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次性看懂元宇宙:是开疆拓土还是新一轮割韭菜?

0
分享至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过去一年,整个科技创投圈最火爆的概念毫无疑问就是元宇宙。但是半年过去,元宇宙似乎没有带来类似当年移动互联网乃至5G刚发布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局面。

全网各大内容平台看来看去似乎真正懂得人不多,帮大家讲清楚的就基本上没有,甚至于整个话题下弥漫着割韭菜的气息。

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原因有很多,一个是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扎克伯格。很多人一看到那张机器人脸就觉得有诈——外星人亡我之心不死,又来侵略地球了!


另外就是这几年互联网行业垄断现象很是严峻。资源和权力过度集中,而监管和财富再分配略显滞后,人民群众都被割麻了。

再加上元宇宙一出整个币圈立刻沸腾了,对韭当割/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炒币、炒NFT、然后是炒虚拟房产、虚拟地皮,验证了吃瓜群众对元宇宙割韭菜的种种怀疑,而扎克伯格原本就有搞虚拟币的野心这下彻底说不清了。


总之,目前网上对于元宇宙这个概念的讨论基本上沦为了韭菜和镰刀的战场,元宇宙真正能带来的变革反倒靠边站了。

那元宇宙等于割韭菜这事儿到底对不对呢?对,也不对。

对是因为确实很多人在拿这个概念割韭菜。那些炒币、炒NFT的人,那些炒元宇宙概念股的人确实在利用人们的情绪赚钱。

而不对是因为,不论是元宇宙带给我们的生产力提升,创业机会爆发乃至于生活方式的颠覆,

还是同样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都要比一句轻飘飘的割韭菜要巨大而深刻得多。

研究了这个问题两个多月,我的结论是:元宇宙是以VR为媒介的下一代的互联网,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将超过过去十年让人既爱又恨的移动互联网。


它是那种真正的历史大趋势,是无论向好向坏都必须抢先占据的关键节点,而且它的到来将会比大多数人想象得更快得多。

就在不久之前,游戏圈发生了业内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微软突然动用足足一半的现金储备、以40%的溢价、狂砸近700亿美元现金收购了躺尸已久的动视暴雪,只因为带领微软走出低谷的CEO萨蒂亚·纳德拉认定“这会在发展元宇宙平台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我的理解就是微软要为发展元宇宙平台积累足够的优质IP资产,放着那么多韭菜不割自己先烧700亿美元,至少微软是认真了。

1995年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从宽带到操作系统到浏览器要素基本完备,这是美国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先行几十年的结果,但今天copy to China的时代过去了,“元宇宙”这个新概念下的产业与生态仍旧一片草莽,中国就要跟美国并驾齐驱、同步探索新一代的互联网 ,直面科技前沿的未知与焦虑。

抛开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乱象,为了看清全球信息产业未来的大趋势、把握属于我们的机会、

规避和转嫁必将到来的巨大风险,就必须要搞清楚所谓的元宇宙到底是个啥。

01

元宇宙为大众所知得益于脸书CEO扎克伯格的推广。特别是去年10月29日扎克伯格在Facebook Connect 2021发布会上,宣布把公司名改为META All in 元宇宙,这番操作震惊了世界。

按照扎克伯格的原话:下一代的平台和媒体,将会是一个沉浸感更强,更具象化的互联网,你会获得一种置身于其中的体验,而不是在外面看着它。我们称之为元宇宙。


这里显然说的就是VR虚拟现实,而不是什么区块链。

2014年 Facebook收购了VR游戏眼镜公司Oculus。后来这公司差点破产,是扎克伯格下场亲自重整Oculus的业务才帮助它逐步走出泥潭。

到了2020年10月13日,Oculus发布了最新一代VR一体机设备Oculus Quest2,一年下来销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台。


1000万台相当于索尼PS5一年的销售量,与第二代Iphone也就是 Iphone3G的销量类似。

1000万台通常被认为是创新数码产品走向爆发的临界点,是围绕产品建立生态的起步门槛。

这样梳理下来我们大致可以推断,扎克伯格认为社交网络时代的Facebook已经到头了,在短视频领域与tiktok的战役已然宣告失败。而恰在此时,旗下的VR产品的适时破圈,让他看到了翻盘的机会。

全球社交网络的统治者要转型做VR了,但问题是前几年被VR泡沫坑翻的消费者和投资人还没死呢。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VR这个概念不宜多提。于是他就从美国科幻小说圈顶流尼尔史蒂芬森的书里白嫖了一个概念:不如就叫元宇宙Metaverse!

就如同中国的科技大佬总喜欢搞什么降维打击是一个道理,所以,扎克伯格显然不是咬着“元宇宙”三个字辩经,或者要怎样才能媲美现实宇宙,他纯粹就是想宣传一下以VR为媒介的下一代互联网应有尽有,充满无限想象,大家赶快一起搞吧!


