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萨迦:高海拔地区的智慧水利工程
2021年11月26日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该蓄水灌溉系统仍然在使用的蓄水池还有400多座,惠及人口达30多万,约占西藏自治区总人口的10%。直到今天,它仍然沿用着古代的工程形式和管理方式,其背后蕴含的科技、历史与文化价值依旧在推动着日喀则乃至西藏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目前海拔最高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本波山下,地处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土多水少。年降雨量在150至300毫米,10年当中,只有三四年降水是充足的,水在萨迦当地是相当珍贵的。
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水源,从宋末元初时期开始,萨迦人逐步在冲曲河(萨迦河)沿线建立蓄水灌溉系统,主要覆盖了以萨迦寺为中心的萨迦县、拉孜县等区域。
萨迦县境内的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导致建筑材料运输困难。为降低造价,智慧的古人顺势而为,把一个个蓄水池就建在萨迦冲曲附近,个别因地形原因采取引水措施。
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目前海拔最高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在高海拔、高寒地区,古人巧妙地做到了现代水利工程所努力达到的兴利除害效果。不仅能够灌溉、抗旱,还能够防洪,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灌溉系统的结构
在结构形式上,萨迦灌区北流的萨迦冲曲在萨迦寺北面分成三道支流,由一座三门水闸控制,三道支流通向三汪蓄水池,其间亦各有一水闸控制,这套灌溉系统的周围即水浇地。
蓄水池大体为矩形,采用敞口形式,由引水渠、池体和出水管网等几部分组成。蓄水池外形依据不同地形条件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小的蓄水池几千方,大的6万方左右,特别大的10万方左右。
蓄水池敞口晒水,使得原本由融雪冰水汇集成的冰凉的池水,温度得到大大提升,从而有助于青稞在高寒环境下茁壮成长。
据相关史料记载,萨迦古代蓄水池灌溉系统安排了两名专任官员负责,即措本(今天的河长),主要负责上游水土保持、定期清理沉淀池至进水口的通道及沉淀池里的淤泥杂物、每年雨季前对蓄水池逐个进行安全检查等。
另外,措本还负责调解争端,如两田间的小水渠被过路人或牲畜毁坏及用水纠纷等。此外,不同水闸的开关只能由水女(今天的巡河员)操作,擅自开关水闸的会受到严惩;水闸开关时,所涉每户会出一代表,蓄水池闸一开,等在各自小水闸前的每户代表会打开通往自己小水渠的石板或木门。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从措本到水女再到户民的独特三级管理模式。
青稞是西藏民众的口粮。日喀则市是西藏主要的商品粮基地,青稞的种植历史悠久。如今萨迦灌区仍有400多个蓄水池在发挥作用,灌溉着河谷平原约10万亩的青稞产区,种植面积约占西藏全区的40%,助力日喀则发展成为“世界青稞之乡”。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水利工程
白 起 渠
又名武镇百里长渠、三道河长渠、 荩忱渠,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战国时期修建的军事水利工程,建设时间比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还要早23年。 这条长渠西起湖北省南漳县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赤湖村,蜿蜒49.25公里, 号称”百里长渠”,至今仍灌溉着宜城平原30多万亩良田。白起渠被列为湖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邗 沟
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作为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又名渠水、韩江、中渎水、山阳渎、淮扬运河、里运河。邗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
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1)开始兴建。修成后经秦、汉、魏、晋、南北朝,一直是黄淮间主要水运交通线路之一 。西汉又称狼汤渠。它在今河南省荥阳北引黄河水,东经中牟北,开封北而折向南,经尉氏东、太康西、淮阳,再分两支:南入颍水,东入沙水,二者皆入淮河。
又称西门渠,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在魏邺地,即今河北省临漳县邺镇和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区在漳河以南(今河南省安阳市北)。
芍 陂
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与都江堰、 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隋唐时属安丰县境,后萎废。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蓄水约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迄今虽已有2500多年,但其一直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鸿 隙 陂
是位于今淮河干流与南汝河之间的今河南省正阳县和息县一带的古代大型蓄水灌溉工程。据《水经注》记载,陂水自淮河分出,经鸿隙陂蓄积调节后,与淮河支流慎水上的各小陂塘汇合,再回归淮河。始建时间不详。西汉永始至元延年间(公元前16~前9)丞相翟方进因这一带洪涝成灾,废毁了这一蓄水设施。西汉末年大旱,百姓要求恢复鸿隙陂。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许扬为汝南都水掾主持恢复鸿隙陂。
郑 国 渠
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都 江 堰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境内,岷江上的大型引水枢纽工程,也是现有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 ~前251),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文物保护单位。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灵 渠
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郑 白 渠
古代陕西关中地区的大型引|泾灌区,为秦代郑国渠和汉代白渠的合称,是近代泾惠渠灌区的前身。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郑国渠,10年后完工。 干渠西起泾阳,引泾水向东,下游注入洛水,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余顷。
中国十大著名大型水库,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水库上榜,这些水库为当地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中国十大著名大型水库
1. 三峡水库
2. 龙滩水库
3. 十三陵水库
4. 千岛湖水库
5. 龙羊峡水库
6. 丹江口水库
7. 新丰江水库
8. 陆水水库
9. 大七孔水库
10. 丰满水库
1.三峡水库
三峡水库是三峡水电站建成之后形成的水库,作为中国十大水库排名之中,总面积达1000平方千米,三峡水电站是全中国人民的福音,解决了很多的干旱洪灾的情况,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2.龙滩水库
位于重庆垫江的龙滩水库,高度达400米,该水库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大坝枢纽工程,另一部分是灌溉水工程,因此龙滩水库主要有预防洪水和解决干旱的作用。
3.十三陵水库
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十三陵水库,蓄水量达6000万立方米,主要有两部分作用,一部分是水力发电,另一部分是预防洪灾,除此之外,它还有旅游观赏区。
4.千岛湖水库
千岛湖水库又名新安江水库,它位于浙江淳安县,也是国家5A级景区,它建于1960年,值得一提的是,千岛湖水库也是世界三大千岛湖之一。
5.龙羊峡水库
位于龙羊峡谷的龙羊峡水库,蓄水量可达247亿立方米,它也是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值得一提的是,凭借峡谷的险峻,该水库也是一个大型的水利发电站。
6.丹江口水库
位于湖北丹江口市的丹江口水库,库水量为394亿立方米,它也是国家一级水源的保护地,作为武当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丹江口市也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7.新丰江水库
作为中国十大著名大型水库之一的新丰江水库,又名万绿湖,周围四季常绿,值得一提的是,新丰江水库位于广东河源市,也是国家4A级景区。
8.陆水水库
位于湖北赤壁市的陆水水库,总容量有7亿立方米,陆水水库是三峡工程和葛洲坝的实验坝,值得一提的是,陆水水库还有风景区,景色非常秀美。
9.大七孔水库
大七孔水库的主要功能是发电站,它也是贵州装机规模较大的水电站,流域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发电量主要并入国家电网系统之中。
10.丰满水库
作为中国十大著名大型水库之一的丰满水库,位于吉林市24公里处,该水库主要以发电业务为主 ,除此之外,还兼顾防洪和灌溉功能。
综合自如此这般学地理等
写在最后:
期待同学们在下方留言“打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