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的预算,虽然不算太多,但是,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地区,自建一套能够自住的房子,是勉强足够的,最关键是要有宅基地,要村集体批。
而20万的预算,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甚至西部的一些省会城市,付一套城市商品房的首付,同样的足够的,比如重庆、贵阳等城市,20万的首付撬动一套70~100万总价的商品房,也不是没可能。
买房,主要是用于自己居住,且居住的品质和生活的质量密切相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房子是能够作为家庭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
在很多方面,自建房和城区商品房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1、房子所绑定的配套资源
在城市买商品房,买的从来都不是钢筋混凝土本身。
当然,居住空间和居住资格,肯定是买房的应有之义,但是,更有价值的,是和城市绑定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户籍、交通等配套资源。
这一点上,自建房就逊色不少。
很多自建房都是在农村的宅基地上,相对来说,各方面教育、医疗、商业配套都不如城市那么繁华和集中,但是,又不可能村村办三甲医院、村村办大学(平摊大概率会造成资源浪费),所以,集约化在城市生活居住,是人类迄今为止最有效率的居住生活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城镇化和那么多农村人进城,大部分人都集中在城市,市政、管廊等方面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都能够更加节省和高效利用。
城市里的商品房价构成,很大一部分是相当于付给城市运营方的,比如土地出让金。
一片楼面价9000元/㎡的土地,建出商品房来,一般来讲,售价在1.7~1.8w才能大致保本,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购房人通过房企向城市交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如果把城市视为一个公司,那么也相当于买房人购买了城市的股权,分享城市发展的红利。
农村的自建房,就算盖得再大、再奢华,甚至都比不过城区的“鸽子笼”高层住宅的一个居住单元,所占据的城市资源更多,任何期待以单套(农村自建)房产的价值,去和整座城市发展释放出来的红利相媲美,都是不现实的。
2、居住的安全性能
安全是居住的第一属性,如果一套房子里面,住着都随时可能垮塌,那还不如睡桥洞,何必花那么大成本建房?
而农村不少自建房,并没有像城市商品房小区这种包含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监理等专业完备的开发流程,常见的是请一些熟人或者包工头就把房子给盖了。
所以,农村自建房的安全性能,显然是不如城里的商品房那么靠谱的。
平时居住可能没有啥差别感觉,然而,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比如暴雨、地震、泥石流等,抗震和抗灾等级不一样的房子,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别,但那时候,可能已经迟了。
3、房子的变现能力
从房子作为家庭资产的角度来看,花20万建房或者买房,并不是这20万就凭空消失了,而是这些钱换了一种方式陪伴着业主。
当有急需要用钱的时候,还可以卖房变现,如果当地房价上涨,甚至还能换回比20万更多的现金来。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房产具有基本的流通性,能够相对容易地变现。
而农村的自建房,一般来说都属于宅基地的房子,对村集体以外的成员是比较封闭的,不像城里的商品房可以相对自由的买卖,流通性是相对较低的。
流通性不足,也从某种程度上,导致农村的宅基地房产增值幅度远远不如城市的商品房。也就是说,农村自建房的变现能力,和城里的商品房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所以,综合来看,不管预算是20万或是比这个更高的预算,回老家农村自建房,都远远不如在城市里首付一套商品房更具有性价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