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设计师佐藤大为京都清水寺设计了一条“天空之径”:将通往佛堂的一段楼梯覆盖上了反光的镜子。这一装置为这位“网红”设计师带来了争议。欣赏者称赞其大气磅礴,与自然的对话“禅意十足”,批评者则认为它格格不入,且完全没有功能性。对此,或许可以从佐藤大的设计之路中找到一些头绪。这位生长于加拿大的“70后”设计师不需要背负解答“什么才是日本风格”的使命,而是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即“发现藏在生活中的‘!’”,从平常生活中找到创意的灵感。
装置外观 ©Takumi Ota
此设计一出就招致许多争议,有人赞扬Nendo的大胆创新,但也有人批评装置的格格不入:古色古香的清水寺和群山绿树中突然出现一条工业气息浓厚的反光板。“不伦不类、有些可笑”“奇奇怪怪”“难以理解”……Nendo为什么要做一条镜面楼梯呢?
“天空之径”:现代人的“日想观”
从广场仰望装置和西门 ©Takumi Ota
远景鸟瞰 ©Takumi Ota
远景鸟瞰 ©Takumi Ota
夕阳映射在阶梯上 ©Takumi Ota
因此,nendo想到要设计一个装置,让游客体会西门原始的意义。装置在38级台阶的每一级上覆盖镜面,镜面的角度通过反复数码模拟确定,并在现场做了实地演示。通过内部的合作机制,装置安装时可以进行精细的角度调整,使得只有天空被反射在阶梯上,不受游客自身的想象和周边建筑的影响。
阶梯上的镜面反射天空 ©Takumi Ota
遇见京都
清水寺日想段其实是本次“Nendo遇见京都”(NENDO SEES KYOTO)展览的一部分。展览呈现了nendo与京都传统手工艺人合作创作的7件作品,展出地点分别位于二条城的二之丸御殿台所和御清所。展览命名为“nendo遇见京都”,是希望通过新的视角,将非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与京都的魅力共同展现出来。
teppun钛制器皿 © Takumi Ota
展览现场 © Takumi Ota
展览现场 © Takumi Ota
hyouri灯具 © Takumi Ota
fuu-raijin折叠屏风 © Takumi Ota
发现“!”:佐藤大的创意之路
佐藤大
与60年代的日本设计师不同,1977年出生的佐藤大不需再背负解答“什么才是日本风格”的使命。生长于加拿大的经历,让佐藤大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也让他在承袭日本式的严谨和禅意的同时,多了一些北美文化中的率性。正是这样的思维方式,成就了日后Nendo在设计方面所呈现的独特气质。
“山的80个切片”,佐藤大作品,米兰设计周
Nendo设计的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的主火炬
楼梯住宅,东京,nendo
“Kona-shoyu”酱油瓶 nendo ©Image courtesy nendo + Akihiro Yoshida
为了做出兼具趣味和功能性的设计,佐藤大总是努力挖掘背后的故事,并从最平常的生活中寻找点滴的设计灵感。他在nendo的网站上以这样一段话描述自己的设计哲学:“总是有太多小‘!’藏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我们并没有发现它们。即使我们发现了这些‘!’,我们也只是习惯于下意识地忽略并且忘记所见到的。但是,我们相信,正是这些充满‘!’的时刻将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有趣、如此丰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想借助于收集这些‘!’时刻来改变生活,并且把它们重塑成为让人们容易理解的东西。我们希望人们看到nendo的设计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小小的‘!’时刻。这就是nendo的职责。”如今,无论人们如何看待清水寺日想观的争议,去发现生活中的“!”都将是佐藤大的回应。
(本文综合自“建道筑格”微信公众号以及谷德建筑网相关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