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第一次听到“3000点保卫战”这种说法,还是在2008年。
一转眼,14年过去了,历史又一次重演。
其实与其说是“保卫”,倒不如“缴械投降”来得更贴切。
万众瞩目的3000点关口,破的毫无挣扎,仅仅一天后,2900点也没得很干脆。
照这样的速度跌下去,明天就该展望2800点了。
每每这种时候,市场总会传来不同的声音,有喊快跑的,也有喊抄底的,情绪固然以焦虑为主,但大致还是可以分为两大阵营。
一个是以新入市的投资者为代表,从未经历过如此阵仗,方寸大乱,一口一个“股灾”;
另一类则是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股民,对下跌嗤之以鼻,这才哪到哪,比起当年……
由此,我觉得很有必要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1、本次下跌到底有多严重?
2、底究竟到了没有?
3、现阶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倒不是说当下必须做出什么决策,但起码对本次下跌,能做到心里有数。下面进入正题。
1、本次下跌到底有多严重?
这里并不打算以沪指为样本,毕竟覆盖面不全,想来想去,沪深300是个不错的选择。
时间就以10年为限吧,下图是近10年来,沪深300的收盘点位图,绿色部分代表回撤。
不难看出,排名第一的,是2015年的股灾时期,从2015-6-8的最高点,到2016-1-28的最低点,历时近8个月,最大回撤46.7%;
接下来是2018年贸易战期间,跌了整整一年,最大回撤32.46%;
然后才是这次下跌,从去年6月开始至今,当前回撤幅度29.16%,至于还会不会继续扩大,我们等下讨论。
所以,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就惨烈程度而言,这波下跌似乎还算可以接受。
这是长期,再从短期来看,以月为周期,那么无论是2020年3月疫情全球爆发的时候,还是去年3月,都有与如今相当的回撤程度。
这么一对比,似乎这轮下跌的幅度也不是很离谱?
2、底到了没有?
这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试着用两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个角度,来看PE(市盈率)这个常用的估值指标。
当前,沪深300的PE值为11.25,与2020年3月疫情那波见底时相当,十分接近2016年(10.97)、2019年(10.23)低点时的数值。
再来看大家更关心的沪指:
11.94的当前值,与近十年来的最低值10.94,也仅仅是一步之遥。
也就是说,无论是沪深300还是上证指数,目前的估值已经处于近10年来的底部区间。
第二角度,我们来看看牛熊周期比。
自沪深300指数上市以来,大致经历了4波完整的牛熊,抛除2008年的极端案例,我们大致可以得出:
下跌月数/上涨月数≈0.45,下跌点数/上涨点数≈0.8。
而在本轮牛熊中,牛市周期从2019年1月起,至2021年2月结束,上涨25.5个月,2995个点。
如果按照上述牛熊周期比,本轮熊市的周期应为13个月,下跌点数应约为2400。
而实际情况是,从2021年2月18日的最高点至今,本轮熊市已历时14个月,跌了近2000点。
也就是说,沪深300时间上已经调整到位了,但空间上还不够充分。
两种角度,大家可以选择性地参考。
3、 现阶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这种时候,相信很多人的脑子里只容得下两个字——抄底。但这恰恰也是最不切实际的两个字。
原因有很多,首先,我们压根无法确定到底是否到了,一切分析都是基于历史数据,但谁又敢保证这次是否会打破历史?
其次,所谓的底部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这个区间的大小、时间长短都是个未知数,没人能预测底部区间究竟能持续多久。
所以,如果你目前空仓,那么先恭喜你逃过一劫,接下去继续观望吧。
但若实在按捺不住操作的心,建议还是定投吧,在进入底部区域的时候,慢慢买入,这比靠运气去蒙一个底部,简单得多也实际得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