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一衣带水,姓氏却多得出奇,据统计日本人的姓氏有15万个之多,这些复杂的姓氏不仅给日本人交流带来不便,也让其他国家的人摸不着头脑。
有些日本人说日本这么多姓氏都怪明治政府于1875年(明治8年)2月13日颁布《苗字必称令》(平民苗字必称義務令),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姓氏,平民以前没姓氏又没有文化,于是胡编乱造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姓氏。中国人对此也比较感兴趣,时常开玩笑谈论此事,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本期话题笔者将解析日本人复杂的姓氏问题。
一、姓氏与苗字的变迁
现在日本姓与苗字已经基本没有差别,可以统一认为是日本人的姓氏,但是在日本古代,姓氏为日本公卿贵族独有,平民只有苗字。公元8世纪,日本模仿唐朝建立户籍制度,平民可以在户籍中使用苗字。
日本由天皇赐姓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有源、平、藤原、橘,而平民的苗字多与职业和居所相关,如山上、山下、犬养等。平安时代后期,无法成为高官的下级贵族走向地方成为领主,如源氏和藤原氏的后人,为守卫自己的领地开始组建武士团,对外介绍自己时也不再说自己的姓,而是以领地来自报家门,这就出现了一些新的苗字。
另外,根据官职、职业命名的苗字也陆续出现,下级贵族和平民都开始使用苗字称呼自己。
进入镰仓时代,按照习惯地方领主的土地由长子继承,次子及其他儿子要开拓新土地,这些人到达一个新地方后,就取一个地名,也将此当作苗字,比如开垦的土地靠近山脉就取名“山本”或“山田”,靠近河流的上游就取名“川上”或“上田”,这样一来因领主分家导致一大批以地名为的苗字出现。
此时,下级武士也效仿领主纷纷取苗字,见人以苗字自报家门,日本人的姓氏逐渐膨胀起来。另外,农民为保护自己的土地,许多村落组织了小规模的武装,这些村落的农民也继承了祖先的苗字。
因此,通过日本人的姓氏就可以判断出他们祖先的职业,比如姓氏中有田、山、野、川等基本来自农村,而向东条、南条、十三条等姓氏的人,他们的祖先大多数居住在城里,以工商业者居多。而犬养、猪饲等形式,他们的祖先应该是畜牧业者或者曾经养过这些动物。
分类
姓氏
以地名为姓
飯田、五十嵐、石川、伊東、小野、佐々木、宍戸、渋谷、島津、菅原、高橋、武田、伊達、千葉、長野、那須、夏目、長谷川、波多野
以地形和風景为姓
山本、山田、山口、山崎、池田、小川、谷口、浜口、入江、浜崎、小島、野口・石原、大塚、久保、吉田、井上、清水、藤野、杉原、宮崎、宮本
以职业和官职为姓
犬養、鳥飼、鵜飼、加賀谷、大蔵、荘司、庄司、公文
以方位为姓
东野、东、南、西村、中山、前田
赐姓
藤原、伊木、松平、小粥、風呂、砂糖、鯛
进入战国时代,日本开始实施兵农分离,武装力量的分工更清晰。进入江户时代后,“士、农、工、商”的身份制度开始固定下来,由于等级制度森严,苗字问题也显现出来,普通人不能随便使用苗字。
换言之,此时平民虽然继承了祖先的苗字,但是不能在公共场合自报苗字。江户时代更严格的规定是农民、渔民、工商业者不能在宗门人别账(类似登记户籍)和奉行所等官方文件上使用苗字,只允许使用名字。不过,平民去神社祈福时可以向神明自报苗字。
二、日本户籍改革与平民苗字成形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追赶西方,积极学习西方,很多方面要与西方国家接轨,在近代化进程中,日本政府发现平民没有姓只有名字非常不便,比如男性都叫“太郎”、“次郎”,很难分辨是哪个人。
而且,日本推出“富国强兵”的国策后,需要大量征兵,积极准备对外扩张。征兵、征税、户籍等方面都需要详细的数据,于是明治天皇颁布了《平民苗字容许令》,规定之前不配拥有姓氏的所有日本的平民现在都可以拥有姓氏。
可惜老百姓对这项规定基本无感,毕竟江户时代几百年都不需要姓氏,百姓也习惯了只有名字没有姓氏的生活。明治政府发现推出的政策没有实际的作用,于是1875年又颁布了《苗字必称令》,规定每个人都必须在名前取一个苗字,普通百姓便纷纷在名字前冠以苗字,在此之后苗字也被称为姓氏了。
由于当时法令规定登记户籍有一定的期限,于是后人认为当时的百姓在短期内想不出合适的姓氏,慌忙中编造了很多奇怪的姓氏,后人将日本繁多复杂的姓氏归罪与明治政府。
三、日本复杂的姓氏与中国人对日本姓氏的误解
现在,日本居于前十位的姓氏是佐藤、铃木、田中、高桥等,约占全国人口的10%,随着中日两国的交流,中国人对常见的日本姓氏有了更多了解,但是有些特别的姓氏,既不知道其含义,也搞不清这些姓氏到底有几个汉字。
1.江尻(えじり、Ejiri):姓氏中使用“尻”这个汉字比较奇怪,汉语中又是臀部的意思,无论如何中国人都不会想到这是一个姓氏;
2.御手洗(みたらい、Mitarai):这个姓氏与洗手间意思差不多,如果中国人知道这个日本人姓洗手间,肯定会吓一跳;
3.我孫子(あびこ、Abiko)、我妻(あがつま、Agatsuma):这类姓氏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中日交流过程中也可能遇见这种姓氏的人;
4.小野寺(おのでら、Onodera)与小野(おの、Ono)也常被中国人混为同一个姓氏。自从日本出现了一个防卫相小野寺五典(おのでら いつのり、Onodera Itsunori)后,中国人才慢慢熟悉了小野寺这个姓氏。
四、日本人解决复杂姓氏问题的方法与智慧
日本人虽然从明治维新之后就发现了姓氏过多的问题,但是自始至终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过日本人却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1.交换名片。在日本,交换名片不仅在商业领域,其他行业也有交换名片的习惯,甚至成年人之间交换名片成为一种常识。通过交换名片首先知道对方姓名中的汉字和读音,其次顺便了解对方的职业背景。
日本姓氏中有很多同音字,比如发音为さいとう(Saitō)的姓氏有斎藤、齋藤、斉藤、濟藤等写法,这些都不是同一个姓氏,再比如名字发音为ゆきこ(Yukiko)的女孩,有由紀子、幸子、由希子、由起子、由貴子、雪子、佑喜子等写法,名片成了正确掌握对方姓名的有效途径。
2.自报家门。日本人见面喜欢自我介绍,自报家门,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对方也在了解你之后,介绍自己的姓名。另外,在打电话时,接电话的人会首先说出自己的姓名,在公司里会首先介绍公司名称,这样既方面沟通,又减少了不知对方姓名造成的尴尬。
综上可见,日本人复杂多变的姓氏不是明治政府颁布《苗字必称令》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这些姓氏,只是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要统计人口,需要百姓在名字前添加姓氏,日本政府才发现日本居然有这么多的姓氏。
参考文献:
1.弾舜平:《改正戸籍取扱法例類纂》,日新書房,1887年;
2.千葉忠三郎:《改正府県名入日本苗字名頭国尽》,山静堂,1880年;
3.高澤、 森岡浩:《日本人の名字と家紋》,プレジデント社,2017年;
4.奥富 敬之:《名字の歴史学》,講談社学術文庫,2019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