如果扎克伯格喜欢《红楼梦》,取个“太虚幻境”也是可以的呀。

所以扎克伯格口中的“元宇宙”的本质就是“以VR为媒介的下一代互联网”。当然我知道扎克伯格他要怎么理解是他的事儿,更重要的是VR何德何能可以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

如果只把VR当成一种显示技术那显然是不够格的,但如果把它当成下一代的人与信息世界的交互系统,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02

互联网最早起源是美国军方的ARPA网,是一种帮助科学家远程操作计算机的网络,完成的是人与电脑的连接。


说白了,就是当年大型计算机时代电脑就那么几台,如果我不在电脑所在的城市还想算数据

就要把数据发给一个小弟让他帮我操作,而这里存在一个信息丢失的问题也就是那个小弟必然会搞错,如果我能直接远程操作电脑那就舒服多了。

后来鼠标、图形界面操作系统、浏览器的发明让互联网进入了书房、卧室、办公室完成了固定场景下人与人的连接,再后来智能手机和3G、4G网络让互联网突破了场景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连接远隔千里的每一个人。

然而这就是互联网的终点吗?互联网已经完成了它连接人的使命了吗?

那当然是没有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干什么都通过手机,数字经济占GDP比例已经达到30、40%,我们可以瞬间向世界上的任何角落传递信息,但我们所处的空间位置好像还是很重要啊:北上广深的房价依旧贵得离谱,一平米的价格能在鹤岗买两套房。

其实在鹤岗,网络是一样的、电脑也是一样的、微信也是一样的,生活服务也都是有的,更何况现在大多数白领工作已经不需要人在现场了,写文稿、剪片子、画图、写代码……有哪个是非得在领导眼皮子底下做的呢?


甚至很多时候同一间办公室、甚至同一张办公桌的两个人都是用微信在沟通。既然如此,为什么大部分的单位,不管是公司,政府,还是学术机构都没有选择异地办公呢?为什么大家还是在往北京挤呢?你不觉得这很蛋疼吗?

原因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就是QQ、微信、钉钉、云会议根本无法替代面对面沟通。

人与人的沟通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图像文字本身。你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妆容气色,还有你与人交谈的距离,角度,姿势,甚至你本身坐在哪个工位等等都蕴含了大量信息,这些都没办法通过现在的互联网传达。

你说你出去钓个鱼,你老婆回了一句“嗯”,这个嗯到底是“亲爱的快去钓吧么么哒”还是“你敢踏出这个门老娘弄死你呢?”,你不在现场察言观色你敢贸然决定,根本就是在作死啊!

假设我们把周一例会挪到腾讯会议上开,虽然理论上也能把事儿说清楚但是大家感觉不到对方的存在啊,搞不好你都急得要拍桌子了你同事还在另外一头逗他们家的狗,那可不得聚在一起才行嘛!

一个组织要聚沙成塔,要的不仅仅是图文信息传递还要有凝聚力、要有组织力、要有人与人之间全方面的连接。

而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恰恰就无法提供这种连接所必须的临场感,而临场感恰恰是VR虚拟现实区别于传统屏幕的关键。

我来现身说法下。

就好比我们看一个高圆圆演的剧,隔着屏幕看即便剧情再甜你都无法完全带入,正所谓:

后来/乡愁是一块小小的屏幕

我在外头/媳妇儿在里头

而一旦你真的进入其中,那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种扑面而来的临场感的来源是什么呢?因为我们人类本来就是生活在三维世界的动物,并且是双眼长在前面有空间感知能力的猎食者,只要进入到了一个三维世界我们的基因自己就会动,这是无需学习的本能。

在一个足够精细的三维虚拟世界,我们的大脑会被欺骗,它会觉得这是真的,会认为那个跟我们开会的人就在我们面前,这是在二维屏幕永远无法实现的体验。

03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人只有被视听信息完全包裹才能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什么4K、8K视频推广如此缓慢?因为起不到效果啊!


你老在那里宣传4K能让我身临其境,但我一眼就能看到屏幕的边框、看到屏幕左边叠的一摞书、看到屏幕右边冒热气的咖啡、我的猫还在屏幕前打滚……你当我傻啊?我怎么身临其境?

别说4K视频,就算400K视频我也没法身临其境啊!

另一方面容易被人忽略的是,人的空间感知并不仅仅来自于视觉,更来自于眼球获取的视觉信息和内耳前庭获取的位觉信息的统一。也就是说,你头部的转向和移动必须跟你眼睛接收的画面变化同步起来。

2017年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空间感知课题组在《eLife》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证实在大脑识别和感知空间的过程中,不仅头部参考系——也就是耳朵里的位觉信号直接输入非常重要,而且源于眼球参考系的视觉信息在大脑中也需要被转化成头部参考系。

只有完成了眼睛与头部空间参考系的统一才能形成稳定准确的空间感知,这就是为什么2D屏幕感觉最真实的体验有两种:

一种是电影院大屏幕——一关灯把外界信息全部屏蔽,形成一种部分包裹的感觉;

第二种是大弧度的曲面屏——让头动起来强化视觉空间感知,但屏幕再宽、弧度再大也改不了2D画面的本质。


只有头戴式的VR显示技术,用图像音频包彻底裹住我们的试听感官、让画面随着头部动起来才能完全突破第四面墙,让你觉得你就在里面带来真正的沉浸感和临场感。

进一步来说,也正因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身是3D的,任何2D的内容表达都意味着我们受到了降维打击、大量信息被丢失了!

