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太原日报》报道了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发展,充分肯定了该院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极大鼓舞和鞭策了该院全体员工,决心以更足的干劲做好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原文】
“长城”崛起 呵护健康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又是一年春光正好,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的医护人员正以饱满的热情守望着初心,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着优质的医疗服务,他们在精心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让患者再次看到了迎接美好生活的希望。
携手抗“疫”
3月19日,太原市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再度“清零”。看到这个好消息,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王婷婷等6名护士开心地笑了,胜利的喜悦溢于言表。回想起2月底的紧急支援任务,她们依然记忆犹新,虽然很辛苦,但得到更多的是能参与前线抗“疫”的荣光和责任。
今年2月24日,太原市尖草坪区一高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5日晚,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接到疫情防控共建单位太原市杏花岭区坝陵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急电话,希望院方能派人前往增援,为太原市中北大学等几所院校的1万余名师生进行全员核酸采样。时间紧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院立即组织抽调6名核酸检测人员,协同坝陵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共同完成核酸采样工作。
“虽然咱们是民营医院,但疫情防控同样责无旁贷。”2月26日早上天光微熹,院长王占海等医院领导亲自为王婷婷、李圆、王泽霏等6人送行。
穿好了防护服的几人被分配去为中北大学返校学生采集核酸。虽然之前都经过系统训练和考核,但初次参加这样大规模集体采样,几人不免有些紧张,多少有些不适应。随着对现场流程的逐步熟悉,大家也就熟练起来。现场排队的同学秩序井然,采样完成后,还会笑着道谢,说声“辛苦了”。忙碌中十几个小时转瞬即逝,3000多份标本采集完成,大家肩膀、双腿早就疼得抬不起来,可心里那份热忱却丝毫未减。周日,她们又精神饱满地出发了……。
“这次能与前辈们并肩作战,为太原市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再累也值得。”护士王晓凤说,愿春暖花开,疫情早日散去。
其实,从新冠疫情发生之初,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就没有置身事外。看到武汉医护人员常以方便面充饥,又了解到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病房会一呆就是十几天,吃饭也总是凑合,便以长城集团的名义向该院捐款人民币10万元,定向用于改善医护人员伙食。疫情期间,得知太原市临床用血紧缺,他们便积极连续多次组织医护人员参加无偿献血。“热血有温,真爱无价。虽然没有冲到抗‘疫’最前线去抢救病人,但我们也希望能出一份力。”王占海院长如是说。
守护健康
“老爷子闲不住,拿着电动剪刀剪枝,一个没注意,竟把拇指生生切断了。”73岁的石大爷刚接受了断指再植手术,左手需要不停地在烤灯下照射保温,以防止吻合血管痉挛。
3月中旬,石大爷在自家果园里劳作时不慎受伤,儿子赶紧把老人的断指包好,带人到当地医院治疗。可医生一看老人的伤情,认为这是非常专业精细的手术,为大爷清创包扎后,便建议他们到省城医院治疗。
当天,接诊的手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范永辉就为石大爷进行了断指再植手术。断指再植远非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是一项极其考验专技和耐心功力的精细手术。
手术中,医生先仔细将创面上的泥土等异物去除,避免造成感染,然后用克氏针(一种细钢针)将他截断的骨骼,固定回原位,这好比房子重建时要用钢筋先搭起框架。骨骼固定后,再将被利器斩断缩回手掌的肌腱找出,并一一缝合断指上能承担手指伸屈功能的肌腱、动脉、静脉及神经。血管吻合更是关键。手指血管形态宛如树木伸出枝桠,指根部血管较细,直径约1毫米,指尖部位仅0.3毫米左右。缝血管的线比头发丝还细,放在桌上难以看出。缝合好后,一般要观察7至10天,用药保证血运通畅,避免血管痉挛或者血管里形成血栓。而这却仅能算是手外科的简单手术。
“肢体每个部位都有其独特功能,一旦再植失败,伤者面临的就是截肢、致残,生活会有很大影响。”范主任告诉记者,他们的职责就是让这些伤者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守护他们的健康。
