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状态很好”
“阿婆,饮一口粥吧”
“抗疫路上同行”
4月21日,内地援港医疗队进驻香港亚博馆“满月”了。
今年年初以来,第五波疫情突袭香港。应香港特区政府的请求,中央及时施以援手,广东省也先后派出526名医疗防疫人员支援香港抗疫。其中,有391名医疗人员进驻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参与治疗新冠肺炎病人。
在内地与香港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亚博馆收治能力提升,患者也得到更好照料和护理,病人的出院情况、恢复情况都有大幅度提高。
对于援港的广东医护来说,这一个多月有哪些经历印象深刻?有对家人的牵挂,有与病人互相鼓励,也与香港医护结下深厚的战友情谊……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多名广东援港医疗队医护人员,他们共同书写了一本情感真挚的“抗疫日记”。
●南方日报记者吴扬杨琼周倩欣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写给家人
“妈妈觉得自己的付出
很有意义”
李桂莹是佛山市中医院的一名护士,3月16日,她跟随第三批内地医护人员奔赴香港。李桂莹回想起,在收拾行李时,家里3岁多的儿子在旁边开启了“为什么”模式:“为什么妈妈要去那里(香港)上班?为什么不在中医院?”
“因为那里需要帮忙呀,那里有太多病毒怪兽了,妈妈把它们都打败就回来了,好吗?”听了妈妈的回答,儿子似懂非懂地转了转眼睛。
如今,李桂莹已离家一个多月了。在写给儿子的文字中,她说起了在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的故事:“在这里,很多叔叔阿姨和妈妈在一起,我们认真细心地护理每一个患者,也得到爷爷奶奶们真心的赞许,看到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康复出院,妈妈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意义。”
在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的医护队伍里,有相隔两地不能相见的思念,也有意料之外的缘分。
进入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第4天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护士杨艳青常规巡视每个患者,来到G03床,看到一个疲惫无力的婆婆安静地坐在床上,床头桌上还有一盒午饭。显然,婆婆还没有进餐。
“婆婆,我现在有时间,要不我来喂您吃吧。您不用客气哈!”看到老人行动不便,杨艳青一边拿起饭盒,一边用粤语和她聊天。为让老人放松心情,杨艳青指着胸前的名牌主动介绍自己:“婆婆,我从广州来。您住香港哪里,离这里远不远?”
婆婆抬头惊讶地看着杨艳青,指着名牌,一个个字念道:“广东省人民医院,杨艳青。我是广州人,我知道这家医院,我的女儿就在你们医院妇产科出生的,当时住33床呢!”一瞬间,婆婆对杨艳青的态度亲近了很多。
聊天中,杨艳青得知婆婆姓高,曾经在广州人民中路住过,1984年和家人移居香港。“多亏了有你们啊!”喂完饭离开前,高婆婆激动地拉住杨艳青戴着两层手套的手。
这样奇妙的缘分让杨艳青很是惊喜,也让她自己心中的使命感又多了一分。
写给病患
“我们一点都不陌生
彼此鼓励”
“看到中医药获得亚博馆内不少患者的信任,作为一名中医人自豪感油然而生。”赴港支援已一个月有余,来自广东省中医院的陈海振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行字。这期间,内地援港医疗队队员和亚博馆内的病患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信任、彼此鼓励的关系。
在亚博馆偌大的场馆里,一个个隔断间、一排排床铺整齐安放,孙慧美在其间往返穿行、巡视病房,密切关注每一位老人的情况。孙慧美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3月中,她和医院同事一行75人来到香港。
香港收治病人采取的是分层管理,亚博馆主要收治行动不便、基础疾病较多、需要特殊护理的老人。这里的病人95%以上都是60岁以上,80%超过70岁。他们有一半以上卧床不起,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每当孙慧美来到一张病床前,看到老人家没睡着时,她都会笑着和他们打招呼。老人也常常竖起大拇指笑着回应,这让她觉着暖心。“虽然我和病患互不认识,但一点都不陌生,彼此鼓励。”
4月4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张思思迎来了赴港支援的第三周,从这天起,她和同事接下了六个区的医疗工作,“多接了两个区,护理工作量更大了。”
她从熟悉的H区被调入了G区,面对的是平均年龄8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16时接班后,她便开始常规的测量生命体征工作。17时30分左右,她需要给8张床位上的老人家喂饭。
张思思对病区提供的饭食种类、不同病人所需的饭食都熟记于心。正餐是给有牙可以正常咀嚼吞咽的人,粥是给缺牙比较严重、能正常吞咽但无法咀嚼的人,糊餐是给吞咽存在困难但暂时还不需要插胃管的人。
在协助老人进食的过程中,张思思也发觉老人的敏感脆弱。
病区里的梁姨(化名)只能吃糊餐且右手蜷缩无法活动,不能自己吃饭。为此,张思思搬着凳子坐在床边慢慢喂她。
梁姨总抱歉地对张思思说:“不好意思。麻烦你了,我怕我影响你其他工作。”病人给她的反馈,让她的心情难以平复。
进驻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满月,张思思有了新的牵挂——病区中短暂相识的老人家。她在工作日记上写下:“在这里工作,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或许应该再增加一句‘一直陪伴’。”
写给战友
“疫后再聚首
尝正宗港式点心”
内地援港医疗队的加入,缓解了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的人手问题。同时,两地医护大都以粤语进行交流,经过一个月的合作、相处,两地团队已亲密无间。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曾远峰在日记里写下了港方医生给他留下的印象——“平易近人、医术精湛、一丝不苟”。
“任何时候任何问题找到他们都会耐心地帮忙解决,只要找到他们,不管自己手上的活多繁忙都会放下手中的活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问题。”曾远峰说。
在内地和香港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病人的出院情况、恢复情况都比原来有大幅度提高。在医疗队进驻的前10天,亚博馆收治的病人量达到396人,也是这轮疫情中亚博馆收治人数的高峰。目前,亚博馆收治的病人量已降至70人左右。
对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蒋磊来说,在亚博馆的回忆是他与香港同袍从陌生到熟悉、携手共渡难关的战友情。
在亚博馆,主攻心血管专业方向的蒋磊和几名内地同事被分配到D区,搭档较多的港方医生是Dr.Hui与Dr.Hou。职业使然,目标相同,大家一开始就有着很好的沟通氛围,“当患者有合并心血管方面疾病的时候她们也会主动跟我们进行讨论”。
在聊到个人兴趣爱好时,蒋磊所在的小团队间有非常多的共鸣。“有一次了解我的夏医生开玩笑说:原来你在咱们科室爱喝柠檬茶,这次看你带了茶叶,这不能外出,柠檬伴侣配不上了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Dr.Hui很快就给蒋磊带来了柠檬和港式点心。
随着港方医生4月轮岗,蒋磊所在的临时小团队解散了。临别前,蒋磊用毛笔书写了一行字赠与香港医生:“同舟共济,紫荆花开”。大家约定:疫情过去后,在香港茶餐厅再次聚首,品尝正宗的冻柠茶和港式点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