就比如我们家里搞装修,不管是看设计图还是透过屏幕去看一个伪3D渲染效果,我们的大脑都无法真正体会装修完是什么样子、住进去是什么感觉、更无法避免货不对板的情况。


所以常识是,如果是批量出售的精装修房子就必需要有样板房。如果是自己家装修就必须要有个人盯着,不然装修公司给你搞出一个离天下之大谱完全不一样你没有任何的办法。

最好的方案就是设计师直接在VR空间把装修完的效果给你做出来:所有墙面、摆设、装饰的位置、尺寸、颜色花样乃至它表面的纹理……给我精确到0.1毫米;冬至那天上午十一点阳光照射进来的那个气氛,也要跟最终的效果一模一样。

然后我们把设计文件打个区块链标签保存下来,就是这样谁也不能改,等装修交付的时候在房子里打开VR把设计图叠上去对照一下:为什么我的吧台往左偏了1.23厘米你得给我一个解释!

同样的道理,买衣服怎么买?买衣服最重要的因素我穿上好不好看,但现在这种2D屏幕里面看图的方式实在是看不出来,那个模特穿起来的样子跟我有关系吗?就应该把尺寸颜色材质剪裁一模一样的虚拟衣服,往一个跟我一模一样的虚拟人身上套一下,试搭一下,然后再考虑下单,不要相信买家秀。

同理,订酒店应该怎么订?不要去看酒店的照片就应该直接进入一模一样的虚拟房间先感受一下装修的氛围,窗外的风景。

可以说,随着VR显示技术发展成熟,不仅能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信息传递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今天大多数依靠信息不对称骗钱的坑爹套路都将不再成立。

再进一步,今天各位在原神里买的纸片老婆难道真的只能是个2D纸片人吗?能不能有个一模一样的老婆在虚拟世界里等着我回家?


这就是计算机交互技术一步步迭代而来的结果。

在电脑远古时代,程序员用打孔的纸带操作计算机通过显像管看结果。后来有了键盘鼠标、有了视窗系统、有了液晶屏又出现了手机系统、触摸屏,甚至AI智能推送。

人与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越来越直接,越来越适应生物本能,冗余的工具和操作越来越少。我至今难忘2007年1月9日iphone初代的发布会上,乔布斯在引出多点触控功能时曾有一段这样的表述:

“为什么要用一个棍子去操作手机呢?每个人不是天生就有十根手指吗?”

十几年后,这个疑问再进一步:“为什么一定要把本来三维世界的信息压缩成抽象的二维页面,然后再训练所有的人去用这个2维页面呢?”

因此,让人可以进入屏幕中虚拟3D世界的VR自然成为了下一代互联网,提供真实临场感和处理海量信息的必然选择。


同时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很多美好的设想,但它们大部分却不一定会成为现实,至少不会在短期内成为现实,对于这个时机的误判是很多人投身科技产业结果嗝儿屁的根源,也是很多地方鬼城一般的科技产业园的来源。

元宇宙的壮阔未来离不开这种临场感的实现,而临场感的实现是基于VR技术的成熟。5、6年前商场里那种让人玩了一会就想吐的VR显然是不行的。

那么现在VR技术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了呢?

04

作为一个练习时长两年半的VR练习生下面就由我来带大家简单感受一下现在最新的VR产品。

VR生态当中,眼下最多的内容当然是游戏,不管是在steam平台、还是facebook自己家的平台都有数以千计的VR游戏,加上其他平台总数超过上万款。我这两个月亲测了大概二三十款,还是有不少质量不错的。

比如这款《半条命Alyx》是G胖他们公司在时隔13年后做出的半条命系列续作,从效果上来看毫无争议是目前VR游戏的扛鼎之作。

进入游戏,画面蹦出来那一瞬间,说实话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因为太真实了!


站在阳台上俯瞰着下面欧陆风情的街道,可以看出阳台的栏杆有点锈迹斑斑,下面的街景也有些缺乏生气,甚至于我自己手指甲里面的泥都清晰可见。

不自觉的,一个问题猛然冲入脑海:我在哪?发生什么事了?于是我抬头看向远处有个好像巨型火箭一样的东西,无数管道连接着城市似乎在吸取城市的能量,还有十几米高的三脚机甲轰鸣着走过,一只脚跨过我的屋顶踩在我的眼前,我的肌肉与头皮下意识在紧缩,然后要抬头才能看到它的全貌……不需要任何额外解释,我知道这是被外星高科技文明入侵之后的人类末世。

这种真实感怎么说呢?


《半条命Alyx》的第三关游戏时间大概一个多小时,我整整卡了一个多月才通关。不是因为它难,而是我被吓得不敢进游戏你敢信?

