婚约定房子给我,爸爸却反悔了...”

上观新闻
2024-06-10 11:20:59
电磁脉冲弹?三大国都捂得紧紧的,怎么会让黎巴嫩在沙瀑里捡到?

电磁脉冲弹?三大国都捂得紧紧的,怎么会让黎巴嫩在沙瀑里捡到?

客馆游国
2024-06-17 14:40:42
上雷霆手段:中国海警登菲船!菲媒沉默一整天,仍持续失联中

上雷霆手段:中国海警登菲船!菲媒沉默一整天,仍持续失联中

芯怡飞
2024-06-18 00:10:26
欧洲大选右翼党团大获全胜,27国一致原则或让冯德莱恩再次登顶

欧洲大选右翼党团大获全胜,27国一致原则或让冯德莱恩再次登顶

法制社会报
2024-06-11 13:04:11
奚梦瑶陪四太梁安琪看排球,婆媳互动频繁,四太超级开心

奚梦瑶陪四太梁安琪看排球,婆媳互动频繁,四太超级开心

素素娱乐
2024-06-18 08:58:05
被大49岁的谢贤养了12年,拿2000万分手费走人的coco,如今怎样了

被大49岁的谢贤养了12年,拿2000万分手费走人的coco,如今怎样了

闻星盼夏
2024-06-17 18:50:02
南方医科大处分救人老师后续:俞莉已被停诊,校方二次回应太教条

南方医科大处分救人老师后续:俞莉已被停诊,校方二次回应太教条

六毛朵朵
2024-06-17 16:31:15
天涯已不在,神帖永流传!天涯论坛的几则神帖,让人读后醍醐灌顶

天涯已不在,神帖永流传!天涯论坛的几则神帖,让人读后醍醐灌顶

文史达观
2024-06-13 14:08:00
美国将伊拉克一民兵组织认定为恐怖组织

美国将伊拉克一民兵组织认定为恐怖组织

界面新闻
2024-06-18 07:19:53
过“紧日子”的地方政府,已经把手伸进老百姓的口袋里去了

过“紧日子”的地方政府,已经把手伸进老百姓的口袋里去了

浮事记
2024-06-03 11:48:21
0-3惨败罗马尼亚,连国旗都印错,乌克兰不是慢热,而是漫不经心

0-3惨败罗马尼亚,连国旗都印错,乌克兰不是慢热,而是漫不经心

卡灵顿分析师
2024-06-17 23:19:08
短短24小时,欧洲杯乱了:诞生3场冷门,种子队遭首败,弱旅登顶

短短24小时,欧洲杯乱了:诞生3场冷门,种子队遭首败,弱旅登顶

侃球熊弟
2024-06-18 02:51:50
王思聪21岁现任宣战!曝大量私照长腿吸睛颜值高,甜蜜躺女方腿上

王思聪21岁现任宣战!曝大量私照长腿吸睛颜值高,甜蜜躺女方腿上

裕丰娱间说
2024-06-15 18:49:24
78枚金牌遥遥领先!俄罗斯在金砖运动会爆发,中国仅11金太低迷

78枚金牌遥遥领先!俄罗斯在金砖运动会爆发,中国仅11金太低迷

体坛知识分子
2024-06-18 06:20:02
抖音正式下架,苹果用户怒了!

抖音正式下架,苹果用户怒了!

果粉俱乐部
2024-06-17 11:44:53
锁定奥运第3档!中国女排最差分组:抽到巴西+土耳其,小组难出线

锁定奥运第3档!中国女排最差分组:抽到巴西+土耳其,小组难出线

侃球熊弟
2024-06-17 06:58:13
上海这一夜,袒胸露乳的姚晨和金晨,输给了“又土又矮”的周迅

上海这一夜,袒胸露乳的姚晨和金晨,输给了“又土又矮”的周迅

秋姐居
2024-06-17 16:12:18
成为蔚来汽车供应商,比亚迪动力电池外供再下一城

成为蔚来汽车供应商,比亚迪动力电池外供再下一城

界面新闻
2024-06-17 22:53:05
小提琴家被童年霸凌者要求在婚礼上演奏,这后续发展,简直爽文!!

小提琴家被童年霸凌者要求在婚礼上演奏,这后续发展,简直爽文!!

英国那些事儿
2024-06-16 23:33:14
2024-06-18 10:10:44
晨枫老苑
晨枫老苑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185文章数 119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普京罕见访朝一箭三雕 中方回应四两拨千斤

头条要闻

牛弹琴:普京罕见访朝一箭三雕 中方回应四两拨千斤

体育要闻

24年后,他们终于又在欧洲杯赢球了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广汽也想“掀桌子”了?

科技要闻

低价“6·18”没有狂欢

汽车要闻

传奇新篇章 全新一代大众迈腾来了

态度原创

艺术
旅游
数码
本地
公开课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旅游要闻

游客放狗进赛里木湖追天鹅,景区回应!

数码要闻

苹果 watchOS 11 带来惊喜功能:Apple Watch 终于支持更换铃声

本地新闻

能动司法尽“执”履责 ——“交叉执行”高效能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