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始建于2000年,是一所以创伤骨科、手足外科、肢体重建科、小儿骨科、外科为特色的专科医院,一直以来,医院都以“敬畏生命 守护健康”为宗旨和使命。
给予希望
“大夫,你快帮我们看看吧,孩子他爸的腿还有救吗?”2月中旬,来自原平的大车司机刘师傅突然遭遇车祸,双腿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走了多家医院,医生给出的结论都是双腿可能保不住了。
“截了双腿,这个家的顶梁柱就倒了!”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刘师傅和爱人来到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这次,夫妻俩得到了肯定答复。记者见到刘师傅时,他的双腿被形状似脚手架的外固定支架固定,曾经粉碎性骨折的双腿已经被医生手术整复,并应用重建外固定支架固定,腿上的伤口也逐步愈合。虽然经历了车祸的劫后余生和手术的痛苦,但康复后的希望,让他依然能笑对生活。
这项外固定支架技术,也是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的一项绝活。多年来,该院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黄雷教授的大力支持指导下,采用重建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四肢骨折病例上百例,均取得良好疗效。
从2008年起,医院就多次选派优秀医生前往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进修学习。北京积水潭医院可以算得上是我国手外科的发源地。1958年,王澍寰院士率先在那里建立手外科专业。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骨科手外科副主任兼肢体重建科主任李建峰就先后多次在积水潭医院进修,参加肢体延长与重建高级培训班等。如今李建峰已成长为手外科,尤其是外固定与肢体重建方面的“大咖”。骨科手外科主任兼创伤骨科主任范永辉也是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自己培养起来的专家,同时他也是太原市首个由民营医院培养出来的正高级主任医师。
这些青年专家不仅潜心“取经”,学到了积水潭医院的优秀治疗技术,与培训医院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还进一步把所学应用于临床科研。2021年底,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好消息,该院李建峰团队发明的“一种手部肌腱断裂康复训练器”被正式授予专利,而这项专利的发明能预防肌腱断裂术后粘连,实现早期康复训练,促进手功能恢复。
范永辉主任也不遑多让,发表多篇专业论文,让更多的同行,认识了肢体短缩——延长技术在小腿严重创伤中的应用,分享了股骨开放骨折保肢成功的病例。
“我们的每一次成功救治,可能就会给患者带来不一样的人生。”采访中,几位专家这样说。
党建引领
在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的院史陈列室内,一块展板,20多年历程,从为3岁幼儿断指再植,到为九旬老人进行股骨头置换,13项省内首例甚至国内第3例……记录着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的成长崛起,也记录了他们在骨科手外科的一路探索奋进。
除了在新技术、新项目上的探索,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多年来一直努力在抓党建、做公益,从心出发打造一个业务强、党性高、有温度的医疗队伍。
院史陈列室里,2021年由市委组织部颁发的“‘双强六好’市级示范党组织”奖牌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上。“这是我们最看重的一个荣誉。”该院党支部书记赵峰告诉记者,这是对我们基层党建工作的一种肯定。
在公益路上,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也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从2009年起,医院资助了山西中医药大学的6名贫困学子,几年来共计捐助15万元助学金。医院还为其中一名家境特别贫困的学生提供了工作岗位。去年,郑州市遭遇洪涝灾害,医院在第一时间向郑州市慈善总会捐出救灾款10万元。每年,他们还会为生活困难的患者减免治疗费10余万元,并定期为辖区敬老院捐款捐物,送医送药。今年,医院又出资资助了一个全新的爱心项目,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开设艺术课,让这些孩子们打开艺术之门,也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帮他们找回自信。
乘风破浪正当时,长城崛起护健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长城人”以融合创新的精神,恪守操德,修炼技能,情系百姓,造福患者。敬畏生命,守护健康,“长城人”以娴熟精湛的技术,昂扬激情、优质服务,呵护百姓健康。
(来源:太原日报)
(责编 张丽 闫珊 助编 张培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