我每次登陆游戏都要做非常长时间的心理建设,然后进去只能打一个小场景急忙退出来,因为在这样一个精细的VR世界,虽然我的理智知道这是虚拟的但我的大脑直观感觉一切都是真的,这种第一感觉我绕不过去。这种外星食人生物从不知道什么角落突然向我扑过来的感觉,真的很难用言语描述。

记得十多年前玩上一代《半条命》的时候,有一章叫做We dont go to Ravenholm。我一直觉得那是当年玩过最恐怖的游戏章节,而VR版的半条命Alyx完全提升了一个维度,我甚至觉得这种游戏体验如果让设计师放开手脚创作能把活人吓死!

更强的临场感则来自与场景内的虚拟物品互动。


比如拿起这个水彩笔在玻璃上写字,手感真有笔尖在摩擦平面的意思;而当我拿起一个汽水罐抬头看到前面有个水桶的时候,灵魂瞬间觉醒,我犯了一个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开始玩起了投篮——后仰跳投、低手挑篮、最后是很蹩脚的左手投篮,手感真实细腻诚实反映了我的球技。

随着剧情推进,我从僚机那里拿到了枪,但视野里并没有出现一个准心,那怎么瞄准射击呢?难道是凭感觉乱打?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足有半个小时之久直到我猛然醒悟:现实当中拿92式手枪怎么打就怎么打呗。

前后瞄准器加眼睛三点一线瞄准——砰!除了火药爆炸声比较轻外加没有后坐力之外,就跟靶场练枪是一样的。


打完一个弹匣后换弹夹不是键盘上按一个按钮哦,而是右手按键弹出旧弹夹、左手从背包里拿出新弹夹塞进去、还需再拉一下枪栓重新进入射击状态。

后来又拿到一把霰弹枪,你知道怎么上膛吗?是这样甩一下,是不是有点阿诺德施瓦辛格内味儿?

我不得不说这才是真正FPS主视角射击游戏啊!相比之下,以前那种对着屏幕上一个点猛按鼠标的游戏顶多算是打地鼠啊。

除了提供真实的体感互动之外,这种交互还大大加强了游戏体验的即时性和连续性。

让我们回想一下,以前在FPS游戏里面换弹夹的时候本质上我们在干什么?就是按一下R键然后就不管了,接下来不管我们干什么换弹夹的工作都能自动完成对不对?

于是乎换弹夹成了紧张激烈的战斗过程中,一个一秒钟的喘息的机会成为解决焦虑的环节,很多人甚至换弹夹上瘾了,40发子弹只打了两发忍不住要换。


而在《半条命ALyx》里面换弹夹是跟射击一样的,需要手动完成这个战术动作,于是乎在慌张的遭遇战当中弹夹是会因为手抖而换不上、直接掉地上了就,也就是说这个游戏是没有断点的,这个紧张感就完全不一样了!

再比如同样在这个第三关,有一大段剧情我们要通过一个伸手不见五指、并且被外星感染生物据为巢穴的地下通道。这时候,我们有个手电筒装在左手手套上,是唯一的光。

大家想象一下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只有这道光照射的地方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来袭的敌人,这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安慰。

但是,我们的左手还要干别的事儿——要拿东西、要换弹夹、甚至头皮痒了要挠一挠……这道光就照不到前面了,这时候突然前面冒出一个僵尸,我直接要回家换裤子了。

除了这个《半条命》之外,已经登陆VR的大IP还有《星球大战》系列和《行尸走肉》系列,这两款游戏都是直接用VR头显自己的芯片带的,而半条命Alyx是要用电脑串流并且用现在比较好的显卡才能带,效果不在一个档次,整个画质要粗糙得多。


但它们还是提供了非常奇妙的体验。

比如星球大战系列的《Vader:Immortal》。在《星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之后,达斯维达为了复活他老婆帕德美想要启动一个装置吸干穆斯塔法星球的能量,玩家开始时被他收为徒弟加以利用,后来明白过来与小伙伴一起阻止了它的阴谋。


即便画质相对粗糙,这个游戏凭借独特灰暗的画风和VR特有的镜头语言、交互操作还是提供了非常沉浸式的体验:当巨大的歼星舰出现在你的小飞船上空、当你飞掠银河系边缘采矿行星穆斯塔法或者身高两米的达斯维达,带着那个机械呼吸声逐渐逼近,那种强大的压迫感扑面而来。


特别是这款游戏利用VR特有的交互属性完成了无数星战粉丝几十年来的梦想,就是你真的可以手持光剑格斗或者伸手用原力锁喉。

除了这种大IP大制作之外还有不少利用VR特性搞特殊玩法的小游戏也很有意思,短视频平台上的节奏光剑相信大家应该都刷到过。


再比如《Super Hot 燥热》。它虽说也一款主视角射击游戏但跟之前的完全不一样。它的核心玩法是类似黑客帝国的子弹时间。在游戏里,时间是随你的动作而流动的——你动,时间才会动,否则一切都是静止的,包括子弹。只要你有任何动作——包括转头观察敌人 低头找武器,抬手射击甚至下蹲闪躲,敌人攻击动作就同时响应了,当子弹太多了避无可避的

