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马院院长谈】以“大思政课”视野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0
分享至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思政课本质特点与新要求,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关切。“大思政课”之谓“大”就是充盈着时代关切的意蕴,顺势而为,才能有所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必然要首先立足时代,在把握时代脉搏中给予青年学生时代关切以有效回应。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克服困难与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青年的最大任务。思政课时空边界的拓展,是持续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必然选择。只有在鲜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回答时代关切,思政课才能彻底摆脱抽象的理论说教,形成观念共鸣和价值认同。

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关注社会现实解答思想之惑。扎根社会现实生活,也是“大思政课”的应有之义,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关键所在。思政课改革创新就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网上网下相结合,在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凸显生活感和现实感。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中遇到的核心矛盾无不是源自现实生活,作为学生价值观念的领路人,思政课教师必须在立足时代的基础上,体察洞察社会现实生活,科学分析矛盾以回应和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

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重塑课堂教学搭建新叙事场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就要求思政课要瞄准社会生活重塑课堂教学,创设新叙事场域。基本面上讲,一方面要通过创设社会情境,采取课堂辩论、情景剧、VR虚拟仿真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社会脉动;另一方面要走出传统思政课堂,通过“移动课堂”、实地调研参观等形式体验火热生活。搭建新叙事场域,意味着教室小课堂未必不是大思政课,田间地头未必就是大思政课,这就要求思政课课堂要按照大思政课理念进行重塑,重点是通过社会生活的熔炉,充分彰显现实生活底色,以新的叙述场域推动师生共建共同体。

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整合社会资源增强有效供给。思政课涉及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社会资源不能自动成为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中,需要思政课教师发挥主体能动性,有针对性地遴选、开发与综合运用。同时,教学组织保障部门要构建思政课整合社会资源的有效通道和平台,用体系化的思维推动社会资源的有效供给。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建设,打通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的畅通机制。要开发思政课的社会人力资源,形成包括“道德模范”“改革先锋”“工匠大师”“抗疫先进人物”等的师资库。在社会资源有效供给的保障下,思政课才能真正移动起来,实现与社会的有效对接。

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形成主体联动和保障合力。“大思政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思政课新生态圈的体现。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迫切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配合。在学校内要努力构建思政工作体系,在学校外要形成普遍重视思政课建设、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和行动,同时要通过构建学校内外共建共享机制,形成新型大思政课建设平台。各级地方党委是“大思政课”新平台构建的组织主体,地方企事业单位是重要主体,各级学校需要发挥核心主体作用,创新思政课建设思路,牵手组织主体,协同重要主体,努力在主体联动中形成保障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善用“大思政课”,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破冰前行的指南针。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遵循“大思政课”视野也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作者系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编辑:刘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14604文章数 253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