你就挨枪子儿了。这可以理解为一个微积分版本的战棋游戏,战棋游戏不是你走一步敌人走一步嘛,这里就演化成了你动一点点对面就动一点点。


其实,传统3D游戏比如《马克斯佩恩》系列也有类似的子弹时间操作,但放在VR里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以前只要键盘鼠标不操作角色就处于静止状态了,你甚至可以站起来伸个懒腰。

但VR设备能检测到现实中肢体的任何一点微小的移动。

你要观察四周的敌人得转头吧?敌人多的时候你得计算怎么用最小的动作干掉敌人吧?于是这个紧张感就出来了,甚至玩久了会有打太极拳一般的健身效果。

所以说,即便移植传统游戏设定,VR带来的体验也是颠覆性的。体育类游戏自然也有不少VR代表作,比如拳击和高尔夫。


但我觉得这个叫《致胜十一分》的乒乓球游戏是做得最好的。我现在每天中午拿它锻炼身体,跟AI打几场酣畅淋漓,因为它太真实,真实到可以拿球拍颠球、可以精准的控制,每一次击球的力度、角度、旋转以及瞬间的发力而且还需要双脚走位。


理论上它是可以在线匹配对战的但可能是因为我在中国区对手都太强了,到现在为止我一场联机都没赢过。

你看看这都是些什么妖魔鬼怪,你打个游戏发球用得着这个专业吗!我还碰到过有个人发球跟那个伊藤美诚一样的。

我不得不再次感叹,这才是真正的体育游戏!以前那些你连出球方向都不能精确控制的游戏,包括Xbox和switch上的运动游戏顶多只能算是康复治疗了。

测评完这些VR游戏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构成VR元宇宙的关键因素也就是那种交互中的临场感,它其实已经实现啦!

现在的VR硬件和应用比起5、6年前已经有了质的区别,而facebook已经基于这种临场感开始尝试把一些现实中的活动搬到VR中了。

比如说2021年中推出的Horizon Workrooms会议室工具,也就是你可以创建一个虚拟形象去开会的应用,除了基本的语音对话之外,在里面你可以在虚拟黑板上写字、你可以把电脑屏幕投到虚拟电脑屏幕或者公用的大屏幕上、你还可以打字做笔记、甚至生气了还可以拍桌子。


有些朋友可能要问,怎么打字怎么拍桌子?是这样,其实Oculus Quest2虽说是个VR眼镜,但是它有一定的MR混合现实功能,它的头盔前面有四个摄像头,你在特定的场景下是可以看到外面的,并且它会对外面的场景进行建模和定位,定位非常的准确,比如在进这个会议室的时候你需要用手柄划一下你现实中键盘和桌子,系统就记住了他们的位置,于是乎你打字就是在用自己的键盘而你拍的就是现实中的桌子,非常的魔幻现实。


虽然这个Horizon Workrooms人物和场景的建模还非常粗糙,但它远程开会的那种大家在现场的感觉、那种你在说话的时候下面人有没有看着你一目了然的感觉,已经不是什么腾讯会议、飞书、钉钉能够相提并论的了。


05

到这一步,可以说未来互联网的产业生态雏形已经出现了。从VR到元宇宙、Facebook或者说现在的Meta,有一整条非常清晰的战略路径。

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收购Oculus占据VR用户入口。以VR游戏为突破口获得大量数据逐步迭代硬件

算法,操作系统以及培养创作者生态;

第二步,当VR技术的沉浸感、临场感不断优化,VR设备的销量到达临界点时适时推出元宇宙概念。社交、办公、设计、音乐等一系列应用也同步迭代,把那些不玩游戏的用户甚至其他大公司都卷进来从而形成下一代互联网生态;

第三步,作为首倡者,扎克伯格自然会凭借硬件与生态的先发优势占据了社交,支付,操作系统甚至App设计标准这些最核心的节点,最终确立下一代互联网时代的霸主地位。

这套操作既抓住了VR天然亲近的游戏产业,又复刻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垄断套路。

同样是元宇宙概念,同样是割韭菜,比起乌烟瘴气的币圈,扎克伯格这格局这野心不知道大到哪里去了。

此情此景已经错过一次移动互联网的微软怎么能不着急呢?从它在暴雪身上丢了一半现金储备的操作来看明显已经慌了呀。

而扎克伯格的战略是否能取得成功呢?我这里下个判断哦:我觉得大概率可以。


首先是通过直观体验。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实际上目前的这个临场感已经很可以了。

为什么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呢?因为要体验这个产品给出明确的结论肯定不能靠我本人的主观判断嘛,事实上我最近为了研究这个事情找了不下50个朋友来试用我的VR设备,大家玩了之后都不约而同地爆粗口啊!

就是说“我靠这个东西已经发展成这样了”、“我居然不知道”然后纷纷下单,哪怕只为了随时随地玩那个乒乓球游戏。


要知道这个产品在细节上还是一坨屎的状态,你在中国用它上网要爬梯子本身就很麻烦,而且他要用facebook账号注册,大家都知道中国区注册facebook账号很容易被封号的,再加上它有很多的bug,有时候出现那种奇葩bug让我想掐死扎克伯格,但是大家千万不要搞错了,这种核心体验、惊艳无比而细节不到位的状态恰恰是所有现象级产品爆发之前一刻的状态!

或许中国市场还没有掀起热潮,但如同第一代苹果手机发布,整个产业已经上路了;特别是Oculus Quest2的销量超过千万,说明作为一个游戏设备它已经立棍了、有了足够的用户基数去完善生态。


一个更意思的观察是:即便现在的VR硬件在保有量和发售量上还远远不及电脑,但居然已经有一些在PC和VR上同步发行的游戏比如《Super Hot燥热》的VR版销量已经超过了PC版,那只能说明VR用户的购买转化率极高、非常认可VR版的独特体验。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旦一项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体验,它会很快引发消费热潮,就是那种我也想要的感觉,然后其迭代速度就会超乎想象。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从一个中长期的视角来看,VR元宇宙与现在的线下服务+移动互联网争夺用户的本质,是VR用视听奇观上的优势PK线下真实感的优势,VR在真实感方面目前还有很多问题,但它们正在被解决。

比如Facebook预计在2022年会发布新一代的VR设备(目前代号是Project Cambria)增加了非常关键的捕捉用户本人表情的传感器,在VR世界里嬉笑怒骂成为可能了,这一下VR的社交应用将会被打开。


关键的重量方面。依靠一种新的透镜组合设计,头显的厚度降到了现在的一半。目前Oculus Quest2总重503克,带着运动不成问题。但由于重心靠前,戴久了还是会累,但如果重量降一些厚度再降一半基本就不成负担了。

在触觉方面,去年11月Facebook旗下的VR硬件部门Reality Labs公开了它的触觉手套项目,就是用手套上的一堆小气囊配合算法来模拟细腻手感的设备。

据这个Reality Labs的负责人说“我看到了盘子,看到了我的手指擦过盘子;听见了声音,那种刮擦的声响,手上也感受到了震动,这就是手指在瓷盘上滑动的感觉”,现在的手柄只能提供几种不同档位的震动,一旦有了这个手套就完全不一样了。

位觉方面,万向跑步机的方案有人在做、电动椅子的方案有人在做、搞个全身紧身衣把你吊起来的方案也有人在做、甚至还有人在做直接刺激耳蜗模拟位觉感受的方案……在所有改善VR拟真体验的方向上,都有大量的人在推进。

这块因为内容非常多我今天先不展开,之后我会专门做一期VR的设备和外设的分析。

当这些体感问题被解决的时候,现实与虚拟的鸿沟就会迅速拉近甚至消失,而更关键的是

虚拟世界的视听奇观一定会加速狂飙,这方面就是现实世界无论如何也无法匹敌的了。


80、90后们也许还记得,最壮观的人造建筑是外域的黑暗神殿,当年我骑着小飞龙路过时差点就吓尿了。

今天,很多00、10后们可能会说,我看过最壮美自然风光是璃月的庆云顶,YYDS。


这当然不是因为米哈游或者暴雪的设计师才华超过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只因为他们不需要遵循现实世界的物理法则才有了一块块山体悬浮天上,不然谁来按住牛顿的棺材板啊!

2020年5月,说唱歌手Travis Scott就在“堡垒之夜”里面开了一场即时互动的超现实演唱会直播,主音箱是一整个飘在空中的星球,Travis出场时一道光从天而降跟奥特曼一样把观众朋友们都震飞了,而且落地的这个Travis至少有一百米高会瞬移,有外星人伴舞,会上天坐在卫星上唱歌还会下海带着氧气头盔唱歌。


这还是置身2D屏幕外给人的感觉,换到3D空间下,别说百米高的Travis,就是两米高的达斯维达都会带来无与伦比的压迫感。

再比如,曾几何时,人们尝试把日漫风格的人物形象转成3D动画的时候一直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日漫人物往往正面是个大饼脸而侧面棱角分明。这两种矛盾的特性如何同时出现在同一张脸上呢?

而如今,类似原神这样的游戏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新一代的3D作者看清了虚拟世界的一个本质属性:如果我们不受现实世界的物理法则限制,为什么用户看到的正面脸和侧面脸一定要是同一张脸呢?不需要啊!正面大饼脸、侧面棱角分明有什么问题吗?

当我第一次听到一个动画作者跟我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都震惊了,我陷入了哲学的思考啊。就是我们常规的思维方式是基于现实世界而生成的,很多违背现实世界物理规律的事情根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

而在虚拟世界,我们可以拥有真正的360度无死角美女啊、我们可以在所有角度都有最好的打光效果啊、我们可以在所有背景下都有最好的配色啊、我们可以既要又要多种矛盾的属性呀、我们可以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呀……


更有甚者,很多现在习以为常的场景都会被颠覆。比如说,开会的时候人一定要差不多都一样大吗?我有个不好的预感是,有没有可能有些领导会喜欢他本人特别大,像百兽凯多一样,边上的人按照级别依次缩小,领导生气的时候可以变身,妥妥的职场PUA神器!

06

欧洲发起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蒸汽机、纺纱机、火车、内燃机、电子、汽车、飞机……主要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革命;


而美国通过主导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带来的晶体管、计算机、互联网……主要是有关信息的革命;

无远弗届,光速运转的数据和屏幕取代了书信和火车形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人类协作网络,而随着元宇宙将原来只能通过大量物质和能量去达成的、那种真正的情感触动变得可以用信息去达成的时候,一场真正的革命将会席卷世界。


随着元宇宙互联网那种临场感被用到方方面面,那些一般认为必须在现实中做的事情比如社交、工作、学习、开会、购物、听演唱会、看球赛……甚至选举什么的都可以被搬到元宇宙。


在元宇宙学习,老师真的就在边上盯着我们;在元宇宙购物,直接就能上手试用;或者说只要行为本身传递的还是信息,任何人类活动都会被吸纳进元宇宙中;甚至到最后大家会发现真实的反而不好、物理限制太多太多,远不如VR虚拟世界可以最大程度照顾不同的人类心理需求。


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以前只能在虚拟的游戏当中实现的视听奇观发生在一个我们的大脑难分真假的世界的时候,一个人人可以拥有自己的星球、自己的帝国、自己的飞船甚至实现刘亦菲自由、易烊千玺自由的世界就会到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互联网的元宇宙时代必然势不可挡的根本原因!

总而言之,不要误判!不要误判!不要误判!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不是什么区块链资产炒作!


元宇宙的关键条件,也就是VR的临场感,已经实现它的关键技术瓶颈已经被解决,也就是说从零到一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从一到万的狂奔它会很快到来!

随着冷战那波技术红利的消耗殆尽,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技术积累期,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会经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变革:

比如,据我所知十年内可能会有核聚变发电的实验堆;比如各种能量之间的高效转换正在逐步完成,我们将可以种石油,可以合成食物;比如说从太空获取资源可能会成为现实……

再有就是元宇宙。

这其中,元宇宙可能不是影响力最大的,但是普通人参与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是未来二三十年最大的系统级机会。

首先,机会来自芯片、操作系统、AI 图形渲染算法、高速通信……这些底层硬件基础设施。

元宇宙对于图像有高得多的需求,有一种观点认为要真正欺骗人脑让我们分辨不出真实和虚拟需要至少8K的分辨率和180hz的刷新率。

我们需要更好的芯片、更高效的渲染引擎、需要更快的网速、需要符合元宇宙时代、交互特性的操作系统……5G也不会有人整天怀疑了,甚至5G的网速还不够。

在这方面,我们毫无疑问面临着更严重的在显卡芯片领域被卡脖子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可能会超出我们目前的想象。比如给每个人一个逼真的虚拟形象这种在现在看来用处不大的应用,在元宇宙里面可能会成为最关键的基础设施。

其次,今天的生活生产方式都需要一个元宇宙版本软件应用去重新定义。这种重构远比当年

从纸笔作图迁移到电脑上要深刻,因为是从二维真正变三维了。


比如说元宇宙里PPT绝对不是把现在的ppt放到一个虚拟会议室的屏幕上去讲哦;今天你在PPT里可以展示J20可以用飞机的图片或影像,但在元宇宙里面是可以带着观众去坐飞机开飞机、是可以在边上伴飞、是可以跟它狗斗、甚至可以去飞机生产线组装飞机。

把这件事情定义好的人就是元宇宙世界的微软或者金山。

再比如元宇宙里面的信息搜索工具是什么样的?


未来的google,元宇宙里面怎么买东西?元宇宙里面怎么社交?元宇宙里面怎么创作和观看VR视频?更有甚者,未来的文学艺术形式,未来的一切表达,创作这些都需要重构一遍。


人们眼中的孙子兵法可能就会是一套元宇宙战争模拟训练平台;而创作一本《红楼梦》也不再是简单的码字+回忆而是在AI辅助下创造一场汇集文化、艺术、历史、情感、饮食无数细节的超大型元宇宙剧本杀。

而在元宇宙中诞生的未来,李白、梵高也不再因为理想而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就可以用浪漫的想象力渲染整片星河,让全世界都沉醉于如幻如梦的诗情画意下。


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元宇宙带来的是生活方式层面的底层变革:

当每个人都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你觉得生育率会如何变化?是不是人造子宫社会化抚养必须被认真考虑了?当科技巨头连你什么时候挖鼻屎的数据都掌握的时候它们会用这些数据来干些什么?是不是有些监管需要提前介入?

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革命的硝烟在地平线上翻滚。

几年以后,落伍的国家和企业将会拍死在沙滩上,战斗可能会失败,但逃避永远不是选择。

如果说在早期互联网时代,中国只赶了个尾巴,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虽然赶上了却将全球市场拱手让出、还在芯片、操作系统领域被卡了脖子,那么在站在同一出发点的“元宇宙”互联网时代,我们当然要拿下从头到尾的所有关键产业节点成为全球市场的新霸主。

那种中国领先的企业被人一招封锁业绩跳水、或者中国媒体去facebook发个新闻然后被封号的事情,绝对不能在下一代互联网重演了。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不可错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我们乘坐雅万高铁, 深刻理解了东南亚对中合作的痛处”

“我们乘坐雅万高铁, 深刻理解了东南亚对中合作的痛处”

文化纵横
2024-06-05 16:34:52
两性知识:房事中谨记这五个数字,让你有始有终驰骋沙场

两性知识:房事中谨记这五个数字,让你有始有终驰骋沙场

坟头长草
2024-06-05 10:10:01
浙江2名驴友身份已经确认,红衣男账号被扒,白衣女子正脸照曝光

浙江2名驴友身份已经确认,红衣男账号被扒,白衣女子正脸照曝光

文雅笔墨
2024-06-05 18:10:41
张韶涵的“渣女站姿”火了!腿缝几乎没有间距, 看得人眼睛都直了

张韶涵的“渣女站姿”火了!腿缝几乎没有间距, 看得人眼睛都直了

综艺不八卦
2024-06-05 18:11:00
医院取精室播放色情片,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吗

医院取精室播放色情片,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吗

刑事黎律
2024-06-05 07:00:06
中国曾三次忍辱负重“装孙子”,完美躲过美国制裁!最终迎来崛起

中国曾三次忍辱负重“装孙子”,完美躲过美国制裁!最终迎来崛起

猫眼观史
2024-05-16 18:11:46
天雷滚滚,6家国企造假,几十万散户踩雷,巨额罚款千万元

天雷滚滚,6家国企造假,几十万散户踩雷,巨额罚款千万元

股海风云大作手
2024-06-05 14:21:38
为了重返月球!美国已签42个国家,NASA局长承认:阿波罗后登月难

为了重返月球!美国已签42个国家,NASA局长承认:阿波罗后登月难

悟空科学
2024-06-04 11:23:06
记者扮男客潜入采耳店,偷拍服务全过程:女技师、柔式按摩别有洞天

记者扮男客潜入采耳店,偷拍服务全过程:女技师、柔式按摩别有洞天

古今档案
2024-05-07 13:04:58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中国和俄罗斯不是大问题,我们内部存在非常严重问题,若再次当选就解密911文件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中国和俄罗斯不是大问题,我们内部存在非常严重问题,若再次当选就解密911文件

纵相新闻
2024-06-04 17:32:50
独行侠主帅基德透露:东契奇已经向球队名宿诺维茨基取经如何夺冠

独行侠主帅基德透露:东契奇已经向球队名宿诺维茨基取经如何夺冠

打工人的篮球梦
2024-06-05 15:15:23
有点意思!拯救无冠凯恩,阿尔瓦雷斯被曝将离开曼城,或加盟拜仁

有点意思!拯救无冠凯恩,阿尔瓦雷斯被曝将离开曼城,或加盟拜仁

察颜观生活事
2024-06-05 23:14:59
乌克兰副总理:乌军首次使用西方援助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

乌克兰副总理:乌军首次使用西方援助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

环球网资讯
2024-06-05 23:48:29
台媒向大陆提和平统一条件:“一国三制”,要求解放军不许登岛!

台媒向大陆提和平统一条件:“一国三制”,要求解放军不许登岛!

小lu侃侃而谈
2024-06-03 20:34:28
当地回应“国有水库被承包农民浇地一亩水费600元”:2018年旧闻,涉事水库已不再由个人承包

当地回应“国有水库被承包农民浇地一亩水费600元”:2018年旧闻,涉事水库已不再由个人承包

红星新闻
2024-06-05 17:11:18
拍《天道》时,导演要求左小青不穿任何衣服出镜!左小青很不理解

拍《天道》时,导演要求左小青不穿任何衣服出镜!左小青很不理解

冰心文史
2024-06-04 15:02:07
泽连斯基跟中国翻脸后,王毅说大实话,中美俄区别一下子就出来了

泽连斯基跟中国翻脸后,王毅说大实话,中美俄区别一下子就出来了

千里持剑
2024-06-05 17:39:41
成都太燃了,迎来重磅消息,地铁开通名单来了,你家的房子会涨吗

成都太燃了,迎来重磅消息,地铁开通名单来了,你家的房子会涨吗

楼市味道
2024-06-05 15:00:25
山西沁县政协主席遇刺身亡

山西沁县政协主席遇刺身亡

法度law
2024-06-05 15:17:12
丛林中的温柔绽放

丛林中的温柔绽放

娱乐小可爱蛙
2024-06-04 12:44:54
2024-06-06 00:32:49
酷玩实验室
酷玩实验室
关注中国产业升级
4299文章数 1155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9家车企拿到自动驾驶落地入场券,没特斯拉

头条要闻

乌克兰副总理:首次用外援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

头条要闻

乌克兰副总理:首次用外援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

体育要闻

赴美试训的崔永熙,表现究竟怎么样?

娱乐要闻

《青春有你》胡文煊被曝孕期出轨

财经要闻

员工证实周大福关闭深圳工厂

汽车要闻

又一个水桶车 试驾新“卷王”极狐阿尔法S5

态度原创

艺术
时尚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今年穿紫色,开运又高级!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踏浪营口,心动不止一夏!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乌方:俄乌冲突升级 所有“红线”不复存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